-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心理學與生活(第20版,中文版,四色彩印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5611062
- 條形碼:9787115611062 ; 978-7-115-61106-2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心理學與生活(第20版,中文版,四色彩印版) 本書特色
1.《易》更三圣,《心》更三杰。魯赫開創鑄魂,津巴多發揚光大,格里格賦能認知。《心理學與生活》的開創者是美國心理學家弗洛伊德·魯赫,社會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從第8版開始加入作者團隊并自下一版起成為**作者。為使這部經典之作永立時代的潮頭,自第14版始,津巴多教授盛情邀請認知心理學家理查德·格里格加入作為第二作者,并在本版成為唯一作者,主持本書修訂工作。
2.心理學基礎教材典范之作。《心理學與生活》首版于1937年,近一個世紀以來,在全世界心理學界一直享有盛譽,是美國GRE心理學專項考試的主要參考書,被國內外數百所院校用作教材或參考書;北京大學自1990年開始就將《心理學與生活》作為“普通心理學”專業課及公選課的指定教材。自2003年**次在中國大陸出版中譯本以來,已累計銷售150萬冊以上。
3.內容全面系統,學科體系完整:全書共16章,涵蓋了心理學的各個分支領域,既有心理學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生物基礎、感知、意識、注意、言語、智力、認知過程等基本理論知識,也有學習、記憶、情緒、動機、人格、畢生發展、社會心理、心理障礙與治療等具體應用板塊。
4.緊跟學科發展,全面修訂更新:進入21世紀,認知心理學日益成為心理學的主流方向,第20版加入了很多認知心理學的新成果和采用腦成像技術的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此外,關于心理障礙與治療的兩章內容也按照目前世界通行的診斷標準即DSM-5,進行了全面更新。同時,與上一版相比新增了560篇參考文獻和近120個貫穿全書的“研究特寫”專欄,并新增或修訂了“生活中的心理學”與“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維”專欄。另外對新版的譯文也進行了全面修訂。
5.國內一流的譯者團隊和專業的編輯團隊。本書的翻譯和審校工作由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原心理學系)20位教授通力合作完成,是“北大心理學系教授們集體智慧和團隊凝聚力的結晶”。參與本書的8位編輯均擁有心理學專業的碩士或博士學位。譯者團隊和編輯團隊以更高更嚴苛的標準,對新版譯文進行了精心翻譯和六輪編校。
6.國內權威學術機構和心理學家推薦。高等學校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將本書列為推薦用書,國際心理科學聯合會前副主席、中國心理學會前理事長張侃研究員,高等學校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周曉林教授,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前理事長張建新研究員,中國心理學會候任理事長、北京大學蘇彥捷教授,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前理事長、北京師范大學許燕教授傾情推薦,并為本書撰寫了熱情洋溢的推薦語。
7.貼近生活與實踐。《心理學與生活》為心理學注入生活之魂,每章都設置了“生活中的心理學”“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維”專欄,既強調心理學是一門科學,也關注這門科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好地處理了科學的嚴謹性和心理學在現代生活中的實用性之間的平衡,并力圖使每個章節、每個句子都通俗易懂、引人入勝。
8.注重培養批判性思維:《心理學與生活》要用堅實的科學研究來抵制“通俗心理學”和大眾傳媒中的錯誤觀念,本書以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為例,向讀者提供了科學的工具,幫助讀者批判性地思考身邊的信息,明智地甄別那些浩如煙海的研究和調查,得出符合研究目的和方法的可靠結論。
9.配有豐富的學習資源和教學輔助材料:本書配有“停下來檢查一下”“要點重述”“關鍵術語”等教學專欄,以提升讀者的學習體驗;書后附有練習題及答案,便于檢查各章的學習效果。*后還列出了全部的參考文獻,供讀者查閱資料和延伸閱讀。另外,我們還將為采用本書作為教材的教師提供教學PPT、教學手冊、題庫等教學輔助材料。
10.大開本四色全彩印刷。本書采用單欄留白,便于讀者在邊欄記錄閱讀感想。書中穿插了大量的插圖、表格、漫畫、照片,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有助于對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同時也激發閱讀和學習興趣。內文采用純質紙四色全彩印刷,閱讀起來令人賞心悅目,手不釋卷。
心理學與生活(第20版,中文版,四色彩印版) 內容簡介
《心理學與生活》是心理學導論類教材的典范之作,半個多世紀以來,在全世界心理學界一直享有盛譽。1937 年,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弗洛伊德·魯赫(Floyd L. Ruch)博士撰寫了本書的第1 版,大獲成功,并獨自修訂至第7 版。從第8版起,被譽為“當代心理學的聲音和面孔”的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G. Zimbardo)開始加入本書的作者團隊,并自第9版起成為**作者。進入21 世紀,認知心理學碩果累累,日益成為心理學的主流方向。為了使這部經典之作永立時代的潮頭,自第14版始,津巴多教授盛情邀請耶魯大學的認知心理學大家理查德·格里格(Richard J. Gerrig)加入,作為本書的第二作者。自第16版始,格里格任**作者,主持本書的修訂工作,并在近期新的第20版成為專享作者。 我國心理學界許多教師多年來一直將本書作為教材或主要教學參考書,北京大學自1990年起就一直采用本書作為普通心理學課程的教材。懷著對我國心理學基礎教育和普及的使命感,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原心理學系)19位教授通力合作,每人根據自己的研究專長和興趣,各選取一部分進行了精心翻譯。正如時任北大心理學系主任的王壘教授所言:“這部教材的翻譯是北大心理學系教授們集體智慧和團隊凝聚力的結晶。”《心理學與生活》中譯本(第16版和第19版)在國內出版20年來,累計發行突破150萬冊,贏得了廣大心理學師生和普通讀者的喜愛和認可。 第20版既反映了心理學的近期新研究進展,也延續了本書一貫的傳統--將*重要的心理學見解應用于生活中。相比于第19版,第20版有了大幅的修訂,新增了近120個貫穿全書的“研究特寫”專欄,新增或修訂了“生活中的心理學”與“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維”兩個專欄的主題或內容,更新了數萬字正文內容和數百篇參考文獻,以反映心理學領域日新月異的發展成果。同時,譯者團隊和編輯團隊以更高更嚴苛的標準,對譯文進行了精心翻譯和編校。 正如作者所言:“心理學是一門與人類幸福密切相關的科學。”本書貼近生活、深入實踐的獨特風格,使其一直是一般大眾了解心理學、更好地理解人性和全面提升自身素質的推薦讀物。 作者形象地將學習《心理學與生活》的過程比喻成一次“智慧的旅行”,選擇它,相信你一定不虛此行。祝您好運!
心理學與生活(第20版,中文版,四色彩印版) 目錄
心理學與生活(第20版,中文版,四色彩印版) 相關資料
自2003年《心理學與生活》中譯本第一次在中國大陸出版發行以來,已經過去了整整20年。20年來,這部書對中國心理學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第20版又增加了不少新的重要內容,比如新增了100多個“研究特寫”,更新了“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維”,對中國讀者全面看待和汲取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都有莫大的幫助。這部集大成的心理學教科書能出到第20版,足見它是您值得擁有的知識寶庫。 ——張 侃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國際心理科學聯合會前副主席 中國心理學會前理事長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 《心理學與生活》一書風靡全球,對初來心理學的學子以及對人性與自我感興趣的讀者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現在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最新版本,一如既往地以高質量的譯文和精美的印刷從眾多類似的書籍中脫穎而出,同時兼具知識的科學性和闡述的趣味性,使得此書成為經典。 ——周曉林 高等學校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心理學會前理事長 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院長 國內陸續出版了多種心理學導論類的譯著,居翹楚者仍是《心理學與生活》一書。《心理學與生活》一方面精心地維護心理學知識的統一性和連續性,另一方面更貼心地粘合心理學與普通人生活之間的裂痕,從而讓科學心理學具有了濃烈的煙火氣,能夠幫助人們在現實生活中追尋各自的幸福。 ——張建新 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前理事長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 心理學是與生活聯系特別緊密的學科。《心理學與生活》不僅一直是心理學專業學生的經典入門教材,在心理學日益走進人們日常生活的今天,也是我們在生活中認識自我、理解他人、探究社會的重要參考用書。 ——蘇彥捷 中國心理學會候任理事長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 這是一部在世界享有盛譽的心理學經典教材,是幾代中外心理學家群體的心智結晶,體現出心理人的心理精神——崇尚科學、傳播知識、追求品質、造福人類。這部教材的設計體現了心理學的風格,具有可讀、可視、可思、可悟、可行的特點。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一生,《心理學與生活》就是影響了無數人的人生品質的經典之作! ——許 燕 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前理事長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教授
心理學與生活(第20版,中文版,四色彩印版) 作者簡介
理查德·格里格于1984年獲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博士學位,現任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認知心理學教授。在此之前,他任教于耶魯大學,并在那里獲得了 Lex Hixon 社會科學杰出教師獎。格里格發表了大量有關語言使用的認知心理學研究成果。鑒于格里格在認知心理學領域的專長和突出成就,自《心理學與生活》第14版起,本書作者菲利普·津巴多邀請格里格加盟本書作者團隊,并自第16版起由格里格擔任第一作者,主持本書的修訂工作。格里格教授非常珍視這份信任,在之后歷次修訂再版中,不斷充實認知心理學的最新研究成果,使這部經典之作永立時代的潮頭。
譯者簡介:本書的翻譯工作由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20位教授通力合作完成,各章的譯者依序為:
前 言 王壘 教授
第1章 生活中的心理學 王壘 教授
第2章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朱瀅 教授、毛利華 副教授
第3章 行為的生物學和進化基礎 沈政 教授理查德·格里格于1984年獲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博士學位,現任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認知心理學教授。在此之前,他任教于耶魯大學,并在那里獲得了 Lex Hixon 社會科學杰出教師獎。格里格發表了大量有關語言使用的認知心理學研究成果。鑒于格里格在認知心理學領域的專長和突出成就,自《心理學與生活》第14版起,本書作者菲利普·津巴多邀請格里格加盟本書作者團隊,并自第16版起由格里格擔任第一作者,主持本書的修訂工作。格里格教授非常珍視這份信任,在之后歷次修訂再版中,不斷充實認知心理學的最新研究成果,使這部經典之作永立時代的潮頭。
譯者簡介:本書的翻譯工作由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20位教授通力合作完成,各章的譯者依序為:
前 言 王壘 教授
第1章 生活中的心理學 王壘 教授
第2章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朱瀅 教授、毛利華 副教授
第3章 行為的生物學和進化基礎 沈政 教授
第4章 感覺與知覺 吳艷紅 教授、韓世輝 教授
第5章 心理、意識和其他狀態 蘇彥捷 教授
第6章 學習與行為分析 包燕 副教授
第7章 記憶 耿海燕 教授
第8章 認知過程 張亞旭 副教授
第9章 智力與智力測量 楊炯炯 副教授
第10章 人的畢生發展 周曉林 教授
第11章 動機 方方 教授、肖健 教授
第12章 情緒、壓力和健康 王壘 教授、吳艷紅 教授
第13章 理解人類人格 王登峰 教授、毛利華 副教授、謝曉非 教授
第14章 心理障礙 甘怡群 教授
第15章 心理治療 錢銘怡 教授
第16章 社會心理學 侯玉波 副教授、張智勇 副教授
- >
巴金-再思錄
- >
回憶愛瑪儂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莉莉和章魚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