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說 唐人七絕詩淺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59914
- 條形碼:9787559859914 ; 978-7-5598-5991-4
- 裝幀:精裝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民說 唐人七絕詩淺釋 本書特色
【本書賣點】
◆ 本書是沈祖棻賞析唐人七絕之名作,一版再版,深受學界及讀者好評,為詩詞鑒賞類書籍中的范本。附錄收入的《七絕詩論》首次由手稿整理排印出版,可與正文參照閱讀。
◆ 沈祖棻詩詞兼擅,以創(chuàng)作者纖細敏銳的觸感切中腠理,探析詩句中的多重隱義,將七絕體裁的機括娓娓道出。豐富的詩歌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延拓了其闡釋的深度與廣度,不僅引初學者入門,亦俾使熟習者從中得益。
◆ 書中比照同類詩歌的賞析方法細致精當,予人啟發(fā),將題材、風格、藝術形式相近或相反的作品取而觀之,既增加了鑒賞的趣味性,亦為普通讀者品鑒古詩提供了引導性的幫助。此書可與《宋詞賞析 誦詩偶記》比照閱讀,感悟古典詩詞歷久彌新之神韻。
◆ 封面裝幀由著名設計師陸智昌操刀設計,書法家周小英題簽。內(nèi)附作者珍貴留影、《七絕詩論》手稿、稀見版本等精美彩插,值得收藏。
【編輯推薦】
◆本書為沈祖棻賞析唐人七絕的遺稿,以她多年教授唐人七絕課程為基底積淀而成。作者精選唐代詩人的出色絕句深入闡釋,李白、杜甫、王維、王昌齡、劉禹錫、杜牧、李商隱等大家名作均在其列,呈現(xiàn)了唐絕句的整體風貌,是一部賞析唐人七絕的經(jīng)典之作。
◆沈祖棻別有自身作為詩人詞客的敏銳和心得,賞析獨具只眼。初從詩歌基礎格律著筆,并簡略交代詩人詩史,循循漸進,領人登堂入室。舉八十余首絕句,透過淺易不失秀婉的文筆,細繹原詩的場景畫面;復剖析字句,指點詩人的苦吟推敲,俾體用心,道明妙處,分解曲意;而詩案之間,因作者之經(jīng)營,將不同的題材貫連起來講解,既有比物連類者,亦有異曲同工者,更有迥然相反者,文氣流轉(zhuǎn)暢達,渾然無隔。
【本書賣點】
◆ 本書是沈祖棻賞析唐人七絕之名作,一版再版,深受學界及讀者好評,為詩詞鑒賞類書籍中的范本。附錄收入的《七絕詩論》首次由手稿整理排印出版,可與正文參照閱讀。
◆ 沈祖棻詩詞兼擅,以創(chuàng)作者纖細敏銳的觸感切中腠理,探析詩句中的多重隱義,將七絕體裁的機括娓娓道出。豐富的詩歌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延拓了其闡釋的深度與廣度,不僅引初學者入門,亦俾使熟習者從中得益。
◆ 書中比照同類詩歌的賞析方法細致精當,予人啟發(fā),將題材、風格、藝術形式相近或相反的作品取而觀之,既增加了鑒賞的趣味性,亦為普通讀者品鑒古詩提供了引導性的幫助。此書可與《宋詞賞析 誦詩偶記》比照閱讀,感悟古典詩詞歷久彌新之神韻。
◆ 封面裝幀由著名設計師陸智昌操刀設計,書法家周小英題簽。內(nèi)附作者珍貴留影、《七絕詩論》手稿、稀見版本等精美彩插,值得收藏。
【編輯推薦】
◆本書為沈祖棻賞析唐人七絕的遺稿,以她多年教授唐人七絕課程為基底積淀而成。作者精選唐代詩人的出色絕句深入闡釋,李白、杜甫、王維、王昌齡、劉禹錫、杜牧、李商隱等大家名作均在其列,呈現(xiàn)了唐絕句的整體風貌,是一部賞析唐人七絕的經(jīng)典之作。
◆沈祖棻別有自身作為詩人詞客的敏銳和心得,賞析獨具只眼。初從詩歌基礎格律著筆,并簡略交代詩人詩史,循循漸進,領人登堂入室。舉八十余首絕句,透過淺易不失秀婉的文筆,細繹原詩的場景畫面;復剖析字句,指點詩人的苦吟推敲,俾體用心,道明妙處,分解曲意;而詩案之間,因作者之經(jīng)營,將不同的題材貫連起來講解,既有比物連類者,亦有異曲同工者,更有迥然相反者,文氣流轉(zhuǎn)暢達,渾然無隔。
◆本書以時間為序,選入三十余位唐代詩人的絕句詳加剖析,在其之下系入可供比較的作品,偶涉宋代、清代的詩人詩作。所選大多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什,隨文拈來典故例證,不乏深刻洞見,賦予名作以新解,為讀者指點七絕入門之途,以臻詩歌的藝術境界。
◆附錄《七絕詩論》可視為對《唐人七絕詩淺釋》的進一步補充,首次由手稿整理而成,其中對七絕這一體裁的發(fā)源、流變、格律、句式等進行了詳盡探討,甚有識見,尤具學術價值。
新民說 唐人七絕詩淺釋 內(nèi)容簡介
本書為沈祖棻賞析唐人七絕的經(jīng)典名作。作者詩詞創(chuàng)作經(jīng)驗既豐,復開設唐人七絕詩相關課程多年,此書是其厚積薄發(fā)之作,在遺稿基礎上由程千帆整理而成。作者縷述七絕源流,爬羅剔抉,拈出八十余首具代表性的唐人七絕,深入講解其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形式,并在每首之下系入主題或創(chuàng)作手法相似的詩作,評騭高下,細論得失,剖析透辟,由此可概覽唐代風格繁富、言短味長的七絕成就,亦見出詩藝在詩人之間的研習傳承和流變。附錄《七絕詩論》首次由手稿排印整理出版,其中對歷代七絕的概述和七絕詩法要點的歸納,皆獨具心得,授人以漁,雖非定稿,但可一窺其治學之途。
新民說 唐人七絕詩淺釋 目錄
贈蘇書記 ……………………………………… 杜審言
邊詞 張敬忠
渡湘江 杜審言
蜀中九日 王勃
山行留客 ………………………………………… 張旭
江村即事 司空曙
北陂杏花 [宋]王安石
回鄉(xiāng)偶書(二首之一)…………………………… 賀知章
客發(fā)苕溪 [清]葉燮
回鄉(xiāng)偶書(二首之二) 賀知章
子由將赴南都,與余會宿于逍遙堂,作兩絕句,
讀之殆不可為懷,因和其詩以自解。余觀子由自
少曠達,天資近道,又得至人養(yǎng)生長年之訣,而
余亦竊聞其一二,以為今者宦游相別之日淺,而
異時退休相從之日長,既以自解,且以慰子由(二
首錄一) [宋]蘇軾
縱筆(二首錄一) [宋]蘇軾
涼州詞 ……………………………………………… 王翰
從軍詞 王涯
隴西行(四首錄一) 陳陶
塞上曲(二首錄一) 戴叔倫
暮過回樂烽 李益
涼州詞(二首錄一) ……………………………… 王之渙
塞上聽吹笛 高適
渡破訥沙 李益
送魏二 …………………………………………… 王昌齡
盧溪別人 王昌齡
送韋評事 王維
寫情 李益
長信秋詞(五首之三)…………………………… 王昌齡
長信宮 孟遲
西宮秋怨 王昌齡
長信秋詞(五首之一、四) 王昌齡
宮詞(一百首錄一) 王建
宮人斜 王建
長門怨 劉皂
杏葉詩 天寶宮人
云安阻雨 戎昱
贈汪倫 李白
閨怨 ……………………………………………… 王昌齡
閨婦 白居易
秋閨思(二首錄一) 張仲素
江南行 張潮
古意 耿
從軍行(七首錄四)(烽火城西)………………… 王昌齡
成德樂 王表
又(琵琶起舞)…………………………………… 王昌齡
西歸絕句(十二首錄一) 元稹
宿青陽驛 武元衡
又(青海長云)…………………………………… 王昌齡
塞下曲(六首錄一) 張仲素
少年行(四首錄一) 令狐楚
又(大漠風塵)…………………………………… 王昌齡
贈李仆射愬(二首錄一) 王建
出塞(二首錄一)…………………………………王昌齡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錄一) 李白
邠州詞獻高尚書(二首錄一) 李涉
胡笳曲 無名氏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錄一)……………………… 李白
承聞河北諸道節(jié)度入朝,歡喜口號絕句(十二首錄一) 杜甫
桃林夜賀晉公 韓愈
送孟浩然之廣陵 ………………………………… 李白
送紅線 冷朝陽
謝亭送別 許渾
早發(fā)白帝城 李白
峨眉山月歌 李白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 李白
移家別湖上亭 戎昱
和練秀才楊柳 楊巨源
春夜洛城聞笛 …………………………………… 李白
黃鶴樓聞笛 李白
聽角思歸 顧況
十五夜望月 王建
客中作 ……………………………………………… 李白
江畔獨步尋花(七首錄一) 杜甫
秋詞(二首錄一) 劉禹錫
越中覽古 …………………………………………… 李白
同張水部籍游曲江,寄白二十二舍人 韓愈
劉阮妻(二首錄一) 元稹
蘇臺覽古 李白
南游感興 竇鞏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王維
寒食寄京師諸弟 韋應物
邯鄲至除夜思家 白居易
雁 羅鄴
送元二使安西 …………………………………… 王維
送李侍郎赴常州 賈至
送賈侍御使江外 岑參
別董大 高適
送沈子福歸江東 ………………………………… 王維
江陵愁望有寄 魚玄機
送蜀客 雍陶
懷吳中馮秀才 杜牧
楊花 吳融
少年行(四首)……………………………………… 王維
營州歌 ……………………………………………… 高適
夜月 ……………………………………………… 劉方平
寒閨怨 白居易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錄一) [宋]蘇軾
三絕句 ……………………………………………… 杜甫
解悶(十二首錄四)………………………………… 杜甫
病起荊江亭即事(十首錄四) [宋]黃庭堅
存歿口號(二首錄一) 杜甫
絕句四首(錄一)…………………………………… 杜甫
征人怨 柳中庸
江南逢李龜年 ……………………………………… 杜甫
聽舊宮人穆氏唱歌 劉禹錫
洛中送韓七中丞之吳興口號(五首錄一) 劉禹錫
贈彈箏人 溫庭筠
春夢 ………………………………………………… 岑參
旅次寄湖南張郎中 戎昱
春興 武元衡
華下(二首錄一) 司空圖
楓橋夜泊 …………………………………………… 張繼
金陵渡 張祜
夜雨題寒山寺,寄西樵、禮吉(二首) [清]王士禛
滁州西澗 ………………………………………… 韋應物
淮中晚泊犢頭 [宋]蘇舜欽
春行寄興 李華
寒食 ………………………………………………… 韓翃
春宮曲 王昌齡
集靈臺(二首錄一) 張祜
贈花卿 杜甫
逢病軍人 …………………………………………… 盧綸
智度師(二首) 元稹
河湟舊卒 張喬
舊將軍 李商隱
夜上受降城聞笛 ………………………………… 李益
從軍北征 李益
邊思 ………………………………………………… 李益
劍門道中遇微雨 [宋]陸游
上汝州郡樓 ………………………………………… 李益
觀祈雨 ……………………………………………… 李約
蠶婦 杜荀鶴
蠶婦 來鵠
浪淘沙詞(九首錄一) 劉禹錫
公子行 孟賓于
代賣薪女贈諸妓 白居易
宮詞(一百首錄四)………………………………… 王建
宮詞(三十首錄二) 王涯
小游仙詩(九十八首錄二) 曹唐
比紅兒詩(一百首錄二) 羅虬
詠史詩(一百五十首錄二) 胡曾
秋思 ………………………………………………… 張籍
禁中夜作書與元九 白居易
逢入京使 岑參
王昭君 …………………………………………… 白居易
明妃怨 楊凌
明妃曲(四首錄一) 儲光羲
惆悵詩(十二首錄一) 王渙
古來詠明妃、楊妃者多失其平,戲作二絕(錄一) [清]趙翼
王昭君(二首) [清]劉獻庭
燕子樓(三首)(樓上殘燈)……………………… 張仲素
燕子樓(三首)(滿床明月) 白居易
又(北邙松柏)…………………………………… 張仲素
又(鈿暈羅衫) 白居易
又(適看鴻雁)…………………………………… 張仲素
又(今春有客) 白居易
金陵五題………………………………………… 劉禹錫
秦淮雜詩(十四首錄四) [清]王士禛
竹枝詞(二首錄一)……………………………… 劉禹錫
新添聲楊柳枝(二首錄一) 溫庭筠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 劉禹錫
與歌者米嘉榮 劉禹錫
再游玄都觀 …………………………………… 劉禹錫
東都望幸 章碣
題都城南莊 ………………………………………… 崔護
江樓感舊 趙嘏
楊柳枝詞(九首錄一) 劉禹錫
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 ………………………… 柳宗元
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 杜牧
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 元稹
得樂天書 元稹
酬樂天頻夢微之 元稹
藍橋驛見元九詩 白居易
舟中讀元九詩 白居易
南園(十三首錄二)………………………………… 李賀
蔡中郎墳 溫庭筠
將歸舊山留別 陳羽
詠內(nèi)人 ……………………………………………… 張祜
和孫明府懷舊山 雍陶
閨意獻張水部 ………………………………… 朱慶馀
酬朱慶馀 張籍
赤壁 ………………………………………………… 杜牧
春恨(三首錄一) 錢珝
過華清宮絕句(三首錄一)………………………… 杜牧
華清宮(二首錄一) 吳融
華清宮(三首錄二) 崔櫓
過勤政樓 杜牧
江南春絕句 ………………………………………… 杜牧
贈別(二首錄一)…………………………………… 杜牧
過分水嶺 溫庭筠
夜雨寄北 ………………………………………… 李商隱
州橋 [宋]王安石
離亭賦得折楊柳(二首)……………………… 李商隱
代魏宮私贈 李商隱
代元城吳令暗為答 李商隱
戲長安嶺石 [宋]王安石
代答 [宋]王安石
嫦娥 ……………………………………………… 李商隱
月夕 李商隱
自遣詩(二十二首錄一) 陸龜蒙
六年春遣懷(八首錄二) 元稹
賈生 ……………………………………………… 李商隱
賈生 [宋]王安石
劉郎浦口號 呂溫
瑤池 ……………………………………………… 李商隱
漢宮詞 李商隱
漢宮 李商隱
咸陽值雨 ………………………………………… 溫庭筠
宿城南亡友別墅 溫庭筠
題龍陽縣青草湖 唐溫如
白蓮 ……………………………………………… 陸龜蒙
裴給事宅白牡丹 裴潾
再過露筋祠 [清]王士禛
淮上與友人別 ……………………………………… 鄭谷
閩中秋思 杜荀鶴
西施(二首錄一) [清]袁枚
新上頭 ……………………………………………… 韓偓
偶見 韓偓
雜興(五首錄一) 權德輿
再經(jīng)胡城縣 ……………………………………… 杜荀鶴
感弄猴人賜朱紱 羅隱
新沙 陸龜蒙
臺城 ………………………………………………… 韋莊
楊柳枝詞(九首錄一) 劉禹錫
寄人(二首錄一) 張泌
附錄一 舊釋二十三首
巴陵夜別王八員外 賈至
春思(二首錄一) 賈至
山房春事(二首錄一) 岑參
重送裴郎中貶吉州 劉長卿
登樓寄王卿 韋應物
望中有懷 朱長文
雜興(五首錄一) 權德輿
隋宮燕 李益
汴河曲 李益
魏宮詞(二首錄一) 劉禹錫
竹枝詞(九首錄一) 劉禹錫
楊柳枝詞(九首錄一) 劉禹錫
三月晦日贈劉評事 賈島
重贈樂天 元稹
聽夜箏有感 白居易
宮中詞 朱慶馀
望夫詞(三首錄一) 施肩吾
題禪院 杜牧
南陵道中 杜牧
楊柳枝(八首錄一) 溫庭筠
黃蜀葵 薛能
寄蜀客 李商隱
席上贈歌者 鄭谷
附錄二 七絕詩論
淵源**
家數(shù)第二
特質(zhì)第三
格律第四
制作第五
類別第六(原缺)
后記 程千帆
后記 張春曉
展開全部
新民說 唐人七絕詩淺釋 作者簡介
▲ 作者簡介
沈祖棻(1909—1977),字子苾,別號紫曼,筆名絳燕、蘇珂,原籍浙江海鹽,出生于蘇州。現(xiàn)代女詞人、詩人、文學家。兼擅新舊文學創(chuàng)作,尤以詞名,因名句“有斜陽處有春愁”,有“沈斜陽”之稱。20世紀30年代先后畢業(yè)于中央大學和金陵大學,師從汪東、吳梅等耆學老宿。1949年以后,先后任教于江蘇師范學院(蘇州大學)、南京師范學院(南京師范大學)和武漢大學。著有《涉江詩詞集》《唐人七絕詩淺釋》《宋詞賞析》等。
▲ 主編簡介
張春曉,沈祖棻外孫女。復旦大學古代文學博士,曾任教于南京大學中文系,現(xiàn)任教于暨南大學文學院。著有《賈似道及其文學交游研究》《兩宋民族戰(zhàn)爭本事小說戲曲故事演變》《有斜陽處有春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