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網小程序
一鍵登錄
更方便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分子生物學(第三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19737
- 條形碼:9787030719737 ; 978-7-03-071973-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分子生物學(第三版) 內容簡介
本書分12章闡述了DNA和RNA的結構、性質、生物合成及調控機制,介紹了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基因表達調控的基本知識,PCR、基因克隆、基因組編輯、基因工程等研究方法的原理和應用。配套的數字教程“知識擴展”介紹了紙質教材未能包含的一些專業知識、研究方法及其應用狀況;“科學史話”介紹了70多位科學大師的業績,可為課程思政提供豐富的素材;“習題解析”題型多樣,難度適中;提供兩套PPT用于教師授課、學生聽課和復習。
分子生物學(第三版) 目錄
目錄
前言
**章緒論1
1.1分子生物學的概念1
1.2分子生物學的內容1
1.3分子生物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2
1.4分子生物學的學習方法3
提要3
思考題4
第二章核酸的結構和功能5
2.1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5
2.2核酸的組成成分6
2.2.1戊糖6
2.2.2含氮堿基7
2.2.3核苷7
2.2.4核苷酸8
2.3核酸的一級結構11
2.4DNA的二級結構12
2.4.1雙螺旋結構的實驗依據12
2.4.2DNA雙螺旋結構的要點12
2.4.3DNA二級結構的其他類型14
2.5DNA的高級結構18
2.5.1環狀DNA的超螺旋結構18
2.5.2真核生物染色體的結構20
2.6RNA的結構和功能21
2.6.1tRNA21
2.6.2rRNA23
2.6.3mRNA和hnRNA23
2.6.4snRNA和snoRNA24
2.6.5asRNA和RNAi24
2.6.6非編碼RNA的多樣性24
2.7核酸的性質25
2.7.1一般理化性質25
2.7.2紫外吸收性質262
2.7.3核酸結構的穩定性27
2.7.4核酸的變性27
2.7.5核酸的復性28
2.8核酸的研究方法29
2.8.1核酸的提取與沉淀29
2.8.2核酸的電泳分離30
2.8.3核酸的超速離心31
2.8.4核酸的分子雜交31
2.8.5DNA芯片技術及應用32
2.8.6DNA的化學合成33
2.9核酸的序列測定33
2.9.1鏈終止法33
2.9.2新一代高通量測序技術35
提要36
思考題37
第三章基因和基因組39
3.1基因的概念39
3.2基因的類型41
3.2.1基因家族和基因簇41
3.2.2假基因43
3.2.3重疊基因44
3.2.4移動基因44
3.2.5斷裂基因45
3.3基因組49
3.3.1基因組的概念49
3.3.2病毒的基因組50
3.3.3原核生物的基因組51
3.4真核生物的基因組53
3.4.1真核生物基因組的特點53
3.4.2真核生物基因組的重復序列53
3.4.3線粒體基因組的結構58
3.4.4葉綠體基因組的結構59
3.5結構基因組學60
3.5.1遺傳圖譜和物理圖譜60
3.5.2重疊群的建立61
3.5.3高分辨率物理圖譜的制作61
3.5.4序列測定63
3.5.5基因定位64
3.6功能基因組學64
3.6.1功能基因組學的概念64
3.6.2蛋白質組學65
3.6.3生物信息學69
提要70
思考題72
第四章DNA的生物合成73
4.1DNA復制的概況73
4.1.1DNA的半保留復制73
4.1.2復制的起點和方向74
4.2原核生物DNA的復制75
4.2.1參與原核生物DNA復制的酶和蛋白質75
4.2.2復制的起始80
4.2.3DNA鏈的延伸
4.2.4復制的終止82
4.3真核生物DNA的復制85
4.3.1參與真核生物DNA復制的酶和蛋白質85
4.3.2真核生物DNA復制的特點87
4.3.3真核生物DNA復制的過程87
4.4DNA復制的其他方式91
4.4.1滾環復制91
4.4.2取代環復制92
4.4.3線形DNA末端復制的方式94
4.5DNA復制的高度忠實性95
4.6逆轉錄作用95
4.6.1逆轉錄病毒的結構96
4.6.2cDNA的合成98
4.6.3原病毒DNA的整合99
4.6.4逆轉錄作用的生物學意義100
4.7原核生物DNA復制的調控101
4.8真核生物DNA復制的調控102
4.8.1SV40病毒DNA復制的調控102
4.8.2酵母染色體DNA復制的調控102
4.9DNA的體外合成——聚合酶鏈式反應103
4.9.1PCR的基本原理103
4.9.2PCR反應體系的優化103
4.9.3PCR技術的擴展104
提要105
思考題107
第五章DNA的損傷與修復109
5.1DNA損傷的產生109
5.1.1DNA分子的自發性損傷109
5.1.2物理因素引起的DNA損傷111
5.1.3化學因素引起的DNA損傷113
5.1.4生物因素引起的DNA損傷115
5.1.5環境誘變劑及其應用116
5.2基因的突變116
5.2.1突變的類型116
5.2.2突變的回復和校正118
5.2.3誘變劑和致癌劑的檢測119
5.3DNA損傷的修復120
5.3.1直接修復120
5.3.2堿基切除修復122
5.3.3核苷酸切除修復123
5.3.4錯配修復126
5.3.5雙鏈斷裂的修復128
5.4損傷跨越129
5.4.1重組跨越129
5.4.2跨越合成130
5.5DNA缺陷修復與癌癥的關系132
提要133
思考題134
第六章基因重組和克隆135
6.1同源重組136
6.1.1同源重組的分子模型136
6.1.2細菌的基因轉移與重組138
6.1.3細菌同源重組的酶學機制140
6.1.4真核生物的同源重組141
6.2位點特異性重組143
6.2.1位點特異性重組的機制143
6.2.2λ噬菌體DNA的整合與切除144
6.2.3細菌的特異位點重組145
6.2.4免疫球蛋白基因的V(D)J重組145
6.3轉座重組148
6.3.1轉座子的概念148
6.3.2原核生物的轉座子149
6.3.3真核生物的轉座子152
6.4逆轉座子155
6.4.1逆轉座子的結構155
6.4.2逆轉座子的生物學意義158
6.5轉座的分子機制158
6.5.1非復制型轉座159
6.5.2復制型轉座159
6.5.3轉座的調控161
6.6基因克隆162
6.6.1用于基因克隆的工具酶162
6.6.2目的基因的來源164
6.6.3常用的克隆載體164
6.6.4DNA分子的體外連接166
6.6.5重組子導入受體細胞168
6.6.6重組子的篩選168
6.6.7基因組文庫的構建170
6.6.8cDNA文庫的構建171
6.7克隆基因的表達172
6.7.1檢測表達產物的方法172
6.7.2外源基因在原核細胞中的表達174
6.7.3外源基因在真核細胞中的表達176
6.8轉基因植物和轉基因動物180
6.8.1轉基因植物180
6.8.2轉基因動物181
提要183
思考題185
第七章RNA的生物合成186
7.1RNA生物合成的概況186
7.2原核生物的轉錄187
7.2.1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187
7.2.2轉錄起始位點的結構189
7.2.3轉錄起始的過程190
7.2.4RNA鏈的延伸192
7.2.5轉錄的終止194
7.3真核生物的轉錄195
7.3.1真核生物轉錄的特點195
7.3.2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196
7.3.3RNA聚合酶Ⅱ催化的轉錄197
7.3.4RNA聚合酶Ⅰ催化的轉錄201
7.3.5RNA聚合酶Ⅲ催化的轉錄203
7.4轉錄校對204
7.5轉錄過程的選擇性抑制204
7.5.1堿基類似物204
7.5.2DNA模板功能的抑制劑205
7.5.3RNA聚合酶的抑制劑206
7.6RNA復制206
7.6.1RNA復制的特點206
7.6.2雙鏈RNA病毒的RNA復制207
7.6.3正鏈RNA病毒的RNA復制207
7.6.4負鏈RNA病毒的RNA復制208
7.6.5無模板的RNA合成208
提要209
思考題210
第八章轉錄產物的加工212
8.1原核生物RNA的轉錄后加工212
8.1.1原核生物tRNA前體的加工212
8.1.2原核生物rRNA前體的加工213
8.1.3原核生物mRNA前體的加工214
8.2真核生物tRNA前體的轉錄后加工215
8.2.1真核生物tRNA前體的結構特點215
8.2.2真核生物tRNA前體的加工過程215
8.3真核生物rRNA前體的轉錄后加工216
8.3.1rRNA基因的結構216
8.3.2rRNA前體的核苷酸修飾217
8.3.3rRNA前體的剪切217
8.4真核生物mRNA前體的加工219
8.4.1形成5′端帽子結構219
8.4.2形成3′端的多聚腺苷酸221
8.4.3斷裂基因的拼接223
8.5不同類型內含子的比較226
8.5.1Ⅰ型內含子226
8.5.2Ⅱ型內含子227
8.5.3內含子剪接機制的比較228
8.6核酶229
8.6.1核酶的發現229
8.6.2核酶的類型229
8.6.3核酶的結構229
提要230
思考題232
第九章蛋白質的生物合成233
9.1蛋白質生物合成的概述233
9.1.1mRNA是蛋白質合成的模板233
9.1.2tRNA是氨基酸的運載體234
9.1.3核糖體是蛋白質合成的場所235
9.1.4參與蛋白質合成的各種輔因子237
9.2遺傳密碼的破譯237
9.2.1遺傳密碼是三聯體237
9.2.2用人工合成的多聚核苷酸破譯遺傳密碼238
9.2.3用人工合成的三核苷酸破譯遺傳密碼239
9.3遺傳密碼的特性240
9.3.1遺傳密碼是連續排列的三聯體240
9.3.2起始密碼與終止密碼240
9.3.3遺傳密碼的簡并性240
9.3.4遺傳密碼的變偶性240
9.3.5遺傳密碼的通用性241
9.3.6遺傳密碼的防錯系統242
9.3.7開放閱讀框242
9.4氨酰-tRNA的合成242
9.4.1合成氨酰-tRNA的反應242
9.4.2氨酰-tRNA合成酶的特異性244
9.5原核生物的蛋白質合成245
9.5.1原核生物肽鏈合成的起始245
9.5.2原核生物肽鏈的延伸246
9.5.3原核生物肽鏈合成的終止248
9.6真核生物的蛋白質合成250
9.6.1真核生物肽鏈合成的起始250
9.6.2真核生物肽鏈的延伸253
9.6.3真核生物肽鏈合成的終止253
9.7蛋白質生物合成的抑制劑253
9.7.1原核生物肽鏈合成的抑制劑253
9.7.2真核生物肽鏈合成的抑制劑254
9.7.3作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肽鏈合成抑制劑254
提要255
思考題256
第十章肽鏈的加工和輸送257
10.1肽鏈的加工257
10.1.1肽鏈的剪接257
10.1.2氨基酸殘基的修飾258
10.1.3多肽鏈的折疊261
10.2肽鏈的定向輸送265
10.2.1共翻譯途徑2666
10.2.2翻譯后途徑268
提要273
思考題274
第十一章原核生物基因表達的調控275
11.1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的概述275
11.2DNA水平的調控276
11.2.1基因拷貝數的調控276
11.2.2啟動子強弱的調控276
11.2.3細菌DNA重排對基因表達的影響276
11.2.4σ因子對原核生物轉錄起始的調控277
11.3操縱子對基因表達的調控278
11.3.1操縱子的基本結構278
11.3.2乳糖操縱子279
11.3.3阿拉伯糖操縱子281
11.3.4色氨酸操縱子282
11.4轉錄終止階段的調控285
11.5翻譯水平的調控286
11.5.1mRNA結構對基因表達的調控286
11.5.2mRNA穩定性對翻譯的調節287
11.5.3反義RNA對翻譯的調控288
11.5.4蛋白質合成的自體調控288
11.5.5嚴謹反應290
11.5.6CRISPR系統291
11.6核開關和群體感應293
11.6.1核開關293
11.6.2群體感應294
提要294
思考題295
第十二章真核生物基因表達的調控296
12.1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的特點296
12.2染色體水平的調控297
12.2.1異染色質化對基因活性的影響297
12.2.2組蛋白對基因活性的影響297
12.2.3非組蛋白對基因活性的影響301
12.2.4核基質對基因活性的影響302
12.2.5基因丟失303
12.2.6基因擴增303
12.3染色體重排303
12.4DNA水平的調控303
12.4.1DNA甲基化303
12.4.2DNA甲基化對轉錄活性的影響304
12.5真核生物轉錄水平的調控305
12.5.1順式作用元件305
12.5.2反式作用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我與地壇
- >
山海經
- >
月亮虎
- >
朝聞道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