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比利時在天津的歷史遺跡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815442
- 條形碼:9787522815442 ; 978-7-5228-1544-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比利時在天津的歷史遺跡 內容簡介
本書以2017年天津與布魯塞爾市合作舉辦的“中國與比利時120年共享歷史文化交流展覽”為基礎,介紹中國與比利時的友好關系及近代天津的比利時歷史文化遺存,旨在促進“一帶一路”框架下中歐經濟文化、增進中國與比利時人民的友好往來。
本書為中英雙語,向對中比友好往來感興趣的各國人士介紹這段歷史。本書作者充分搜集了比利時外交部檔案館、伊泊爾市法蘭德斯一戰戰地博物館、巴黎銀行檔案館、魯汶大學檔案館、近代天津博物館的館藏史料,多年來采訪了多位近代來華比利時僑民的后代,對其家族史進行了專業細致的口述史研究,因此本書具有翔實的史料價值。此外,本書還搜集了大量的歷史圖片、老照片,圖文并茂,生動形象,亦可為旅游者和讀者穿越古今中外的想象提供豐富依據。
比利時在天津的歷史遺跡 目錄
序言二/12
**部分比利時與中國
**章蒙著面紗的交往
歐洲的十字路口/3
中世紀與東方的貿易/8
蒙古帝國時期的中西交流/16
以書傳教的金尼閣/23
康熙大帝的科學啟蒙老師南懷仁/31
把孔子學說介紹到歐洲的柏應理與助手沈福宗/43
比利時的“東印度公司”——奧斯坦德公司/52
第二章被火車頭牽引的交往
工業革命與國家獨立/65
公司董事長——國王利奧波德父子/71
開啟近代中比外交的《中比通商條約》/75
首次到訪比利時的斌椿使團/82
1896年李鴻章訪比/94
中比之間的**次合作——京漢鐵路/104
林輔臣與黃河**橋/118
第三章日益密切的交往
近代中國留比教育/131
曾在比利時求學的中國名人/139
一戰后中國勞工與比利時的重建/146
廢除《中比通商條約》/160
“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175
第二部分比利時與天津
第四章比利時在舊天津的遺跡
為什么是天津?/185
“殖民主義之王”利奧波德二世在中國謀奪租界的歷次嘗試/189
股票上的租界/197
華比銀行/208
天津比商電車電燈公司/221
天津比商義品放款公司/248
義品公司設計建造的主要建筑/255
義品公司中的比利時建筑設計師沃卡特/267
“天津人”雷鳴遠/273
一個比利時家族在天津/283
第三部分今日比利時與中國
第五章新時代的交往
1978年谷牧訪問比利時/299
從“歐亞大陸橋”到“一帶一路”/304
九次訪華的菲利普國王/309
比利時的文化名人與文化符號/311
后記/330
比利時在天津的歷史遺跡 作者簡介
張暢,女,1973年生于天津,南開大學歷史學博士,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天津社會學學會理事。多年從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共黨史的教學和研究,并長期從事天津城市史研究以及近代來華外國僑民口述史資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專著《李鴻章的洋顧問:德璀琳與漢納根》于2012年在臺灣出版。譯著《比利時—中國:昔日之路(1870—1932)》于2021年在北京出版。參與撰寫的《近代中國看天津——百項中國第一》一書獲2008年度天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合作撰寫的項目研究報告獲2015年度天津市政府決策咨詢優秀建議獎,發表論文十余篇。
劉悅,男,1971年生于天津,畢業于天津外國語學院,天津大學。1995年赴澳大利亞墨爾本MONASH大學金融系學習,回國后長期從事英文翻譯工作。現任天津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原任近代天津博物館館長、副研究員,致力于天津歷史文化的保護與研究工作,曾多次赴歐美國家搜集有關天津近代歷史的寶貴資料,采訪過眾多曾在華僑居的外國老人。主要作品有《抗龍旗的美國大兵:美國第十五步兵團在中國1912—1938》《李鴻章的洋顧問:德璀琳與漢納根》《李鴻章的軍事顧問:漢納根傳》《近代
中國看天津——百項中國第一》《天津的橋》《清宮的門縫兒》《比利時—中國:昔日之路(1870—1932)》《翻譯手記》等。
楊溢(Yi Edward Yang),天津市人,現任美國詹姆斯麥迪遜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美國Asian Survey期刊編委。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關系、對外政策分析,政治心理學等。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自卑與超越
- >
推拿
- >
巴金-再思錄
- >
山海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