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歐洲人眼中的中國 綿延八百年的文化與知識交流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174189
- 條形碼:9787500174189 ; 978-7-5001-7418-9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歐洲人眼中的中國 綿延八百年的文化與知識交流 本書特色
引人入勝,以多重視角講述“東方”故事:“東方”,這個籠罩著神秘面紗的遙遠之地,究竟如何被歐洲人想象出來,中國如何成了“東方”的主要代表?這是一個有趣且重要的故事,對歐洲和對世界而言都意義重大。本書引領我們重新思考與品讀“東方”,以及如何看待批判和東西方的“差異”:是將其視為一種鼓舞人心、令人振奮和欣然接受的文明差異,還是將其視作一種具有威脅性和恐嚇意味并且需要予以反擊的文明?多角度、多方位對當代中國的剖析和認識不僅能夠幫助讀者汲取“營養”,還可以幫助讀者明辨“是非”,提供彌足珍貴而富有洞見的人文思考。 立足當代,以時間脈絡為軸追根溯源:中國與歐洲的歷史關系相互交織,歐洲對中國的研究也源遠流長。本書編者立足當代,以歷史時間線為軸追根溯源,講述歐洲人在過去八百年間對中國的認知與理解,引導讀者在從歷史視角看中國的同時也重新審視現代中國,既充滿趣味又引人入勝;有助于幫助世界從歷史視角、多維視角理解中國,并解釋了為何即便在當代,也要去歷史中尋找根源的價值,旨在引導讀者反思從過去的交流中汲取經驗智慧,增進雙邊理解與合作,對中歐及世界都具有深刻的現實和未來意義。 兼收并蓄,以歷史代表人物貫穿中西:馬可·波羅、塞繆爾·珀切斯、利瑪竇、萊布尼茨、伏爾泰、孟德斯鳩、約翰·巴羅、黑格爾、馬克思、古伯察、馬克斯·韋伯、羅素、卡爾·榮格、波伏娃、茱莉亞·克里斯蒂娃、羅蘭·巴特;他們的身份包括商人、旅行家、傳教士、外交官、思想家、哲學家、作家……本書梳理了大量文獻資料,別出心裁地選取了歷史上十六位在西方影響力大的代表性人物,將他們作為親歷者和旁觀者關于中國的看法和觀點重新加以審視并進行剖析,書寫成冊。
歐洲人眼中的中國 綿延八百年的文化與知識交流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兼收并蓄式的作品集,旨在講述歐洲人在過去八百年間對中國的認知與理解。 編者別出心裁地選取了歷史上十六位在西方影響力巨大的代表性人物關于中國的看法和觀點,他們包括馬可·波羅、塞繆爾·珀切斯、利瑪竇、萊布尼茨、伏爾泰、孟德斯鳩、約翰·巴羅、黑格爾、馬克思、古伯察、馬克斯·韋伯、羅素、卡爾·榮格、波伏娃、茱莉亞·克里斯蒂娃、羅蘭·巴特等,其身份包括商人、旅行家、傳教士、外交官、思想家、哲學家、作家等,其著述涵蓋從歐洲人與中國初步接觸到歐洲啟蒙時代對中國的認知,再到近現代對中國的看法,直至20世紀70年代對中國的親身考察經歷。 本書立足當代,引導讀者在從歷史視角看中國的同時也重新審視現代中國,更有助于讀者弄清楚歐洲與中國關系的歷史淵源。
歐洲人眼中的中國 綿延八百年的文化與知識交流 目錄
歐洲人眼中的中國 綿延八百年的文化與知識交流 相關資料
凱瑞·布朗教授的這本著作通過回溯過去八百年間歐洲歷史人物對于中國的看法,通過尋找中歐之間互動的傳統來解釋當前歐洲人的中國觀,從而揭開中歐關系中存在的重重不解之謎,有助于促進西方人認知東方文明,理解世界的多樣性,從而對中華文明和中國文化更加包容,進一步促進中歐人文交流、中歐對話與相互理解。 ——王輝耀 全球化智庫(CCG)創始人兼理事長,國務院原參事 中國是歐洲人的想象:無論是所謂的親歷者還是觀察者,無論對中國的態度如何,歐洲人的中國觀其實是其歐洲觀的折射。何時以中國觀中國,以天下觀中國,成為新時代歐洲人對華認知的挑戰。布朗書以大歷史觀、白描的手法給中歐關系把脈,值得我們警醒。 ——王義桅 歐盟“讓-莫內”講席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 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布朗教授在《歐洲人眼中的中國》一書中別出心裁地選取了八百年間十六位西方影響力人物,包括利瑪竇、萊布尼茨、伏爾泰、黑格爾、羅素、波伏娃、羅蘭·巴特等,把他們與中國發生的交集和交流集于一書,借百家之言去厘清歐洲人對華觀點的歷史脈絡和今日表現,這既是“歐洲人看中國”的大成之作,又是中國人理解當今歐洲人對華觀點的書,對國際關系專業學子、研究者以及從事中歐外交、交流及往來的工作者大有神益。 ——高志凱 蘇州大學講座教授,中國能源安全研究所所長
歐洲人眼中的中國 綿延八百年的文化與知識交流 作者簡介
凱瑞·布朗(Kerry Brown),倫敦國王學院中國學教授,劉氏中國研究院院長
1967年生于英國肯特郡,擁有劍橋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倫敦泰晤士河谷大學漢語普通話研究生文憑(優等)以及利茲大學中國政治和漢語專業博士學位。
英國著名且非常活躍的中國研究領域的教授,擔任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亞太項目高級研究員、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政府學院客座教授、德國全球事務研究所《當代中國事務雜志》(Journal of Current Chinese Affairs)聯合主編,以及肯特考古學會候任會長。
2012—2015年,擔任悉尼大學中國政治學教授和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并主持“歐洲-中國研究與咨詢網絡”(ECRAN)工作;2006—2012年,任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亞洲項目負責人;1998—2005年,供職于英國外交和聯邦事務部任英國駐華大使館一等秘書,后擔任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東帝汶科科長;1994—1996年,旅居中國內蒙古地區。
著有二十多部關于當代中國的作品,涵蓋中國歷史、政治、文化、城市等多個領城。近年著作包括:《五城記》《中英關系的未來》《中國夢:中共文化和權力的來源》《中國的世界:中國想要什么》。凱瑞·布朗(Kerry Brown),倫敦國王學院中國學教授,劉氏中國研究院院長
1967年生于英國肯特郡,擁有劍橋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倫敦泰晤士河谷大學漢語普通話研究生文憑(優等)以及利茲大學中國政治和漢語專業博士學位。
英國著名且非常活躍的中國研究領域的教授,擔任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亞太項目高級研究員、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政府學院客座教授、德國全球事務研究所《當代中國事務雜志》(Journal of Current Chinese Affairs)聯合主編,以及肯特考古學會候任會長。
2012—2015年,擔任悉尼大學中國政治學教授和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并主持“歐洲-中國研究與咨詢網絡”(ECRAN)工作;2006—2012年,任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亞洲項目負責人;1998—2005年,供職于英國外交和聯邦事務部任英國駐華大使館一等秘書,后擔任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東帝汶科科長;1994—1996年,旅居中國內蒙古地區。
著有二十多部關于當代中國的作品,涵蓋中國歷史、政治、文化、城市等多個領城。近年著作包括:《五城記》《中英關系的未來》《中國夢:中共文化和權力的來源》《中國的世界:中國想要什么》。
鄧澄兒
倫敦國王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外交和傳播,擁有政府和治理專業碩士學位。曾擔任新華社國際新聞主播、新華社手機電視臺國際合作部主管。
全球化智庫(CCG)由王輝耀博士和苗綠博士于2008年在北京創辦。2018年,全球化智庫成為首家獲得聯合國特別咨商地位的中國智庫。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2020年度的《全球智庫報告》中,躋身全球頂級智庫百強榜單,名列第64位。據中國工程院與浙江大學研究機構聯合發布的2021年度《全球智庫影響力評價報告》,全球化智庫在全球智庫TOP100榜單中名列第26位,在中國智庫TOP100榜單中名列第7位,連續兩年位列中國社會智庫第1位。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推拿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自卑與超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