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zhàn)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特殊兒童家庭適應與服務模式探索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939973
- 條形碼:9787568939973 ; 978-7-5689-3997-3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特殊兒童家庭適應與服務模式探索 本書特色
本書特色: 特色一:本書是以特殊兒童家庭為關注對象的學術著作。目前家庭研究領域重點關注普通兒童家庭,有大量關于普通兒童家庭教育和教養(yǎng)相關的著作,但特殊兒童家庭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卻較少受到關注。特殊兒童家庭相關的書目也多是家庭教育和教養(yǎng)相關的教材、實踐指導用書或育兒經(jīng)驗分享等,缺少學術性著作。本書通過實證研究范式剖析特殊兒童家庭的生活以及服務模式的本土化探索,具有較高的學術參考價值。 特色二:本書采用生態(tài)文化學理論視角研究特殊兒童家庭適應。受傳統(tǒng)的醫(yī)療缺陷模式的影響,我國殘疾兒童家庭研究強調(diào)家庭“缺陷”,認為特殊兒童家庭是消極的、負面的,強調(diào)特殊兒童個體給家庭帶來的壓力。生態(tài)學理論強調(diào)家庭功能、家庭賦權等優(yōu)勢視角,注重社會文化因素而非特殊兒童個體對家庭的影響。在本書中,家庭適應并不是家庭對壓力的應對,而是采用的生態(tài)文化理論的解釋,認為家庭適應是建立和維持有意義的可持續(xù)的家庭常規(guī),為特殊兒童家庭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論視角。 特色三:本書通過實證研究探討了家庭中心服務模式的本土化發(fā)展。家庭中心服務雖然在國際上已經(jīng)提倡多年,并被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在政策層面規(guī)定為特殊兒童服務的*佳實踐模式。近些年有學者將這一模式引入國內(nèi),對其核心理念和實踐操作做了理論的介紹和分析,但缺少實證研究和探索。本書首次通過實證研究探討了家庭中心服務模式在我國實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為其本土化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特殊兒童家庭適應與服務模式探索 內(nèi)容簡介
特殊兒童家庭面臨著與普通兒童家庭不同的境遇和挑戰(zhàn),多數(shù)特殊兒童家庭存在經(jīng)濟困難、家庭關系緊張、教養(yǎng)能力不足等問題,難以維持家庭的正常運轉(zhuǎn),使家庭在保障特殊兒童物質(zhì)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功能弱化。近些年國家和政府重視特殊兒童及家庭的發(fā)展。2021年國家頒發(fā)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確了家庭在兒童成長中的核心地位,并從法律層面規(guī)定了國家和社會支持家庭方面的職責。目前我國特殊兒童家庭的支持多采用專業(yè)人員主導的“家長培訓”模式。在這種傳授式的支持模式中家庭處于被動地位,忽視家長自我反思能力和話語權,家庭需求得不到滿足。在國際上特殊兒童及家庭的支持,逐漸從機構中心轉(zhuǎn)為以家庭為中心。家庭中心的服務模式已被普遍認為是很好實踐模式。在國內(nèi)引入家庭中心服務模式符合國際發(fā)展趨勢,也是改善我國特殊兒童及家庭服務質(zhì)量的必然要求。本書系統(tǒng)地梳理了國內(nèi)外有關特殊兒童家庭適應以及家庭中心服務的研究基礎上,從生態(tài)文化理論的視角,通過混合研究范式,探討了我國特殊兒童家庭適應的基本狀況和特點,分析了家庭中心的服務模式對于特殊兒童家庭適應的影響以及作用機制,*后通過對特殊兒童教育和康復機構的專業(yè)人員的訪談探討了以家庭中心服務模式在我國社會文化背景下實施的可行性。
特殊兒童家庭適應與服務模式探索 目錄
特殊兒童家庭適應與服務模式探索 作者簡介
蘇慧,河北省邢臺人,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特殊教育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湖北省楚天學子,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博士,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博士后,研究領域主要為特殊兒童家庭支持。主持和參與國家教育規(guī)劃課題多項,在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and Physical Disabilities, Child: Care health and Development等SSCI來源期刊發(fā)表論文多篇。
- >
朝聞道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與地壇
- >
經(jīng)典常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