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漢語音韻研究教程(增訂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2020834
- 條形碼:9787572020834 ; 978-7-5720-2083-4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語音韻研究教程(增訂版) 本書特色
該教材側重于“研究”,以期中文系漢語言文字學科的研究生通過學習本課程,做到掌握音韻學的基礎理論、術語體系,了解學科研究概況及其前沿狀態,通過系統而嚴格的研究方法訓練,能夠自主地運用音韻學知識開展音韻學或其他相關學科(如方言學)的科學研究。
漢語音韻研究教程(增訂版)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適用于中文系漢語言文字學科的研究生教材,共分三編:音韻與音韻學,《切韻音系》和漢語語音史研究簡介。具體涉及音韻學的起源、發展、基礎理論、術語體系、切韻的聲母系統、聲調系統、上古音研究、中古音研究、近代音研究、古近音變趨勢等。與一般知識性介紹的本科教材相比,具備三個特點:一是學科理論的系統性,二是內在結構邏輯的嚴密性,三是學科研究的前沿性。該教材側重于“研究”,以期讀者通過學習本課程,做到掌握音韻學的基礎理論、術語體系,了解學科研究概況及其前沿狀態,通過系統而嚴格的研究方法訓練,能夠自主地運用音韻學知識開展音韻學或其他相關學科(如方言學)的科學研究。
漢語音韻研究教程(增訂版) 目錄
第二章音韻學的基礎理論與術語體系 ............ 48 **節韻的分析 ............ 48 一、 韻目表及相關知識 ............ 48
二、 韻在韻圖上的表現 ............ 58 第二節聲的分析 ............ 66 一、 聲母、聲類 ............ 66 二、 五音、七音、清濁,附戛、透、轢、捺 ............ 67 三、 三十六字母及其在韻圖上的分布 ............ 70 第三節調的分析 ............ 73 一、 四聲及其性質 ............ 73 二、 四聲的二分 ............ 76 三、 清濁與陰陽 ............ 77
第二編《切韻》音系
**章研究方法及相關問題 ............ 81 **節《切韻》音系的研究概況 ............ 81 一、 音系研究的必要性 ............ 81 二、 已有的研究 ............ 82 第二節音類的研究: 系聯法及其他 ............ 83 一、 系聯的原理與原則 ............ 83 二、 系聯的操作: 正例與變例 ............ 84 三、 存在的問題及相關的探討 ............ 88 第三節音值的研究: 歷史比較與梵漢對音 ............ 99 一、 歷史比較 ............ 99 二、 梵漢對音 ............ 103
第二章《切韻》的聲母系統 ............ 104 **節音類研究 ............ 104 一、 諸家異同 ............ 104 二、 音位驗證的思路 ............ 110 三、 《切韻》三十六聲母 ............ 111 第二節音值研究 ............ 124 一、 高本漢的聲母構擬 ............ 124 二、 對高本漢聲母學說的批評及修訂 ............ 127 三、 《切韻》聲母的音值構擬 ............ 127
第三章《切韻》的韻母與聲調系統 ............ 129 **節音類研究(上): 韻母的確立 ............ 129 一、 據《切韻》韻類折合韻母 ............ 129 二、 據韻圖確立切韻韻母 ............ 130 第二節音類研究(下): 韻母在韻圖上的特殊表現 ............ 134 一、 某等與某等韻 ............ 134 二、 韻圖顯示的聲韻拼合關系 ............ 135 三、 韻圖對三等韻的特殊處置 ............ 138 四、 三等韻的結構特點 ............ 142 五、 內轉、外轉 ............ 143 第三節音值研究(上): 據韻圖音理推測 ............ 146 一、 介音系統 ............ 147 二、 韻尾系統 ............ 154 三、 四等韻的主元音 ............ 159 第四節音值研究(下): 分攝構擬 ............ 164 一、 通攝 ............ 167 二、 江攝 ............ 170 三、 止攝 ............ 171 四、 遇攝 ............ 177 五、 蟹攝 ............ 180 六、 臻攝 ............ 185 七、 山攝 ............ 189 八、 效攝 ............ 192 九、 果攝 ............ 194 十、 假攝 ............ 196 十一、 宕攝 ............ 198 十二、 梗攝 ............ 199 十三、 曾攝 ............ 203 十四、 流攝 ............ 205 十五、 深攝 ............ 207 十六、 咸攝 ............ 208 十七、 《切韻》韻母表 ............ 211 第五節《切韻》的聲調 ............ 213 一、 《切韻》的聲調系統 ............ 213 二、 聲調的發圈標記 ............ 214
第六節音韻地位 ............ 214 一、 何為音韻地位 ............ 214 二、 音韻地位的內容 ............ 215 三、 音韻地位的作用 ............ 215
第三編漢語語音史研究簡介
**章語音史的萌生、發展與轉型 ............ 219 **節語音發展觀和語音史 ............ 219 一、 漢唐人偶說古音 ............ 219 二、 宋人的古音研究實踐 ............ 221 三、 古今音變思想與語音史 ............ 222 第二節轉型: 時空結合的語音史 ............ 226 一、 單線研究思路及其不足 ............ 226 二、 兩個研究層面 ............ 231 三、 新型語音史: 兩個層面的有機結合 ............ 234
第二章上古音 ............ 235 **節材料與方法 ............ 236 一、 基本研究材料 ............ 236 二、 考古與審音 ............ 236 三、 歷史比較與構擬 ............ 237 第二節上古韻部系統 ............ 237 一、 顧炎武的古韻學說 ............ 238 二、 江永的古韻學說 ............ 239 三、 段玉裁的古韻學說 ............ 241 四、 戴震的古韻學說 ............ 244 五、 孔廣森的古韻學說 ............ 245 六、 王念孫、江有誥的古韻學說 ............ 246 七、 章炳麟的古韻學說 ............ 247 八、 黃侃的古韻學說 ............ 247 第三節上古聲母系統 ............ 249 一、 錢大昕的古聲母學說 ............ 249 二、 章炳麟古音娘日二紐歸泥說 ............ 251 三、 曾運乾喻三歸匣、喻四歸定說 ............ 251 四、 黃侃古音十九紐及照二歸精說 ............ 253 五、 現代音韻學的上古聲母研究 ............ 256 第四節上古聲調系統 ............ 258 一、 古音四聲一貫說 ............ 258 二、 古無去聲說 ............ 258 三、 古無入聲說 ............ 259 四、 古有四聲但歸字有異于今四聲說 ............ 259 五、 古平入二聲說 ............ 259 第五節古音構擬 ............ 260 一、 方法與材料 ............ 261 二、 王力的上古音學說 ............ 264 三、 李方桂的上古音學說 ............ 270
第三章中古音 ............ 281 **節中古音代表音系 ............ 281 一、 《切韻》音系概貌 ............ 281 二、 《切韻》音系的性質 ............ 282 第二節中古通語的其他研究 ............ 285 一、 詩文用韻 ............ 285 二、 音釋研究 ............ 290 三、 梵漢對音研究 ............ 294
第四章近代音 ............ 298 **節近代通語音系 ............ 298 一、 《中原音韻》音系 ............ 298 二、 《蒙古字韻》研究簡介 ............ 306 第二節近代語音的其他研究 ............ 311 一、 概述 ............ 311 二、 宋代通語音系的研究 ............ 312 三、 明清韻書與近代官話研究 ............ 315
第五章古今音變大勢 ............ 319 **節從上古到中古音變大勢 ............ 320 一、 聲母的演變 ............ 320 二、 韻部的演變 ............ 323 三、 聲調的演變 ............ 326 第二節從中古到近代音變大勢 ............ 327 一、 聲母的演變 ............ 327 二、 韻部的演變 ............ 329 三、 聲調的演變 ............ 333 第三節從近代到現代的音變大勢 ............ 336 一、 聲母的演變 ............ 336 二、 韻母與聲調的演變 ............ 337
第六章歷史方音研究概述 ............ 341 **節理論與方法 ............ 341 一、 研究對象與目的 ............ 341 二、 基本研究思路 ............ 347 三、 歷史方音的文獻調查 ............ 352 四、 歷史方音研究方法論 ............ 359 第二節上古方音研究 ............ 364 一、 早期的歷史方音研究 ............ 364 二、 林語堂的上古方音研究 ............ 366 三、 上古方言分區的研究 ............ 370 四、 上古楚語研究 ............ 374 五、 其他研究 ............ 376 第三節中古方音研究 ............ 379 一、 概說 ............ 379 二、 文史語言學的方音研究 ............ 379 三、 詩文用韻的方音研究 ............ 381 四、 音釋方音研究 ............ 383 五、 對音方音研究 ............ 387 第四節近代方音研究 ............ 394 一、 概說 ............ 394 二、 近代官話方音研究 ............ 399 三、 近代吳方音研究 ............ 407 四、 近代閩方音研究 ............ 411 五、 近代客贛方音研究 ............ 415 六、 近代四川方音研究 ............ 420 七、 近代湖南方音研究 ............ 423 八、 近代粵方音研究 ............ 425 九、 近代晉、徽方音研究 ............ 430
參考文獻 ............ 437 后記 ............ 455 **編音韻與音韻學 **章音韻學的起源及發展 ............ 2 **節音韻學的性質、研究對象與目的 ............ 2 一、 什么是音韻學 ............ 2 二、 音韻學的研究對象、方法與目的 ............ 2 第二節漢語音節的分析 ............ 4 一、 音節三要素——聲、韻、調 ............ 5 二、 音節三要素的二維結構 ............ 6 三、 漢語音節的音素組合 ............ 6 第三節韻部與反切 ............ 12 一、 韻部 ............ 12 二、 反切 ............ 15 第四節音韻學的分支學科 ............ 23 一、 韻書及其流變 ............ 23 二、 音韻學的分支學科與語音史分期 ............ 32
第二章音韻學的基礎理論與術語體系 ............ 48 **節韻的分析 ............ 48 一、 韻目表及相關知識 ............ 48
二、 韻在韻圖上的表現 ............ 58 第二節聲的分析 ............ 66 一、 聲母、聲類 ............ 66 二、 五音、七音、清濁,附戛、透、轢、捺 ............ 67 三、 三十六字母及其在韻圖上的分布 ............ 70 第三節調的分析 ............ 73 一、 四聲及其性質 ............ 73 二、 四聲的二分 ............ 76 三、 清濁與陰陽 ............ 77
第二編《切韻》音系
**章研究方法及相關問題 ............ 81 **節《切韻》音系的研究概況 ............ 81 一、 音系研究的必要性 ............ 81 二、 已有的研究 ............ 82 第二節音類的研究: 系聯法及其他 ............ 83 一、 系聯的原理與原則 ............ 83 二、 系聯的操作: 正例與變例 ............ 84 三、 存在的問題及相關的探討 ............ 88 第三節音值的研究: 歷史比較與梵漢對音 ............ 99 一、 歷史比較 ............ 99 二、 梵漢對音 ............ 103
第二章《切韻》的聲母系統 ............ 104 **節音類研究 ............ 104 一、 諸家異同 ............ 104 二、 音位驗證的思路 ............ 110 三、 《切韻》三十六聲母 ............ 111 第二節音值研究 ............ 124 一、 高本漢的聲母構擬 ............ 124 二、 對高本漢聲母學說的批評及修訂 ............ 127 三、 《切韻》聲母的音值構擬 ............ 127
第三章《切韻》的韻母與聲調系統 ............ 129 **節音類研究(上): 韻母的確立 ............ 129 一、 據《切韻》韻類折合韻母 ............ 129 二、 據韻圖確立切韻韻母 ............ 130 第二節音類研究(下): 韻母在韻圖上的特殊表現 ............ 134 一、 某等與某等韻 ............ 134 二、 韻圖顯示的聲韻拼合關系 ............ 135 三、 韻圖對三等韻的特殊處置 ............ 138 四、 三等韻的結構特點 ............ 142 五、 內轉、外轉 ............ 143 第三節音值研究(上): 據韻圖音理推測 ............ 146 一、 介音系統 ............ 147 二、 韻尾系統 ............ 154 三、 四等韻的主元音 ............ 159 第四節音值研究(下): 分攝構擬 ............ 164 一、 通攝 ............ 167 二、 江攝 ............ 170 三、 止攝 ............ 171 四、 遇攝 ............ 177 五、 蟹攝 ............ 180 六、 臻攝 ............ 185 七、 山攝 ............ 189 八、 效攝 ............ 192 九、 果攝 ............ 194 十、 假攝 ............ 196 十一、 宕攝 ............ 198 十二、 梗攝 ............ 199 十三、 曾攝 ............ 203 十四、 流攝 ............ 205 十五、 深攝 ............ 207 十六、 咸攝 ............ 208 十七、 《切韻》韻母表 ............ 211 第五節《切韻》的聲調 ............ 213 一、 《切韻》的聲調系統 ............ 213 二、 聲調的發圈標記 ............ 214
第六節音韻地位 ............ 214 一、 何為音韻地位 ............ 214 二、 音韻地位的內容 ............ 215 三、 音韻地位的作用 ............ 215
第三編漢語語音史研究簡介
**章語音史的萌生、發展與轉型 ............ 219 **節語音發展觀和語音史 ............ 219 一、 漢唐人偶說古音 ............ 219 二、 宋人的古音研究實踐 ............ 221 三、 古今音變思想與語音史 ............ 222 第二節轉型: 時空結合的語音史 ............ 226 一、 單線研究思路及其不足 ............ 226 二、 兩個研究層面 ............ 231 三、 新型語音史: 兩個層面的有機結合 ............ 234
第二章上古音 ............ 235 **節材料與方法 ............ 236 一、 基本研究材料 ............ 236 二、 考古與審音 ............ 236 三、 歷史比較與構擬 ............ 237 第二節上古韻部系統 ............ 237 一、 顧炎武的古韻學說 ............ 238 二、 江永的古韻學說 ............ 239 三、 段玉裁的古韻學說 ............ 241 四、 戴震的古韻學說 ............ 244 五、 孔廣森的古韻學說 ............ 245 六、 王念孫、江有誥的古韻學說 ............ 246 七、 章炳麟的古韻學說 ............ 247 八、 黃侃的古韻學說 ............ 247 第三節上古聲母系統 ............ 249 一、 錢大昕的古聲母學說 ............ 249 二、 章炳麟古音娘日二紐歸泥說 ............ 251 三、 曾運乾喻三歸匣、喻四歸定說 ............ 251 四、 黃侃古音十九紐及照二歸精說 ............ 253 五、 現代音韻學的上古聲母研究 ............ 256 第四節上古聲調系統 ............ 258 一、 古音四聲一貫說 ............ 258 二、 古無去聲說 ............ 258 三、 古無入聲說 ............ 259 四、 古有四聲但歸字有異于今四聲說 ............ 259 五、 古平入二聲說 ............ 259 第五節古音構擬 ............ 260 一、 方法與材料 ............ 261 二、 王力的上古音學說 ............ 264 三、 李方桂的上古音學說 ............ 270
第三章中古音 ............ 281 **節中古音代表音系 ............ 281 一、 《切韻》音系概貌 ............ 281 二、 《切韻》音系的性質 ............ 282 第二節中古通語的其他研究 ............ 285 一、 詩文用韻 ............ 285 二、 音釋研究 ............ 290 三、 梵漢對音研究 ............ 294
第四章近代音 ............ 298 **節近代通語音系 ............ 298 一、 《中原音韻》音系 ............ 298 二、 《蒙古字韻》研究簡介 ............ 306 第二節近代語音的其他研究 ............ 311 一、 概述 ............ 311 二、 宋代通語音系的研究 ............ 312 三、 明清韻書與近代官話研究 ............ 315
第五章古今音變大勢 ............ 319 **節從上古到中古音變大勢 ............ 320 一、 聲母的演變 ............ 320 二、 韻部的演變 ............ 323 三、 聲調的演變 ............ 326 第二節從中古到近代音變大勢 ............ 327 一、 聲母的演變 ............ 327 二、 韻部的演變 ............ 329 三、 聲調的演變 ............ 333 第三節從近代到現代的音變大勢 ............ 336 一、 聲母的演變 ............ 336 二、 韻母與聲調的演變 ............ 337
第六章歷史方音研究概述 ............ 341 **節理論與方法 ............ 341 一、 研究對象與目的 ............ 341 二、 基本研究思路 ............ 347 三、 歷史方音的文獻調查 ............ 352 四、 歷史方音研究方法論 ............ 359 第二節上古方音研究 ............ 364 一、 早期的歷史方音研究 ............ 364 二、 林語堂的上古方音研究 ............ 366 三、 上古方言分區的研究 ............ 370 四、 上古楚語研究 ............ 374 五、 其他研究 ............ 376 第三節中古方音研究 ............ 379 一、 概說 ............ 379 二、 文史語言學的方音研究 ............ 379 三、 詩文用韻的方音研究 ............ 381 四、 音釋方音研究 ............ 383 五、 對音方音研究 ............ 387 第四節近代方音研究 ............ 394 一、 概說 ............ 394 二、 近代官話方音研究 ............ 399 三、 近代吳方音研究 ............ 407 四、 近代閩方音研究 ............ 411 五、 近代客贛方音研究 ............ 415 六、 近代四川方音研究 ............ 420 七、 近代湖南方音研究 ............ 423 八、 近代粵方音研究 ............ 425 九、 近代晉、徽方音研究 ............ 430
參考文獻 ............ 437 后記 ............ 455
漢語音韻研究教程(增訂版) 作者簡介
復旦大學古籍所二級教授,學科帶頭人。任學術期刊《古漢語研究》編委、副主編,學術集刊《中國語言學》的編委。專業方向為漢語史、音韻學,研究領域為語音史、歷史方言學。出版學術專著《宋代閩音考》等。
- >
莉莉和章魚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