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原中国图书网):网上书店,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尾货特色书店,中文字幕在线一区,30万种特价书低至2折!

歡迎光臨中圖網(wǎng) 請 | 注冊
> >>
漢語音韻研究教程(增訂版)

包郵 漢語音韻研究教程(增訂版)

作者:劉曉南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時間:2023-08-01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457
本類榜單:社會科學銷量榜
中 圖 價:¥64.7(6.0折) 定價  ¥10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漢語音韻研究教程(增訂版) 版權(quán)信息

漢語音韻研究教程(增訂版) 本書特色

該教材側(cè)重于“研究”,以期中文系漢語言文字學科的研究生通過學習本課程,做到掌握音韻學的基礎(chǔ)理論、術(shù)語體系,了解學科研究概況及其前沿狀態(tài),通過系統(tǒng)而嚴格的研究方法訓練,能夠自主地運用音韻學知識開展音韻學或其他相關(guān)學科(如方言學)的科學研究。

漢語音韻研究教程(增訂版) 內(nèi)容簡介

這是一部適用于中文系漢語言文字學科的研究生教材,共分三編:音韻與音韻學,《切韻音系》和漢語語音史研究簡介。具體涉及音韻學的起源、發(fā)展、基礎(chǔ)理論、術(shù)語體系、切韻的聲母系統(tǒng)、聲調(diào)系統(tǒng)、上古音研究、中古音研究、近代音研究、古近音變趨勢等。與一般知識性介紹的本科教材相比,具備三個特點:一是學科理論的系統(tǒng)性,二是內(nèi)在結(jié)構(gòu)邏輯的嚴密性,三是學科研究的前沿性。該教材側(cè)重于“研究”,以期讀者通過學習本課程,做到掌握音韻學的基礎(chǔ)理論、術(shù)語體系,了解學科研究概況及其前沿狀態(tài),通過系統(tǒng)而嚴格的研究方法訓練,能夠自主地運用音韻學知識開展音韻學或其他相關(guān)學科(如方言學)的科學研究。

漢語音韻研究教程(增訂版) 目錄

**編音韻與音韻學 **章音韻學的起源及發(fā)展 ............ 2 **節(jié)音韻學的性質(zhì)、研究對象與目的 ............ 2 一、 什么是音韻學 ............ 2 二、 音韻學的研究對象、方法與目的 ............ 2 第二節(jié)漢語音節(jié)的分析 ............ 4 一、 音節(jié)三要素——聲、韻、調(diào) ............ 5 二、 音節(jié)三要素的二維結(jié)構(gòu) ............ 6 三、 漢語音節(jié)的音素組合 ............ 6 第三節(jié)韻部與反切 ............ 12 一、 韻部 ............ 12 二、 反切 ............ 15 第四節(jié)音韻學的分支學科 ............ 23 一、 韻書及其流變 ............ 23 二、 音韻學的分支學科與語音史分期 ............ 32
第二章音韻學的基礎(chǔ)理論與術(shù)語體系 ............ 48 **節(jié)韻的分析 ............ 48 一、 韻目表及相關(guān)知識 ............ 48
二、 韻在韻圖上的表現(xiàn) ............ 58 第二節(jié)聲的分析 ............ 66 一、 聲母、聲類 ............ 66 二、 五音、七音、清濁,附戛、透、轢、捺 ............ 67 三、 三十六字母及其在韻圖上的分布 ............ 70 第三節(jié)調(diào)的分析 ............ 73 一、 四聲及其性質(zhì) ............ 73 二、 四聲的二分 ............ 76 三、 清濁與陰陽 ............ 77
第二編《切韻》音系
**章研究方法及相關(guān)問題 ............ 81 **節(jié)《切韻》音系的研究概況 ............ 81 一、 音系研究的必要性 ............ 81 二、 已有的研究 ............ 82 第二節(jié)音類的研究: 系聯(lián)法及其他 ............ 83 一、 系聯(lián)的原理與原則 ............ 83 二、 系聯(lián)的操作: 正例與變例 ............ 84 三、 存在的問題及相關(guān)的探討 ............ 88 第三節(jié)音值的研究: 歷史比較與梵漢對音 ............ 99 一、 歷史比較 ............ 99 二、 梵漢對音 ............ 103
第二章《切韻》的聲母系統(tǒng) ............ 104 **節(jié)音類研究 ............ 104 一、 諸家異同 ............ 104 二、 音位驗證的思路 ............ 110 三、 《切韻》三十六聲母 ............ 111 第二節(jié)音值研究 ............ 124 一、 高本漢的聲母構(gòu)擬 ............ 124 二、 對高本漢聲母學說的批評及修訂 ............ 127 三、 《切韻》聲母的音值構(gòu)擬 ............ 127
第三章《切韻》的韻母與聲調(diào)系統(tǒng) ............ 129 **節(jié)音類研究(上): 韻母的確立 ............ 129 一、 據(jù)《切韻》韻類折合韻母 ............ 129 二、 據(jù)韻圖確立切韻韻母 ............ 130 第二節(jié)音類研究(下): 韻母在韻圖上的特殊表現(xiàn) ............ 134 一、 某等與某等韻 ............ 134 二、 韻圖顯示的聲韻拼合關(guān)系 ............ 135 三、 韻圖對三等韻的特殊處置 ............ 138 四、 三等韻的結(jié)構(gòu)特點 ............ 142 五、 內(nèi)轉(zhuǎn)、外轉(zhuǎn) ............ 143 第三節(jié)音值研究(上): 據(jù)韻圖音理推測 ............ 146 一、 介音系統(tǒng) ............ 147 二、 韻尾系統(tǒng) ............ 154 三、 四等韻的主元音 ............ 159 第四節(jié)音值研究(下): 分攝構(gòu)擬 ............ 164 一、 通攝 ............ 167 二、 江攝 ............ 170 三、 止攝 ............ 171 四、 遇攝 ............ 177 五、 蟹攝 ............ 180 六、 臻攝 ............ 185 七、 山攝 ............ 189 八、 效攝 ............ 192 九、 果攝 ............ 194 十、 假攝 ............ 196 十一、 宕攝 ............ 198 十二、 梗攝 ............ 199 十三、 曾攝 ............ 203 十四、 流攝 ............ 205 十五、 深攝 ............ 207 十六、 咸攝 ............ 208 十七、 《切韻》韻母表 ............ 211 第五節(jié)《切韻》的聲調(diào) ............ 213 一、 《切韻》的聲調(diào)系統(tǒng) ............ 213 二、 聲調(diào)的發(fā)圈標記 ............ 214
第六節(jié)音韻地位 ............ 214 一、 何為音韻地位 ............ 214 二、 音韻地位的內(nèi)容 ............ 215 三、 音韻地位的作用 ............ 215
第三編漢語語音史研究簡介
**章語音史的萌生、發(fā)展與轉(zhuǎn)型 ............ 219 **節(jié)語音發(fā)展觀和語音史 ............ 219 一、 漢唐人偶說古音 ............ 219 二、 宋人的古音研究實踐 ............ 221 三、 古今音變思想與語音史 ............ 222 第二節(jié)轉(zhuǎn)型: 時空結(jié)合的語音史 ............ 226 一、 單線研究思路及其不足 ............ 226 二、 兩個研究層面 ............ 231 三、 新型語音史: 兩個層面的有機結(jié)合 ............ 234
第二章上古音 ............ 235 **節(jié)材料與方法 ............ 236 一、 基本研究材料 ............ 236 二、 考古與審音 ............ 236 三、 歷史比較與構(gòu)擬 ............ 237 第二節(jié)上古韻部系統(tǒng) ............ 237 一、 顧炎武的古韻學說 ............ 238 二、 江永的古韻學說 ............ 239 三、 段玉裁的古韻學說 ............ 241 四、 戴震的古韻學說 ............ 244 五、 孔廣森的古韻學說 ............ 245 六、 王念孫、江有誥的古韻學說 ............ 246 七、 章炳麟的古韻學說 ............ 247 八、 黃侃的古韻學說 ............ 247 第三節(jié)上古聲母系統(tǒng) ............ 249 一、 錢大昕的古聲母學說 ............ 249 二、 章炳麟古音娘日二紐歸泥說 ............ 251 三、 曾運乾喻三歸匣、喻四歸定說 ............ 251 四、 黃侃古音十九紐及照二歸精說 ............ 253 五、 現(xiàn)代音韻學的上古聲母研究 ............ 256 第四節(jié)上古聲調(diào)系統(tǒng) ............ 258 一、 古音四聲一貫說 ............ 258 二、 古無去聲說 ............ 258 三、 古無入聲說 ............ 259 四、 古有四聲但歸字有異于今四聲說 ............ 259 五、 古平入二聲說 ............ 259 第五節(jié)古音構(gòu)擬 ............ 260 一、 方法與材料 ............ 261 二、 王力的上古音學說 ............ 264 三、 李方桂的上古音學說 ............ 270
第三章中古音 ............ 281 **節(jié)中古音代表音系 ............ 281 一、 《切韻》音系概貌 ............ 281 二、 《切韻》音系的性質(zhì) ............ 282 第二節(jié)中古通語的其他研究 ............ 285 一、 詩文用韻 ............ 285 二、 音釋研究 ............ 290 三、 梵漢對音研究 ............ 294
第四章近代音 ............ 298 **節(jié)近代通語音系 ............ 298 一、 《中原音韻》音系 ............ 298 二、 《蒙古字韻》研究簡介 ............ 306 第二節(jié)近代語音的其他研究 ............ 311 一、 概述 ............ 311 二、 宋代通語音系的研究 ............ 312 三、 明清韻書與近代官話研究 ............ 315
第五章古今音變大勢 ............ 319 **節(jié)從上古到中古音變大勢 ............ 320 一、 聲母的演變 ............ 320 二、 韻部的演變 ............ 323 三、 聲調(diào)的演變 ............ 326 第二節(jié)從中古到近代音變大勢 ............ 327 一、 聲母的演變 ............ 327 二、 韻部的演變 ............ 329 三、 聲調(diào)的演變 ............ 333 第三節(jié)從近代到現(xiàn)代的音變大勢 ............ 336 一、 聲母的演變 ............ 336 二、 韻母與聲調(diào)的演變 ............ 337
第六章歷史方音研究概述 ............ 341 **節(jié)理論與方法 ............ 341 一、 研究對象與目的 ............ 341 二、 基本研究思路 ............ 347 三、 歷史方音的文獻調(diào)查 ............ 352 四、 歷史方音研究方法論 ............ 359 第二節(jié)上古方音研究 ............ 364 一、 早期的歷史方音研究 ............ 364 二、 林語堂的上古方音研究 ............ 366 三、 上古方言分區(qū)的研究 ............ 370 四、 上古楚語研究 ............ 374 五、 其他研究 ............ 376 第三節(jié)中古方音研究 ............ 379 一、 概說 ............ 379 二、 文史語言學的方音研究 ............ 379 三、 詩文用韻的方音研究 ............ 381 四、 音釋方音研究 ............ 383 五、 對音方音研究 ............ 387 第四節(jié)近代方音研究 ............ 394 一、 概說 ............ 394 二、 近代官話方音研究 ............ 399 三、 近代吳方音研究 ............ 407 四、 近代閩方音研究 ............ 411 五、 近代客贛方音研究 ............ 415 六、 近代四川方音研究 ............ 420 七、 近代湖南方音研究 ............ 423 八、 近代粵方音研究 ............ 425 九、 近代晉、徽方音研究 ............ 430
參考文獻 ............ 437 后記 ............ 455 **編音韻與音韻學 **章音韻學的起源及發(fā)展 ............ 2 **節(jié)音韻學的性質(zhì)、研究對象與目的 ............ 2 一、 什么是音韻學 ............ 2 二、 音韻學的研究對象、方法與目的 ............ 2 第二節(jié)漢語音節(jié)的分析 ............ 4 一、 音節(jié)三要素——聲、韻、調(diào) ............ 5 二、 音節(jié)三要素的二維結(jié)構(gòu) ............ 6 三、 漢語音節(jié)的音素組合 ............ 6 第三節(jié)韻部與反切 ............ 12 一、 韻部 ............ 12 二、 反切 ............ 15 第四節(jié)音韻學的分支學科 ............ 23 一、 韻書及其流變 ............ 23 二、 音韻學的分支學科與語音史分期 ............ 32
第二章音韻學的基礎(chǔ)理論與術(shù)語體系 ............ 48 **節(jié)韻的分析 ............ 48 一、 韻目表及相關(guān)知識 ............ 48
二、 韻在韻圖上的表現(xiàn) ............ 58 第二節(jié)聲的分析 ............ 66 一、 聲母、聲類 ............ 66 二、 五音、七音、清濁,附戛、透、轢、捺 ............ 67 三、 三十六字母及其在韻圖上的分布 ............ 70 第三節(jié)調(diào)的分析 ............ 73 一、 四聲及其性質(zhì) ............ 73 二、 四聲的二分 ............ 76 三、 清濁與陰陽 ............ 77
第二編《切韻》音系
**章研究方法及相關(guān)問題 ............ 81 **節(jié)《切韻》音系的研究概況 ............ 81 一、 音系研究的必要性 ............ 81 二、 已有的研究 ............ 82 第二節(jié)音類的研究: 系聯(lián)法及其他 ............ 83 一、 系聯(lián)的原理與原則 ............ 83 二、 系聯(lián)的操作: 正例與變例 ............ 84 三、 存在的問題及相關(guān)的探討 ............ 88 第三節(jié)音值的研究: 歷史比較與梵漢對音 ............ 99 一、 歷史比較 ............ 99 二、 梵漢對音 ............ 103
第二章《切韻》的聲母系統(tǒng) ............ 104 **節(jié)音類研究 ............ 104 一、 諸家異同 ............ 104 二、 音位驗證的思路 ............ 110 三、 《切韻》三十六聲母 ............ 111 第二節(jié)音值研究 ............ 124 一、 高本漢的聲母構(gòu)擬 ............ 124 二、 對高本漢聲母學說的批評及修訂 ............ 127 三、 《切韻》聲母的音值構(gòu)擬 ............ 127
第三章《切韻》的韻母與聲調(diào)系統(tǒng) ............ 129 **節(jié)音類研究(上): 韻母的確立 ............ 129 一、 據(jù)《切韻》韻類折合韻母 ............ 129 二、 據(jù)韻圖確立切韻韻母 ............ 130 第二節(jié)音類研究(下): 韻母在韻圖上的特殊表現(xiàn) ............ 134 一、 某等與某等韻 ............ 134 二、 韻圖顯示的聲韻拼合關(guān)系 ............ 135 三、 韻圖對三等韻的特殊處置 ............ 138 四、 三等韻的結(jié)構(gòu)特點 ............ 142 五、 內(nèi)轉(zhuǎn)、外轉(zhuǎn) ............ 143 第三節(jié)音值研究(上): 據(jù)韻圖音理推測 ............ 146 一、 介音系統(tǒng) ............ 147 二、 韻尾系統(tǒng) ............ 154 三、 四等韻的主元音 ............ 159 第四節(jié)音值研究(下): 分攝構(gòu)擬 ............ 164 一、 通攝 ............ 167 二、 江攝 ............ 170 三、 止攝 ............ 171 四、 遇攝 ............ 177 五、 蟹攝 ............ 180 六、 臻攝 ............ 185 七、 山攝 ............ 189 八、 效攝 ............ 192 九、 果攝 ............ 194 十、 假攝 ............ 196 十一、 宕攝 ............ 198 十二、 梗攝 ............ 199 十三、 曾攝 ............ 203 十四、 流攝 ............ 205 十五、 深攝 ............ 207 十六、 咸攝 ............ 208 十七、 《切韻》韻母表 ............ 211 第五節(jié)《切韻》的聲調(diào) ............ 213 一、 《切韻》的聲調(diào)系統(tǒng) ............ 213 二、 聲調(diào)的發(fā)圈標記 ............ 214
第六節(jié)音韻地位 ............ 214 一、 何為音韻地位 ............ 214 二、 音韻地位的內(nèi)容 ............ 215 三、 音韻地位的作用 ............ 215
第三編漢語語音史研究簡介
**章語音史的萌生、發(fā)展與轉(zhuǎn)型 ............ 219 **節(jié)語音發(fā)展觀和語音史 ............ 219 一、 漢唐人偶說古音 ............ 219 二、 宋人的古音研究實踐 ............ 221 三、 古今音變思想與語音史 ............ 222 第二節(jié)轉(zhuǎn)型: 時空結(jié)合的語音史 ............ 226 一、 單線研究思路及其不足 ............ 226 二、 兩個研究層面 ............ 231 三、 新型語音史: 兩個層面的有機結(jié)合 ............ 234
第二章上古音 ............ 235 **節(jié)材料與方法 ............ 236 一、 基本研究材料 ............ 236 二、 考古與審音 ............ 236 三、 歷史比較與構(gòu)擬 ............ 237 第二節(jié)上古韻部系統(tǒng) ............ 237 一、 顧炎武的古韻學說 ............ 238 二、 江永的古韻學說 ............ 239 三、 段玉裁的古韻學說 ............ 241 四、 戴震的古韻學說 ............ 244 五、 孔廣森的古韻學說 ............ 245 六、 王念孫、江有誥的古韻學說 ............ 246 七、 章炳麟的古韻學說 ............ 247 八、 黃侃的古韻學說 ............ 247 第三節(jié)上古聲母系統(tǒng) ............ 249 一、 錢大昕的古聲母學說 ............ 249 二、 章炳麟古音娘日二紐歸泥說 ............ 251 三、 曾運乾喻三歸匣、喻四歸定說 ............ 251 四、 黃侃古音十九紐及照二歸精說 ............ 253 五、 現(xiàn)代音韻學的上古聲母研究 ............ 256 第四節(jié)上古聲調(diào)系統(tǒng) ............ 258 一、 古音四聲一貫說 ............ 258 二、 古無去聲說 ............ 258 三、 古無入聲說 ............ 259 四、 古有四聲但歸字有異于今四聲說 ............ 259 五、 古平入二聲說 ............ 259 第五節(jié)古音構(gòu)擬 ............ 260 一、 方法與材料 ............ 261 二、 王力的上古音學說 ............ 264 三、 李方桂的上古音學說 ............ 270
第三章中古音 ............ 281 **節(jié)中古音代表音系 ............ 281 一、 《切韻》音系概貌 ............ 281 二、 《切韻》音系的性質(zhì) ............ 282 第二節(jié)中古通語的其他研究 ............ 285 一、 詩文用韻 ............ 285 二、 音釋研究 ............ 290 三、 梵漢對音研究 ............ 294
第四章近代音 ............ 298 **節(jié)近代通語音系 ............ 298 一、 《中原音韻》音系 ............ 298 二、 《蒙古字韻》研究簡介 ............ 306 第二節(jié)近代語音的其他研究 ............ 311 一、 概述 ............ 311 二、 宋代通語音系的研究 ............ 312 三、 明清韻書與近代官話研究 ............ 315
第五章古今音變大勢 ............ 319 **節(jié)從上古到中古音變大勢 ............ 320 一、 聲母的演變 ............ 320 二、 韻部的演變 ............ 323 三、 聲調(diào)的演變 ............ 326 第二節(jié)從中古到近代音變大勢 ............ 327 一、 聲母的演變 ............ 327 二、 韻部的演變 ............ 329 三、 聲調(diào)的演變 ............ 333 第三節(jié)從近代到現(xiàn)代的音變大勢 ............ 336 一、 聲母的演變 ............ 336 二、 韻母與聲調(diào)的演變 ............ 337
第六章歷史方音研究概述 ............ 341 **節(jié)理論與方法 ............ 341 一、 研究對象與目的 ............ 341 二、 基本研究思路 ............ 347 三、 歷史方音的文獻調(diào)查 ............ 352 四、 歷史方音研究方法論 ............ 359 第二節(jié)上古方音研究 ............ 364 一、 早期的歷史方音研究 ............ 364 二、 林語堂的上古方音研究 ............ 366 三、 上古方言分區(qū)的研究 ............ 370 四、 上古楚語研究 ............ 374 五、 其他研究 ............ 376 第三節(jié)中古方音研究 ............ 379 一、 概說 ............ 379 二、 文史語言學的方音研究 ............ 379 三、 詩文用韻的方音研究 ............ 381 四、 音釋方音研究 ............ 383 五、 對音方音研究 ............ 387 第四節(jié)近代方音研究 ............ 394 一、 概說 ............ 394 二、 近代官話方音研究 ............ 399 三、 近代吳方音研究 ............ 407 四、 近代閩方音研究 ............ 411 五、 近代客贛方音研究 ............ 415 六、 近代四川方音研究 ............ 420 七、 近代湖南方音研究 ............ 423 八、 近代粵方音研究 ............ 425 九、 近代晉、徽方音研究 ............ 430
參考文獻 ............ 437 后記 ............ 455
展開全部

漢語音韻研究教程(增訂版) 作者簡介

復(fù)旦大學古籍所二級教授,學科帶頭人。任學術(shù)期刊《古漢語研究》編委、副主編,學術(shù)集刊《中國語言學》的編委。專業(yè)方向為漢語史、音韻學,研究領(lǐng)域為語音史、歷史方言學。出版學術(shù)專著《宋代閩音考》等。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wǎng)
在線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回转支承-转盘轴承-回转驱动生产厂家-洛阳隆达轴承有限公司 | 协议书_协议合同格式模板范本大全 | 小青瓦丨古建筑瓦丨青瓦厂家-宜兴市徽派古典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 科昊仪器超纯水机系统-可成气相液氮罐-美菱超低温冰箱-西安昊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气力输送设备_料封泵_仓泵_散装机_气化板_压力释放阀-河南锐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压力控制器,差压控制器,温度控制器,防爆压力控制器,防爆温度控制器,防爆差压控制器-常州天利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东风体检车厂家_公共卫生体检车_医院体检车_移动体检车-锦沅科贸 | 护腰带生产厂家_磁石_医用_热压护腰_登山护膝_背姿矫正带_保健护具_医疗护具-衡水港盛 | 大型工业风扇_工业大风扇_大吊扇_厂房车间降温-合昌大风扇 | 颗粒机,颗粒机组,木屑颗粒机-济南劲能机械有限公司 | 顺辉瓷砖-大国品牌-中国顺辉 | 台式核磁共振仪,玻璃软化点测定仪,旋转高温粘度计,测温锥和测温块-上海麟文仪器 | 伊卡洛斯软装首页-电动窗帘,别墅窗帘,定制窗帘,江浙沪1000+别墅窗帘案例 | 精密五金冲压件_深圳五金冲压厂_钣金加工厂_五金模具加工-诚瑞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交通网_智能交通系统_ITS_交通监控_卫星导航_智能交通行业 | GAST/BRIWATEC/CINCINNATI/KARL-KLEIN/ZIEHL-ABEGG风机|亚喜科技 | 电主轴,车床电磨头,变频制动电机-博山鸿达特种电机 | 高尔夫球杆_高尔夫果岭_高尔夫用品-深圳市新高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 郑州外墙清洗_郑州玻璃幕墙清洗_郑州开荒保洁-河南三恒清洗服务有限公司 | 真空粉体取样阀,电动楔式闸阀,电动针型阀-耐苛尔(上海)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 | 世界箱包品牌十大排名,女包小众轻奢品牌推荐200元左右,男包十大奢侈品牌排行榜双肩,学生拉杆箱什么品牌好质量好 - Gouwu3.com | 蓝莓施肥机,智能施肥机,自动施肥机,水肥一体化项目,水肥一体机厂家,小型施肥机,圣大节水,滴灌施工方案,山东圣大节水科技有限公司官网17864474793 | 车牌识别道闸_停车场收费系统_人脸识别考勤机_速通门闸机_充电桩厂家_中全清茂官网 | 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 提供行业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投资咨询 市场调研服务 | 灌装封尾机_胶水灌装机_软管灌装封尾机_无锡和博自动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法兰连接型电磁流量计-蒸汽孔板节流装置流量计-北京凯安达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 洛阳防爆合格证办理-洛阳防爆认证机构-洛阳申请国家防爆合格证-洛阳本安防爆认证代办-洛阳沪南抚防爆电气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快速卷帘门_硬质快速卷帘门-西朗门业 | 固诺家居-全屋定制十大品牌_整体衣柜木门橱柜招商加盟 | 模型公司_模型制作_沙盘模型报价-中国模型网 | 阿尔法-MDR2000无转子硫化仪-STM566 SATRA拉力试验机-青岛阿尔法仪器有限公司 | 石牌坊价格石牌坊雕刻制作_石雕牌坊牌楼石栏杆厂家_山东嘉祥石雕有限公司 | 传动滚筒,改向滚筒-淄博建凯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派克防爆伺服电机品牌|国产防爆伺服电机|高低温伺服电机|杭州摩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免费网站网址收录网_海企优网站推荐平台| 空调风机,低噪声离心式通风机,不锈钢防爆风机,前倾皮带传动风机,后倾空调风机-山东捷风风机有限公司 | 【铜排折弯机,钢丝折弯成型机,汽车发泡钢丝折弯机,线材折弯机厂家,线材成型机,铁线折弯机】贝朗折弯机厂家_东莞市贝朗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三效蒸发器_多效蒸发器价格_四效三效蒸发器厂家-青岛康景辉 | 万师讲师网-优质讲师培训师供应商,讲师认证,找讲师来万师 | 鲁尔圆锥接头多功能测试仪-留置针测试仪-上海威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无锡网站建设_小程序制作_网站设计公司_无锡网络公司_网站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