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沉思的生活,或無所事事(韓炳哲作品第2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57576
- 條形碼:9787521757576 ; 978-7-5217-5757-6
- 裝幀:精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沉思的生活,或無所事事(韓炳哲作品第2輯) 本書特色
績效是新自由主義的剝削方式,也即自戀主體的自我剝削,在一種停不下來的行動和競逐中,產生了現代社會的種種弊端和心理病癥。
“沉思的生活”和“行動的生活”是源于古希臘亞里士多德的一對概念,漢娜·阿倫特在她的時代背景、她的思想脈絡中鼓舞行動的生命,反映出當時社會和知識人群的精神面貌,而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人們日益深陷多動和過勞的熟悉信息時代,一種停一停、看一看、想一想的生活節奏對“勞作動物”來說,也許更加有益。
韓炳哲骨子里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浪漫派,這一點在對諾瓦利斯自然主義觀念的追溯中暴露無遺。人類不應該將自身看作神與萬物之間的代理人。在放下欲望和盲動之后,人類才能消除孤立、分隔和疏離,迎來一個和解與和平的時代;才能成為一個“生命體共和國”的公民,在那里,人與植物、動物、石頭、云、星無異。
沉思的生活,或無所事事(韓炳哲作品第2輯) 內容簡介
“滾動著,像石頭一樣滾動著,按照愚蠢的機械定律。”——我們正在成為這樣一群行動者。我們對生活的感知只剩工作和績效,“無所事事”也就成了我們想盡快清除的赤字。人的存在被行動榨干,變成可以被剝削的對象。我們失去了對無所事事的感知。無所事事不是無力行動、拒絕行動,也不是簡單地在行動中缺席,而是一種獨立的能力。它有自身的邏輯和語言,有其自身的時間性,有自身的結構與氣勢,甚至有其自身的魔力。
無所事事是人性的構成部分。它參與到“做”中來,讓“做”實實在在具有了人性。倘若沒有遲疑和中止,行動將淪為盲目的活動與反應。缺失了安寧,就會出現一種新的野蠻。
假若失去無所事事的能力,我們就會像一部只會運轉的機器。對生存的憂慮和純然屬于生命的困苦終止之處,便是真正生命的起點。無所事事是人努力的*終目標。在來臨中的和平國度里,人不過是“生命體共和國”的公民,與植物、動物、石頭、云、星無異。
--------------------
韓炳哲作品(第2輯)
《山寨:中國式解構》(2023年1月出版)
Shanzhai. Dekonstruktion auf Chinesisch.
《超文化:文化與全球化》(2023年1月出版)
Hyperkulturalit?t. Kultur und Globalisierung.
《妥協社會:今日之痛》(2023年1月出版)
Palliativgesellschaft. Schmerz heute.
《不在場:東亞文化與哲學》(2023年7月出版)
Abwesen. Zur Kultur und Philosophie des Fernen Ostens.
《禪宗哲學》(2023年8月出版)
Philosophie des Zen-Buddhismus.
《什么是權力?》(2023年7月出版)
Was ist Macht?
《儀式的消失:當下的世界》(2023年8月出版)
Vom Verschwinden der Rituale.Eine Topologie der Gegenwart.
《資本主義與死亡驅力》(2023年8月出版)
Kapitalismus und Todestrieb.
《沉思的生活,或無所事事》(2023年7月出版)
Vita contemplativa.oder von der Unt?tigkeit.
韓炳哲作品(第3輯)
《大地頌歌:花園之旅》(2024年1月即將出版)
Lob der Erde. Eine Reise in den Garten.
《時間的香氣:駐留的藝術》(2024年1月即將出版)
Duft der Zeit. Ein philosophischer Essay zur Kunst des Verweilens.
《敘事的危機》(2024年1月即將出版)
Die Krise der Narration.
沉思的生活,或無所事事(韓炳哲作品第2輯) 目錄
《莊子》旁注 29
從行動到存在 33
絕對的存在之缺失 53
行動的激情 67
來臨中的社會 97
注 釋 113
附錄 韓炳哲著作年譜 129
沉思的生活,或無所事事(韓炳哲作品第2輯) 作者簡介
德國新生代思想家。1959年生于韓國首爾,80年代在韓國學習冶金學,之后遠渡重洋到德國學習哲學、德國文學和天主教神學。他先后在弗萊堡和慕尼黑學習,并于1994年以研究海德格爾的論文獲得弗萊堡大學的博士學位。
2000年任教于瑞士巴塞爾大學,2010年任教于卡爾斯魯厄建筑與藝術大學,2012年起任教于德國柏林藝術大學。
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18—20世紀倫理學、社會哲學、現象學、文化哲學、美學、宗教、媒體理論等。作品被譯成十幾種語言。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譽其為“德國哲學界的一顆新星”。
清新的文風,清晰的思想,深察洞識,切確而犀利的論述,這都讓韓炳哲對于數字信息時代人類精神狀況的分析批判,顯得尤其重要而富于啟發。
- >
二體千字文
- >
推拿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