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社會研究導論:定量與定性的路徑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936767
- 條形碼:9787568936767 ; 978-7-5689-3676-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社會研究導論:定量與定性的路徑 本書特色
卡爾·波普爾曾說過:“科學只能從問題開始。”一直以來,研究問題都是社會科學研究的**驅動力。而“方法崇拜”(methodolatry)的興盛將對方法的探討停留在抽象的理論層面,忽略了“從問題到方法”的研究路徑。相比將更多的重點放在專門化研究方法的教學上,本書從實用主義視角出發,聚焦于經驗研究及其方法背后的邏輯性與合理性,始終強調問題與方法之間的契合。作者堅信,我們首先需要確定我們試圖發現什么,然后才能去考慮如何做到這一點。
社會研究導論:定量與定性的路徑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關于社會科學經驗研究/實證研究的方法書,解析了定量與定性兩種路徑,同時也介紹了結合定量與定性的數據、分析的混合研究方法。相較于方法層面的技術性內容,本書重點呈現了經驗研究/實證研究過程本身的基本邏輯,始終強調方法的選擇應當與研究問題相契合,并且應當在此基礎上進行有效的研究設計。本書的實用主義視角能使研究問題的確定過程更加清晰,幫助研究者完成高質量的研究。 本書分為15個章節,詳細介紹了社會研究從問題選擇到報告撰寫的整個過程,包括定量和定性兩種不同取向的研究設計、數據收集和數據分析,以及混合研究方法的設計與評估。不僅如此,本書運用了相當一部分來自學生項目和已發表作品的研究實例,恰當地展示了社會科學經驗研究/實證研究的基本原理,十分便于初學者學習和使用。
社會研究導論:定量與定性的路徑 目錄
1.1 經驗研究
1.2 定量和定性資料
1.3 研究的重要性
1.4 研究概覽
1.5 研究問題還是研究議題?
1.6 方法之前的問題
1.7 科學、社會科學和社會研究
1.8 本書的組織架構
第 2 章 社會科學研究中的理論和方法
2.1 方法論的理論
2.2 實質性理論
2.3 描述與解釋
2.4 理論驗證與理論生成
2.5 問題與方法的連接
2.6 預先確定與逐漸顯現:研究問題、設計和資料的結構
第 3 章 社會科學研究中的倫理
3.1 引言
3.2 倫理原則與研究情境
3.3 程序性要求:倫理規范的作用
3.4 社會科學研究倫理的挑戰
3.5 根據情境審議的研究倫理
第 4 章 研究問題
4.1 概念的層次性
4.2 研究領域和研究主題
4.3 一般性研究問題和具體性研究問題
4.4 數據收集問題
4.5 提出研究問題
4.6 研究問題的作用 4.7 假設
4.8 一個簡化的研究模型 4.9 文獻的作用
第 5 章 從研究問題到數據
5.1 經驗準則
5.2 建立概念和數據之間的聯系
5.3 好的研究問題與不好的研究問題
5.4 價值判斷
5.5 因果關系
5.6 概念框架
5.7 從研究問題到數據
5.8 定量數據與定性數據結合
第 6 章 文獻檢索與綜述
6.1 經驗研究文獻
6.2 理論文獻
6.3 文獻回顧的目的
6.4 如何進行文獻回顧
6.5 文獻回顧中的批判性
6.6 文獻回顧中常見的問題
6.7 系統性文獻綜述
6.8 學術期刊文獻
第 7 章 定性研究設計
7.1 什么是研究設計
7.2 定性研究的多樣性
7.3 個案研究
7.4 民族志
7.5 扎根理論
7.6 行動研究
第 8 章 定性資料的收集
8.1 訪談
8.2 觀察
8.3 參與觀察
8.4 文獻資料
8.5 資料收集的程序
8.6 定性研究中的抽樣
第 9 章 定性資料分析
9.1 定性分析的多樣性
9.2 分析歸納
9.3 定性資料分析的“邁爾斯和休伯曼框架”
9.4 抽象與比較
9.5 扎根理論分析
9.6 定性研究的其他分析方法
9.7 計算機在定性資料分析中的運用
9.8 定性研究申報書中的資料分析部分
第 10 章 定量研究設計
10.1 研究設計
10.2 背景知識
10.3 自變量、因變量和控制變量
10.4 實驗
10.5 準實驗設計和非實驗設計
10.6 變量間關系:相關調查
10.7 變量間關系:因果關系和解釋方差
10.8 多元線性回歸(MLR):一種一般策略和設計
10.9 控制變量
第 11 章 定量數據的收集
11.1 變量的類型
11.2 測量的過程
11.3 潛在特質
11.4 測量技術
11.5 構建測量工具的步驟
11.6 構建工具還是使用現有工具
11.7 查找已有測量工具
11.8 信度和效度
11.9 編制調查問卷
11.10 收集數據:使用測量工具
11.11 抽樣
11.12 二次分析
第 12 章 定量數據分析
12.1 描述定量數據
12.2 變量間關系:交叉表和列聯表
12.3 組間比較:方差分析
12.4 變量間關系:相關和回歸
12.5 調查數據分析
12.6 數據降維:因子分析
12.7 統計推論
12.8 定量數據分析的計算機軟件
第 13 章 互聯網與研究
13.1 引言
13.2 文獻
13.3 收集定量數據
13.4 收集定性數據
13.5 倫理問題
第 14 章 混合方法與評價
14.1 混合方法的歷史
14.2 混合方法的基本原理
14.3 兩種方法的基本特征:變量和個案
14.4 混合方法的研究設計
14.5 一般評價標準
第 15 章 研究寫作
15.1 背景
15.2 研究文本
15.3 報告性寫作 VS 學習性寫作:作為分析的寫作
15.4 寫作選擇
附錄 如何得出并驗證定性分析結論
關鍵術語
參考文獻
譯者后記
社會研究導論:定量與定性的路徑 作者簡介
基思·F. 龐奇(Craig A. Mertler)
在成為大學教師之前,基思·F.龐奇在西澳洲的一所中學當老師,教授法語、德語和數學。他于 1967年在多倫多大學的安大略教育研究所完成了他的博士論文。他在好幾個國家的大學工作過,現在是西澳大利亞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名譽教授,同時在其他幾所大學兼職。在他職業生涯的最后二十年,他主要關注研究監管和研究訓練,并代表西澳洲大學發展和管理在東南亞地區教育方面的跨國研究生項目。
譯者簡介
風笑天,男,1954年7月生于武漢。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現為南京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廣西師范大學講席教授;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社會學評審組成員。
北京大學社會學碩士,北京大學法學博士,1993年1月破格晉升為教授。1993年10月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基思·F. 龐奇(Craig A. Mertler)
在成為大學教師之前,基思·F.龐奇在西澳洲的一所中學當老師,教授法語、德語和數學。他于 1967年在多倫多大學的安大略教育研究所完成了他的博士論文。他在好幾個國家的大學工作過,現在是西澳大利亞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名譽教授,同時在其他幾所大學兼職。在他職業生涯的最后二十年,他主要關注研究監管和研究訓練,并代表西澳洲大學發展和管理在東南亞地區教育方面的跨國研究生項目。
譯者簡介
風笑天,男,1954年7月生于武漢。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現為南京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廣西師范大學講席教授;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社會學評審組成員。
北京大學社會學碩士,北京大學法學博士,1993年1月破格晉升為教授。1993年10月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研究方法、青年社會學、家庭社會學、人口社會學等。作為負責人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一般項目,jiaoyu部社科基金重大攻關項目、一般項目,國外基金項目等多個項目;獨著、合著及主編、主譯作品30多部,參編20多部;在《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教育研究》《人口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表唯一作者和第一作者論文160余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推拿
- >
隨園食單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