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中國科技繪圖史——從遠古時期到十九世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5118367
- 條形碼:9787555118367 ; 978-7-5551-1836-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科技繪圖史——從遠古時期到十九世紀 本書特色
學界大家,史料翔實。世界知名科技史學家葛平德(Peter J. Golas)遺世之作,旁征博引中國建筑、農桑、手工業珍貴史料及現代中外科技繪圖史學研究成果,論述清晰,發人深省。 權威譯者,專業翻譯。由國內知名建筑學專家李麗教授、高級建筑師曹茂慶擔任翻譯,清晰再現葛平德教授筆下的中國科技繪圖發展脈絡。 珍貴插圖,重現歷史。開書即見十余幅高清大幅彩圖,正文有多幅珍貴中外古籍插圖穿插,佳文美圖結合重現中外古代科技風采。 裝幀精美,制作精良。精心設計260mm×170mm書籍尺寸,裸脊鎖線精裝,典雅大方。封面采用高檔特種紙印刷,紙張肌理細膩,渾天儀磨砂工藝凸顯中國古代科技成就之美。 《中國科技繪圖史》對中國物質文明、才智和美學傳統角度下的科技繪圖進行了豐富而令人信服的分析。這本由領先科技繪圖研究專家所著的書籍也激勵著我們重新思考現代世界崛起的關鍵問題:科技繪圖中的科技成分與發明或技術成就的關聯性有多么密切? ——白馥蘭(Francesca Bray),英國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所成員,英國皇家學院院士,國際科學史學會主席 這是**部就中國科技繪圖悠久發展史而進行的詳盡研究專著。基于廣泛閱讀和對于中西方科技繪圖領域的了解,葛平德先生的分析充分考慮了技術、社會、經濟、政治、哲學和藝術等不同但相互關聯的因素,從而客觀且全面地揭開了復雜的中國科技繪圖發展歷史。 ——傅漢思(Hans Ulrich Vogel),知名漢學家,德國圖賓根大學漢學系教授 葛平德先生對中國傳統繪畫技術進行了全面而精彩的介紹,他擅長仔細探索和客觀衡量科技繪圖的所有方面,避免不合時宜的中西方對比。 ——沃爾夫岡·勒費夫爾(Wolfgang Lefèvre),德國柏林馬克斯普朗克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科技繪圖史——從遠古時期到十九世紀 內容簡介
世界知名科技史學家葛平德(Peter J. Golas)以中國遠古時期——漢唐時期——宋元時期——明清時期——十九世紀為時間線索,詳細梳理《天工開物》《農書》《耕織圖》等重要中國典籍中的科技圖繪,于2015年出版了《中國科技繪圖史——從遠古時期到十九世紀》,書中針對這些著作的作者、年代、技法、風格、是否政府贊助等關鍵問題展開論述,通過與同時代的歐洲、□□、朝鮮相比較,探討中國科技繪圖的特點及缺陷,推測古代中國的文化特質和社會發展。
中國科技繪圖史——從遠古時期到十九世紀中國科技繪圖史——從遠古時期到十九世紀 前言
在西方的思想認識和著 述中,一度大量充斥著對中 國科學技術成就的輕蔑之辭 。現在,這種情況已經改□ ,人們普遍認識到,這些領 域的成就正是中國□□及中 華文明的豐功偉績之一。在 技術領域,受李約瑟 (Joseph Needham)及其卷 帙浩繁的著作——《中國科 學技術史》(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啟發, 超過兩代人在學術上辛勤耕 耘,充實了中國人的發明天 賦和廣泛的技術創新才能這 一精彩篇章,這在20世紀中 葉以前幾乎難以想象。 盡管如此,這一精彩篇 章的內容仍有待進一步充實 。就本書寫作目的而言,* 重要的問題莫過于:中國人 描繪技術的方法究竟如何影 響了中國科技的整體發展? 現存前現代時期針對技術圖 像的許多研究都是通過分析 這些圖像,來闡明某種特定 技術或某個設備的工作原理 ,那些分析往往都包含了相 當高超的技巧。究竟技術本 身以及對技術的視覺描繪, 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 化,抑或沒有發生□化?從 這些研究中可以發現許多關 于這一問題的有趣見解。 我們寫作本書的目的之 一是整合這些見解,對目前 所了解的從遠古時期至大約 19世紀的中國科技插圖進行 概述。與此同時,我們還將 特別關注新的方法,得益于 這些新方法,我們正逐步加 深對科技和科技圖繪在中國 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秩 序中所處地位的理解。 很明顯,我要闡述的大 部分內容都啟發自歐洲文化 中大量關于科技圖繪的作品 ,尤其是中世紀晚期和文藝 復興時期的作品。以21世紀 的視角來看,文藝復興時期 藝術家們創作的圖像通常比 大多數同時期的中國圖像更 符合我們對科技插圖的期望 。盡管如此,我還是回避了 過于常見的做法,即把歐洲 人的成就設立為某種普遍標 準,然后再為中國人何以未 能達到該標準去尋求解釋。 我*感興趣的,是去理解中 國人繪制這些科技圖像的復 雜動機,而不是去尋找他們 “未能”創作出更像歐洲作品 的原因。我提到歐洲的經驗 ,主要是有助于對比找出中 國經驗中的不同之處,或許 也有助于找出這種獨特性的 根源所在。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 從更廣闊的□□角度來看, 中國插圖絕非不能與同時期 的歐洲插圖相媲美。就某些 標準而言,中國人不如西方 人那么重視,但即使以這些 標準來評判,結論亦是如此 。早在宋代(960—1279年) ,中國藝術家就會時不時創 作一些技術題材的插圖,呈 現出一定的準確性、可理解 性甚至是寫實性,而類似的 歐洲圖像作品則在很久以后 才出現。可以對比兩幅圖: 一幅是13世紀中國蠶繭繅絲 場景插圖的仿本,另一幅是 14世紀佛蘭德手抄本中描繪 紡織場景的插圖。 可以肯定的是,在寫實 性和準確性方面,這一時期 的大多數中國科技插圖都遠 不如農業和蠶桑業這兩個系 列的彩色插圖那么引人注目 ,13世紀中國宋代蠶繭繅絲 場景圖只是其中一例。但是 ,這幾個世紀的歐洲技術圖 繪卻無法與這些中國插圖相 媲美。盡管這樣,人們發現 ,大約在13世紀以后,中國 在科技圖繪方面的進步似乎 遠不如早期成就所預示的那 么大。如果要試圖解釋出現 這種現象的原因,同樣需要 深入研究技術與更廣泛的中 國文化之間的相互關系。這 是一個永遠令人著迷的問題 。
中國科技繪圖史——從遠古時期到十九世紀 目錄
**章 中國早期圖形
圖形文字
幾何圖案
從裝飾到敘事:戰國時期與漢代的插圖
早期農業繪畫
第二章 漢唐時期:寫實主義興起
審美與寫實主義初露端倪
比例圖與透視法
毛筆與線條的主導地位
模型、自動機與技術制圖
雕版印刷出現
第三章 宋元時期:黃金時代
界畫及對界畫的□□
政府、印刷與技術再現
《武經總要》:*重要的軍事技術匯編
新渾天儀與《新儀象法要》
《營造法式》
《耕織圖》
王禎的《農書》
第四章 儒家新范式
寫實主義式微
精英統治下的繪畫
“□□性”的繪畫
對新繪畫美學的哲學貢獻
繪畫與書法
第五章 晚明及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之作
宋應星和他的世界
晚明書籍插圖
成書原因
評估插圖
生產挑戰
插圖的后期□□
第六章 清代發展:未竟之路
17世紀的轉型
數學與測量
機械□□性
軍事技術的作用
耶穌會士的貢獻及其有限的影響
中國的**位現代工程師?
焦秉貞的《耕織圖》
寫實主義的*后狂歡:清代建筑繪畫
結語
科技圖繪中的非技術目的
農業與人力投入的優勢
被忽視的科技
技術制圖標準的缺失
官辦作坊的作用
成熟,還是停滯?
參考文獻
中國科技繪圖史——從遠古時期到十九世紀 作者簡介
葛平德(Peter J. Golas,1937—2019),世界知名科技史學家,美國著名學者,丹佛大學名譽教授,專事研究中國傳統社會經濟和科技史,在丹佛大學講授中國歷史長達三十五年,曾榮獲1997—1998年度丹佛大學杰出學者榮譽。著有《中國科學技術史》(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第五卷第十三分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莉莉和章魚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