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大歷史背后的人物畫像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1116507
- 條形碼:9787571116507 ; 978-7-5711-1650-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歷史背后的人物畫像 本書特色
該文稿系任崇岳所寫作的讀史類通俗讀物,作者立足整個歷史長河,以上帝視角評審歷史人物,在詳盡引用參閱正史與筆記小說中內容的同時,力求為大眾揭示歷史人物不為人知的一面,展現歷史人物的多樣性,從而給予讀者以歷史的啟示。書稿語言通俗生動,故事講述曲折有趣,可讀性強。
大歷史背后的人物畫像 內容簡介
本書由15篇文章組成,分別寫了中國歷史上的一些著名歷史人物,如曹操、曹丕父子與漢獻帝,東晉名臣謝安,南朝陳后主陳叔寶,五代時歷事四姓十君、在相位二十余年的馮道,宋太宗趙光義,金朝海陵王完顏亮,北宋名相王安石,南宋文學家辛棄疾,南宋儒學大師朱熹,南宋權奸賈似道,明太祖朱元璋,清代文學家鄭板橋,等等。全書從體例上看是一本研究歷史人物的評傳類文章的合集,全書的選題和立意是有一個明確的思路和完整的框架的,作者在運用大歷史觀為歷史人物畫像。
大歷史背后的人物畫像 目錄
——曹操、曹丕父子與漢獻帝
風流宰相數謝安
——謝安二三事
隔江猶唱《后庭花》
——陳后主荒淫無道亡國
是非功過任評說
——替馮道翻案
辨材須待七年期
——宋太宗的另一面
毀譽參半海陵王
——漫說完顏亮是非功過
真真假假費猜疑
——貍貓換太子的傳說與真相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王安石的性格與人際關系
流落天涯俱是客
——北宋覆亡后的趙氏家族
報國無門赍志歿
——辛棄疾的抗金生涯
亂云飛渡仍從容
——朱熹坎坷的出仕治學之路
骨朽人間罵未銷
——誤國權奸賈似道之死
身世浮沉雨打萍
——南宋覆亡后的君臣、宋室與儒士
人無害虎心,虎有傷人意
——朱元璋為何要迫害儒士
憂國憂民鄭板橋
——一生坎坷的鄭板橋
大歷史背后的人物畫像 節選
水流花謝兩無情 ——曹操、曹丕父子與漢獻帝 曹操是中國歷史上擁有雄才大略的人物,《三國演義》把他塑造成了奸臣,此書文筆甚佳,讀者眾多,舞臺上的三國戲又多從《三國演義》敷衍鋪陳而來,所以后世人們提起曹操,總認為他是名副其實的奸臣。其實曹操是個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一個了不起的詩人,他被罵了一千多年,大概和他對待漢獻帝的態度不無關系。而曹丕逼迫漢獻帝退位卻美其名為禪讓的做法,更是受人訾議。 曹操玩弄漢獻帝于股掌之上 曹操在年少時就有人稱許他:“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三國志·魏書·武帝操》)這個預言后來果然應驗。曹操投身軍旅,以討伐黃巾軍起家,爾后南征北戰,芟刈群雄,成為東漢末年*有權勢的人物。他若化家為國,取漢獻帝而代之,是易如反掌的事。但曹操老謀深算,知道如果過早稱帝,會招致天下人的怨懟,成為眾矢之的。他寧愿挾天子以令諸侯,也不肯貿然登基。就在曹操去世的前一年,東吳的孫權陳說天命,向其俯首稱臣,曹操識破了孫權的伎倆,拿著孫權的勸進書對部下說:“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邪!”陳群等人忙說: 漢祚已終,非適今日。殿下功德巍巍,群生注望,故孫權在遠稱臣。此天人之應,異氣齊聲,殿下宜正大位,復何疑哉!(《資治通鑒》卷68) 大臣們的意思是,漢朝的命運已經終結,今日殿下功德巍巍,天下蒼生頤颙在望,殿下應早正大位。可曹操搖搖頭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明白表示他愿當周文王,待時機成熟,讓他的兒子當周武王。對此司馬光評論說: 以魏武之暴戾強伉,加有大功于天下,其蓄無君之心久矣,乃至沒身不敢廢漢而自立,豈其志之不欲哉?猶畏名義而自抑也。(《資治通鑒》卷68) 此話說得何等好啊! 隨著勢力的不斷增強,曹操愈加飛揚跋扈。漢獻帝甚為畏懼,不斷加封他的官職,想借此換取其對自己的尊重。建安十七年(212),漢獻帝下詔,曹操可以“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如蕭何故事”(《三國志·魏書·武帝操》)。“贊拜不名”指大臣朝見天子,司儀宣讀行禮的儀式時只念官職,不念名字,表示對大臣的優崇;“人朝不趨”指大臣朝見天子不必被催促,可從容上殿;“劍履上殿”也是天子賜給親信大臣的一種特殊待遇,即可以佩劍穿履朝見天子,一般大臣是不允許佩帶寶劍上殿的,有漢一代,只有蕭何享受過這種待遇,如今曹操也享受到了。 次年五月,漢獻帝又派御史大夫郗慮持節策命曹操為魏公,策文中說曹操“功高于伊、周(伊尹、周公旦),而賞卑于齊、晉(齊國、晉國兩個諸侯國),朕甚恧(ncj,慚愧)焉”,又說“朕以眇眇之身,托于兆民之上,永思厥艱,若涉淵水,非君攸濟,朕無任焉”,還把河東、河內、魏郡等10個郡賞賜給他作為采邑,以丞相之職仍領冀州牧。 建安十九年(214)三月,漢獻帝又下詔:“魏公位在諸侯王上,改授金璽、赤紱、遠游冠。”“紱”是古代印章的繩子。按漢代制度,只有諸侯王才能使用黃金鑄成的印,用紅色的□線系印章,才可以戴遠游冠,如今曹操也做到了。 P1-3
大歷史背后的人物畫像 作者簡介
任崇岳,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生于1938年12月,河南省漯河市臨潁縣人。1961年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1981年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師從著名蒙元史專家翁獨健教授。著有《庚申外史箋證》《宋徽宗(精)傳》《謝安評傳》《韓愈傳》《臺北知府陳星聚評傳》《中國社會通史·宋元卷》《中國文化通史·遼西夏金元卷》《中原移民簡史》《中原地區歷史上的民族融合》(合著)《中國北方游牧民族源流考》等。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回憶愛瑪儂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二體千字文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姑媽的寶刀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