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當代德國政治教育理論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818610
- 條形碼:9787522818610 ; 978-7-5228-1861-0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當代德國政治教育理論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當代德國政治教育理論的形成與發展”這一主題,以“當代德國政治教育理論流派是戰后德國政治教育學者和學術界對德國政治文化和政治教育發展現狀和未來走勢,以學術的方式作出的持續、主動的回應”為立論假設,以政治文化變遷和政治教育體系構建為歷史背景和實證依據,按照“歷史境遇研究—學術史研究—著名學者專題研究—綜合批判研究—借鑒研究”的框架對當代德國政治教育理論進行了系統研究。
當代德國政治教育理論研究 目錄
第二章戰后德國政治教育的歷史境遇
節戰后德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狀況
第二節政治教育的歷史遺產
第三章戰后德國政治教育理論的初步形成(1945~1968年)
節前奏:“再教育”運動
第二節開端:聯邦政治教育中心建立
第三節交鋒:圍繞戰后初期政治教育的思想爭論
第四節思想爭論的影響——戰后德國政治教育價值取向的次轉換
第四章當代德國政治教育理論的變革(1968~198年)
節政治教育“再定位”
第二節赫爾曼·基澤克的政治教育批判理論
第三節阿多爾諾“奧斯威辛之后的教育”思想
第四節羅爾夫·施密德爾的政治教育解放理論
第五節伯納德·蘇特的理性政治教育理論
第六節“博特斯巴赫共識”與德國政治教育價值取向的第二次轉換
第五章當代德國政治教育理論的多元發展與主導價值的統一(1980年以來)
節政治與道德認同危機及對“博特斯巴赫共識”的修正
第二節后工業時代的新課題與政治教育新思潮
第三節“兩德統一”與政治寬容教育理論
第四節基于《基本法》的政治認同教育思想與政治教育價值取向的第三次轉換
第六章對當代德國政治教育理論的綜合分析與批判借鑒
節政治教育與德國政治文化的變遷
第二節當代德國政治教育價值取向的轉換:政治教育理論形成演進動力
第三節當代德國政治教育理論的主要特征
第四節當代德國政治教育理論研究的啟示與借鑒:構建中國特色思想政治教育理論
主要參考文獻
當代德國政治教育理論研究 作者簡介
傅安洲,1961年生,中共黨員,曾任中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委員會常委、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教.部首屆馬克思主義理論類專業教指委委員,現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83年7月畢業于武漢地質學院并留校工作,長期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與研究。1997-1998年赴德國法蘭克福大學學習訪問,后多次赴美國、澳大利亞、日本、俄羅斯、奧地利等國訪問交流。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德國政治教育、美國公民教育、歐洲公民教育及其比較研究。主持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省部級相關課題研究,在《人民日報》(理論版)、《光明日報》、《高等教育研究》、《比較教育研究》、《清華大學教育研究》等報刊發表論文100余篇,編著出版《德國政治教育研究》(人民出版社)等多部專著、教材。先后獲得“教.部教育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湖北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等多個省部級獎勵。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莉莉和章魚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與地壇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