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稀見京昆名伶抄校本叢刊(第三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7766097
- 條形碼:9787507766097 ; 978-7-5077-6609-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稀見京昆名伶抄校本叢刊(第三輯) 內容簡介
此書為《稀見京昆名伶抄校本叢刊》(第三輯),收錄有名昆曲家曹心泉譜曲《歸元鏡》原版全本,請專家撰寫導讀,說明版本流傳及舞臺搬演情況,附錄演出廣告。 《歸元鏡》傳奇為傳統戲曲經典作品之一,講述佛教凈土宗主要人物廬山慧遠、永明延壽、云棲蓮池三祖身世故事和衣缽相傳經過。有名戲曲小說研究專家和藏書家吳曉鈴所藏《增廣歸元鏡》被收錄于《古本戲曲叢刊》第五集。書稿所收錄版本為山西蓮宗劇社民國二十四年(1935)石印本。該版由清末民初昆曲皮黃音樂大家曹心泉譜曲,為北昆前輩名家韓世昌、白云生演出本,彌足珍貴。該版本存世甚少,僅首都圖書館、北京大學、山西圖書館有藏,向未引人關注。 《歸元鏡》傳奇為明釋智達清代著作,所用曲牌套數,有南套、北套及南北合套,曲律雖不甚精嚴,然結構、排場嚴整、曲詞平直清新。 清乾嘉時,王文治曾請昆曲家葉堂為《歸元鏡》譜曲若干,后又動意請葉堂之子為《歸元鏡》整部傳奇譜曲,以便進一步排演,但曲譜不傳,亦無相關文獻記載。 民國時期,山西人張樹幟派人至北京延請昆曲大家、當時于中華戲曲專科學校歌劇系任主任兼昆曲導師的曹心泉完成《歸元鏡》譜曲。 曹心泉(約1864—1938),為清末民初北京有名的藏曲世家之一的懷寧曹氏之后,其父曹春山為咸同時內廷供奉,曹心泉幼承家學,精通昆曲皮黃音樂,擅制譜。曹氏譜曲全依《九宮大成》的宮調及曲牌規范,對《歸元鏡》中曲牌凡與《九宮大成》之曲牌格律不符者,均以紅筆或墨筆于天頭或文邊一一注明,或指明不符處,或僅按字調四聲譜之,其原曲牌使用確實有誤者,為不改變原著文字,曹氏亦勉力按宮調譜之,少數曲牌甚至給出兩種譜法,足見其譜曲功力之深厚。 《歸元鏡》譜曲完成后,蓮宗劇社曾聘請民國時期有名的北方昆弋榮慶社(昆曲大家韓世昌、白云生領銜)至太原排演。因抗戰時局緊張,僅排演了前半部。 傳奇由案頭到劇演,須有曲譜,須有藝人搬演。自清中期后,昆劇演出以折子戲為主,對整部傳奇進行打譜并搬演者并不多,而《歸元鏡》卻在民國時期實現了從譜曲到劇演的全過程。 曹心泉所譜《歸元鏡》曲譜是現存《歸元鏡》專享的昆曲曲譜,為后人研究近代昆曲作曲提供了實證;而北方昆弋班對《歸元鏡》之重排,不僅再現了一部傳奇由案頭走向劇演的全部過程,也因此使昆曲在近代的山西得到傳播,唯惜此時昆曲正處于特別沒落時期,又逢抗戰爆發時局混亂,遂使這一部罕見的佛教傳奇之劇演成為曇花一現。1957年北方昆曲劇院建院,北方昆弋老藝人梳理出他們能演的劇目六百余出,《歸元鏡》(上半部13出,從“傳燈總敘”至“割恩云水”)亦在其列,可惜未再有傳授之機。該劇于今不傳,實為昆曲傳承一大損失。
稀見京昆名伶抄校本叢刊(第三輯) 目錄
《稀見京昆名伶抄校本叢刊》出版說明 一
傳奇《歸元鏡》及其搬演考略 一
《凈土傳燈歸元鏡曲譜》 一
附錄:《歸元鏡》演出廣告 四.七
稀見京昆名伶抄校本叢刊(第三輯) 作者簡介
本書編委為上海圖書館、首都圖書館、中國昆曲博物館等戲曲文獻領域的專家及京昆研究知名學者。主編宋震,男,1976年生,北京大學法學學士、管理學碩士、法學博士,中央戲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中央戲劇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傳統戲劇數字化高精尖研究中心主任,致力于跨學科研究,主要研究領域為傳統戲劇數字化與人工智能、藝術法與文藝治理、媒介效果。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史學評論
- >
巴金-再思錄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