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叔本華文化散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66165
- 條形碼:9787208166165 ; 978-7-208-16616-5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叔本華文化散論 本書特色
本書的主題是叔本華對梵文、考古、神話、心理學等的論述。叔本華在思考意志哲學的過程中,深入研究了梵文的印度佛教和典籍,如《奧義書》《吠陀》、輪回、轉生、涅槃,西方傳教士在印度傳教失敗的原因等,這也成為他的哲學來源之一;他還研究了各大洲的宗教、考古學、神話、泛神論等,這些都擴充了他的思考,夯實了他的理論基礎。這些思考的文章包括:梵文文學散論、考古散論、神話方面的一些思考、略論泛神論、論法學和政治等。他還從文化的角度思考了女人和面相,他對女性的評價讓他背負罵名,被女權主義者喊打。
這些看似內容枯燥的文章讀起來不會感到無趣和無聊,嬉笑怒罵皆成文,天才的比喻俯拾皆是。作為世界上富有獨創性和值得閱讀的散文家之一,叔本華作品的魅力源于他的哲學家的深刻和文學家的天賦。沒有哪一個哲學家的作品,能像他的作品那樣打動和影響了許多作家和音樂家,如托爾斯泰、屠格涅夫、左拉、普魯斯特、艾略特、博爾赫斯、瓦格納等。
叔本華文化散論 內容簡介
《叔本華文化散論》中的文章選自德國哲學家阿圖爾·叔本華(1788-1860)的《附錄和補遺》和《作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2卷。書中討論了多個題材,從法律、政治、心理學、藝術、宗教、神話等方面闡述了他的基本思想。這些思想是叔本華哲學體系的一部分,與之渾然一體。
叔本華思考問題的眼光透徹,能把握問題的深刻本質。他形容自己的作品是一座有中心點和多個出入口的迷宮:無論從哪一個入口進去,都會抵達其中心,并能在這里面四通八達。他在眾多的表面現象中總能看到、接收到個中隱藏很深的真實和本質信息。例如,在“論肯定生存意欲”中,他就人們對性行為及性器官都有的羞恥心給出了非常深入的解釋。類似這方面的洞察讓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這樣評論:“關于人的無意識內心活動的假設和思想對科學和生活意味著多么重大的影響——對此很少人是清楚的。但我們必須趕緊補充這一點:并不是精神分析學派首先邁出了這一大步。著名的哲學家是這方面的先行者,尤其是偉大的思想家叔本華——他的無意識的意欲就幾乎等同于精神分析學的心理欲望和內驅力。另外,這個思想家用印象深刻、令人難忘的語言提醒人們注意到性的欲望所具有的、一直以來受到人們低估的含義。”
叔本華文化散論 目錄
001012 考古散論
013018 神話方面的一些思考
019027 略論泛神論
028031 論法學和政治
032064 論藝術的內在本質
065071 我們的真正本質并不會因死亡而消滅
072092 論肯定生存意欲
093099 關于否定生存意欲的學說
100143 生存空虛學說的幾點補充
144154 種屬的生命
155163 論女人
164181 論面相
182192 論噪聲
193197梵文文學散論
叔本華文化散論 作者簡介
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Arthur ,1788—1860)是德國著名哲學家,唯意志主義和現代悲觀主義創始人。1788年2月22日誕生在但澤(今波蘭格旦斯克)一個異常顯赫的富商家庭,自稱“性格遺傳自父親,而智慧遺傳自母親”。他一生未婚,沒有子女,以狗為伴。叔本華家產萬貫,但不得志,一直過著隱居的生活。25歲發表了認識論的名篇《論充足理性原則的四重根》。30歲完成了主要著作《作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發行500本,絕大部分放在倉庫里。53歲出版《倫理學的兩個根本問題》。62歲完成《附錄和補遺》,印數750本,沒有稿費。65歲時《附錄和補遺》使沉寂多年的叔本華成名,他在一首詩中寫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盡頭,老邁的頭顱無力承受月桂花環。”1860年9月21日在法蘭克福病逝。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姑媽的寶刀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虎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