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鄉村振興“新基建”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019253
- 條形碼:9787522019253 ; 978-7-5220-1925-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鄉村振興“新基建”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研究 本書特色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著重要的基礎作用。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時期,周雨博士這部專著從理論和實踐層面對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做出系統梳理,彰顯了周雨博士扎實的理論研究功底、獨特的學術研究視角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乃至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信用領域首席分析師、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專業碩士業界導師,胡俊超 ★制度化的信用機制主要是起源于融資、賒銷等經濟交易便利的需要。長期以來,社會信用建設更加關注城市和商業,對農村信用建設問題的關注遠遠不夠,理論研究總體上比較薄弱。然而,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實現農業現代化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基礎。特別是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如何服務于鄉村建設,是值得高度重視和研究的重大課題。周雨博士作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專家,從農村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這個“小切口”,探討中國鄉村振興的“大問題”,彰顯了學者的理論勇氣和學術情懷。作者所討論的農村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諸多現實問題,應時應景、意義重大。本書從理論和實踐、本土與域外、問題與對策等多個維度,全景式地構建了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學術框架與制度體系,理論豐滿、論證深刻,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一部精品之作。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政法部民商經濟法室主任,王偉教授、博導 ★本書從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理論出發,系統梳理了我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現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深入分析了國外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主要經驗和我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地方實踐,在此基礎上創新性地提出了農村信用建設的關鍵要素和實施路徑,并對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未來進行了展望。全書結構完整、邏輯清晰、語言流暢,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研究專著,對于從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信用研究工作的人員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長,韓家平研究員 ★本書通過描繪我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圖景,呈現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取得的成效,系統梳理和還原了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歷史演進、發展脈絡和實踐路徑,提出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應打造涉農信用信息平臺、健全信用評價體系、營造良好誠信氛圍等六方面建議和十大研究展望。本書不僅可為政府出臺或調整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相關政策提供參考,也可提升涉農金融機構客戶信用畫像和風險識別水平;同時,還可為涉農微觀借貸主體增信助融提供理論指導和經驗證據。為此,我鄭重向讀者推薦這本書,也期待更多學者關注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推動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信用大數據應用研究中心主任、經濟管理學院,石寶峰教授 ★作為我院首位專門從事信用研究的學者,周雨博士功底深厚、調研扎實、筆耕不輟、成果豐碩。該書系國內首部專門研究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專著,對從事相關理論和實踐工作的同志有重要參考價值,有利于深化信用體系建設對鄉村振興基礎性作用的認識。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法治所所長,張真理研究員
鄉村振興“新基建”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研究 內容簡介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兩次提到“鄉村振興戰略”,并將之列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堅定實施的七大戰略之一。我國農村地域廣闊而分散,人口流動性較強,農戶財產確權困難、金融知識匱乏、信用意識不強。農村信用體系不完善影響和制約著我國“三農”經濟發展。隨著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縱深推進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信用成為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尤其是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時期,開展農村引用體系建設研究意義重大:農村信用體系是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設施,是實現基層善治的重要手段,是破解現代農業發展短板的關鍵一環,是實現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作品擬圍繞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概述、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理論支撐、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歷史演進與發展現狀、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信用體系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國外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經驗借鑒、我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地方探索、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關鍵要素分析、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路徑選擇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展望等方面展開。
鄉村振興“新基建”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研究 目錄
目 錄
**章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概述 1
**節 基本概念 1
第二節 戰略意義 5
第三節 小結 7
第二章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理論支撐 8
**節 信息不對稱理論 8
第二節 交易成本理論 11
第三節 博弈論 13
第四節 小結 17
第三章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發展脈絡與發展現狀 19
**節 發展脈絡 19
第二節 發展現狀 30
第三節 小結 36
第四章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37
**節 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提出新要求 37
第二節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迎來難得歷史發展機遇 41
第三節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仍面臨諸多挑戰 47
第四節 小結 51
第五章 國外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經驗借鑒 52
**節 國外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經驗 52
第二節 國外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對我國的啟示 61
第三節 小結 67
第六章 我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地方探索 69
**節 部分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推進農村信用
體系建設經驗 69
第二節 部分全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試驗區經驗 77
第三節 部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創新試點經驗 83
第四節 小結 89
第七章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關鍵要素分析 90
**節 法治化 90
第二節 規范化 94
第三節 信息化 100
第四節 應用化 107
第五節 小結 114
第八章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實施路徑 115
**節 加強組織領導并因地制宜選擇發展模式 115
第二節 完善法規制度為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保駕護航 120
第三節 打造涉農信用信息平臺有效破解 “信息孤島” 難題 122
第四節 建立健全適用涉農信用主體信用評價指標體系 124
第五節 圍繞產業發展和鄉村治理打造應用場景 129
第六節 積極營造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良好誠信氛圍 131
第七節 小結 134
第九章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未來展望 135
**節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十大展望 135
展望一: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基礎作用將日益凸顯 135
展望二: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理論研究將不斷夯實 135
展望三: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頂層設計將日臻完善 136
展望四: 涉農信用信息系統將有望加快推進 136
展望五: 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將落地生根 137
展望六: 崇尚誠信文化社會氛圍將日益濃厚 137
展望七: 數字技術讓農村信用體系煥發活力 137
展望八: 信用成鄉村治理產業發展有效手段 138
展望九: 較為完善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將基本建成 138
展望十: 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試點將在全國鋪開 139
第二節 小結 140
參考文獻 141
后 記 151
鄉村振興“新基建”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研究 作者簡介
周雨,女,廈門大學法學博士,國家信息中心博士后。現任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法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信用立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 擔任河北省及河北省石家莊市,山東省榮成市,浙江省舟山市、溫州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智庫專家。曾借調國家發展改革委財金司信用處,參與起草多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全國性文件。主持完成北京、廣州市信用領域相關課題研究,為多個部委起草信用領域政策文件提供專業建議,為各地發展改革部門編制信用“十四五”規劃、起草社會信用立法提供專家咨詢,發表《社會信用立法的地方立法實踐與路徑選擇》等文章共10余篇。
- >
煙與鏡
- >
莉莉和章魚
- >
經典常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二體千字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虎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