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我們與生俱來的愛與恨 :從克萊因的視角看心理能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67205
- 條形碼:9787559667205 ; 978-7-5596-6720-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們與生俱來的愛與恨 :從克萊因的視角看心理能力 本書特色
克萊因的理論如同藥劑般苦口,如同手術刀片般尖銳。如果你去閱讀,我們生命中被抑制的愛、恨、嫉羨等等深刻到幾乎支配我們全部生活的情感都能夠被理解,內在的沖突感必被撫慰。 ——簡單心理創始人簡里里 ★名家推薦:百萬讀者的專業心理平臺“簡單心理”創始人 簡里里 誠摯推薦! ★刷三觀!從新的視角來解答心理困境什么樣的母嬰關系會養育出偏執、極端、有躁郁傾向的孩子? 為什么焦慮更多的是源于我們的內心現實,而非外部環境? 如何理解抑郁癥、產后抑郁癥患者的內心? 對客體的選擇有無意識層面的動機嗎,我們為什么會選擇這樣的朋友、伴侶和工作? 無法擁有穩定的情感關系、不容分說的破壞欲、不由自主地通過貶低去操控他人、在本該發揮的時候總是錯失良機、不會生氣的老好人,它們分別對應著怎樣的心理困境? ★必讀性:克萊因被譽為繼弗洛伊德后,對精神分析理論發展頗具貢獻的領導人物之一,她開創的客體關系學派強調環境對人格發展的重要影響,提出:真正影響一個人精神發展過程的,并非是兒童期的原生家庭,而是在出生早期嬰兒與父母之間的關系。克萊因的思考是父母育兒的重要參照物,也影響了后繼的諸多心理學家,比如溫尼科特,以及提出“依戀關系理論”的約翰·鮑爾比。對于成人讀者而言,本書讓我們能夠從一個新的角度去理解我們與身俱來的七情六欲。 ★珍藏價值:全書收錄由“克萊因信托”官方授權的克萊因影像資料
我們與生俱來的愛與恨 :從克萊因的視角看心理能力 內容簡介
— 什么樣的母嬰關系會養育出偏執、特別、有躁郁傾向的孩子? — 我們為什么會焦慮,又為什么會抑郁? — 對客體的選擇有無意識層面的動機嗎,我們為什么會選擇這樣的朋友、伴侶和工作? — 為什么有時候對方什么都沒說,卻能在我們心里誘發出相應的反應? — 無法擁有穩定的情感關系、不容分說的破壞欲、不由自主地通過貶低去操控他人、在本該發揮的時候總是錯失良機、不會生氣的老好人,它們分別對應著怎樣的心理困境? “成人在生命后期每次經歷哀傷時,童年早期的哀悼就會重來一遍。”生命早期的情感和記憶,我們未必能記得,但它們奠定了我們各項心理能力的基礎,決定了我們會以怎樣的模式去回應焦慮、喪失、分離,如何處理我們的愛與恨,是否具備自發的良知、恰當的攻擊性,能否在他人身上看到自己從而擁有同理心,等等。 與眾多心理學家不同的是,克萊因認為嬰兒從出生起就擁有自我,盡管這時候的自我并不成熟,但它無時無刻不在通過幻想,將各種好與壞的體驗轉化為思考:吮吸乳汁變成了擁有富足的生命之源,饑餓變成了有待消滅的殘害自己的敵人。嬰兒的內心世界非但不是寧靜的,還充滿了愛與恨的此起彼伏,自我就在這樣的愛恨沖突中開始發展了。母親作為我們生命中的**個重要客體,她對愛與恨的回應與容納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們自我整合的發展。 透過克萊因的眼睛,我們得以理解本能的情感與沖動,看到讓我們羞愧的情緒有存在的必要和積極的一面,也看到我們能夠通過整合愛恨沖突,實現更好的心理能力和更健全的人格。
我們與生俱來的愛與恨 :從克萊因的視角看心理能力 目錄
我們與生俱來的愛與恨 :從克萊因的視角看心理能力 作者簡介
陳舉中山大學應用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自2017年起,從事成人和青少年心理咨詢工作。曾跟隨當代克萊因學派著名學者羅伯特·卡佩爾(Robert Caper)和卡倫·普羅納(Karen Proner)等人學習,主要受訓方向為心理動力學和克萊因學派精神分析。參與翻譯《新克萊因辭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二體千字文
- >
煙與鏡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莉莉和章魚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