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漂在淡馬錫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814476
- 條形碼:9787522814476 ; 978-7-5228-1447-6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漂在淡馬錫 內容簡介
本書從馬克思、韋伯等理論家對“非自由勞動力”與“自由工人”的區分出發,提出“結構性自由”的概念。并試圖將此概念發展成為一種分析工具,以討論全球人口流動中引人矚目的技術移民現象。通過在新加坡對來自中國的半導體工程師群體所做的田野調查,本書揭示了移民在跨國就業和生活中的自由與。通過流動、工作、生活、家庭等領域的整體性討論,本書將這個群體跨國生活中的“結構性自由”的兩個層次揭示了出來。背后是各類主體如何參與到持續的劃界活動中,進而再造出變化的結構性。結論部分討論了背后的“結構性”是如何生產出來,以及移民形成了怎樣的“主體性”,并延伸討論了這一概念對于流動人口研究的意義,比如在我國東西、城鄉、民族人口流動的研究有何借鑒等。
漂在淡馬錫 目錄
**章導論
全球化與勞動力流動
勞動力商品化的類型學
“結構性自由”之可能
田野與方法
第二章一個專業勞動力市場的形成
區域分工與人員流動
跨國(地區)就業市場的形成
專業市場與新加坡社會的銜接
第三章日常生活的世界
進入新加坡
日常工作與生活
脫離與轉變
第四章從“外國人才”到技術工人
新加坡社會的政治身份體系
“一家兩國”與移民策略
沸騰的獅城
第五章并非如此高科技
失誤與掩護
溝通與合作
升職與裁員
第六章在華人世界做中國人
工作中的族群
午餐與飲食政治
消費習慣與族群體驗
第七章流動的家
工程師的羅曼史
為了下一代
工程師與父母
第八章結語
中國工程師群體的“結構性自由”
“結構性自由”的理論意義
“結構性自由”的社會影響
附錄
漂在淡馬錫 作者簡介
張少春,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民族理論研究室副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碩士生導師。2003年至2014年受訓于中山大學人類學系本碩博連讀,獲人類學博士學位,其間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赴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學系聯合培養。2014年開始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民族理論研究室從事民族理論和馬克思主義民族學研究。已在《民族研究》、《開放時代》、《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多篇被《新華文摘》、《人大報刊復印資料》轉載。目前擔任中國民族政策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民族理論學會常務理事。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一項,參與國家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
- >
我與地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虎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