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大國的國際秩序觀念與戰略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5228223
- 條形碼:9787305228223 ; 978-7-305-22822-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國的國際秩序觀念與戰略實踐 本書特色
《新興大國崛起與全球秩序變革》叢書簡介 本叢書立足于中國等新興大國的國際處境、發展需求與觀察視角,回應國際秩序變革這一全球性重大熱點問題。既對國際體系進行歷史考察與理論思考,又深入探討國際政治與安全秩序、國際經濟秩序、國際法律秩序與規范等主要實踐領域的具體問題;嘗試打破西方學術界的研究框架、主導話語與價值取向,就國際秩序變革所涉及的各種理論與實際問題展開深入、細致的研究,為中國在全球秩序調整、轉型的關鍵時期立于潮頭、引領國際秩序與治理機制變革,實現和平發展與民族復興提供智力支持。 《新興大國崛起與全球秩序變革》叢書主編簡介 石斌,南京大學亞太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學—霍普金斯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雙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美國學會常務理事、《南大亞太評論》主編、《外交評論》編委、《國際觀察》編委、《國際安全研究》通訊評審等。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政治理論、美國政治與外交、國際安全與戰略研究。出版學術論著、譯著近20種,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研究成果曾獲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一等獎。
大國的國際秩序觀念與戰略實踐 內容簡介
當下,各主要國際力量都在調整自己的對外戰略,力圖使國際秩序朝著有利于自身的方向發展。本書主要是對各主要國家(力量中心)包括美國、日本、俄羅斯、印度、歐盟、東盟的國際秩序觀念、戰略目標與相關政策取向做總體考察分析。
大國的國際秩序觀念與戰略實踐 目錄
**章 重塑霸權護持:美國國際秩序觀中的“特朗普沖動”(毛維準)
**節 國際秩序觀:一種概念框架
第二節 “二戰”后美國國際秩序觀的發展歷程
一、美國國際秩序觀基本圖景:從“二戰”到“冷戰
二、《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文本中的國際秩序觀演變
第三節 “特朗普式”國際秩序觀:脈絡與特征
一、“特朗普式”國際秩序觀的基本脈絡
二、“特朗普式”國際秩序觀的基本特征
第四節 “特朗普式”國際秩序觀的內外根源
一、結構權力變動及其衍生效應
二、國家間的全方位競爭
三、美國國內與社會因素
第五節 量身定做?“特朗普式”國際秩序觀中的中國指向
第六節 結語
第二章 調適大變局:歐盟的國際秩序觀(趙光銳)
**節 歐盟的國際秩序設想
一、以規則、國際法和多邊主義為基礎的“文明化”國際秩序
二、自由主義的國際貿易體系與永續發展的經濟模式
三、全球良治的國際治理體系和功能良好的國際制度
第二節 歐盟的全球角色與歐美關系定位
一、歐盟的全球角色
二、歐盟對歐美關系的定位
第三節 歐盟塑造地區和全球秩序的方式
一、“文明手段
二、有效的多邊主義
三、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
第四節 歐盟與區域跨國治理秩序
一、超國家區域治理機構和多層次治理機制的形成
二、新型區域安全秩序的創立
三、公民與區域治理秩序的高度融合
第五節 歐盟參與國際秩序變革面臨的挑戰
一、戰略設想與行動能力之間的差距
二、歐盟”內部秩序“面臨沖擊
三、價值觀輸出與歐洲中心主義
第六節 結語
第三章 映射大國身份:俄羅斯的國際秩序觀(李冠群)
**節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的國家認同
一、俄羅斯國際地位轉變
二、俄羅斯新身份認同的形成與轉變
三、俄羅斯大國地位重塑與現實困難
第二節 基于戰略核平衡的俄羅斯對美外交
一、后冷戰時期美俄戰略互動
二、俄美關系的未來走向
……
第四章 擁抱戰略轉型:日本的國際秩序觀及其外交重構(張勇)
第五章 塑造安全與權勢:印度的國際秩序觀(宋德星)
第六章 以東盟方式促大國平衡:東盟國際秩序觀念與實踐(巨威莉)
參考文獻
索引
大國的國際秩序觀念與戰略實踐 節選
《新興大國崛起與全球秩序變革:大國的國際秩序觀念與戰略實踐(第九卷)》:盡管俄羅斯突出強調其“太平洋國家”的地緣屬性,但是,這不能否認一個事實,即今天的俄羅斯國家重心與安全核心仍舊是俄歐地區。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以來,俄羅斯經濟長期低迷,俄與中美等經濟大國的總體實力已經嚴重拉大,無論俄在東歐、中東抑或亞太地區同美國之間的“角力”看上去有多么“激烈”,俄事實上早已失去了2007年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以下簡稱慕尼黑會議)上講話時的硬氣,而只能在“表面上”維持一個夕陽帝國起碼的體面而已。普京在慕尼黑會議上指責美國試圖建立“單極世界”時稱:“單極模式對當代世界來說不僅難以接受,而且完全不可能;只有《聯合國憲章》才能夠成為決定使用武力的唯一機制。”①這種底氣源自當時高企的油價以及由此而產生的俄GDP年均增長5%所帶來的強大信心。2008年后,隨著油價大幅滑落,俄經濟總量迅速萎縮,不但無法建立起一個能夠同美國分庭抗禮的國際新格局,甚至面臨著再次滑入世界“三流國家”行列的風險。因此,之后的俄羅斯外交戰略也就更加注重達成目標的“實際效果”,而非行為方式本身了。面對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中俄總體目標比較一致,而且也已經呈現出相互借重的態勢。相比較而言,中國對俄羅斯的依賴要更多一點。上述現象的產生與中俄兩國目前發展階段不同有關,中國目前正在朝著擁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國地位邁進,也在努力向海權國家轉型;而俄羅斯在無可奈何地走向持續衰落的同時卻仍舊保有了“大陸屬性”的廣闊國土,在擁有極大的戰略縱深的同時幾乎所有的自然資源都能夠自給自足,中國盡管屬于“陸海復合型”大國,但是經濟結構卻是“海洋型”的,嚴重依賴全球市場并需要進口數量極為龐大的石油、天然氣、鐵礦石、大豆、小麥等戰略物資。在此情況下,中國較之俄羅斯更需要一個穩定的陸地邊境線來完成國家的轉型,并積極地參與到與傳統海洋強國的競爭當中,從而為將來的發展取得一個良好的基礎。當然,俄羅斯對于中國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始終保持一種相對冷靜的態度,盡管俄并不希望看到一個強大的中國出現,但是,出于對平衡美國所帶來的戰略壓力以及遏制中國的困難等因素的考慮,俄基本采取了比較持續的對華友好政策。正如普京所言:“為了能夠在殘酷無情的世界競爭中生存下來,我們必須成為聰明的人和強有力的人;我們應該不只是勉強生存,應該擁有極大的經濟、智能、道德和軍事優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住我國在世界上一系列大國中間的位置。”①對于俄羅斯人來說,只有保持一種“強大感”,才能讓他們不迷失前進的方向,從而繼續發展下去;這也是俄羅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已經深深植入民族的神經之中。有觀點認為,面對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俄羅斯基于三個因素做出自己的抉擇:首先,俄實力弱于中美,競爭力有限;其次,中美過分親密或者對抗對俄都是不利的;第三,亞太地區對俄的重要性日漸提升。②此觀點的基本認識是俄羅斯已經無法在亞太地區形成一極,而不得不在*后關頭“選邊站”,這是俄官方從來沒有承認過的,但是,這的確道出了俄在亞太事務中實際所處的地位。由于俄羅斯自身實力的下降,加之主要精力被牽制在俄歐地區以及中東的大國競爭之中,俄在亞太地區實際上已經沒有太多的戰略能力來縱橫捭闔,至多只能采取一種較為“中立”態度來盡可能地“平衡”各國,尤其是平衡中美之間的關系,以提升自身的話語權。至于美俄在亞太地區可能的密切合作,由于雙方在實力和戰略目標上的巨大差距,短期內是不可能實現的。按照趙華勝的觀點,評價俄羅斯“轉向東方”戰略的成敗只能以它本身的目標作為參照:其一,遠東和西伯利亞社會經濟的發展;其二,俄羅斯融入亞太經濟的程度;其三,俄羅斯在亞太地區政治話語權的增加。①由于目前俄羅斯“轉向東方”的戰略行動仍然處于“熱身”階段,對其予以*終評價為時尚早,但這一戰略卻為中俄兩國進一步加強合作,尤其是海上安全合作提供了條件。如前文所言,海洋已經成為21世紀各大國爭奪的新戰略制高點,作為傳統海權強國,俄羅斯在海上安全等問題上也需要中國的理解與配合,從而避免兩國間在海洋戰略上不必要的矛盾與沖突。中俄兩國各項合作都在加強的同時,在某些領域或具體問題上的競爭與博弈也難以避免,一種可以及時消弭矛盾并且能夠有效增加共同利益的合作機制可以從根本上提高中俄戰略協作的生命力。……
大國的國際秩序觀念與戰略實踐 作者簡介
毛維準,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南京大學亞太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從事國際關系理論、國際政治學等研究,承擔多項國家課題,在高水平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多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隨園食單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