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禮記注(全二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16609
- 條形碼:9787100216609 ; 978-7-100-21660-9
- 裝幀:12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禮記注(全二冊)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專業讀者;傳統文化的《禮記注》,〔東漢〕鄭玄注,徐淵整理。《禮記》是中國古代的經典,與《儀禮》《周禮》并稱“三禮”。《禮記》成書于西漢,是《禮經》的記文。漢末鄭玄將小戴《禮記》諸本相互參校,并爲之注,形成今日所見的鄭玄《禮記注》。本次整理以宋淳熙四年(1177)撫州公使庫刻本為底本,以宋余仁仲萬卷堂家塾刻本、宋婺州義烏蔣宅崇知齋刻本、江西書局阮刻《禮記正義》為參校本,同時參考孔穎達《禮記正義》、王文錦《禮記譯解》、楊天宇《禮記譯注》、王鍔點校《禮記注》等做了分節。著名出版家、學者李夢生審讀。
禮記注(全二冊) 內容簡介
《禮記》是中國古代的經典,與《儀禮》《周禮》并稱“三禮”。《禮記》成書于西漢,是《禮經》的記文。東漢末年,鄭玄受業于馬融,為《周官》六篇、《古經》十七篇、小戴《禮記》三種禮書作注。所謂《古經》十七篇,實際是西漢今文《禮》十七篇在東漢的某種傳本。鄭玄將小戴《禮記》諸本相互參校,并爲之注,形成今日所見的鄭玄《禮記注》。本次整理以宋淳熙四年(1177)撫州公使庫刻本為底本,以宋余仁仲萬卷堂家塾刻本、宋婺州義烏蔣宅崇知齋刻本、江西書局阮刻《禮記正義》為參校本,同時參考孔穎達《禮記正義》、王文錦《禮記譯解》、楊天宇《禮記譯注》、王鍔點校《禮記注》等做了分節。
禮記注(全二冊) 目錄
整理説明
整理凡例
禮記卷**
曲禮上**
曲禮下第二
禮記卷第二
檀弓上第三
禮記卷第三
檀弓下第四
禮記卷第四
王制第五
禮記卷第五
月令第六
禮記卷第六
曾子問第七
文王世子第八
禮記卷第七
禮運第九
禮器第十
禮記卷第八
郊特牲第十一
內則第十二
禮記卷第九
玉藻第十三
明堂位第十四
禮記卷第十
喪服小記第十五
大傳第十六
少儀第十七
禮記卷第十一
學記第十八
樂記第十九
禮記卷第十二
雜記上第二十
雜記下第二十一
禮記卷第十三
喪大記第二十二
禮記卷第十四
祭法第二十三
祭義第二十四
祭統第二十五
禮記卷第十五
經解第二十六
哀公問第二十七
仲尼燕居第二十八
孔子閒居第二十九
坊記第三十
禮記卷第十六
中庸第三十一
禮記卷第十七
表記第三十二
緇衣第三十三
禮記卷第十八
奔喪第三十四
問喪第三十五
服問第三十六
閒傳第三十七
三年問第三十八
深衣第三十九
禮記卷第十九
投壺第四十
儒行第四十一
大學第四十二
禮記卷第二十
冠義第四十三
昬義第四十四
鄉飲酒義第四十五
射義第四十六
燕義第四十七
聘義第四十八
喪服四制第四十九
禮記注(全二冊) 節選
禮記卷** 曲禮上** 鄭??氏??注 (一·一) 《曲禮》曰:毋不敬,[一]儼若思,[二]安定辭。[三]安民哉![四] [一]禮主於敬。 [二]儼,矜莊貌。人之坐思,貌必儼然。 [三]審言語也。《易》曰:“言語者,君子之樞機。” [四]此上三句,可以安民。説《曲禮》者,美之云耳。 (一·二) 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一] [一]四者,慢遊之道,桀、紂所以自禍。 (一·三) 賢者,狎而敬之,[一]畏而愛之。[二] [一]狎,習也,近也,謂附而近之,習其所行也。《月令》曰:“雖有貴戚近習。” [二]心服曰畏。曾子曰:“吾先子之所畏。” (一·四) 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一] [一]謂凡與人交,不可以己心之愛憎,誣人之善惡。 (一·五) 積而能散,[一]安安而能遷。[二] [一]謂己有蓄積,見貧窮者,則當能散以賙救之,若宋£樂氏。 [二]謂己今安此之安,圖後有害,則當能遷。晉??舅犯與姜氏醉重耳而行〔一〕,近之。 (一·六) 臨財毋茍得,[一]臨難毋茍免。[二]很毋求勝,分毋求多。[三] [一]爲傷廉也。 [二]爲傷義也。 [三]爲傷平也。很,鬩也,謂爭訟也。《詩》云:“兄弟鬩於牆。” (一·七) 疑事毋質,[一]直而勿有。[二] [一]質,成也。彼己俱疑,而己成言之,終不然,則傷知。 [二]直,正也。己若不疑,則當稱師友而正之,謙也。
禮記注(全二冊) 作者簡介
鄭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屬山東)人。著名經學大家。曾入太學受業今文《易》和公羊學,又從張恭祖學《古文尚書》《周禮》《左傳》等,并從馬融學古文經。聚徒講學,弟子多至千人。因遭黨錮之禍,遂潛心著述,遍注群經,另著有《天文七政論》《魯禮禘祫義》《六藝論》等。 徐淵,男,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博士。現為同濟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副教授,同濟大學經學研究院副院長、同濟大學古代文學與語言學研究所副所長。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中心特聘研究員(外聘)。上海儒學研究會理事、中國訓詁學研究會會員。著有《〈儀禮·喪服〉服敘變除圖釋》,整理古籍杜預《春秋釋例》、鄭玄《禮記注》等,參與點校《春秋公羊禮疏(外五種)》(獲華東地區古籍整理二等獎)。執行主編《十三經漢魏古注叢書》、《春秋學研究》(第一輯)。發表學術論文二十余篇,承擔國家社科基金等各類項目多項。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隨園食單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巴金-再思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