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發散思維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947298
- 條形碼:9787569947298 ; 978-7-5699-4729-8
- 裝幀:68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發散思維 本書特色
1. 每年創作20部推理小說的作家高產的秘訣,運用發散思維,擺脫“常識”束縛; 2.激發靈感,擁有源源不斷的創意; 3.理性思考,避免情緒化判斷和決策; 4.高效管理時間,有條不紊推進工作;
發散思維 內容簡介
“專注力”這個詞,幾乎被人們當作是“集中精神的能力”。人們普遍認為專注力非常重要,越強越好。在本書中,作者對“專注力信仰”提出了不同看法,總結了不受常識束縛的思維方法。本書探討了發散思維的好處以及如何運用發散思維。作者認為發散思維可以激發靈感,有條不紊地推進多項工作,合理地安排時間,克服急躁帶來的問題,以客觀地視角看待人和物,避免因為不良情緒影響自己的判斷力,讓每個人都具備自己的個性。書中還介紹了消除煩惱、正確認識自己、提高工作效率、確定人生目標等方面的技巧,指出每個人都應該獨立思考,不要輕信所謂的“常識”,要用自己的判斷力,找出真正有價值的事物。
發散思維 目錄
**章 不專注是一種能力
為什么我們會覺得信息量很大?
身處信息大爆炸時代,我們該如何應對?
絕對不使用社交網絡
在什么樣的環境下能夠產生靈感?
專注的時候是不會產生靈感的
不要在處理信息時人云亦云、囫圇吞棗
那么,我們該如何是好?
“冷靜”是什么?
會察言觀色的人在想什么?
所謂專注,就是“機器一樣地工作
第二章 想對為“無法集中精力在工作上”而煩惱的人說的話
專注并不一定只有好處
作家的腦子里裝了什么?
有能讓人進入工作狀態的“開關”嗎?
不要壓抑你的干勁
讓另外一個自己成為自己的“監督者”
進入能讓大腦產生奇思妙想的狀態
很多人只會做出“條件反射”
作家接觸信息的方法
因為沒有儲備,所以不會枯竭
調整環境是根本
第三章 “發散思考”的好處在哪里?
為什么人們會推崇“專注”?
從人類進化看發散思考的根源
同時做多件事情是可行的
發散思考的優點
克服急躁
齊頭并進的合理性
不專注于一部作品
分散時間可以提高工作成果的品質
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發散思考讓人產生客觀的觀點
第四章 思考力是從“分散”和“發散”中產生的
“抽象”和“具體”哪里不一樣?
為什么抽象思維很重要?
天才的靈感
文科過分依賴詞語表達
對“思考”產生的誤解
領導者就是提出問題的人
成功的人不會只關注一件事
研究人員和作家的共通之處
作家的“個性”是如何產生的?
第五章 對思考來說,放松是必需的
放松的作用
如何讓大腦放松?
對所謂的“常識”持懷疑的態度
“專有名詞”的功過
因為語言化,我們失去了什么?
不要急于下結論
第六章 想對為“無法專心致志”而煩惱的人說的話
給工作和生活劃清界限
如何消除煩惱呢?
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呢?
如何認識優越感呢?
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呢?
學會與網絡共處
人生的目標
第七章 我思故我在
“專注”可能抹殺個性
“不需要”人類的時代
束縛自己的人正是自己
改變習慣
我思故我在
后記
熱衷于教育的母親
所有的事情都不是只能二選一
發散思維 節選
分散時間可以提高工作成果的品質 話雖如此,同時進行好多項任務的方法并不適用于截止日期即將到來,必須一鼓作氣把工作全部做完的情況。如果想在工作上應用分割時間的方法,那么就要循序漸進,從開始做到結束。因為若是你在一件事上花費太長時間,其他事情就會暫時中斷,*后你就無法順利地進行切換了。 似乎有很多人急急忙忙地做工作,像是馬上就要到截止日期了一樣。拿作家來說,有的人只有在臨近約定的交稿日期才會開始創作。我知道很多作家會在約定的交稿日期即將到來之際通宵創作。我不明白為什么他們會拖延工作到時間如此緊張的地步。 這么一來,他們就很可能無法按時完成工作,萬一出了什么差錯,就會陷入無法在約定日期交稿的窘境。如果是拖延工作影響不大的職業,比如作家,可能不會有這種危機感。但是,在一般的商業活動中,截止日期是合同規定好的,因此一定要遵守。若是遲了就是違約,就要賠付違約金。 盡管如此,還是有很多人一直習慣性地拖到*后時刻才完成工作。當被問及原因時,他們往往會說:“雖然很早就進入了收尾階段,但因為馬上又有了別的工作任務, 或者害怕臨時追加要求,所以我只能勉強趕在截止日期完成工作,但這看起來反而還挺順利的。”還有人說:“倘若早早就收拾好了,我就會覺得閑著沒事做。如果是剛好趕在截止日期完成工作的話,我就會感覺自己可以更加努力。”我無法認同他們說的這些話,但我也承認這種做法符合這個世界的規則。換個角度看,有些人按照自己的節奏處理工作,卻對周圍的人保密說還沒有做完,這也可以算是一種智慧。不過,我是直來直去的性格,我一般早早寫完書稿就早早交稿了。 之前說到“臨時追加要求”,意思是在提前完成工作的情況下,對方會仔細檢查工作成果然后進行評價,提出一些諸如“我覺得這里再修改一下會更好”的建議。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所以就選擇拖到*后再提交工作成果。 就像剛剛所講的,留有時間來對工作成果進行審視就意味著你有縱觀全局后進行評價的時間。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普遍存在這樣一種情況:在付出努力,沉浸在工作狀態*終完成了工作任務后,我們會被成就感沖昏頭腦,所以此時的大腦是無法對自己的工作成果進行評估的。只有稍微過段時間回過頭來審視自己的工作成果,我們才能看到一些完成得不是很好的地方。因為大腦冷靜下來了,人就變得客觀了起來。不過,也有一些人會因為討厭冷靜審視自己而趁著工作成果剛完成的時候就趕緊提交的情況。 換言之,寬裕的時間是會影響工作成果的品質的。我認為,完成工作以后冷靜下來,從不同角度審視自己的工作成果其實是很重要的。因此,作家必須擁有能夠客觀評價自己作品的能力,然后在此基礎上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修改和打磨,以提升自己的工作成果的品質。 到這里,我想大家能夠理解發散思考能夠提高工作成果的品質這件事了。換言之,雖然工作的總體時長是一樣的,但若是同時進行其他工作,工作過程經歷的時間就會變得更長。因為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件事上,所以常常能夠讓自己冷靜下來,然后客觀地對自己的工作成果進行評價,*終提高工作成果的品質。
發散思維 作者簡介
森博嗣,1957年12月7日出生于日本愛知縣,日本小說家、推理作家和推理小說研究者。他在名古屋大學取得工學博士學位,后來在名古屋大學擔任副教授,從事研究工作,在任教同時開始創作推理小說。1996年,他憑借《全部成為F》榮獲屆“梅菲斯特獎”,并以推理作家身份嶄露頭角。之后,他出版了《不會笑的數學家》《冰冷密室與博士們》《詩般的殺意》等多部小說,并著有《孤獨的價值》《非常識:跳出常識陷阱的100條叛逆真理》等。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煙與鏡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朝聞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