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我的大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5728981
- 條形碼:9787505728981 ; 978-7-5057-2898-1
- 裝幀:8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的大學 本書特色
1《我的大學》反映了當時俄國知識分子的生活和革命活動,直觀展示了他們與底層民眾的思想碰撞。 不要盼望他人的救濟和從天而降的好運,從苦難的生活中錘煉出堅強的意志,在直面的人生經歷中愈發聰明,人會在斗爭中成長起來! 精選白堅紙做封面紙,內文典雅膠紙,閱讀手感舒適,是您書架上的顏值擔當! 隨書附贈高爾基作品名錄手卡!涵括高爾基筆名介紹、作品名錄和創作風格的變化。 譯本精良!譯者陸桂榮,畢業于莫斯科大學語文系,后任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編寫了大量的俄語教材,幾十年深厚的俄國文學翻譯、研究、教學經驗。 高爾基的筆下文字犀利、比喻奇妙、滿滿的名言警句! 通過“我”——阿廖沙的視角,作為社會旁觀者的角度進行敘述,揭示高爾基的人生選擇的心路歷程——做鬼,做神,還是做人。 高爾基代表作自傳體小說三部曲第三部!打動廣大青少年學生心弦的勵志經典! 經典的紀實文學作品。高爾基在俄國十月革命之后寫的**部重要作品。 在高爾基的作品中沒有藝術,那里有超過崇高藝術的東西:生活;高爾基的作品中沒有美學,使純藝術的崇拜者無法接受,但對于熱愛生活的人來說充滿著強勁的美學。 ——俄國作家 梅列日科夫斯基中國進步的作家,不但從高爾基的作品里接受了戰斗的精神,也學習了如何愛與憎,愛什么,憎恨什么;更從高爾基的一生事業中知道了一個作家如果希望不脫離群眾應當怎樣生活。 ——茅盾高爾基“是'底層'的代表者,是無產階級作家”;“他的一身,就是大眾的一體,喜怒哀樂,無不相通”。 ——魯迅
我的大學 內容簡介
《我的大學》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的*后一部。阿廖沙在喀山住大雜院、賣苦力、與小市民和大學生交朋友,接近進入了一所天地廣闊的“社會大學”。其間,他抓住一切可以讀書的機會,汲取著書中的養料,豐富自己的頭腦,增長自己的見識。長期的思考和探索,更加堅定了他對革命的信念。
我的大學 節選
我終于乘船去喀山大學上學了。 我想上大學的念頭是受了一個叫尼·葉夫列伊諾夫的中學生的開導而產生的。他是個可愛的青年,長得又漂亮,有一雙女性的溫柔可親的眼睛。當時他和我住在同一幢房子里,他住在閣樓上。他常常看到我手里拿著書本,這就引起了他對我的注意,于是我們就認識了。不久,葉夫列伊諾夫就讓我相信:我有“罕見的科研能力”。 “您天生是為科學服務的!”他對我說,同時瀟灑地甩動著他那馬鬃似的長發。 那時候我還不懂得,即使是個只起著家兔作用的人也能為科學服務的。可是葉夫列伊諾夫如此令人信服地向我表明:大學里正需要我這樣的小伙子。不消說,米哈伊爾·羅蒙諾索夫的陰魂也被驚動了。葉夫列伊諾夫說,我去喀山后可以住在他那兒,用一個秋季和一個冬季的時間,我就能完成中學的課程。只消考好“隨便幾門”課程(他是這樣說的:“隨便幾門”),大學里就會提供我助學金,再過那么五年工夫,我就可以成為一個“學者”了。所有這一切看來都非常簡單,因為葉夫列伊諾夫那時只有十九歲,而他又有一顆善良的心。 他考完試后,就離開這兒了。過了兩周,我隨他之后,也動身了。 我外婆送我時勸告我: “你啊,不要再跟人家斗氣了,你老是使性子,又厲害又高傲!這都是外公傳給你的。可你外公算什么?這苦命的老頭子,活著活著,結果成了個大傻瓜。你要記住一件事:上帝不判斷人們的是非,只有魔鬼才喜歡干這事呢!好啦,告別吧……” 她一面擦去她那褐色的、松弛的臉頰上的寥寥幾顆眼淚,一面說道: “我們再也不能見面了。你這個坐不住的孩子呀,要遠走高飛了,可是我呢?我就要死了……” 前段時間,我離開了這個可親的老人,甚至很少和她見面,此時此刻,我突然痛苦地感覺到,以后我已經再也見不到這個如此貼心的親人了。 我站在輪船的尾部,瞧著她在那邊碼頭的邊緣,用一只手在自己身上畫十字,另一只手拿著舊披巾的角擦著她的臉和那雙充滿著對人們無限憐愛的光芒的黑眼睛。 于是我就到了這個半韃靼式的城市,住在一座狹小的平房住所里。這座小屋孤零零地屹立在一條陋巷盡頭的小土山上。小屋的一堵墻對著那片荒涼的、失過火的場地,在這片荒地上,長出了密密層層的野草,在長著苦艾、牛蒡和酸模的雜草叢中,接骨木的灌木林里隆起一片磚瓦建筑物的廢墟,廢墟下面有一個非常大的地窖。一條條無家可歸的狗棲息在那里,也死在那里。這個地窖我將永志不忘,它是我所上的幾所大學中的一所。 葉夫列伊諾夫一家(他母親和她的另外兩個兒子)以少得可憐的撫恤金為生。在剛到這兒的*初的日子里,我不時看到這個臉色蒼白而又瘦小的寡婦從市場回來,把買回的東西攤在廚房里的桌子上,她十分困窘,發愁地算起了一個難題:怎樣用這些小塊的肉為三個身強力壯的小伙子,即使不把她自己算在內,做頓有足夠數量的美餐呢? 她沉默寡言,在她那雙灰色的眼睛里,凝集著宛如一匹耗盡全力的母馬那種絕望、溫馴而倔強的勁兒,這匹可憐的馬兒拉著火車上山,它知道:“我拉不動了”,可是它仍然在拉著! 在我到這里的第四天早晨,我到廚房里幫她洗菜,當時孩子們還在睡覺。她低聲而謹慎地問我道: “您來這里干什么?” “來念書,上大學。” 她揚起雙眉,連同腦門上發黃的皮膚一起向上挪動,一不小心,菜刀切破了她自己的手指;她一邊吮吸著傷口的血,一邊坐到了椅子上,但立即又跳了起來,說道: “啊,見鬼……” 她用手絹裹好切傷的手指,接著夸獎我道: “您削土豆真在行。” 是啊,還能不在行!于是我把曾經在輪船上干活的事講給她聽。她問道: “您以為,憑這點本事,您就能上大學了嗎?” 那時候,我對幽默一竅不通。我非常認真地對待她的提問,講述了我的行動步驟,我完成計劃之后,科學殿堂的大門就會在我面前敞開的。 她嘆了口氣。 “啊,尼古拉,尼古拉……” 這時,尼古拉到廚房洗臉來了。他睡眼惺忪,一頭亂發。他總是樂呵呵的。 “媽媽,能包頓餃子吃就好啦!” “嗯,好吧。”母親同意地說道。 我想炫耀一下我對烹飪的知識,便說道:“這肉做餃子不好,并且也太少了。” 瓦爾瓦拉·伊萬諾夫娜立刻大發雷霆,對我說了一句很厲害的話,以至于我雙耳充血、發脹起來。她將一把胡蘿卜扔到桌上,離開了廚房。尼古拉向我擠了擠眼,解釋她的舉動: “情緒不好……” 他在板凳上安坐下來,接著告訴我:女人,總而言之,都比男人更神經質,這是她們的天性。有一位名望很大的學者,好像是個瑞士人,對這一點作過無可爭辯的論證,英國人約翰·斯圖爾特·穆勒對這個問題也談了一些類似的見解。 尼古拉很喜歡教導我,于是他就利用每一個適當的機會,給我灌輸一些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知識。我如饑似渴地聽著他的話。后來,我竟把佛克、拉羅士佛克和拉羅士查克林三人混成了一個人。我也記不清是誰砍了誰的腦袋:是拉瓦錫砍了杜模力的腦袋呢,還是恰恰相反呢?這位漂亮可愛的青年真誠地希望“把我教育成人”,他很有信心地向我保證要這樣做。但是他沒有時間,也沒有其他應有的條件來認真地教我。他那少年的輕率和自我陶醉使他看不見母親是怎樣使盡全力、煞費心機地支撐著家庭。他的弟弟是個沉默寡言、難以共處的中學生,就更覺察不到這一點了。而我早已對廚房經濟和化學的復雜戲法的微妙了如指掌。我清楚地看到這個女人隨機應變的本領,她不得不天天欺騙自己孩子的肚皮,并且還要喂養我這個其貌不揚、舉止粗野的外來年輕人。自然,分給我的每一片面包,就像一塊石頭那樣沉重地壓在我的心頭。我著手尋找工作,不論什么樣的工作。一大早,我就離開家,為了避免吃閑飯,遇上惡劣的天氣,就躲進那荒地上的地窖里,坐在那里聽著傾盆大雨和呼呼的風聲,嗅著死貓死狗的臭味,我很快就領悟到:上大學——這只是個夢想而已,如果當初我去了波斯,也許會明智多了。于是我就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白胡子的巫師,一使魔法,就能讓谷粒長成蘋果那么大,能讓土豆長到一普特重。總而言之,我為了這大地,為了這不僅是我一個人走得極度艱難的大地,臆想出了不少造福于民的事來。 我已經學會了幻想一些異乎尋常的奇遇和偉大的獻身行為。在生活艱難的日子里,這些幻想對我很有幫助,因為艱難的日子太多了,所以我更加善于幻想了。我并不期待他人的援助或希冀于幸運的機遇,我的意志逐漸磨煉得頑強起來,生活條件越困難,我就覺得自己越堅強,甚至越聰明了。我很早就已懂得:人是在對周圍環境的反抗中得到造就的。 為了不挨餓,我經常到伏爾加河的碼頭上去,在那兒可以很容易地掙得十五到二十戈比的工錢。在那兒,在那些裝卸工、流浪漢和痞棍中間,我感覺自己是一塊被投進燒紅的煤炭里的生鐵。每日,我腦海中充滿了大量強烈的、火辣辣的印象。在那兒,那些赤裸裸地貪求的、生性粗魯的人們在我面前旋風般地轉來轉去。我喜歡他們那種對生活的憎恨。喜歡他們對世界上的一切所持有的嘲笑和敵視,對自己卻無憂無慮的態度。我以往的親身經歷驅使我和他們接近、投入到他們那個頗富刺激性的圈子里去的愿望油然而生。我曾經讀過的勃來特·哈特的作品和大量“低級趣味的”小說更激起我對這個階層的人們的好感。
我的大學 作者簡介
馬克西姆·高爾基(1868-1936),無產階級作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無產階級藝術杰出的代表”。高爾基幼年時便開始獨自謀生,貧民窟和碼頭是他的“社會大學”的課堂,對社會底層人民痛苦生活的體驗和深切了解成為他創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在自傳體小說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中,高爾基記述了其從生活底層走向革命道路,勞動者尋找真理的歷程。1934年,高爾基當選蘇聯作家協會第一任主席。不幸的是僅僅兩年后,高爾基因病離開了人世。高爾基的作品至今仍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擁有千百萬的讀者,在世界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煙與鏡
- >
回憶愛瑪儂
- >
莉莉和章魚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