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網小程序
一鍵登錄
更方便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問卷統計分析實務——SPSS操作與應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450887
- 條形碼:9787562450887 ; 978-7-5624-5088-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問卷統計分析實務——SPSS操作與應用 內容簡介
本書的內容架構,在于完整介紹問卷調查法中的數據處理與其統計分析流程,統計分析技術以SPSS統計軟件包的操作界面與應用為主,內容除基本統計原理的解析外,著重的是SPSS統計軟件包在量化研究上的應用。
問卷統計分析實務——SPSS操作與應用 目錄
篇SPSS基本操作與問卷資料處理
章視窗版SPSS的基本操作
節視窗版SPSS的界面介紹
一、SPSS數據編輯窗口
二、SPSS語法編輯窗口
三、結果輸出文件
第二節數據編輯窗口
第三節變量檢視窗口
第四節其他數據文件的輸入
一、Excel創建文件范例
二、讀取Excel文件程序
三、文本文件創建范例
四、語法窗口讀人數據文件
第五節統計分析的對話框
第六節數據文件的合并
一、觀察值的合并
二、變量的合并
第七節SPSS系統的設定
一、工具欄的增刪
二、其他系統化設定
第八節問卷編碼范例
第九節抽樣調查的樣本數
第二章數據文件的管理與轉換
節選擇觀察值
第二節分割檔案
一、分割檔案的操作
二、分割檔案輸出報表
第三節觀察值變量轉換等級
一、自動重新編碼
二、等級觀察值
三、重新編碼
四、可視化聚集器
第四節計算
第五節計數
一、求出語文不及格的學生
二、求出每位觀察值五科中有幾科不及格
三、求出每位觀察值答對的題數
第六節排序與特定分組
一、觀察值排序
二、將“測驗平均”變量轉換為三個組別
第七節置換缺失值
第八節數據整合
一、操作說明
二、輸出結果
第三章數據檢核與轉換范例
節知識管理調查問卷
一、基本數據的檢驗
二、基本數據的轉換
三、知識管理量表的檢核
四、知識管理量表層面的加總
五、計算層面單題的平均
六、求出知識管理量表的描述性統計量
第二節求測驗成績百分等級
一、操作程序一——等級觀察值的操作
二、輸出結果——等級觀察值
三、操作程序二——次數分布表的操作
四、輸出結果——次數分布表
第三節[計算]與[重新編碼]綜合應用
一、增列人格類型四個暫時變量
二、將變量“人格B_O”“人格C_O”“人格D-O”重新編碼
三、將四個增列編碼的變量加總
四、刪除增列的四個暫時條件變量
第四章敘述統計量
一、次數分布表
二、描述性統計量
三、交叉表
四、[平均數]操作
第二篇預試問卷分析流程與操作
第五章量表項目分析
節項目分析基本理念
第二節項目分析實例
一、研究問題
二、檢查鍵人數據有無值或錯誤值
三、反向題反向計分
四、量表題項的加總
五、求高低分組的臨界分數以便分組
六、進行高低分組
七、求決斷值——臨界比
八、求參與量表題項與總分的相關
九、同質性檢驗一——信度檢驗
十、同質性檢驗二——共同性與因素負荷量
第六章因素分析
節效度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因素分析的基本原理、方式及篩選原則
一、因素分析的基本原理
二、因素分析的主要方式
三、因素分析的篩選原則
第三節因素分析操作程序
一、操作程序
二、次因素分析結果
三、第二次因素分析結果
四、表格范例
第七章量表的信度
節信度的基本內涵
第二節操作程序與結果輸出
一、“知識創新”層面的信度
二、“知識分享”層面的信度
三、“知識獲取”層面的信度
四、學校知識管理量表的信度
第三節再測信度的操作
一、層面分量表/量表的加總
二、求出再測信度——執行積差相關程序
第八章因素分析特殊法
節探索性因素分析
第二節沒有限定抽取因素法
一、操作程序
二、輸出結果
第三節限定抽取共同因素法
一、操作程序
二、輸出結果
三、各層面的內部一致性信度
第四節分層面個別進行因素分析法
一、個層面的因素分析
二、第二個層面的因素分析
三、第三個層面的因素分析
第五節層面題項加總分析法
一、六個子層面變量的加總
二、子層面的因素分析
三、輸出結果
第三篇正式問卷資料分析與統計方法應用
第九章復選題及卡方檢驗
節復選題
一、操作說明
二、輸出結果
第二節單選項的統計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量
二、次數分布表
三、題項適合度檢驗
四、不同年齡的父母對于學習科目重要性看法
五、百分比同質性檢驗
第十章平均數差異檢驗
節積差相關
研究問題1——積差相關
第二節平均數差異檢驗——t檢驗
研究問題2——獨立樣本t檢驗
第三節方差分析
一、研究問題3——方差分析
二、單因子方差分析
三、執行單變量程序
第四節相依樣本t檢驗
一、操作程序
二、輸出結果
三、教學指標重要性三個層面間的差異比較
第五節單因子多變量方差分析
一、操作程序
二、輸出結果
第十一章復回歸分析
節相關理論
第二節回歸分析操作界面的介紹
一、線性回歸對話窗口
二、[線性回歸:統計量]次對話窗口
三、[線性回歸:圖形]次對話窗口
四、[線性回歸:儲存]次對話窗口
五、[線性回歸:選項]次對話窗口
第三節解釋型回歸分析——強迫進入變量法的應用
一、操作程序
二、輸出結果
第四節預測型回歸分析——逐步多元回歸法的應用
一、操作程序
二、輸出結果
第五節階層回歸分析——強迫進入變量法
一、操作程序
二、輸出結果
第六節虛擬變量回歸分析——強迫進入變量法
一、虛擬變量的回歸實例
二、輸出結果
第十二章主成分回歸分析與路徑分析
節高度多元共線性的回歸解析
一、多元共線性的診斷
二、解釋變量間高度共線性范例解析
第二節主成分回歸分析法的應用
一、一般復回歸結果說明
二、抽取預測變量主成分
三、主成分回歸分析
第三節路徑分析
一、路徑分析的一般步驟
二、研究問題
三、因果模型圖分析
四、操作程序
五、輸出結果
第十三章邏輯斯回歸與區別分析
節邏輯斯回歸分析
一、列聯表預測的邏輯斯回歸分析
二、預測變量為連續變量的邏輯斯回歸分析
三、邏輯斯回歸分析范例
第二節區別分析
一、理論基礎
二、操作程序
三、輸出結果
第十四章探索性因素分析實例解析
節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步驟
一、全部題項均納入
二、刪除第25題(AD25)
三、刪除第9題(AB09)
四、刪除第22題(AD22)
五、刪除第21題(AC21)
六、刪除第12題(AB12)
七、刪除第17題(AC17)
第二節信度檢驗
一、指導式領導構面
二、支持式領導構面
三、參與式領導構面
四、成就式領導構面
第三節校長情境領導量表第二種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
一、全部29題作為因素分析變量
二、刪除第19道測量題項(Ac19參與式)
三、刪除第21道測量題項(AC21參與式)
四、刪除測量題項第09題(AB09支持式)
五、刪除第12道測量題項(AB12支持式)
六、刪除第18道測量題項(AC18參與式)
七、刪除第13道測量題項(AB13支持式)
八、刪除第20道測量題項(AC20參與式)
九、刪除第14道測量題項(AB14支持式)
十、刪除第17道測量題項(AC17參與式)
十一、增列第19道測量題項(AC19參與式)
十二、增列第13道測量題項(AB13支持式)
第四節校長情境領導量表第三種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
第五節組織溝通量表探索性因素分析解析
一、全部題項納入因素分析
二、刪除第14題(BC14向下)
三、刪除第06題(BA06向上)
四、刪除第12題(BB12平行)
五、刪除第13題(BB13平行)
六、刪除第17題(BC17向下)
七、刪除第07題(BA07向上)
第六節教師工作投入量表探索性因素分析范例解析
一、因素分析刪題步驟
二、信度檢驗結果
參考文獻
章視窗版SPSS的基本操作
節視窗版SPSS的界面介紹
一、SPSS數據編輯窗口
二、SPSS語法編輯窗口
三、結果輸出文件
第二節數據編輯窗口
第三節變量檢視窗口
第四節其他數據文件的輸入
一、Excel創建文件范例
二、讀取Excel文件程序
三、文本文件創建范例
四、語法窗口讀人數據文件
第五節統計分析的對話框
第六節數據文件的合并
一、觀察值的合并
二、變量的合并
第七節SPSS系統的設定
一、工具欄的增刪
二、其他系統化設定
第八節問卷編碼范例
第九節抽樣調查的樣本數
第二章數據文件的管理與轉換
節選擇觀察值
第二節分割檔案
一、分割檔案的操作
二、分割檔案輸出報表
第三節觀察值變量轉換等級
一、自動重新編碼
二、等級觀察值
三、重新編碼
四、可視化聚集器
第四節計算
第五節計數
一、求出語文不及格的學生
二、求出每位觀察值五科中有幾科不及格
三、求出每位觀察值答對的題數
第六節排序與特定分組
一、觀察值排序
二、將“測驗平均”變量轉換為三個組別
第七節置換缺失值
第八節數據整合
一、操作說明
二、輸出結果
第三章數據檢核與轉換范例
節知識管理調查問卷
一、基本數據的檢驗
二、基本數據的轉換
三、知識管理量表的檢核
四、知識管理量表層面的加總
五、計算層面單題的平均
六、求出知識管理量表的描述性統計量
第二節求測驗成績百分等級
一、操作程序一——等級觀察值的操作
二、輸出結果——等級觀察值
三、操作程序二——次數分布表的操作
四、輸出結果——次數分布表
第三節[計算]與[重新編碼]綜合應用
一、增列人格類型四個暫時變量
二、將變量“人格B_O”“人格C_O”“人格D-O”重新編碼
三、將四個增列編碼的變量加總
四、刪除增列的四個暫時條件變量
第四章敘述統計量
一、次數分布表
二、描述性統計量
三、交叉表
四、[平均數]操作
第二篇預試問卷分析流程與操作
第五章量表項目分析
節項目分析基本理念
第二節項目分析實例
一、研究問題
二、檢查鍵人數據有無值或錯誤值
三、反向題反向計分
四、量表題項的加總
五、求高低分組的臨界分數以便分組
六、進行高低分組
七、求決斷值——臨界比
八、求參與量表題項與總分的相關
九、同質性檢驗一——信度檢驗
十、同質性檢驗二——共同性與因素負荷量
第六章因素分析
節效度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因素分析的基本原理、方式及篩選原則
一、因素分析的基本原理
二、因素分析的主要方式
三、因素分析的篩選原則
第三節因素分析操作程序
一、操作程序
二、次因素分析結果
三、第二次因素分析結果
四、表格范例
第七章量表的信度
節信度的基本內涵
第二節操作程序與結果輸出
一、“知識創新”層面的信度
二、“知識分享”層面的信度
三、“知識獲取”層面的信度
四、學校知識管理量表的信度
第三節再測信度的操作
一、層面分量表/量表的加總
二、求出再測信度——執行積差相關程序
第八章因素分析特殊法
節探索性因素分析
第二節沒有限定抽取因素法
一、操作程序
二、輸出結果
第三節限定抽取共同因素法
一、操作程序
二、輸出結果
三、各層面的內部一致性信度
第四節分層面個別進行因素分析法
一、個層面的因素分析
二、第二個層面的因素分析
三、第三個層面的因素分析
第五節層面題項加總分析法
一、六個子層面變量的加總
二、子層面的因素分析
三、輸出結果
第三篇正式問卷資料分析與統計方法應用
第九章復選題及卡方檢驗
節復選題
一、操作說明
二、輸出結果
第二節單選項的統計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量
二、次數分布表
三、題項適合度檢驗
四、不同年齡的父母對于學習科目重要性看法
五、百分比同質性檢驗
第十章平均數差異檢驗
節積差相關
研究問題1——積差相關
第二節平均數差異檢驗——t檢驗
研究問題2——獨立樣本t檢驗
第三節方差分析
一、研究問題3——方差分析
二、單因子方差分析
三、執行單變量程序
第四節相依樣本t檢驗
一、操作程序
二、輸出結果
三、教學指標重要性三個層面間的差異比較
第五節單因子多變量方差分析
一、操作程序
二、輸出結果
第十一章復回歸分析
節相關理論
第二節回歸分析操作界面的介紹
一、線性回歸對話窗口
二、[線性回歸:統計量]次對話窗口
三、[線性回歸:圖形]次對話窗口
四、[線性回歸:儲存]次對話窗口
五、[線性回歸:選項]次對話窗口
第三節解釋型回歸分析——強迫進入變量法的應用
一、操作程序
二、輸出結果
第四節預測型回歸分析——逐步多元回歸法的應用
一、操作程序
二、輸出結果
第五節階層回歸分析——強迫進入變量法
一、操作程序
二、輸出結果
第六節虛擬變量回歸分析——強迫進入變量法
一、虛擬變量的回歸實例
二、輸出結果
第十二章主成分回歸分析與路徑分析
節高度多元共線性的回歸解析
一、多元共線性的診斷
二、解釋變量間高度共線性范例解析
第二節主成分回歸分析法的應用
一、一般復回歸結果說明
二、抽取預測變量主成分
三、主成分回歸分析
第三節路徑分析
一、路徑分析的一般步驟
二、研究問題
三、因果模型圖分析
四、操作程序
五、輸出結果
第十三章邏輯斯回歸與區別分析
節邏輯斯回歸分析
一、列聯表預測的邏輯斯回歸分析
二、預測變量為連續變量的邏輯斯回歸分析
三、邏輯斯回歸分析范例
第二節區別分析
一、理論基礎
二、操作程序
三、輸出結果
第十四章探索性因素分析實例解析
節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步驟
一、全部題項均納入
二、刪除第25題(AD25)
三、刪除第9題(AB09)
四、刪除第22題(AD22)
五、刪除第21題(AC21)
六、刪除第12題(AB12)
七、刪除第17題(AC17)
第二節信度檢驗
一、指導式領導構面
二、支持式領導構面
三、參與式領導構面
四、成就式領導構面
第三節校長情境領導量表第二種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
一、全部29題作為因素分析變量
二、刪除第19道測量題項(Ac19參與式)
三、刪除第21道測量題項(AC21參與式)
四、刪除測量題項第09題(AB09支持式)
五、刪除第12道測量題項(AB12支持式)
六、刪除第18道測量題項(AC18參與式)
七、刪除第13道測量題項(AB13支持式)
八、刪除第20道測量題項(AC20參與式)
九、刪除第14道測量題項(AB14支持式)
十、刪除第17道測量題項(AC17參與式)
十一、增列第19道測量題項(AC19參與式)
十二、增列第13道測量題項(AB13支持式)
第四節校長情境領導量表第三種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
第五節組織溝通量表探索性因素分析解析
一、全部題項納入因素分析
二、刪除第14題(BC14向下)
三、刪除第06題(BA06向上)
四、刪除第12題(BB12平行)
五、刪除第13題(BB13平行)
六、刪除第17題(BC17向下)
七、刪除第07題(BA07向上)
第六節教師工作投入量表探索性因素分析范例解析
一、因素分析刪題步驟
二、信度檢驗結果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問卷統計分析實務——SPSS操作與應用 作者簡介
吳明隆,教育學博士,臺灣高雄師范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量化研究方法與軟件應用方面資深專家,出版了《結構方程模式—SIMPLIS的應用》《結構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與應用》《教育行動研究的理論與實務》《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等多
書友推薦
- >
巴金-再思錄
- >
回憶愛瑪儂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煙與鏡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