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藥膳良方
-
>
先思而后語
-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科普版
-
>
痰濕一去百病消
-
>
當癌癥來敲門
-
>
男孩生長發育保健JD
-
>
貓和狗的生活哲學
衰老反擊戰:打造長壽體質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8442591
- 條形碼:9787518442591 ; 978-7-5184-4259-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衰老反擊戰:打造長壽體質 本書特色
衰老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課題。你是否了解自己的身體在衰老時都發生了哪些變化,以及該如何暫緩衰老的步伐?這本書將帶你從宏觀的組織器官,走進微觀的細胞世界、基因層面,一探衰老之謎。 作為讀者,可能*想知道的就是怎樣判斷自己的衰老進程,如何延緩衰老。書里,專門給出自測衰老的方法,教你繪制屬于自己的衰老曲線,并給出了可實操的抗衰老方案,包括飲食、運動、睡眠、情緒管理、冥想、環境。 *后,作為延伸閱讀,還介紹了大家可能感興趣的抗衰老熱門研究進展,比如市面上常見的白藜蘆醇保健品是否真的能達到抗衰老的作用?治療2型糖尿病的一線藥物二甲雙胍竟然可以延緩衰老? 相信這本有料、有用的醫學科普書正是你想要的!
衰老反擊戰:打造長壽體質 內容簡介
衰老的過程是從細胞到組織、到器官、再到整體的漸進過程,我們對衰老的了解和干預程度,很可能決定了我們的壽命及*后幾十年的健康程度和生活質量。本書結合國內外近期新研究,從衰老引起的身體改變、衰老十二大標志、衰老的遺傳、衰老的測量方法以及如何抗 衰老等方面出發,系統地揭秘了衰老的本質。這是一本人手推薦的抗衰老工具書!
衰老反擊戰:打造長壽體質 目錄
導讀
1 衰老的定義
2 人類壽命的上限
3 健康壽命和預期壽命
4 如何打贏這場關于衰老的反擊戰
PART 1 衰老引起的身體變革, 我們能感受到
1 衰老前后的身體成分有何不同
2 基礎代謝率會斷崖式下降嗎
3 皮膚,衰老*初的“受害者”
4 肌肉流失,論“存肌肉”的重要性
5 對世界的大部分感覺變得模糊
6 大腦老化,記憶倒退
7 八仙過海,一個也不能少
8 免疫衛士的“離家出走”
9 其他重要變化
PART 2 深入細胞的衰老十二大標志
1 基因組的“塌方”?
2 獲得諾貝爾獎的端粒學說?
3 表觀遺傳學,被“貼標簽”的基因?
4 細胞衰老是一把“雙刃劍”?
5 步入“老齡化社會”的干細胞?
6 細胞間的“交流障礙”?
7 線粒體缺陷學說——平衡的藝術?
8 營養感應失調?
9 錯誤折疊的蛋白質?
10 自噬能力衰退,“細胞垃圾”越積越多?
11 不可忽視的慢性炎癥?
12 腸道微生物失調
PART 3 萬象之源——基因與遺傳
1 壽命竟然可以遺傳?
2 線粒體遺傳與衰老?
3 Y 染色體的丟失?
PART 4 對抗衰老,打造長壽體質
1 自測衰老
2 飲食篇
3 運動篇
4 睡眠篇
5 情緒管理篇
6 冥想篇
7 環境篇
延伸閱讀 走在抗衰老的科學前沿
1 怎么科學抗氧化?
2 化合物對衰老的干預研究進展?
3 充滿前景的干細胞抗衰老?
參考文獻
寫在*后
衰老反擊戰:打造長壽體質 節選
步入“老齡化社會”的干細胞 組織再生能力的下降是衰老*明顯的特征之一。當各種干細胞的產生速度小于干細胞分化成終末細胞補充細胞丟失的速度,就會發生干細胞耗竭,這有點像人類社會中的老齡化。而干細胞耗竭又會引起下游終末分化細胞的短缺,引發各種衰老相關的疾病[57]。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人的造血干細胞的耗竭。有研究發現造血干細胞在人的一生中不斷地、緩慢地累積基因突變,到了70歲后造血功能會急劇惡化。65歲以下人群的造血功能有著高度的克隆多樣性和穩定性,具有數萬個造血干細胞或多能祖細胞,分裂出各種人體所需的紅細胞和白細胞,且每個干細胞的貢獻大致相等。相比之下,70歲及以上人群的造血功能的克隆多樣性則顯著下降, 主要“干活”的干細胞甚至不足20個,大大降低了克隆的多樣性[58]。 藥物干預可以改善干細胞功能,比如雷帕霉素可以通過抑制mTORC1(哺乳動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復合體1)改善表皮、造血系統和腸道中的干細胞功能。除此之外,有研究表明,激活DNA損傷修復通路和端粒酶、抑制活性氧自由基、熱量限制、白藜蘆醇、NAD+ 等,都能延緩干細胞的衰老,促進機體健康[59]。 干細胞耗竭是多種老化相關損傷的綜合結果,其可能是組織和器官老化的罪魁禍首之一。 端粒的測量 人體細胞內有92個端粒,其在每條染色體上的長度都是不同的。端粒隨著細胞的衰老而縮短,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測量端粒的長度來評估細胞年齡。 平均而言,端粒在白細胞中*短,在睪丸中*長。在大多數組織中,年齡與端粒長度成負相關。 在端粒的檢測技術中,有經典的端粒末端限制性片段分析法,有比較常用的熒光定量PCR(聚合酶鏈式反應)法,也有更加精準的多基因表達的定量檢測法,以及基于流式細胞分析儀的流式-熒光原位雜交法,這些方法各有優勢[77]。 如果你想檢測自己的端粒長度,我建議不要以單個檢測結果為依據就判斷細胞年齡。因為每個人的端粒長度的起點是不同的,單次檢測只能用個人的數據去對比群體平均的數據,這樣的判斷可能無法很好地代表個人情況。可以進行多個數據點的采集和對比,繪制屬于自己的端粒隨時間變化的曲線,通過端粒縮短的速度了解自己衰老的速度,這或許是更可取的方法,也可以為抗衰老提供更科學的依據。
衰老反擊戰:打造長壽體質 作者簡介
田埂 博士,元碼基因創始人、董事長、首席科學家,中國海洋大學、北京科技大學、湖南工業大學等兼職教授、研究生導師。以通訊作者或第一作者在《自然》(Nature)等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發表文章40余篇,署名文章100余篇,擁有30多項核心技術專利。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煙與鏡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