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我們如何思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6130542
- 條形碼:9787556130542 ; 978-7-5561-3054-2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們如何思考 本書特色
◎簡明好讀的哲學入門,讓你受用終生的思考技能英語世界*杰出的哲學家、《牛津哲學詞典》編著者寫給初學者的哲學入門書 深入透徹的分析哲學中的大問題:人類有靈魂嗎?我們擁有自由意志嗎?面對多元的世界,我們應該如何生活、如何行動? 讀完本書,你就能像哲學家一樣思考,獲得讓你受用終生的思考技能 ◎經典長銷之作,一本書讓你了解哲學的本質和魅力! 出版二十多年,仍位居英國亞馬遜銷售榜前列以大問題為經,以史上*著名的哲學家觀點為緯,勾勒出完整的哲學架構,讓你從這本書中讀懂康德、休謨、笛卡爾、維特根斯坦…… ◎眾多國際知名媒體推薦,國外高校本科生必讀。 劍橋大學、伯明翰大學等知名大學推薦給本科生的閱讀書目美國《時代周刊》《星期日泰晤士報》《愛爾蘭時報》《圖書館雜志》等眾多國際媒體推薦布克獎得主約翰·班維爾、《喬布斯傳》作者艾薩克森大力推薦◎尤里卡文庫系列新書,豆瓣高分,小紅書爆款,樊登讀書推薦。 嚴選影響人類生活的哲學、心理學經典名著平裝小開本,方便攜帶;瑞典輕型紙內頁,舒朗版式豆瓣高分圖書,已出書目每本都在8分以上!
我們如何思考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自哲學誕生以來困擾許多思想家的哲學問題,讓讀者了解歷史上偉大的哲學家如笛卡爾、休謨、康德和維特根斯坦在這些問題上的思考歷程,而且給出了作者自己的思考以及開放的結論。它既向我們展示了哲學思考和哲學方法,也向我們描繪了哲學的本質和魅力。哲學與我們對如何生活的思考緊密相連。
我們如何思考 目錄
前言
導言
我們要思考什么?
反思的意義何在?
**章 知識
遺失世界
邪惡精靈
我思,故我在
動機,問題
不可捉摸的“我”
清楚明晰的觀念
標記論證
笛卡爾循環
基礎與網
局部懷疑論
教訓
第二章 心靈
機器中的幽靈
僵尸與異形
洛克、萊布尼茨以及上帝的善良意愿
分析
一個科學模型
倒轉的色譜:私人語言
思想
第三章 自由意志
命運的枷鎖
無花果樹與瀑布
振作精神
傀儡與火星人
癖好與甜點
將人對象化
命運、神諭與死亡
靈活性與尊嚴
第四章 自我
不朽的靈魂
橡樹與船
靈魂與彈性球
勇敢的軍官
自我作為束叢
自我作為一種組織原則
想象的錯覺
組裝靈魂
第五章 上帝
信念和其他東西
安瑟爾謨的論證:夢中人與火雞
大象與烏龜
聰明的設計師
惡的問題
奇跡與見證
無限的虛無
情感與信仰的意志
第六章 推理
一點兒邏輯
真值表
無所畏懼
語言與邏輯
似然推理
贏得金豎琴的彩票
偶然發生的事情
解釋與范式
第七章 世界
顏色、氣味、聲音、感覺以及味道
合理的堅實感
貝克萊的問題
力、場與事物
約束物和規律
康德的革命
觀看者之眼
規則,共相
第八章 行動
真實的關切
內部的聲音
真與善
健康的消極感受
實踐推理
連貫性、客觀性與想象
相對主義
結語
參考文獻
我們如何思考 節選
我們要思考什么?每個人可能都會對我們自身提出一些問題,其中包括:我是誰?意識是什么?肉身死亡后我還能不能繼續存在?我是否可以確信其他人的經驗和感覺就像確信我自己的那樣?假若我不能分享其他人的經驗,我還可以與他們交流嗎?我們是不是總是為了自我利益而行動?我有沒有可能是一種傀儡,被預先編好了程序去做我以為是出于自己的自由意志而做的事情?也會提出關于世界的問題,其中包括:為什么有物存在而不是無物存在?過去和未來究竟有什么差別?為什么因果關系總是從過去奔向未來,或者,未來可能會影響過去的想法是不是講得通?為什么自然以一種有規律的方式運行?世界預設了一個創造者嗎?若是那樣,我們能夠理解他(或她、他們)為何創造了世界嗎?*終,還有關于我們自己和世界的問題,其中包括:我們如何確信世界確實就是我們認為它是的那個樣子?知識是什么,我們又有多少知識?一個學科領域究竟何以能成為一門科學?(精神分析是科學嗎?經濟學呢?)我們怎么知道諸如數之類的抽象對象?我們如何了解價值和責任?我們如何判斷自己的意見是客觀的或僅僅是主觀的?在這些問題上,有一件很怪異的事情:它們不僅初看之下很令人困惑,而且也公然抵制簡單的解決過程。假如某人問我何時漲潮,我知道怎么去尋找答案。我可以去查閱權威的潮汐表。我可能大概知道潮汐是如何發生的。假若所有其他嘗試都失敗了,我還可以親自去測量大海的漲落。這樣一個問題取決于經驗,是一個經驗問題。它可以用公認的方法來解決,其中涉及觀察和測量,或者運用得到了經驗的檢驗、被發現行之有效的規則。然而,前面幾段話中的問題并不像這樣,它們似乎要求更多的反思。我們不是一下子就知道去哪里尋求答案。我們可能會覺得,在問這些問題時,我們不是很明白我們究竟指的是什么,或者如何才算得到了答案。比如說,什么東西會向我表明我到底是不是傀儡,被編好了程序去做我信以為是自己自由地做出的事情?我們應該去問問腦科學領域的專家嗎?他們怎么知道要去尋求什么呢?他們如何知道自己何時發現了答案呢?想象一下“神經科學家發現人不是傀儡”這個標題。怎么發現呢?那么,這些令人困惑的問題究竟是如何產生的?一言以蔽之,自我反思。人有堅持不懈地反思自己的能力。我們可能會出于習慣而做某事,但是之后我們可以反思這些習慣。我們可以習慣性地思考,然后反思自己在思考什么。我們自問(有時候別人也會問我們)是否知道自己在說什么。為了得出答案,我們就需要反思自己的立場,反思我們對自己所說的東西的理解,反思我們依靠的那種權威的來源。我們可能會開始對一個問題感到好奇:我們到底知不知道我們在說什么?我們可能想知道我們所說的東西是不是“客觀上”正確的,抑或只是基于我們自己的視角或我們自己對境況的“把握”所獲得的結果。在思考這個問題時,我們就碰到了知識、客觀性、真理之類的范疇,我們可能想思考它們。到了這個時候,我們就是在反思自己通常使用的概念、方法和信念。我們是在觀察思想的腳手架,是在從事概念工程。甚至在相當正常的討論中,也可能出現反思的時刻。例如,在某些時刻,歷史學家都或多或少要去問“客觀性”“證據”乃至“真理”在歷史中意味著什么。宇宙學家必須暫停解決某些含有字母t的方程,去追問(舉個例子)時間的流動、時間的方向、時間的開端究竟意味著什么。但是,這個時候他們就成了哲學家,不管他們自己是否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們就開始做一件既可能做得好也可以做得差的事情。關鍵在于把它做好。如何學習哲學?更好的問題是,如何才能獲得思考的技能?這里所說的思考包括對思想的基本結構的關注。這件事可能做得好或做得差、做得聰明或做得笨拙。但是,做好這件事主要不在于獲得一套知識,它更像是彈好鋼琴,既需要事實知識,也需要實踐知識。古典世界中*著名的哲學人物,柏拉圖對話中的蘇格拉底,并不以自己有了多少知識而自豪。恰恰相反,他引以為自豪的是,世上只有他知道自己是知道得多么少(這又是一種反思)。他擅長的事情(僅僅是據說,因為對他成功的評價各不相同)是揭露其他人并不像他們聲稱的那樣知道某些東西。恰當地處理思想就在于能夠避免混亂、發現含混、每次考慮一件事情、做出可靠的論證、意識到另外的可能等?偨Y一下:我們的思想觀念就好似我們用來看待世界的透鏡。在哲學中,透鏡本身就是一項研究主題。成功并不在于你*終知道多少,而在于當獲取知識的過程變得艱難時(在爭論出現、混亂爆發的時候),你能夠做什么。成功意味著認真對待觀念的含義。
我們如何思考 作者簡介
西蒙??布萊克本 (Simon Blackburn,1944- ) 著 英國哲學家、學者、評論家。被譽為“英語世界杰出的哲學家之一”。 被美國教育界評為“全球50位健在殿堂級哲學家TOP3”。 曾在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等校任職。 2002年當選英國科學院成員;2008年為美國人和科學研究員榮譽成員;2009-2010年,擔任亞里士多德協會的主席;2011年以劍橋大學哲學教授身份退休。 已出版暢銷書《思考:哲學基礎導論》《我們時代的倫理學》《真理》《欲望》等。此外,他還編著了《牛津哲學詞典》。 徐向東 譯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畢業。曾任教于北京大學哲學系,現擔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理由與道德》《理解自由意志》《權利、正義與責任》《懷疑論、知識與辯護》等;譯作有《善的脆弱性》《真理與真誠》《欲望的治療》等。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姑媽的寶刀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