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麥積山石窟第4窟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354990
- 條形碼:9787542354990 ; 978-7-5423-5499-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麥積山石窟第4窟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為“絲綢之路石窟藝術叢書(第二輯)”中的一冊,主要探討了麥積山石窟第4窟佛教藝術和世俗文化之間的關系。此窟在麥積山石窟發展史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通過對長安、鄴城、洛陽及南方等區域佛教經典、圖像粉本、建筑組合等的吸收和創新,對秦州及麥積山佛教產生了深遠影響,自隋唐至明清,時有重修,是麥積山北周以來佛教藝術發展的濃縮。本書論證嚴密,資料翔實,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出版價值。
麥積山石窟第4窟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探討了麥積山石窟第4窟佛教藝術和世俗文化之間的關系。麥積山石窟第4窟,是麥積山優選的洞窟和北朝建筑遺存,是北周李充信為其祖父所開鑿的私家功德窟,對秦州及麥積山佛教產生了深遠影響。本書運用文獻法、考古學及圖像學等研究方法,論證嚴密,資料翔實,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出版價值。
麥積山石窟第4窟研究 目錄
一、選題緣起及意義 003
二、研究史綜述 005
三、擬解決的問題和研究方法 017
四、創新之處 019
**章 北周時期的秦州佛教 021
**節 北周時期的秦州佛教遺存 025
一、武山水簾洞石窟群 026
二、北周時期的秦州佛教造像碑 031
三、麥積山石窟的北周洞窟 048
第二節 佛教浸染下的秦州地區民族融合 063
一、秦州地區的少數民族與佛教 065
二、北周時期與秦州佛教有關的官吏 072
第二章 麥積山第4窟原作遺存 079
**節 建筑
二、第3、168窟建筑 090
第二節 造像 095
002 麥積山石窟第4窟研究
一、8身護法像 096
二、影塑千佛 100
三、從影塑千佛看第4窟與第31窟的關系 103
四、四、關于第4窟造像組合的思考 104
五、五、關于第4窟諸龕內的北周造像 107
六、第4窟七佛造像與七佛名稱 109
第三節 壁畫 113
一、前廊壁畫 113
二、后室7龕壁畫 124
第四節 第4窟北周壁畫莊嚴圖案 163
一、摩尼寶珠 163
二、龕頂壁畫中的旌 183
三、第4龕龕頂壁畫中的馬車 186
第三章 麥積山第4窟相關史料考證 191
**節 關于七佛龕 195
一、庾信銘文中 七佛龕 所指 196
二、散花樓與七佛閣 204
第二節 關于李充信 208
一、李充信與隴西李氏 208
二、李充信之“大都督”“儀同”考 214
三、宇文廣與隴西李氏 217
四、李充信與宇文廣 222
五、 亡父 與 王父 223
第三節 庾信與麥積山 224
一、庾信《秦州天水郡麥積崖佛龕銘并序》 224
二、對庾信《秦州天水郡麥積崖佛龕銘并序》的重新解讀 228
三、關于庾信碑銘在麥積山刊刻位置的判斷 229
四、第三節 第4窟的營建時間 234
五、第四章 麥積山第4窟的設計構想 237
**節 第4窟與第3、168窟 241
一、進入第4窟的方法 242
二、第3窟的開鑿年代 244
第二節 第3窟與第9窟 246
一、第9窟的開鑿年代 246
二、第9窟與第3窟的關系 248
第三節 第4窟的造像思想 252
一、關于七佛 252
二、七佛與七世父母 253
第四節 第4窟的設計構想 256
一、庾信銘文中體現的設計構想 256
二、洞窟組合帶來的宗教體驗 258
第五章 麥積山第4窟的重修 261
**節 歷代題記 265
一、第4窟題記收錄情況 265
二、第4窟現存題記書寫情況 267
三、麥積山石窟不同時期的輻射區域 267
第二節 壁畫 269
一、隋代壁畫 269
二、唐代壁畫 270
三、明代壁畫 275
四、關于諸龕龕頂明代重繪壁畫的幾點想法 291
一、諸龕內造像 293
二、前廊造像 312
第六章 麥積山第4窟與其他地域石窟的關系 317
**節 研究現狀及概述 321
第二節 麥積山石窟與山西羊頭山石窟之間的關系 326
一、羊頭山石窟 326
二、羊頭山石窟與麥積山西魏北周石窟的比較 327
三、羊頭山石窟對麥積山石窟產生的影響 331
四、關于小型三壁三龕窟功用的說明--“鑿仙窟以居禪” 334
第三節 麥積山第4窟與安陽小南海石窟 336
一、安陽小南海石窟 336
二、小南海石窟與麥積山第4窟 338
第四節 從七佛組合看麥積山第4窟與克孜爾石窟 349
第五節 廡殿頂與帳形龕的結合 353
第七章 麥積山第4窟的價值 363
**節 麥積山第4窟的性質和功能 367
一、麥積山第4 窟的性質 367
二、第4窟功能和性質的轉變 368
第二節 第4窟對秦州佛教的影響 370
一、第4窟對麥積山石窟的影響 370
二、第4窟對秦州佛教造像的影響 371
三、第三節 圣山的構建與神圣空間的形成 373
四、結語 375
五、附錄 麥積山第4窟歷代題記 379
六、鑒目肇國參考文獻 501
七、后記 523
麥積山石窟第4窟研究 作者簡介
張銘,敦煌研究院副研究館員,敦煌研究院、北京大學考古學博士后,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兼職教授。甘肅省優秀青年文化人才。主要研究方向為石窟寺考古及佛教藝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二體千字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