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視角下的國家職能演變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686461
- 條形碼:9787509686461 ; 978-7-5096-8646-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視角下的國家職能演變研究 內容簡介
馬克思主義自誕生以來,在世界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改變了世界的歷史進程,尤其是中國。時代在變化,社會在發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學真理。馬克思主義是我們觀察當代世界變化的認識工具,馬克思主義給予我們觀察當代世界的宏大視野,給予我們透視時代風云的銳利目光,給予我們展望未來世界的長遠眼光和戰略定力。馬克思主義是指引當代中國發展的行動指南。馬克思主義是指引當代中國發展的精神旗幟,是推動當代中國發展的精神動力,是引領當代中國實踐的行動指南。馬克思主義是引領人類社會進步的科學真理,從人類歷史發展的大視野來看,世界仍然處于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從資本主義走向社會主義的大時代,馬克思主義仍然是當今時代的真理。人類的未來仍然需要馬克思主義的啟迪和指引。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視角下的國家職能演變研究 目錄
**節 馬克思主義國家職能理論產生的歷史條件
一、經濟條件:西歐國家資本主義的發展
二、實踐基礎:工人階級斗爭的興起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國家職能理論的思想淵源
一、對黑格爾理性國家觀的懷疑與顛覆
二、對空想社會主義思想的辯證借鑒
三、對古典自由主義國家觀的批判分析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國家職能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一、馬克思主義國家職能理論的初步形成
二、馬克思主義國家職能理論的研究構想
三、馬克思主義國家職能理論的繼承發展
第四節 馬克思主義國家職能理論的主要內容
一、國家職能的內涵與劃分
二、國家職能的來源與本質
三、國家職能的二重屬性
四、國家消亡與國家職能的轉變
第五節 馬克思主義國家職能理論的性質
一、深刻的歷史性
二、鮮明的階級性
三、科學的實踐性
第六節 馬克思主義國家職能理論的現實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國家職能理論具有科學的方法論基礎
二、深刻解釋當代資本主義國家職能的新變化
三、正確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職能的完善
第二章 當代國家職能理論研究綜述
**節 西方馬克思主義國家職能理論研究
一、壟斷資本學派國家職能理論
二、資本邏輯學派國家職能理論
三、奧康納的國家財政危機理論
四、博卡拉等法國學者對國家職能理論的研究
五、法因等英國學者對國家職能理論的探討
六、西方馬克思主義國家職能理論綜合述評
第二節 經濟自由主義與國家干預主義的理論分歧
一、傳統自由主義經濟學對國家職能的認識
二、國家干預理論對國家職能的重視
三、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對國家干預的否定
第三節 新制度主義經濟學國家職能理論
一、新制度主義經濟學對國家職能的認識
二、新制度主義經濟學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國家職能
理論比較
第三章 資本主義國家職能的演變
**節 國家的暴力強制
一、重商主義與國家職能
二、國家暴力與農民土地被剝奪
三、國家暴力與資本主義建立的物質基礎
第二節 國家為自由市場的發展創造外部條件
一、自由市場理論及對國家職能的認識
二、自由市場經濟的建立與國家職能
……
第四章 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模式的多樣性
第五章 社會主義國家職能的構建與完善
參考文獻
后記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視角下的國家職能演變研究 節選
新制度主義經濟學并沒有形成統一的理論體系,主要學者都自成一派,國家職能理論主要以道格拉斯·C.諾思為代表,其理論著作是《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諾思認為,國家是制度的*大供給者,國家規定了社會經濟活動*基礎的產權結構,國家在制度創新和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他從國家的起源出發,探討了國家與產權制度的形成、國家在制度變遷中的作用,以及意識形態與國家的相對穩定性等問題。 關于國家的起源,西方學界主要有兩種解釋:契約論和掠奪論。前者認為國家是公民自愿達成契約的結果,人們自愿讓渡部分權利而形成公共權力組織即國家,通過國家來保護個人的安全和利益,并獲得公共服務;后者認為國家是掠奪或剝削的產物,是統治者階級對被統治者階級進行掠奪或剝削的工具。但諾思認為這兩種認識“都是不全面的”①,它們沒有涵蓋歷史和現實中的所有國家形式,因而不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他將兩者相統一,提出了“暴力潛能”分配論,認為國家具有契約和掠奪雙重屬性,若“暴力潛能”在公民之間平等分配,就會產生契約性國家;若分配不平等,就會形成掠奪性或剝削性國家。“暴力潛能”的分配決定了國家的性質,因此,國家是“在暴力方面具有比較優勢的組織,在擴大地理范圍時,國家的界限要受其對選民征稅權力的限制”②。 諾思在借鑒經濟人假設的基礎上構建了國家模型。他認為,可以將國家作為一個具有福利或效用*大化行為的經濟人,在競爭與交易費用雙重約束條件下,它追求的是統治者租金和全社會總產出的*大化。國家模型所包含的基本觀點有以下三點:一是國家與選民之間是一種交換關系,國家為選民提供“保護”和“公正”,選民需要繳納稅款以維持國家的正常運轉;二是國家是一個帶有歧視性的壟斷者,它將選民分為各個集團,并為各集團設計產權制度;三是對國家而言,總是存在提供同樣服務的潛在競爭對手,國家受制于選民的機會成本。以上內容反映了國家與選民、與各社會集團、與其他國家、與國內潛在統治者的多重關系,這些關系的變動決定了歷史上國家的穩定與變革。因此,國家的重要作用是促進社會制度的變遷。 具體到國家職能的認識,諾思提出了不同于正統經濟學的觀點。如前節所述,自由主義和國家干預主義對國家職能的認識存在嚴重分歧:前者主張國家只發揮“守夜人”的作用,僅維持秩序和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務,經濟活動主要以市場機制這只“看不見的手”來發揮基礎性調節作用;后者認為市場是有缺陷的,國家應更多地介入經濟過程和社會事務,以彌補市場的不足,克服經濟的外部性,實現社會的公正。而諾思認為,國家的首要職能是界定和行使產權,認為產權的出現“是國家統治者的欲望與交換當事人努力降低交易費用的企圖彼此合作的結果”①。由于國家在暴力方面具有比較優勢,因此,國家只有通過制定規定,才能使產權得到有效的界定、保護和實施。但產權制度是否合理,決定了它對經濟過程的作用效果,合理的產權制度促進經濟增長,不合理的產權制度則會導致經濟衰退。此外,國家還具有保護性職能、生產性職能、再分配職能。保護性職能是指國家通過保護和維持社會制度,防止外部威脅,保護公民自由和財產安全,起到穩定社會秩序的作用。生產性職能是指國家為社會公民提供某些公共產品,彌補私人投資的局限,發揮正外部性效應。再分配職能是指國家為追求公平公正的目標,通過制度設計,利用征稅、轉移支付等方式,重新分配社會財富。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視角下的國家職能演變研究 作者簡介
鋼花,經濟學博士,內蒙古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資本論》研讀”等課程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研究方向為《資本論》與當代經濟研究、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1項,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2項。出版專著1部,參編教材1部,主持并參與省級課題1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虎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姑媽的寶刀
- >
推拿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煙與鏡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