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遼金民族關系思想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390013
- 條形碼:9787564390013 ; 978-7-5643-9001-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遼金民族關系思想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論述我國遼宋夏金時期遼國和金國民族政權的民族關系思想。具體內容為:介紹遼太祖、遼穆宗、遼景宗、遼興宗、遼道宗、天祚帝時期的民族關系思想,介紹金太祖、金太宗、金熙宗、金章宗、衛紹王、金哀宗時期的民族關系思想,*后對遼金政權的民族關系思想進行比較和評價。本書對兩個政權的民族關系形成背景及條件、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具體內容及實踐經過、思想來源與演變進程、理論成效及歷史價值等進行系統梳理和全面闡釋,提出了此時期隨著政權的建立、穩固,遼金統治者日益認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并擁有“為群方之父母”“天下一家”等思想。得出了遼國和金國時期民族關系思想是我國傳統民族關系思想中的重要一部分,在其發展中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的結論。本書有助于認識我國遼宋夏金時期的民族政策和民族關系,有助于認識我國作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性質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
遼金民族關系思想研究 目錄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現狀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點與難點
**章 遼太祖至遼穆宗時期的民族關系思想
**節 遼太祖的民族關系思想
第二節 遼朝初期民族關系思想的兩大流派
第二章 遼景宗至遼興宗時期的民族關系思想
**節 遼景宗的民族關系思想
第二節 蕭綽的民族關系思想
第三節 遼圣宗的民族關系思想
第四節 遼興宗的民族關系思想
第三章 遼道宗和天祚帝時期的民族關系思想
**節 遼道宗的民族關系思想
第二節 天祚帝的民族關系思想
第四章 金太祖和金太宗時期的民族關系思想
**節 完顏阿骨打的民族關系思想
第二節 金太宗的民族關系思想
第三節 完顏宗翰的民族關系思想
第四節 完顏宗弼的民族關系思想
第五章 金熙宗至金章宗時期的民族關系思想
**節 金熙宗的民族關系思想
第二節 完顏亮的民族關系思想
第三節 金世宗的民族關系思想
第四節 金章宗的民族關系思想
第六章 衛紹王至金哀宗時期的民族關系思想
**節 衛紹王的民族關系思想
第二節 金宣宗的民族關系思想
第三節 金哀宗的民族關系思想
第七章 遼金民族關系思想的比較和評價
**節 遼金民族關系思想比較
第二節 遼金民族關系思想評價
參考文獻
遼金民族關系思想研究 節選
統和四年(986年)正月,宋太宗決定再次北伐,史稱“雍熙北伐”。宋太宗吸取高梁河的教訓,命田重進統率中路軍出飛狐口,攻占山后地區;潘美、楊業為西路軍統帥,北出雁門東進;曹彬、崔彥進率東路軍出高陽關,持重緩進,會同中、西路軍攻遼南京。在宋軍發動全面進攻,岐溝關、涿州、固安、新城陸續失守的緊急時刻,蕭綽和遼圣宗親赴南京督戰,并命東京留守耶律抹只率預備東征高麗的遼軍增援。任命北院樞密使耶律斜軫為山西兵馬都統,抵御宋軍中路軍和西路軍的進攻。 在名將耶律休哥機動靈活的節節抵制下,曹彬率領的東路軍“勞于防御”“糧運不繼”,進退失據。五月初,曹彬得知蕭綽率援軍趕到,急忙從涿州南撤。在岐溝關被遼軍追及,宋軍連夜搶涉拒馬河,耶律休哥乘機猛攻,“宋師望塵奔竄,墮岸相蹂死者過半,沙河為之不流”。殘部退到易水南岸,又被遼軍追及,士卒被殺達數萬。宋太宗得知東路軍潰敗,急令中路軍撤守定州,西路軍退回代州。七月初,遼援師西路,連下蔚州、飛狐。宋太宗令西路軍出代州掩護云、應、寰、朔四州民眾內遷。宋將楊業此戰被俘后絕食而死。“雍熙北伐”遭到徹底失敗。 歷來人們對“雍熙北伐”為什么會失敗這個問題十分關注,得到普遍認同的原因如下: 首先,北伐的時機尚未成熟。宋太宗君臣對遼朝政局作出錯誤的判斷,夸大對手的不利,高估己方的實力。賀令圖等人的奏報有失片面,且時過境遷。具有卓越政治才能的蕭綽已經快速瓦解了反對她的勢力,穩定了政局,使遼朝國勢蒸蒸日上。 其次,宋軍主帥曹彬等人的失誤。宋太宗就曾說:“朕昨者興師選將,止令曹彬等頓齡雄、霸,裹糧坐甲以張軍聲。俟一兩月間山后平定,潘美、田重進等會兵以進,直抵幽州,然后控扼險固,恢復舊疆,此朕之志也。奈何將帥等不遵成算,各騁所見,領十萬甲士出塞遠斗,速取其郡縣,更還師以援軸重,往復勞弊,為戎人所襲,此責在主將也。”曹彬受制于宋太宗的疑忌和諸將急于爭功,進退失據,沒有執行預定的戰略決策,致使分進合擊的初衷完全落空。西路軍主帥潘美、監軍王優拒絕楊業的合理建議,強命其在不利的形勢下出擊,又違約不予接應,使楊業全軍覆沒。 再次,宋軍的實力不濟。“雍熙北伐”時期,恰值遼軍兵強馬壯,耶律休哥、耶律斜軫、蕭達凜等人皆是智勇雙全的名將。宋軍雖然也不乏名臣宿將,卻有所遜色。而宋軍以步兵對抗騎兵的劣勢,在南京外圍的開闊平原被格外地放大了。耶律休哥就是充分利用了遼軍鐵騎的機動靈活和強大沖擊力,“夜以輕騎出兩軍間,殺其單弱以脅余眾,晝則以精兵張其勢……又設伏林莽,絕其糧道”,使得宋軍疲于往返,糧運不繼,士氣衰落。 還有其他的觀點,此處不再絮說。這些看法多是站在北宋的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如果從蕭綽的視角來看,就會發現有幾個大家忽視的因素值得注意。 其一,蕭綽保衛燕云的決心。回顧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親征幽州,遼朝“烽書旁午,國內惶惶”,在草原本位主義思想的影響下,“帝方獵,急歸牙帳,議棄幽、薊,以兵守松亭、虎北口而已”。與之形成鮮明的對比,蕭綽一得到宋軍進攻的消息,立即派耶律抹只馳援南京,本人和遼圣宗也親往督戰,并調回正在征討女真的耶律斜軫,命他抵御北宋的中路軍和西路軍。 其二,蕭綽成功瓦解了反遼同盟。面對渤海國殘部、女真、高麗紛紛聯絡北宋,試圖與之結盟的不利形勢,蕭綽迅速采取了強有力的措施。鴨綠江女真成為首當其沖的打擊對象。統和元年(983年)“上將征高麗,親閱東京留守耶律末只所總兵馬。丙午,命宣徽使兼侍中蒲領、林牙肯德等將兵東討,賜旗鼓及銀符”。統和二年(984年)二月,“東路行軍、宣徽使耶律蒲寧奏討女直捷,遣使執手獎諭”。四月丁亥,“宣徽使、同平章事耶律普寧、都監蕭勤德獻征女直捷,授普寧兼政事令,勤德神武衛大將軍,各賜金器諸物”。統和三年(985年)“秋七月甲辰朔,詔諸道繕甲兵,以備東征高麗”,“遣使閱東京諸軍兵器及東征道路。”雖“以遼澤沮洳,罷征高麗”,未和高麗發生正面戰爭,但“命樞密使耶律斜軫為都統,駙馬都尉蕭懇德為監軍,以兵討女直”。統和四年(986年)春正月,“丙子,樞密使耶律斜軫、林牙勤德等上討女直所獲生口十余萬、馬二十余萬及諸物”。經過幾次大規模用兵,鴨綠江女真和渤海國殘部已經不能形成對遼的威脅。蕭綽在高麗邊境大肆討伐女真,且幾次聲言東征高麗,意在威懾高麗。在展現了實力后,蕭綽又采取了靈活的手段,遣厥烈至高麗請求議和。在強大的軍事和外交壓力下,高麗作出了明哲保身的選擇,屢經宋使催促,終未發兵相助。至于曾為“中國右臂”的黨項,在蕭綽接納李繼遷的投附之后,已成為牽制宋軍的重要力量。
遼金民族關系思想研究 作者簡介
孫政,法學(民族學)博士,山東煙臺人,就職于濱州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為中國民族關系史。先后在《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齊魯學刊》等CSSCI刊物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其中《契丹未能統一中原的原因探析——以耶律德光南征為例》獲山東省研究生優秀科技創新成果二等獎,《遼中期民族關系思想探析》獲評山東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近年參與主編多部著作(教材)。
- >
我與地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史學評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煙與鏡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