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魯迅評傳 本書特色
《魯迅評傳》寫作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香港。在國內外數十種關于魯迅的傳記、評論中,曹聚仁的《評傳》是*具個性的。在那個特定的歷史時空里,作者說,他寫魯迅既不仰望,也不俯視,他把魯迅視作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的人。作者通過對魯迅心路歷程、文藝觀、思想政治觀的述評,剖析他的作品,使我們看到了一個鮮活的魯迅。
魯迅評傳 內容簡介
本書是我國已故著名記者、作家曹聚仁先生的一部學術力作。其中不乏許多珍貴的資料和鮮為人知的軼事。并向人們詮釋了三個不同的魯迅,還對當下流行的“假如魯迅活到現在”的話題,作了精辟的評述。曹聚仁《魯迅評傳》,可以說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壇魯研界**分量的學術著作之一。
魯迅評傳 目錄
二 紹興——魯迅的家鄉
三 他的童年
四 少年時代的文藝修養
五 在日本
六 辛亥革命前后
七 民初的潛修生涯
八 托尼學說
九 《新青年》時代
十 在北京
十一 《阿Q正傳》
十二 《北晨》副刊與《語絲》
十三 南行——在廈門
十四 廣州九月
十五 上海十年間
十六 晚年
十七 《死》
十八 印象記
十九 性格
二十 日常生活
二十一 社會觀
二十二 青年與青年問題
二十三 政治觀
二十四 “魯迅風”——他的創作藝術
二十五 文藝觀
二十六 人生觀
二十七 他的家族
二十八 他的師友
二十九 閑話
魯迅評傳 節選
二 紹興——魯迅的家鄉 1939年秋天,我們在紹興城中逗留了一個多月;雖說是戰時,那兒的朋友,賀揚靈、胡云翼、孫福熙,還有印西法師,大家對于文藝的興致都很好。我們就拿魯迅的小說和隨筆小品作藍本,到城內城外追尋魯迅幼年時代的生活。魯迅的老家,在紹興城中東昌坊口周氏新臺門內;他的外婆家,在城外安橋頭,那是他幼年時寄食的去處。我們有時走路,有時坐烏篷船,史跡散布的所在,差不多都到過了。 魯迅的小說,一看就知道是拿紹興作背景的,《吶喊》和《彷徨》,其中十之六七為他本鄉的故事,其他無非魯鎮、未莊、咸亨酒店、茂源酒店;其人物則無非紅鼻子老拱、藍皮阿五、單四嫂子、王九媽、七斤、七斤嫂、八一嫂、閏土、豆腐西施、阿Q、趙太爺、祥林嫂;其事則無非單四嫂子死了兒子而悲傷,華老栓買人血饅頭替兒子治癆病,孔乙己偷書而被打斷腿,地方色彩非常濃厚的。不過,我們應該接受周啟明的說法:魯迅對于他的故鄉一向沒有表示過深的懷念,這不但在小說上,就是《朝花夕拾》上也是如此。大抵對于鄉下的人土*有反感,除了一般封建的士大夫以外,特殊的是師爺和錢店伙計(鄉下叫作“錢店信”),這兩類氣味都有點惡劣。但是對于地方氣候和風物,也不無留戀之意。如《在酒樓上》,他坐酒樓上望見下邊的廢園,“這園大概是不屬于酒家的,我先前也曾眺望過許多回,有時也在雪天里,但現在從慣于北方的眼睛看來,卻很值得驚異了:幾株老梅竟斗雪開著滿樹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為意;倒塌的亭子邊還有一株山茶樹,從暗綠的密葉里顯出十幾朵紅花來,赫赫的在雪中照得如火,憤怒而且傲慢,如蔑視游人的甘心于遠行。我這時又忽地想到這里積雪的滋潤,著物不去、晶瑩有光,不比朔雪的粉一般的干,大風一吹,便飛得滿空如煙霧”。下文呂緯甫說到回鄉來遷葬,也說:“這在那邊哪里能如此呢?積雪里會有花,雪地下會不凍。”他在這里便在稱頌南方的風土,那棵山茶花更顯明的是故家書房里的故物,這在每年春天總要開得滿樹通紅,配著旁邊的羅漢松和桂花樹,更顯得院子里滿是花和葉,毫無寒凍的氣味了。關于鄉土的物品,在《朝花夕拾》的“小引”上也有一節云: 我有一時,曾經屢次憶起兒時在故鄉所吃的蔬果:菱角、羅漢豆、茭白、香瓜。凡這些,都是極其鮮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鄉的蠱惑。后來,我在久別之后嘗到了,也不過如此;惟獨在記憶上,還有舊來的意味留存。他們也許要哄騙我一生,使我時時反顧。①(其實,“酒味很純正,油豆腐也煮得十分好;可惜辣醬太淡薄,本來S城人是不懂吃辣的”,也就是一種蠱惑。) 紹興是水鄉(李慈銘所謂:“櫓搖魚躍際,都是故鄉音。”),坐著烏篷船,臥聽打槳搖櫓聲,自有深致。魯迅以中年人的寥落情懷,對于秋冬間的原野,另有所感受。他那篇以《故鄉》為題的,說:“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地響,從篷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我們的船向前走,兩岸的青山在黃昏中,都裝成了深黛顏色,連著退向船后梢去。……我躺著,聽艙底潺潺的水聲,知道我在走我的路。”①這都勾畫得很真切、很有神的。 (周啟明說:《故鄉》是一篇小說,讀者自應去當作小說看,不管它里邊有多少事實。我們別一方面從里邊舉出事實來,一則可以看著者怎樣用材料,一則也略作說明是一種注釋的性質。還有一層,讀者雖然不把小說當作事實,但可能有人會得去從其中想尋傳記的資料,這里也就給予他們一點幫助,免得亂尋瞎找,以致虛實混淆在一起。這不但是小說,便是文藝性的自敘記錄也常是如此。這話正可以說是寫給《魯迅傳》的王士菁聽的,因為那本傳記實在穿鑿得太離譜了。) P9-11
魯迅評傳 作者簡介
曹聚仁(1900.6-1972.7),字挺岫,浙江蘭溪人。1916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五四運動中任學生自治會主席,主編《浙江新潮》。1922年到上海,任教于愛國女中、暨南大學、復旦大學等校。曾主編《濤聲》《芒種》等雜志,為《社會日報》和《申報》副刊《自由談》撰稿。抗日戰爭爆發后,任戰地記者,曾報道凇滬戰役、臺兒莊之捷。1950年任新加坡《南洋商報》駐港特派記者。1959年后同人合辦《循環日報》《循環午報》《循環晚報》。 著有雜文隨筆集《筆端》《文思》《文筆散策》《亂世哲學》等,散文集《我與我的世界》《今日北京》《文壇五十年》等以及大量報告文學作品,輯有《現代中國戲曲影藝集成》等編著共近七十種,約四千余萬字。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推拿
- >
莉莉和章魚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隨園食單
- >
我與地壇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