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食品營養學(高等學校專業教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8441518
- 條形碼:9787518441518 ; 978-7-5184-4151-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食品營養學(高等學校專業教材) 本書特色
《食品營養學》配有“食品營養學”視頻資源,同時融入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等國家文件內容,列出了思政點、學習要點與思考題,促進學生在知識、能力、素養各方面得到提升。
食品營養學(高等學校專業教材) 內容簡介
《食品營養學》是由暨南大學聯合浙江大學、石河子大學等數十家單位的食品科學、營養學方面的十幾位專家共同撰寫的“食品營養學”課程配套教材。該教材圍繞食品營養學相關的基礎知識、近期新研究及應用領域,就食品營養學基礎、能量代謝與平衡、各類食物的營養價值 、公共營養、特殊人群營養、營養與營養相關疾病、食品營養與新型食品開發、食品營養與健康討論分析等方面展開。融入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2021)》等近期新國家文件內容,能夠讓學生們了解 及認識國家食品營養的發展現狀及未來應用需求。本書配有“食品營養學”慕課,還列出了思政點、學習要點與思考題,可供高等學校食品科學與工程類、生物技術、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等專業作為食品營養方向的教材使用,也可供食品、營養、中醫藥等領域的技術及研究 人員參考。
食品營養學(高等學校專業教材) 目錄
緒論
一、 食品營養學的定義
二、 食品營養學的范疇
三、 食品營養學的發展歷程
四、 食品營養學的發展趨勢
**章 食品營養學基礎
**節 蛋白質
第二節 脂類
第三節 碳水化合物
第四節 礦物質
第五節 維生素
第六節 膳食纖維
第七節 水
第八節 植物性食物中的活性化合物
第九節 動物性食物中的活性化合物
第十節 微生物和藻類食物中的活性化合物
第二章 能量代謝與平衡
**節 能量概述及基礎
第二節 人體能量的需求及代謝平衡
第三節 食物的能量供應及均衡管理
第三章 食物的營養價值
**節 食物營養價值及其評價
第二節 食物營養價值的影響因素
第三節 谷類、薯類、豆類及堅果的營養價值
第四節 蔬菜類、水果類的營養價值
第五節 畜、禽、水產類的營養價值
第六節 乳及乳制品、蛋及蛋制品的營養價值
第四章 公共營養
**節 公共營養的概述
第二節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與平衡膳食寶塔
第三節 不同國家和地區主要的飲食結構及營養
第四節 營養評價、配餐與日常食譜制定
第五節 食品標簽與營養標簽
第六節 營養強化
第五章 特殊人群營養
**節 孕婦營養
第二節 乳母營養
第三節 嬰幼兒營養
第四節 兒童和青少年營養
第五節 老年人營養
第六節 運動人群營養
第七節 特殊環境及職業暴露人群營養
第六章 營養與相關疾病
**節 營養與糖尿病
第二節 營養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第三節 營養及心血管疾病
第四節 營養及肥胖
第五節 營養與痛風
第六節 營養與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七節 營養與呼吸系統疾病
第八節 營養與癌癥
第九節 營養與視力
第十節 營養與男性生殖健康
第十一節 營養與女性生殖健康
第十二節 皮膚營養
第十三節 圍手術期營養
第十四節 食物過敏與不耐受
第七章 食品營養與新型食品開發
**節 轉基因食品
第二節 普通營養代餐
第三節 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
第四節 健康快餐
第五節 植物肉與大豆蛋白
第六節 天然食品中功能因子的開發利用
第七節 保健食品的開發利用
第八章 食品營養與健康討論分析
**節 進食方式與健康
第二節 素食與健康
第三節 冷熱餐與健康
第四節 辛辣與健康
第五節 新型膳食模式與健康
第六節 酒與健康
第七節 調味品與健康
第八節 休閑食品與健康
第九節 茶與健康
第十節 早餐、加餐與健康
參考文獻
食品營養學(高等學校專業教材) 節選
二、 膳食營養與免疫 免疫系統的發育、維持和功能的實現需要充足的能量和營養素。除遺傳因素外,許多環境因素也會影響免疫系統的功能,其中就包括營養因素。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除宏量營養素(游離脂肪酸、 葡萄糖、 核苷酸和氨基酸)外,微量營養素(礦物質和維生素)在維持免疫功能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有利于疾病預防和促進健康。 (一) 能量、蛋白質與免疫 能量和蛋白質長期缺乏,引起機體抵抗力明顯下降,免疫器官重量減輕,免疫細胞活力低下、分化發育受阻、數量減少,抗體、補體、黏附分子和細胞因子等不能正常合成等。 蛋白質是免疫系統形成的重要物質基礎, 缺乏時對免疫器官、 免疫細胞及免疫分子的生成都會造成不良影響,如胸腺及外周淋巴器官明顯萎縮,淋巴細胞生成減少,自然殺傷細胞對靶細胞的殺傷力下降等。 氨基酸對體液免疫功能影響顯著,尤其是支鏈氨基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等) 和芳香族氨基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 (二) 碳水化合物與免疫 除了能為機體提供能量的碳水化合物以外,還有其他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如低聚糖和某些功能性多糖等。近年來,功能性多糖對于免疫系統的影響是免疫藥理學研究的熱點之一。許多此類物質如靈芝多糖、茯苓多糖、銀耳多糖、香菇多糖、人參多糖、黃芪多糖、枸杞多糖等,都具有一定的免疫調節作用。這些功能包括促進T細胞的成熟、增殖,促進細胞因子的產生,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調節體液免疫,影響免疫系統信號轉導等。 (三) 脂肪與免疫 高脂飲食可增加內臟脂肪組織中促炎細胞因子的表達。多不飽和脂肪酸攝入量在適量或稍高劑量時,可促進體液免疫應答,增強淋巴細胞增殖、分化,增強細胞毒性,并能促進細胞因子的產生。在高劑量時,可抑制適應性免疫和炎癥反應,降低對傳染病和癌癥的易感性。
食品營養學(高等學校專業教材) 作者簡介
白衛濱 暨南大學理工學院副院長兼食品安全與營養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廣東特支計劃”科技創新青年拔尖人才等,擔任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廣東省食品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暨南大學食品學科負責人,食品營養方向的學術帶頭人,主講課程“食品營養學”入選省級一流本科課程。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任務1項、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項目1項等。主持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1項、省部級教改項目3項。獲得2021年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科技創新杰出青年獎。參與編寫著作5部,其中共同主編1部,副主編1部。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經典常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朝聞道
- >
回憶愛瑪儂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