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宋元明清說唱詞話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3125426
- 條形碼:9787203125426 ; 978-7-203-12542-6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宋元明清說唱詞話研究 本書特色
說唱詞話在民間流傳至今,同一故事,其因地而異的文本、表演、功能目的及創作原因,也是本書的研究重點與難點。隨著文獻資料的豐富與田野調查的深入,一幅幅中國古代至今的民眾生活畫卷如萬花筒般呈現在我們眼前,這些原本不為學界所關注的文學現象,由明成化刊本說唱詞話牽引而出,流傳至今,以唱書形態在各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隊伍中熠熠生輝。
宋元明清說唱詞話研究 內容簡介
說唱詞話是流行于中國古代的說唱藝術,1967年明成化刊本說唱詞話的發現為我們今天的俗文學研究打開了一扇研究中國古代說唱詞話的窗口,架設起了20世紀初先秦四言長詩,兩漢南北朝樂府五言敘事長詩,隋唐五代宋變文、詞文七言敘事長詩,元明清民國至今說唱詞話七言、十言敘事長詩等漢民族敘事長詩的歷史長橋,是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中國俗文學史研究中的一項重要發現。本書按時間順序、地理分布,介紹了宋元明清說唱詞話的發展、主要內容及特點,為說唱文學的研究打開了新的視角,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宋元明清說唱詞話研究 目錄
緒論… …………………………………………………………………………… 001
**章 唐五代宋說唱詞話… ………………………………………………… 011
**節 現存唐五代宋《捉季布傳文》卷子… ……………………………… 011
第二節 《捉季布傳文》主要情節… ………………………………………… 012
第三節 《捉季布傳文》故事來源… ………………………………………… 015
第四節 宋元時期流傳的其他季布說唱故事………………………………… 017
第五節 《捉季布傳文》撰者及編撰流行時代… …………………………… 018
第六節 唐五代宋詞文、傳文及部分變文的體制特征… …………………… 020
第七節 唐五代宋詞文、傳文及部分變文的思想內涵… …………………… 039
第二章 元代說唱詞話………………………………………………………… 048
**節 葉德均《宋元明講唱文學》中的元代說唱詞話… ………………… 048
第二節 元代史料中說唱詞話的記載………………………………………… 050
第三節 創作于元代的安徽貴池儺戲原始文本——以《章文選》為例… … 054
第四節 安徽貴池儺事活動儀程……………………………………………… 061
第五節 儺戲儀式性表演中的元代社會記憶………………………………… 064
第六節 儺舞《打赤鳥》儀式性表演中的元代社會記憶… ………………… 067
第三章 明成化刊本說唱詞話… ……………………………………………… 071
**節 明成化刊本說唱詞話的出土、收購、入藏與出版… ……………… 071
第二節 明成化刊本說唱詞話起首、結尾特征… …………………………… 077
第三節 明成化刊本說唱詞話正文體式特征………………………………… 083
第四節 明成化刊本說唱詞話與唐五代宋詞文、傳文及部分變文的銜接關系……………… 087
第四章 清代說唱詞話………………………………………………………… 098
**節 清代說唱詞話與明成化刊本說唱詞話的銜接關系… ……………… 098
第二節 清刻本、清石印本《烏盆記》與明成化刊本說唱詞話的銜接關系…………… 110
第三節 清代說唱詞話的來源與內容………………………………………… 119
第四節 清代說唱詞話正文韻文體式的標準與異變………………………… 125
第五章 清代說唱詞話與南北方其他主要曲藝曲種的區別… …………… 135
**節 清代說唱詞話與北方鼓詞的區別…………………………………… 135
第二節 清代說唱詞話與北方其他曲藝曲種的區別… ……………………… 137
第三節 清代說唱詞話與寶卷的區別………………………………………… 140
第四節 南方唱書與木魚書、潮州歌冊的區別… …………………………… 143
第五節 清代說唱詞話與彈詞、善書的區別… ……………………………… 147
第六章 清代上海地區說唱詞話… …………………………………………… 153
**節 清末民初上海石印書局出版的說唱詞話… ………………………… 153
第二節 上海地區流行的唱新聞(唱書)表演與傳播… …………………… 160
第七章 清代江西地區說唱詞話… …………………………………………… 165
**節 江西南昌九江的夜歌書……………………………………………… 166
第二節 《夜歌書》中的說唱詞話《說唱周學健》… ……………………… 172
第三節 說唱詞話《說唱周學健》出現在《夜歌書》中的原因… ………… 176
第四節 《說唱周學健》與清末上海石印說唱詞話《南瓜記》情節比較… … 183
第八章 清代湖南地區說唱詞話… …………………………………………… 190
**節 姚逸之《湖南唱本提要》中的清代說唱詞話… …………………… 190
第二節 湖南中湘唱書《七層樓》… ………………………………………… 206
第三節 湖南中湘唱書《彭大人私訪湖北》… ……………………………… 211
第九章 清代湖北地區說唱詞話… …………………………………………… 217
**節 20世紀80年代湖北武漢地區盲人唱書組… ………………………… 217
第二節 《湖北民間敘事長詩唱本總目提要》中的清代說唱詞話… ……… 226
第三節 清末民初湖北宜昌的唱書…………………………………………… 242
第四節 湖北荊州市的唱書…………………………………………………… 243
第五節 湖北監利縣的唱書…………………………………………………… 246
第十章 清代廣西地區說唱詞話… …………………………………………… 251
**節 廣西桂林興縣的孝歌與山歌………………………………………… 251
第二節 《廣西民間文學資料集》中的說唱詞話… ………………………… 253
第十一章 清代四川地區說唱詞話… ………………………………………… 262
**節 清代四川敘州府流傳刊行的唱書…………………………………… 262
第二節 四川眉山地區80年代出現的手抄唱書… …………………………… 268
第三節 清代至民國初年四川地區書坊刊行的唱書… ……………………… 269
第四節 甘川陜三省交界地的隴南市康縣唱書… …………………………… 275
第十二章 清代貴州地區說唱詞話… ………………………………………… 279
**節 安順屯堡地名的由來………………………………………………… 280
第二節 安順屯堡地戲演出的活動儀程……………………………………… 281
第三節 安順地戲戲目與正戲演出體式……………………………………… 284
第四節 安順地戲戲文與明清說唱詞話的關系……………………………… 287
第五節 安順屯堡地戲演出的具體形式……………………………………… 293
第六節 盤縣的《中國民間唱書》… ………………………………………… 297
第七節 遵義地區的唱書……………………………………………………… 299
第八節 安順平壩縣十字鄉留存的古代稀見愛情唱書… …………………… 304
第十三章 清代云南地區說唱詞話… ………………………………………… 309
**節 清代云南地區流行的昭通唱書……………………………………… 309
第二節 清代云南地區流行的保山唱書……………………………………… 319
第三節 清代云南地區唱書的表演及印刷售賣活動… ……………………… 329
第十四章 清代說唱詞話的撫慰功能與思想特色… ……………………… 334
**節 清代說唱詞話的撫慰功能…………………………………………… 334
第二節 清代說唱詞話的思想特色…………………………………………… 350
結語… …………………………………………………………………………… 373
參考文獻… ………………………………………………………………………… 375
宋元明清說唱詞話研究 節選
1967年上海嘉定縣城東公社澄橋生產大隊宣家生產隊墓葬中出土了明成化刊本說唱詞話,為我們今天的俗文學研究打開了一扇研究中國古代說唱詞話的窗口。這一窗口對接了20世紀初敦煌文獻中說唱文學變文、詞文的發現,再通過前延后續,為我們架設起從先秦《詩經》四言敘事長詩—兩漢南北朝樂府(《孔雀東南飛》《木蘭辭》)五言敘事長詩—隋唐五代宋變文、詞文七言敘事長詩—元明清民國至今說唱詞話七言、十言敘事長詩等漢民族敘事長詩的歷史長橋。中國古代說唱詞話歷史脈絡的貫通,是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中國俗文學史研究中的一項重要發現,不僅對古代長篇說唱文學這一寶貴文化遺產做了歷史總結,也為我們現今及以后的說唱文學研究與創新開辟出新的途徑。 一、顧頡剛對說唱詞話學術價值的定位 1929年2月,顧頡剛為姚逸之編述的《湖南唱本提要》作序時,曾有這樣一段論述: 這幾年來,我多到了幾處地方,看見各地方的形形色色的唱本,屢屢打動我去搜集的興味。我總覺得它們是一種可以研究的東西,倘使我們不注目于文章的好壞上而注目于民俗的材料上,那么唱本的內涵實在比歌謠為復雜。歌謠固然有天趣,但是它大都偏向于抒情方面;要在里邊求出民間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以及民眾們腦中的歷史,它實在及不上唱本,唱本是民眾里的知識階級作成的,他們盡量把自己所有的知識寫在唱本里,他們會保存祖先口傳下來的故事,他們會清楚的認識下級社會的生活而表現他們的意欲要求,他們會略具戲劇的雛形而使戲劇作家 有取資的方便,并且從唱本進一步便是長篇的彈詞和大鼓書,所以唱本也是這些史詩的輔佐。 顧頡剛作此序言時,并不知道這批“形形色色的唱本”即是說唱詞話(明成化刊本說唱詞話1967年才從墓葬中出土并逐漸為人所知,顧頡剛去世于1980年,應知道明成化刊本說唱詞話,但他并未就此現象再進行過探討)。唱本應來自底層知識分子的初級創作,難免會良莠不齊,白字俗字連篇,結構也不會精致圓滿,讀唱本自然不如讀詩有品位,詩歌創作是經詩人千錘百煉留下來的,詩人們在作詩過程中刪除丟棄的詩歌數量可能更多,進入詩集流傳至今的只是一小部分,如清代咸豐時翰林學士董文煥曾在其日記中自述:“此余壬子迄己未八年所作也,撻雜數十紙,漫無倫次。或家塾課余之作,或街途紀游之什。酒酣耳熱,丹書之郵亭堊壁,稿即隨手散去。其存者,則多草之計簿。”而顧頡剛拿當時正是研究熱門的歌謠與唱本進行比較,認為歌謠來自底層民眾的口頭創作,但大都偏于即興抒情,要想從民間作品中尋求更為深層一些的東西,唱本的優勢明顯高于歌謠,唱本中體現著“民眾里的知識階級”的思想與愿望,真實且珍貴,而且它們是在優勝劣汰的環境中產生并傳播的,口傳下來的故事往往也會被文字記錄下來,代代加工,層層累積,這類作品往往具有長久的延續性、傳播性、聽讀性、趣味性,屬于唱本中的精華。顧頡剛敏銳地意識到唱本作為曲藝品種,與戲曲之間的天然勾連關系,而且唱本的進一步形式是長篇彈詞與大鼓書。“史詩的輔佐”這一論斷非常重要,唱本作為史詩的有利補充,其所反映的社會歷史、文化民俗等內容,正能體現它所處時代的典型特征。 顧頡剛隨后又對《湖南唱本提要》中介紹的91種唱本的結構、句式、正文體式、內容展開了全面分析,可以說,他的這些觀點,為我們今天進行相關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學術借鑒。 二、研究成果創新之處與學術價值 首先,明成化刊本說唱詞話從墓葬中出土,其重要意義在于讓人們知道明代有一種叫作說唱詞話的曲藝現象,令人抱憾的是,明代史料中至今未發現任何史料可以佐證這一曲藝現象,但這些從墓葬中出土的說唱詞話作品為我們尋找此前此后的同類型、同內容曲藝提供了標準。 其次,我們以此標準進行前溯領域研究,已經獲得了前人未曾涉及的豐碩成果:一是發現了明成化刊本說唱詞話與唐五代宋詞文、傳文、部分變文之間緊密的承繼關系;二是通過稽考元代史料中關于元代面戲表演活動的記載,結合田野調查,發現了元代說唱詞話的表演原貌——安徽貴池儺戲,并對其展開了文本考證與表演形式考察,其中有些問題仍需進一步探源,但我們已在孫楷第、趙景深、葉德均、鄭振鐸、汪慶正等學界前輩的研究基礎上,初步敲開了通往元代說唱詞話的大門。 我們以明成化刊本說唱詞話這一標準進行后續領域研究,獲得了另一批前人未曾涉及的豐碩收獲:一是發現明成化刊本說唱詞話以木刻翻印本、石印本、鉛印本、手抄本形式繼續流行于清代,這些本子的內容、體式整體都是在原明成化刊本說唱詞話的基礎上稍微改動而成,既然明成化刊本說唱詞話文本上明確標明了說唱詞話名稱,那么清代這些作品也可以被定義為清代說唱詞話。二是根據唐五代宋說唱詞話(唐五代詞文、傳文、部分變文)—元代說唱詞話—明成化刊本說唱詞話的結構與正文體式,推衍出一套完整的清代至今說唱詞話的結構與正文體式,具體包括以下九種套式:正文全部七字句(含換韻不換韻)唱詞、正文全部十字句(含換韻不換韻)唱詞、正文七字句唱詞夾雜說白、正文十字句唱詞夾雜說白、正文七字句十字句唱詞夾雜說白、正文四句五五七五格、正文五句五五五五五格、正文五句七七七七七格、正文五句三三七七七格。這里說的七字句是純粹七字句唱詞,不多一字,也不少一字;十字句也是純粹十字句唱詞,不多一字,也不少一字,且是三三四格。按照這些套式,我們不僅找到了明成化刊本說唱詞話的清代手抄本與翻印本(石印、鉛印本),也找到了其他沒有標明是說唱詞話的同性質文本。到目前為止,我們收集到的說唱詞話文獻已達500余種。 通過研究,我們發現這些清代說唱詞話雖然都沒有標明是說唱詞話,但它們確實是明成化刊本說唱詞話的后裔群體,它們都混雜在唱本名稱下講唱長篇故事,都有幾乎一樣的開篇(“自從盤古開天地”)與結語唱詞。從古到今的漢族長篇敘事詩源于何時、如何流傳、傳至何時,這些問題的初步答案在我們對以上唱本、說唱詞話的逐步研究中慢慢呈現。唱本的形式、內容非常雜亂,南方沿長江流域地區有彈詞、木魚書、潮州歌冊、小調、山歌、鼓詞等非常多的曲藝文本和表演形式,但具體到說唱詞話,它在清代至今的民間傳播中,往往俗稱唱書。 我們針對唱書這一名稱及上述正文體式展開實地探研,發現唱書流行于整個沿長江流域的南方省份,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貴州及廣西,同時也發現唱書在各地的形成和發展途徑并不相同,如云貴地區的唱書來自洪武“征南調北”軍屯,四川唱書來自湖南、湖北,安徽唱書來自對元代說唱藝術(如面戲)的繼承,江浙滬一帶的唱書既發源于本地,又有與兩湖等地的交流。整體來看,湖北、湖南、江西、廣西應是唱書的重要發源地,究其原因,極可能與山歌、茶歌、孝歌、跳喪歌、夜歌等這些當地風俗的流傳有關。當然,說唱詞話在民間流傳至今,同一故事,其因地而異的文本、表演、功能目的及創作原因,也是我們的研究重點與難點,希望隨著研究的深入與資料的充實,我們的研究角度能更加拓展開來。
宋元明清說唱詞話研究 作者簡介
韓志強,山西大學教授,先后在山西大學文學院、山西廣播電視總臺、山西大學新聞學院、山西大學美術學院等單位工作,現擔任山西大學美術學院品牌與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數字媒體藝術工作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藝術理論、藝術遺產、文化創意、廣告藝術傳播與品牌戰略規劃等。主持并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古籍整理項目、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廣告教育專項研究項目各一項,出版專著《如實道來》《平遙符號與符號平遙》《互動與移動》等。2003年、2017年兩次榮獲“中國當代杰出廣告人稱號”,2017年獲全國唯一“廣告教育特殊貢獻獎”,2018年獲“廣告藝術教育杰出貢獻人物”等榮譽。 李雪梅,古代文學博士,山西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兼任中國俗文學學會理事、元代文學學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古典文獻學、明清至近代典籍整理與研究。主持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中國鼓詞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民國北京坤書館鼓姬現象研究”,2019年被評為山西省教育領域“三晉英才”青年優秀人才,出版專著《中國鼓詞文學發展史》。 于紅,古代文學博士,太原師范學院文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明清文學與文獻。主持山西省藝術科學規劃課題“山西陵川非遺古建筑書鼓曲藝磚雕保護體系構建研究”、山西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晉西北革命根據地新秧歌運動研究”、山西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山西介休寶卷社會功能研究”,出版專著《清代南方唱書研究》。
- >
隨園食單
- >
我與地壇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虎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經典常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