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即食生乳及其制品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657695
- 條形碼:9787511657695 ; 978-7-5116-5769-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即食生乳及其制品 內容簡介
本書稿原稿于2019年由elsevier 出版商出版,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奶業創新團隊的專家組織翻譯,主要介紹了生乳的生理學特性,原料乳的理化特性,生乳的微生物學,生產生乳的規章制度,生乳生產加工工藝,以及乳制品,同時介紹了奶牛的傳染病和一些人蓄共患病,對于我國生乳生產及加工等具有指導意義,可供高校科研院所、奶牛養殖場、各乳制品加工企業等參考使用,對于指導我國奶業生產有一定的參考和借鑒價值。
即食生乳及其制品 目錄
1 生乳生理學
1.1 引言
1.2 泌乳作為多功能生理生存機制的歷史背景和演變
1.3 乳腺發育生理學
1.4 產后和泌乳期乳腺的持續發育
1.5 乳的生成
1.6 分泌
1.7 合成與分泌的調節
1.8 乳糖(水)分泌的重要性
1.9 重塑
1.10 乳在乳腺內的儲存及對分泌功能和乳品質的影響
1.11 緊密連接狀態
1.12 對乳品質的影響
1.13 乳腺炎與宿主防御
1.14 排乳
1.15 泌乳后乳腺回縮
1.16 總結
參考文獻
2 生乳的理化特性
2.1 乳的結構和理化成分
2.2 乳主要成分的生物合成
2.3 主要成分介紹
參考文獻
3 生乳的微生物學
3.1 引言
3.2 生鮮乳和奶制品中的微生物
3.3 乳品加工鏈中微生物污染源
3.4 奶制品微生物監控面臨的挑戰
參考文獻
4 生乳的規章制度與生產
4.1 未加工鮮奶的定義
4.2 未加工鮮奶的歷史
4.3 設備、牛奶冷卻和清潔
4.4 目前未加工鮮乳的分布情況
4.5 全球有機生物動力奶生產系統
4.6 結論:主動控制未加工即食鮮奶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5 傳統和新興的擠奶系統原位清洗方法
5.1 引言
5.2 擠奶系統的常規清洗消毒方法
5.3 儲奶罐的常規CIP清洗
5.4 新興的CIP方法
5.5 維護和評估CIP清洗性能
5.6 機器人擠奶系統
5.7 CIP計算與建模
5.8 建議及展望
參考文獻
6 生乳的其他加工工藝及技術優勢
6.1 引言
6.2 膜分離
6.3 互補和其他可選擇的工藝
6.4 熱處理對乳成分及乳制品特性的影響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7 生乳的營養視角:有益或有害的食物選擇
7.1 前言
7.2 牛乳的營養成分
7.3 乳脂肪
7.4 乳脂球膜
7.5 牛乳蛋白和生物活性肽
7.6 乳糖
7.7 熱處理對牛乳營養特性的影響
7.8 通過動物日糧組成改善牛乳營養成分
7.9 生乳的替代品:低溫加工牛乳
……
8 乳中產細菌素的乳酸菌及其作用
9 以生牛乳為原料的手工奶制品
10 生牛乳制作的替代奶制品
11 奶牛的傳染病
12 食源性病原菌和人獸共患病
13 生乳中的化學殘留物與真菌毒素
14 牛奶蛋白過敏與乳糖不耐
15 消費者對生乳及其制品的認可
16 生乳及其制品的生產和消費面臨的挑戰
1.1 引言
1.2 泌乳作為多功能生理生存機制的歷史背景和演變
1.3 乳腺發育生理學
1.4 產后和泌乳期乳腺的持續發育
1.5 乳的生成
1.6 分泌
1.7 合成與分泌的調節
1.8 乳糖(水)分泌的重要性
1.9 重塑
1.10 乳在乳腺內的儲存及對分泌功能和乳品質的影響
1.11 緊密連接狀態
1.12 對乳品質的影響
1.13 乳腺炎與宿主防御
1.14 排乳
1.15 泌乳后乳腺回縮
1.16 總結
參考文獻
2 生乳的理化特性
2.1 乳的結構和理化成分
2.2 乳主要成分的生物合成
2.3 主要成分介紹
參考文獻
3 生乳的微生物學
3.1 引言
3.2 生鮮乳和奶制品中的微生物
3.3 乳品加工鏈中微生物污染源
3.4 奶制品微生物監控面臨的挑戰
參考文獻
4 生乳的規章制度與生產
4.1 未加工鮮奶的定義
4.2 未加工鮮奶的歷史
4.3 設備、牛奶冷卻和清潔
4.4 目前未加工鮮乳的分布情況
4.5 全球有機生物動力奶生產系統
4.6 結論:主動控制未加工即食鮮奶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5 傳統和新興的擠奶系統原位清洗方法
5.1 引言
5.2 擠奶系統的常規清洗消毒方法
5.3 儲奶罐的常規CIP清洗
5.4 新興的CIP方法
5.5 維護和評估CIP清洗性能
5.6 機器人擠奶系統
5.7 CIP計算與建模
5.8 建議及展望
參考文獻
6 生乳的其他加工工藝及技術優勢
6.1 引言
6.2 膜分離
6.3 互補和其他可選擇的工藝
6.4 熱處理對乳成分及乳制品特性的影響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7 生乳的營養視角:有益或有害的食物選擇
7.1 前言
7.2 牛乳的營養成分
7.3 乳脂肪
7.4 乳脂球膜
7.5 牛乳蛋白和生物活性肽
7.6 乳糖
7.7 熱處理對牛乳營養特性的影響
7.8 通過動物日糧組成改善牛乳營養成分
7.9 生乳的替代品:低溫加工牛乳
……
8 乳中產細菌素的乳酸菌及其作用
9 以生牛乳為原料的手工奶制品
10 生牛乳制作的替代奶制品
11 奶牛的傳染病
12 食源性病原菌和人獸共患病
13 生乳中的化學殘留物與真菌毒素
14 牛奶蛋白過敏與乳糖不耐
15 消費者對生乳及其制品的認可
16 生乳及其制品的生產和消費面臨的挑戰
展開全部
即食生乳及其制品 作者簡介
王加啟,男,1967年6月生。博士,博士生導師,研究員。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二級崗位杰出人才;農業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百千萬工程人才。主要從事反芻動物營養與牛奶質量改良研究。
書友推薦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史學評論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