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楚國技術思想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89791
- 條形碼:9787568089791 ; 978-7-5680-8979-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楚國技術思想研究 本書特色
楚國技術思想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天人合一”、“道通為一”的境界,是科學性與創新性相統一的結晶。特別是中國古代科學家所具有的人文素養,科學技術與藝術的結合,科學的理性精神與道德理想的融合;這些代表了中國技術思想的科學成就及其歷史價值。
楚國技術思想研究 內容簡介
科學技術是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并貫穿楚文化演進的始終,楚人寫下了世界科技史乃至技術思想歷史記錄為輝煌的篇章,讓中華文化史增添了璀璨的一頁,對當今世界文明有著非凡的影響。楚國技術思想的歷史是*深層次的技術史;是對技術的認知、技術的創新、技術的反思的歷史;是一部深刻關注人的自身、人類社會以及人與自然關系的歷史。老子,莊子,墨子的技術思想,是一份寶貴的文化資源,這些思想對于揭示楚國科學技術取得成就的原因頗具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楚國的科技成就,不僅與同時期的西方文明相媲美,并在當時的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更重要的是,楚人有關技術思想的論述,史籍有征,莫不詳盡;數千年來,世所傳誦,具有鑒裁。
楚國技術思想研究 目錄
**節引言/2
一、漢字中的“技”“術”二字/4
二、“技術”一詞的釋義/12
三、中國古代文獻中與技術相關的基本概念/28
四、《漢書·藝文志》六略中的數術和方技/40
五、方技傳/57
第二節楚國技術思想的研究/66
一、楚國技術思想的基本概念/67
二、技術與技術思想之間的關系/69
三、研究楚國技術思想史的現代意義/70
四、楚國技術思想史研究的脈絡/71
五、結語/81
第二章老子技術思想/84
**節老子其人其書/85
一、老子其人/85
二、《老子》其書/87
第二節《老子》一書有關技術的記載/90
一、《老子》有關冶金機械方面的記載/91
二、《老子》有關制車、制陶、建筑方面的記載/91
三、《老子》有關駕駛技術方面的記載/93
四、《老子》有關射箭技術方面的內容/93
五、《老子》有關技術應用方面的內容/94
第三節老子技術思想/95
一、老子的技術觀/95
二、老子論技術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關系/100
三、老子論技術現象與技術哲學/103
四、《老子》論技術方法/106
五、老子生態環境思想/108
六、結語/119
第三章墨子技術思想/122
**節墨子其人其書/122
一、墨子在楚/123
二、《墨子》其書/124
第二節《墨子》中有關工程技術、機械制造方面的記載
及其成果/126
一、《墨子》城守諸篇中的技術內容/127
二、《墨子》中機械技術方面的內容/128
第三節《墨子》論述機械技術原理/141
一、《墨子》中《經下》《經說下》對杠桿原理的論述/141
二、《墨子》論述滑輪裝置的力學原理/150
三、《墨子》論述斜面與輪軸原理/155
第四節《墨子》論述建筑技術原理/159
一、宮室便于生,不以為觀樂/159
二、堆之必柱,說在廢材/161
三、建筑橫梁的承重實驗/165
第五節《墨子》論述圖學技術原理/166
一、《墨子》中有關圖的記載/167
二、《墨子》對幾何基本概念的論述/168
三、《墨子》對投影理論的論述/173
四、《墨子》圖學思想的歷史價值及其現代意義/180
第六節墨子技術思想/183
一、注重興利,強調節用/184
二、公輸之失,墨子之得/186
三、巧拙之辯,墨子大巧/189
四、言有三表,言有儀法/192
五、結語/195
第四章列子中對投影的認識及其圖學價值/198
**節列子其人其書/198
一、《列子》其書/199
二、《列子》一書中有關機械的內容及其思想/205
第二節《列子》中對投影的認識/215
一、形動不生形而生影/217
二、形枉則影曲,形直則影正/218
三、身長則影長,身短則影短/220
第三節《列子》圖學記載的文獻價值/221
一、《列子》一書承載著古代典籍的歷史價值/221
二、從科學技術史——圖學史的角度研究《列子》/222
三、《列子》與《墨子》投影理論的比較研究/222
四、戰國中山國王墓《兆域圖》的圖學技術成就/223
五、 結語/226
第五章莊子技術思想/228
**節莊子其書及其有關技術的記載/229
一、莊子其人/229
二、《莊子》其書/232
三、從道家發展的三個階段看中國文化的總體結構/233
四、《莊子》一書中有關機械技術的記載/237
第二節莊子技術思想/248
一、從“道藝合一”到“道通為一”/248
二、莊子論天工與人工/275
第三節論《莊子·天地》篇“子貢南游于楚”/283
一、《莊子·天地》“子貢南游于楚”的文本/283
二、歷代學者對“彼假修渾沌氏之術者也”的注解/286
三、關于孔子“彼假修渾沌氏之術者也”的闡釋/306
四、郭象《莊子注》對此注解的意義/311
五、《莊子·天地》篇論機械/313
六、《莊子·天地》“子貢南游于楚”一章的意義/317
七、結語/323
第六章鹖冠子中有關圖的論述及其科學價值/326
**節《鹖冠子》及其有關圖的記載/327
一、《鹖冠子》其書/327
二、《鹖冠子》一書中有關圖學的內容/330
第二節《鹖冠子》圖學思想的時代背景——先秦時期的工程幾何作圖/332
一、早期幾何圖案的繪制為圖學提供了技術基礎/332
二、殷商青銅器紋飾所代表的幾何作圖/334
三、曾侯乙墓出土文物的幾何作圖/336
四、云夢睡虎地出土文物的幾何作圖/341
五、荊門包山二號墓出土文物的幾何作圖/344
六、東西方幾何作圖之比較/346
第三節《鹖冠子》圖學思想及其科學價值/348
一、圖弗能載,名弗能舉/349
二、有意而有圖,有圖而有名/350
三、縱法之載于圖者/355
四、按圖正端,以至無極/356
五、斗柄指一方,四塞俱成/360
六、結語/364
第七章楚彩繪奩畫“車馬人物出行圖”的圖學成就/367
**節楚彩繪奩畫“車馬人物出行圖”的畫法及其圖學實踐/368
一、彩繪奩畫“車馬人物出行圖”/368
二、“車馬人物出行圖”的畫法/370
第二節“車馬人物出行圖”的畫法對古代圖學理論的影響/372
一、“車馬人物出行圖”畫法的圖學價值/372
二、漆畫“車馬人物出行圖”對圖樣畫法的影響/375
三、散點透視及其宋代的圖學理論/376
四、結語/384
第八章楚辭中的圖學成就及其啟示/386
**節楚辭中有關圖的記載/387
一、屈原楚辭/387
二、楚辭中有關圖的記載/388
第二節楚辭中“常度”“前圖”“章畫”的圖學內容/390
一、楚辭中“常度”“前圖”“章畫”的提出/390
二、楚辭所載幾何作圖及其畫法/391
第三節楚辭與古代圖學的成就/409
一、楚辭中有關古代繪圖工具的內容/410
二、楚辭中對古代制圖畫法的描述/417
三、從先秦時期的圖學成就看楚辭的歷史價值/420
四、屈原哲學思想的意義/436
第九章楚國技術思想的科學成就及其現代意義/443
**節楚國技術思想研究的發端/444
一、楚國技術思想研究的里程碑/445
二、楚國科學技術精神的揭示/447
第二節曾侯乙編鐘技術思想的探討/448
一、編鐘的鑄造工藝/449
二、編鐘工程技術語言及各部分尺寸的設計方法/452
三、楚國哲學思想的體現/455
四、編鐘設計所體現的“天和”與“人和”思想與方法/456
五、曾侯乙編鐘設計思想代表楚國技術思想/470
第三節對曾侯乙墓出土文物技術創新思想的探討/471
一、 青銅鑄造工藝與紅銅嵌鑲工藝相結合的“鑲嵌法”/471
二、紅銅紋飾從“鑲嵌法”到“鑄鑲法”的技術創新/472
第四節楚國技術思想“魂兮歸來”/478
**章緒論/1
**節引言/2
第二節楚國技術思想的研究/66
第二章老子技術思想/84
**節老子其人其書/85
第二節《老子》一書有關技術的記載/90
第三節老子技術思想/95
第三章墨子技術思想/122
**節墨子其人其書/122
第二節《墨子》中有關工程技術、機械制造方面的記載及其成果/126
第三節《墨子》論述機械技術原理/141
第四節《墨子》論述建筑技術原理/159
第五節《墨子》論述圖學技術原理/166
第六節墨子技術思想/183
第四章列子中對投影的認識及其圖學價值/198
**節列子其人其書/198
第二節《列子》中對投影的認識/211
第三節《列子》圖學記載的文獻價值/217
第五章莊子技術思想/224
**節莊子其書及其有關技術的記載/225
第二節莊子技術思想/244
第三節論《莊子·天地》篇“子貢南游于楚”/279
第六章鹖冠子中有關圖的論述及其科學價值/322
**節《鹖冠子》及其有關圖的記載/323
第二節《鹖冠子》圖學思想的時代背景——先秦時期的工程幾何作圖/328
第三節《鹖冠子》圖學思想及其科學價值/344
第七章楚彩繪奩畫“車馬人物出行圖”的圖學成就/363
**節楚彩繪奩畫“車馬人物出行圖”的畫法及其圖學實踐/364
第二節“車馬人物出行圖”的畫法對古代圖學理論的影響/368
第八章楚辭中的圖學成就及其啟示/382
**節楚辭中有關圖的記載/383
第二節楚辭中“常度”“前圖”“章畫”的圖學內容/386
第三節楚辭與古代圖學的成就/405
第九章楚國技術思想的科學成就及其現代意義/439
**節楚國技術思想研究的發端/440
第二節曾侯乙編鐘技術思想的探討/444
第三節對曾侯乙墓出土文物技術創新思想的探討/467
第四節楚國技術思想“魂兮歸來”/474
楚國技術思想研究 節選
當今時代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發展正在不斷推動著人類生產、生活和生存方式發生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中國必須抓住歷史機遇,集中力量攀登科學高峰和發展高新科技產業,躋身世界科技強國行列。但是,一如恩格斯所說:“一個民族要想登上科學的高峰,究竟是不能離開理論思維的。”同樣地,一個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文明和社會發展的高峰,也終究是不能離開理論思維的。因此,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勇攀科學高峰的實踐進程,迫切需要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創造能夠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推動中華民族的理論思維走向成熟,達到應有的高度和深度。
楚國技術思想研究 作者簡介
劉克明,男,1950年生。工學博士,副教授。北京科技大學冶金系本科,湖北大學物理系碩士研究生,獲中國科技大學理學碩士學位、華中科技大學工學博士學位。在中國科學技術史研究領域中,完成中國工程圖學史、中國技術思想史、機械設計思想與設計方法、中國古代圖學思想史,世界工程圖學史等專業方向學術論文的發表與學術著作的出版。
- >
推拿
- >
山海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與地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巴金-再思錄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