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審計學基礎與案例(第3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1447242
- 條形碼:9787121447242 ; 978-7-121-44724-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審計學基礎與案例(第3版) 內容簡介
本書根據《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文件的精神,精選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益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注重教材的基礎性、實踐性,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本書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為宗旨,將企業年度會計報表審計的工作過程劃分為審計概述、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接受業務委托、評估風險并采取應對措施、制定審計計劃、審計銷售與收款循環、審計采購與付款循環、審計生產與存貨循環、審計貨幣資金、編制審計報告10 個學習情境。 每一學習情境由若干任務組成,每一任務都包含了學習目標、技能目標、任務引入、任務分析、知識鏈接、思考與討論、案例分析等內容。 本書既可作為高等職業院校會計類專業和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專業教材,又可作為成人教育的教學用書及供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人員學習參考使用。
審計學基礎與案例(第3版) 目錄
學習情境一 審計概述/1
任務一 審計的本質/1
一、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含義/2
二、審計的特征/3
三、審計的對象/5
四、審計的職能/5
五、審計的作用/6
任務二 審計的分類/7
一、按審計主體分類/7
二、按審計內容和目的分類/8
三、按審計主體與被審計單位的關系分類/8
四、按審計范圍分類/9
五、按審計采用的技術模式分類/9
任務三 審計的目標/10
一、審計的總目標/10
二、審計的具體目標/11
任務四 審計程序/14
一、檢查/16
二、觀察/19
三、詢問/20
四、函證/20
五、重新計算/22
六、重新執行/22
七、分析程序/22
任務五 審計證據/24
一、審計證據的含義/25
二、審計證據的種類/26
三、審計證據的充分性與適當性/27
四、評價充分性和適當性時的特殊考慮/30
任務六 審計工作底稿/31
一、審計工作底稿的含義/31
二、審計工作底稿的編制目的/31
三、審計工作底稿的編制要求/32
四、審計工作底稿的存在形式/32
五、審計工作底稿的內容/33
六、確定審計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圍時應考慮的因素/33
七、審計工作底稿的要素/34
八、審計工作底稿歸檔工作的性質/34
九、審計檔案的結構/35
十、審計工作底稿的歸檔期限和保存期限/35
十一、審計工作底稿歸檔后的變動/35
十二、審計工作底稿的復核/36
任務七 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37
一、注冊會計師承擔法律責任的依據/37
二、對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的認定/38
三、中國注冊會計師承擔法律責任的種類/39
參考資料/42
思考與討論/42
案例分析/43
學習情境二 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52
任務一 遵守職業道德基本原則/52
一、誠信/53
二、獨立性/53
三、客觀和公正/54
四、專業勝任能力和應有的關注/54
五、保密/54
六、良好的職業行為/55
任務二 遵守職業道德基本框架/55
一、職業道德概念框架的內涵/56
二、對遵循職業道德基本原則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56
三、應對不利影響的防范措施/57
四、道德沖突問題的解決/59
參考資料/59
思考與討論/59
案例分析/60
學習情境三 接受業務委托/63
任務一 接受客戶關系/63
一、審計的前提條件/64
二、就審計業務約定條款達成一致意見/66
三、與前任注冊會計師進行溝通/66
四、業務承接時的其他考慮/67
任務二 開展初步業務活動/68
一、初步業務活動的目的/68
二、初步業務活動的內容/69
三、初步業務活動的程序/72
任務三 簽訂審計業務約定書/72
一、審計業務約定書的含義/73
二、簽訂審計業務約定書之前應做的工作/73
三、審計業務約定書的內容/74
四、重新簽訂審計業務約定書/75
五、審計業務的變更/75
參考資料/78
思考與討論/78
案例分析/78
學習情境四 評估風險并采取應對措施/82
任務一 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82
一、風險評估總流程/83
二、風險評估程序/83
三、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的
相關內容/85
任務二 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89
一、內部控制的含義/90
二、內部控制的目標/90
三、內部控制的固有限制/90
四、內部控制的要素/91
五、了解內部控制的程序/95
任務三 評估重大錯報風險并采取應對措施/95
一、評估財務報表層次和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96
二、特別風險/99
三、財務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與總體應對措施/99
四、增加審計程序不可預見性的方法/100
五、針對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進一步審計程序/102
參考資料/104
思考與討論/104
案例分析/104
學習情境五 制定審計計劃/110
任務一 確定審計重要性/110
一、審計重要性的含義/111
二、審計風險/111
三、重要性水平的確定/113
任務二 制定總體審計策略和制訂具體審計計劃/117
一、總體審計策略的含義/117
二、總體審計策略的內容/117
三、總體審計策略與具體審計計劃之間的關系/120
四、具體審計計劃包括的內容/121
五、審計過程中對計劃的更改/122
六、指導、監督與復核/122
參考資料/123
思考與討論/123
案例分析/123
學習情境六 審計銷售與收款循環/127
任務一 對銷售與收款循環的內部控制進行測試/127
一、銷售與收款循環的特點/128
二、銷售交易的內部控制/129
三、收款交易的內部控制/132
四、評估重大錯報風險/133
五、控制測試/135
任務二 對銷售與收款循環進行實質性測試/141
一、銷售與收款交易的實質性程序/141
二、營業收入的實質性程序/145
三、應收賬款的實質性程序/149
參考資料/156
思考與討論/156
案例分析/156
學習情境七 審計采購與付款循環/161
任務一 對采購與付款循環的內部控制進行測試/161
一、采購與付款循環的特點/162
二、采購交易的內部控制/163
三、付款交易的內部控制/165
四、固定資產的內部控制/166
五、評估重大錯報風險/168
六、控制測試/170
任務二 對采購與付款循環的實質性測試/177
一、采購與付款交易的實質性程序/177
二、應付賬款的實質性程序/179
三、固定資產的實質性程序/181
參考資料/186
思考與討論/187
案例分析/187
學習情境八 審計生產與存貨循環/189
任務一 對生產與存貨循環的內部控制進行測試/189
一、生產與存貨循環的特點/190
二、生產與存貨循環的內部控制/190
三、評估重大錯報風險/191
四、控制測試/192
任務二 對生產與存貨循環進行實質性測試/199
一、生產與存貨交易的實質性程序/200
二、存貨的實質性程序/201
參考資料/208
思考與討論/208
案例分析/208
學習情境九 審計貨幣資金/211
任務一 審計庫存現金/211
一、貨幣資金審計概述/212
二、庫存現金的審計目標/215
三、庫存現金內部控制的測試/215
四、庫存現金的實質性程序/216
任務二 審計銀行存款/218
一、銀行存款的審計目標/219
二、銀行存款的控制測試/219
三、銀行存款的實質性程序/221
參考資料/227
思考與討論/227
案例分析/227
學習情境十 編制審計報告/229
任務 編制審計報告/229
一、審計報告的含義/230
二、審計報告的作用/230
三、審計意見的形成/231
四、審計報告的類型/232
五、審計報告的基本內容/232
六、在審計報告中溝通關鍵審計事項/237
七、非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238
八、審計報告的示例/240
參考資料/243
思考與討論/243
參考文獻/244
任務一 審計的本質/1
一、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含義/2
二、審計的特征/3
三、審計的對象/5
四、審計的職能/5
五、審計的作用/6
任務二 審計的分類/7
一、按審計主體分類/7
二、按審計內容和目的分類/8
三、按審計主體與被審計單位的關系分類/8
四、按審計范圍分類/9
五、按審計采用的技術模式分類/9
任務三 審計的目標/10
一、審計的總目標/10
二、審計的具體目標/11
任務四 審計程序/14
一、檢查/16
二、觀察/19
三、詢問/20
四、函證/20
五、重新計算/22
六、重新執行/22
七、分析程序/22
任務五 審計證據/24
一、審計證據的含義/25
二、審計證據的種類/26
三、審計證據的充分性與適當性/27
四、評價充分性和適當性時的特殊考慮/30
任務六 審計工作底稿/31
一、審計工作底稿的含義/31
二、審計工作底稿的編制目的/31
三、審計工作底稿的編制要求/32
四、審計工作底稿的存在形式/32
五、審計工作底稿的內容/33
六、確定審計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圍時應考慮的因素/33
七、審計工作底稿的要素/34
八、審計工作底稿歸檔工作的性質/34
九、審計檔案的結構/35
十、審計工作底稿的歸檔期限和保存期限/35
十一、審計工作底稿歸檔后的變動/35
十二、審計工作底稿的復核/36
任務七 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37
一、注冊會計師承擔法律責任的依據/37
二、對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的認定/38
三、中國注冊會計師承擔法律責任的種類/39
參考資料/42
思考與討論/42
案例分析/43
學習情境二 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52
任務一 遵守職業道德基本原則/52
一、誠信/53
二、獨立性/53
三、客觀和公正/54
四、專業勝任能力和應有的關注/54
五、保密/54
六、良好的職業行為/55
任務二 遵守職業道德基本框架/55
一、職業道德概念框架的內涵/56
二、對遵循職業道德基本原則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56
三、應對不利影響的防范措施/57
四、道德沖突問題的解決/59
參考資料/59
思考與討論/59
案例分析/60
學習情境三 接受業務委托/63
任務一 接受客戶關系/63
一、審計的前提條件/64
二、就審計業務約定條款達成一致意見/66
三、與前任注冊會計師進行溝通/66
四、業務承接時的其他考慮/67
任務二 開展初步業務活動/68
一、初步業務活動的目的/68
二、初步業務活動的內容/69
三、初步業務活動的程序/72
任務三 簽訂審計業務約定書/72
一、審計業務約定書的含義/73
二、簽訂審計業務約定書之前應做的工作/73
三、審計業務約定書的內容/74
四、重新簽訂審計業務約定書/75
五、審計業務的變更/75
參考資料/78
思考與討論/78
案例分析/78
學習情境四 評估風險并采取應對措施/82
任務一 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82
一、風險評估總流程/83
二、風險評估程序/83
三、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的
相關內容/85
任務二 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89
一、內部控制的含義/90
二、內部控制的目標/90
三、內部控制的固有限制/90
四、內部控制的要素/91
五、了解內部控制的程序/95
任務三 評估重大錯報風險并采取應對措施/95
一、評估財務報表層次和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96
二、特別風險/99
三、財務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與總體應對措施/99
四、增加審計程序不可預見性的方法/100
五、針對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進一步審計程序/102
參考資料/104
思考與討論/104
案例分析/104
學習情境五 制定審計計劃/110
任務一 確定審計重要性/110
一、審計重要性的含義/111
二、審計風險/111
三、重要性水平的確定/113
任務二 制定總體審計策略和制訂具體審計計劃/117
一、總體審計策略的含義/117
二、總體審計策略的內容/117
三、總體審計策略與具體審計計劃之間的關系/120
四、具體審計計劃包括的內容/121
五、審計過程中對計劃的更改/122
六、指導、監督與復核/122
參考資料/123
思考與討論/123
案例分析/123
學習情境六 審計銷售與收款循環/127
任務一 對銷售與收款循環的內部控制進行測試/127
一、銷售與收款循環的特點/128
二、銷售交易的內部控制/129
三、收款交易的內部控制/132
四、評估重大錯報風險/133
五、控制測試/135
任務二 對銷售與收款循環進行實質性測試/141
一、銷售與收款交易的實質性程序/141
二、營業收入的實質性程序/145
三、應收賬款的實質性程序/149
參考資料/156
思考與討論/156
案例分析/156
學習情境七 審計采購與付款循環/161
任務一 對采購與付款循環的內部控制進行測試/161
一、采購與付款循環的特點/162
二、采購交易的內部控制/163
三、付款交易的內部控制/165
四、固定資產的內部控制/166
五、評估重大錯報風險/168
六、控制測試/170
任務二 對采購與付款循環的實質性測試/177
一、采購與付款交易的實質性程序/177
二、應付賬款的實質性程序/179
三、固定資產的實質性程序/181
參考資料/186
思考與討論/187
案例分析/187
學習情境八 審計生產與存貨循環/189
任務一 對生產與存貨循環的內部控制進行測試/189
一、生產與存貨循環的特點/190
二、生產與存貨循環的內部控制/190
三、評估重大錯報風險/191
四、控制測試/192
任務二 對生產與存貨循環進行實質性測試/199
一、生產與存貨交易的實質性程序/200
二、存貨的實質性程序/201
參考資料/208
思考與討論/208
案例分析/208
學習情境九 審計貨幣資金/211
任務一 審計庫存現金/211
一、貨幣資金審計概述/212
二、庫存現金的審計目標/215
三、庫存現金內部控制的測試/215
四、庫存現金的實質性程序/216
任務二 審計銀行存款/218
一、銀行存款的審計目標/219
二、銀行存款的控制測試/219
三、銀行存款的實質性程序/221
參考資料/227
思考與討論/227
案例分析/227
學習情境十 編制審計報告/229
任務 編制審計報告/229
一、審計報告的含義/230
二、審計報告的作用/230
三、審計意見的形成/231
四、審計報告的類型/232
五、審計報告的基本內容/232
六、在審計報告中溝通關鍵審計事項/237
七、非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238
八、審計報告的示例/240
參考資料/243
思考與討論/243
參考文獻/244
展開全部
審計學基礎與案例(第3版) 作者簡介
張冬梅,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教授,注冊會計師,高級會計師,有過十余年企業會計、審計工作經歷,現任黑龍江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建設工程管理系(***高職示范院校)專職教師。
書友推薦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