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宋本論衡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6199542
- 條形碼:9787546199542 ; 978-7-5461-9954-2
- 裝幀:宣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宋本論衡 本書特色
王充繼承發展了先秦氣一元論自然觀,認為“天地合氣,萬物自生,猶夫婦合氣,子自生矣”(《論衡·自然》),即由于“氣”本身的運動而產生萬物,不存在有意志的創造者。指出天地、陰陽不生不死,初步接觸到世界無限性問題。認為自然界的“災異”是“氣”變化的結果,與人事無關。人的生命和精神也以“精氣”為物質基礎,“人未生,在元氣之中;既死,復歸元氣”,“死而精氣滅”(《論死》),根本沒有脫離形體而獨立存在的靈魂,抨擊了當時流行的“天人感應”的目的論和災異、譴告、鬼神等迷信。在認識論上,承認感官經驗是知識的來源,批判“生而知之”和圣人“前知千歲后知萬世”的論調;同時也主張“不徒耳目,必開心意”,重視理性思維的作用,并強調用“效驗”“證驗”作為檢查知識可靠性的標準。雖不否認有千歲萬世不變的知識和“不可知之事”,但反對把圣人偶像化,反對頌古非今思想。主張人性因稟氣不同而有善惡,強調人性可以改變。在社會歷史觀上有命定論傾向,認為個人的貴賤壽夭,國家的治亂安危,都受“時數”的支配。在美學上主張美與真的統一。提出“真美”,以同“虛妄”相對立,將藝術的目的歸結為“勸善懲惡”。論文強調內容,提倡通俗,反對崇古。 東漢時代,儒家思想占支配地位,但與春秋戰國時期所不同的是,儒家學說摻進了讖緯學說,而其集大成者的是《白虎通義》。王充作《論衡》一書,就是針對這種神秘主義的讖緯說。“衡”字本義是天平,《論衡》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虛實之分”(《論衡.對作》篇)。 現存《論衡》有85篇(其中的《招致》僅存篇目,實存84篇。),與《后漢書·王充傳》的說法吻合。但王充在《自紀篇》中卻說“吾書百篇”,“吾書亦才出百”,可能《論衡》原有百篇以上,到范曄寫《后漢書》時僅可見到85篇了。因為《論衡》一書被認為是“詆訾孔子”,“厚辱其先”,故遭到當時以及后來的很多統治階級的冷遇和禁錮,將它視之為“異書”。
宋本論衡 內容簡介
本書為東漢思想家王充所著, 細說微論, 解釋世俗之疑, 辦照是非之理, 即以“實”為根據, 疾虛妄之言。“衡”字本義是天平, 《論衡》就是評定當時言論的價值的天平。它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 使知虛實之分” (《論衡·對作》篇) , 是古代一部不朽的唯物主義的哲學文獻。
宋本論衡 作者簡介
王充(27—約97) 東漢思想家。字仲任,會稽上虞(今浙江紹興市上虞區)人。少游洛陽太學,曾師事班彪,好博覽而不守章句。歷任郡功曹、治中等官,后罷職家居,從事著述。著有《論衡》。
- >
月亮虎
- >
唐代進士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二體千字文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