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后鄉土中國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30141
- 條形碼:9787100130141 ; 978-7-100-13014-1
- 裝幀:7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后鄉土中國 本書特色
鄉土中國理論的新發展 本書作為作者近年來研究農村社會的集成之作,可以說是作者的代表作,全書約三十余萬字,入選2016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后鄉土中國 內容簡介
本書的初衷是想傳承和發展費孝通先生 “鄉土中國” 的思想和理論。嘗試構建后鄉土中國理論,是作者出于理論自覺意識和對學科發展的責任感。為了把“后鄉土中國”從一個概念術語轉化為系統的理論概括,作者嘗試著運用后鄉土性框架去概括和解釋當下鄉村社會諸多方面的基本問題和基本性質,試圖為人們理解中國鄉村社會提供一個不同的視角。后鄉土中國的理論視角不僅僅局限于關注當前鄉村問題,而且還注重從歷史變遷以及現代化和全球化的角度來思考鄉村社會面臨的重大問題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所面對的挑戰。
后鄉土中國 作者簡介
陸益龍教授,安徽樅陽人,2000年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所社會學博士,2002年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后,現為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百所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副主任。2008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教育部第二批重點教材編寫課題組首席專家,包括本書在內有兩部學術著作入選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成果文庫。研究領域主要包括:農村社會學、法律社會學、戶籍制度研究、水資源與社會研究等。已出版學術著作有:《轉型中國的糾紛與秩序——法社會學的經驗研究》(2015)、《制度、市場與中國農村發展》(2013)、《定性社會研究方法》(2011)、《農民中國-——后鄉土社會與新農村建設研究》(2010)、《嵌入性政治與村落經濟的變遷——安徽小崗村調查》(2007)、《嵌入性適應模式——韓國華僑文化與生活方式的變遷》(2006)、《流動產權的界定——水資源保護的社會理論》(2004)、《超越戶口——解讀中國戶籍制度》(2004)、《戶籍制度——控制與社會差別》(2003)。此外,在《中國社會科學》、《北京大學學報》、《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社會學研究》、《人口研究》、《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與地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莉莉和章魚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巴金-再思錄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