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20世紀20年代東西文化論戰研究:基于中國現代化的視角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1187051
- 條形碼:9787201187051 ; 978-7-201-18705-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世紀20年代東西文化論戰研究:基于中國現代化的視角 內容簡介
東西文化論戰是人類文明交流互鑒歷程中的一種絢麗多彩的文化景觀。正是因為高質量的東西文化論戰接續發生,才為東西文明在碰撞、交融、新生中不斷鑄就更加璀璨的人類文明類型提供智慧滋養。20世紀20年代發生在中華大地上的一場影響深遠的東西文化論戰,主要關涉東西文化的概念與性質、前途與命運之爭;以工立國與以農立國之爭;科學的功效與適用范圍之爭。這場東西文化論戰的發生有悠長的歷史源流和特殊的時代背景。從中國現代化的視角審視和省思這場東西文化論戰,它能夠從“原則高度”的層面啟示我們要成功推進中國現代化,必須恰適處理文化的時代性與民族性、現代工業與農業、科技理性與人文精神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
20世紀20年代東西文化論戰研究:基于中國現代化的視角 目錄
**章 20世紀20年代東西文化論戰的特殊背景
**節 糾纏與延續:東西文化論戰的悠長歷史淵源
一、明清之交東西文化的交鋒與碰撞
二、從洋務到五四的中西文化之爭
第二節 匯聚與爆發:20世紀20年代東西文化論戰的時代背景
一、西方興起“東方文化救世論”
二、“西方文明沒落論”思潮迭起
三、馬克思主義思潮在中國興起
第二章 東西文化的辨與思
**節 對“文化”的不同界說
第二節 對東西文化的不同認知
一、東方文化的多樣界說
二、對西方文化的多元認知
第三節 東西文化的性質之爭
一、動靜之異?
二、新舊之差?
三、精神文明vs物質文明?
四、“古今之別”?
小結:中國現代化應處理好文化的時代性與民族性問題
第三章 東西文化的命途之爭
**節 東方文化能夠保存、復興與救世嗎?
一、“東方文化在根本上無存在的價值”
二、“應有外來的血清劑來注射他”
三、“世界未來文化就是中國文化的復興”
第二節 西方文明還有出路嗎?
一、“造作工具之文化”而已
二、“擇善去惡式的西方化”
二、“真正理想主義的文明”
三、社會主義是“西洋近代的新的健康的文明”
小結:中國現代化應理性認識和處理中西文明之關系
第四章 以農立國VS以工立國?
**節 “吾國當確定國是,一切使基于農”
一、“世界真工業制之已崩壞難于收拾”
二、“吾人為挽救貧弱計,不得不提倡農業”
第二節 “中國亦必化為工業國”
一、“工業與現社會之進化潮流適相應”
二、“工業愈發達,則農業亦愈進步”
第三節 “農業與工業不可偏廢者也”
一、“農產未振,工必不能充分發達”
二、“工業的發達,正可以輔助農業的進步”
三、“工與農實并行而不悖,相得而益彰”
小結:中國現代化要兼濟平衡現代工業與農業的關系
第五章 科學的功能與適用范圍之爭
**節:西方近代科學在中國的傳播歷程
第二節 醞釀與烘托:論戰爆發的輿論氛圍
一、痛定思痛:國際反思科學主義的思潮
二、激烈爭鋒:國內反省科學主義的復雜思想格局
第三節 科學是萬能的嗎?
一、聚焦適用范圍之爭:科學能否統括一切?
二、聚焦現實功效之爭:科學對社會有沒有負效應?
小結:中國現代化要理性對待科學的功效
第六章 中國現代化的歷史使命與必然選擇
**節 使命:中華文明的復興與超越
第二節 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第三節 以科學、民主為核心,五位一體、和諧發展
展開全部
20世紀20年代東西文化論戰研究:基于中國現代化的視角 作者簡介
武良剛,1990年生,安徽淮北人,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共黨史專業博士,現為中共海南省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講師。主要從事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現代化等論題研究。本人主持或參與國家級、省部級等課題研究多項,并在核心期刊單獨或合作發表論文多篇。
書友推薦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唐代進士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與地壇
- >
朝聞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