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漢語語篇連貫的句法機制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2016400
- 條形碼:9787572016400 ; 978-7-5720-1640-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語語篇連貫的句法機制研究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中文系師生 語言文字工作者本書是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漢語語篇連貫的句法機制研究”課題組10余位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獲得了上海地方高水平大學建設項目上海師范大學“比較語言學與漢語國際傳播”創新團隊的支持。 漢語是世界上具有*為豐富的歷史文獻的語言之一,在語言類型上也獨具特色。本書致力于從共時描寫、歷時描寫和語言類型學的視角來探討漢語語篇連貫的句法機制,這不但可以更好地認識漢語自身的特點,也有助于了解人類語言的共性規律。
漢語語篇連貫的句法機制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漢語語篇連貫的句法機制研究”的研究成果。 本書立足漢語自身特點,兼顧系統建構和專題個案研究、人類語言共性和漢語特點、漢語共時面貌和歷時演化考察,構建了漢語語篇連貫句法機制的句內、句際和句段三個層面四個子系統:漢語顯性連貫手段及其當代變異;句內動詞論元配置和不及物動詞、形容詞及物化;小句降級形成的內嵌式和主從式關系小句;句際和段際層面的元話語體系。 本書還從歷時視角考察漢語語篇連貫機制的古今演化規律,對不同于傳統語篇的漢語新型語篇——微語篇的構成、特點和連貫機制進行了開創性研究。
漢語語篇連貫的句法機制研究 目錄
目錄
**章 緒論 1
1.1 研究目的、意義和價值 2
1.2 研究對象和范圍 3
1.3 研究的理論基礎、思路和方法 4
1.4 相關研究的現狀 5
第二章 語法研究視野:從句法到章法 8
2.1 語篇的界定 8
2.2 語篇研究的對象提取和視角 9
2.2.1 語篇“塊”的離析 9
2.2.2 新概念的引入:話題框架 10
2.2.3 句法和章法的交互作用 11
第三章 漢語顯性加合式語篇連貫 13
3.1 因果關系復句的語序選擇和關聯標記 14
3.1.1 問題的提出 14
3.1.2 因果復句語序選擇性的表征形式 15
3.1.3 因果復句語序選擇的動因 20
3.1.4 因果復句語序和關聯標記選擇的認知機制 24
3.1.5 小結 25
3.2 回聲提述與口語語篇連貫 26
3.2.1 回聲提述視角下反諷的識別 26
3.2.2 回聲提述視角下反諷的解讀 28
3.2.3 回聲反諷語力的制約因素 34
3.2.4 小結 36
3.3 “至于”的語法化與漢語的語言類型 38
3.3.1 跨層組合“至于”的語法化歷程 38
3.3.2 “至于”的語法化機制及其現實表現 43
3.3.3 “至于”等的語法化與漢語的語言類型 46
第四章 動詞論元配置與語篇連貫 48
4.1 句內動詞論元與語篇連貫 49
4.1.1 從“房子吃沒了”說起 49
4.1.2 論元配置與句式選擇 50
4.1.3 論元配置與語篇信息 58
4.1.4 小結 61
4.2 漢語不及物動詞及物化的語篇動因 61
4.2.1 動詞小類的劃分 61
4.2.2 不及物動詞及物化現象研究現狀 63
4.2.3 不及物動詞及物化現象調查 64
4.2.4 不及物動詞及物化的選擇傾向和語篇動因 71
4.3 漢語主賓語關系化操作的不對稱現象 75
4.3.1 關系小句的句法特征 76
4.3.2 關系小句的語篇表現 78
4.3.3 關系小句的主觀性問題 83
4.3.4 小結 85
第五章 內嵌關系小句與語篇連貫 87
5.1 小句關系與小句降級 87
5.1.1 小句關系類型 87
5.1.2 漢語相關現象討論 89
5.2 稱名關系小句“(被S)稱(之)為N1的N2” 90
5.2.1 問題的提出 90
5.2.2 稱名關系小句的形式與功能 91
5.2.3 N1和N2的內在關聯和次序 94
5.2.4 稱名關系小句的語篇整合效應 97
5.2.5 小結 101
5.3 內嵌關系小句“VP+的+人稱代詞” 102
5.3.1 結構的句法功能和語篇環境 103
5.3.2 VP與人稱代詞的互動 106
5.3.3 “VP+的+人稱代詞”的信息配置策略 114
5.3.4 小結 117
第六章 主從關系小句與語篇連貫 118
漢語語篇連貫的句法機制研究 節選
**章 緒 論 句子,一向被認為是人們交際的*基本單位,也是語法研究*高一層的單位。隨著語法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有些語言現象僅在句法范圍內無法得到滿意的答 案,比如指代、照應和省略等,于是篇章語言學應運而生。篇章語言學研究比句子 更大的語言單位,研究篇章中句子的排列、銜接和連貫,是一種超句法分析。這種 研究始于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語言學史上的重要轉折點之一就是語篇現象 得到重視,并逐漸發展為現代語言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 早在20世紀20年代,黎錦熙《新著國語文法》(1992:3)就指出:“文學上段落篇 章底研究,也不外乎引導學者去發現怎樣并為甚么把許多句子結合成群;各群之 間,又是怎樣的關系;因而發現對于模范的讀物,要怎樣效法才算*有價值:這也是 研究上很自然的趨勢。”這里實際上已經指出對這種更大的句子組合單位———“群” 的研究是一種自然的發展趨勢,但并未說明“群”的概念究竟是什么,我們可以根據 以上表達,將“群”理解為句子的集合體。黎錦熙、劉世儒《漢語語法教材(第三編)》 (1962)將“句群”正式納入語言單位,將其定義為“語段”,并將語篇銜接問題提升到 前所未有的突出地位。 20世紀90年代,漢語語法學界關注更多的是漢語句子的自足(完句)問題,如: 賀陽《漢語完句成分試探》(1994),黃南松《試論短語自主成句所應具備的若干語法 范疇》(1994)等。而在較早的80年代,國外學者已注意到句子進入語篇需要去句化 (desententialization;Lehmann,Christian1988:193—200);并強調語體對句法具有 強大的制約作用(RobertE.Longacre1985)。國內較早關注章法和句法交互作用 的,如廖秋忠《篇章與語用和句法研究》(1991),他從宏觀上探討了篇章、語用和句 法之間的關系。*近的相關研究以方梅的兩篇文章為代表:《自然口語中弱化連詞 的話語標記功能》(2000)和《由背景化觸發的兩種句法結構———主語零形反指和描 寫性關系從句》(2008)。前文注意到漢語不完成體的功能特征;后文提出主語零形 反指和關系小句是實現“背景化”的兩種手段,并說明了語篇對入篇小句的宏觀制 約。此外,郭圣林《現代漢語句式的語篇考察》(2011)一書則從語篇視角探討漢語句式的運用問題。 近年來,學者們對漢語句群和語篇的研究取得了不俗的進展,但關于語篇的現 有研究多聚焦于句子以上的單位———句際層面的“章法”(文章的組織結構),對句 法和章法之間的交互作用尚重視不夠。 事實上,章法與句法相互依存,無法截然分割:首先,語法研究的是組詞造句的規律,因此語法是語句結構成篇的基礎,對語篇具有決定性作用,而語篇現象也要在句子中得到體現;其次,語篇對句子具有反作用,這主要表現在語篇對詞語、句型、句式、句類的選擇力以及對句子結構的制約力等方面。 語言事實也表明,在紛繁復雜的語篇表象背后,語篇的隱性連貫是借助句法形 式實現的,反之也可以說,語篇對入篇小句的句法形式也具有一定的強制要求。然而,目前實際情況是,語篇研究和句法研究往往“分頭”進行,對二者的交互作用雖 有學者涉及,但缺乏系統而深入的考察。這種研究現狀使得缺少句法觀照的語篇研究更多的是缺少形式驗證的“意合”①,而缺少語篇觀照的句法研究也往往由于研究視野的局限而難以拓展。因此,章法和句法交互界面的研究不但必要而且迫切需要。
漢語語篇連貫的句法機制研究 作者簡介
曹秀玲,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上海師范大學工作對外漢語學院院長。 主要研究方向為漢語語法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和習得。已在《中國語文》《世界漢語教學》《語言教學與研究》《語言文字應用》等雜志發表論文60余篇,出版和主編《現代漢語量限研究》、《中國語語法構造》(韓文)、《對外漢語教學理論與實踐》、《對韓漢語教學研究》(一)、《漢語話語標記多角度研究》、《朝漢雙語現象歷時研究》等專著和論文集8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國博士后基金、國家漢辦和省部級科研項目8項。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隨園食單
- >
自卑與超越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