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量子思維——探尋生命覺醒之旅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615835
- 條形碼:9787302615835 ; 978-7-302-61583-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量子思維——探尋生命覺醒之旅 本書特色
在《量子思維一探尋生命覺醒之 旅》這本書中,作者揭示了形式的必然性底下的自由的內容,即自否定的內容,使邏輯超越數學而獲得了形而上學的生命。所以量子思維又是生命的邏輯,它訴之于人的直接的生命感悟,而不是符號化、數字化的形式所能表達和規范的。量子思維將形式邏輯的自. 否定推到極端,以詩性智慧說不可說,用形式邏輯無法理解的矛盾命題形式激發人對內容本性的感受力,暗示出自由生命本身的必然要求,以導向行動的意志。從這個意義上講,量子思維就與認識論的體驗和能動的本體論統一起來了。 量子級生物信息機制推動著生命的“造物運動”,本書從量子思維的角度,探尋生命和意識的來龍去脈。 序量子思維主張 量子力學是20世紀初誕生的令人震驚的科學,由它產生的科學思想與哲學觀點同樣是一場真正意義的革命。動態的時空一不遠人、二不遠物,觀測者的行為可以影響體系的演化,人的意識對量子的作用以及生命的量子假說刷新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從信息科學的角度來看,能夠利用的是量子力學中違反宏觀世界日常經驗的三大奧義:疊加、糾纏和測量,我用人工智能神經網絡的量子計算原理來解讀《量子思維——探尋生命覺醒之旅》作者的“探尋生命覺醒之旅”。 1. 自否定疊加量子的本意是一個數學概念,是離散變化的*小單元。普通計算機中的三位寄存器,在任一時刻僅能存儲8個二進制數字中的1個。而在量子計算機中,這里的位叫作“量子比特”,同樣的三位寄存器可同時存儲這8種狀態的疊加狀態,稱為波函數的概率分布。量子思維建立起的時空是與萬物緊密聯系的、動態的時空,是本征態建構為疊加態下各種情況的概率。 世間萬物,只有人的自由和生命是徹底表現為自否定的,自否定賦予人以自由,讓人能面向未來而有所作為,讓人能“向死而生”。而其他萬物由于只能被“他否定”,而且被封閉在歷史當中并被其本質規定下來。只有當萬物以人為目的“向人變在”,且“能思維”時才可以被視為自否定的。人因自否定而“開始在”,并且人因在每一瞬間中“開始在”而“持續在”,所以,人就是自否定疊加,歷史就是自否定疊加。 2. 反身性糾纏糾纏是一種純粹的量子現象。也許,正是基本粒子之間的這種深層量子聯系將空間和時間連接在了一起。現實世界內部發生的變化并不總是按照固定規律循環往復,而是一種規律與非規律的交織,是必然與偶然的碰撞,只靠簡單的運算模型并不能演示出一切變化。任何系統都是由大量微觀元素構成的整體,這些微觀個體之間會發生局部的相互作用,然而當我們把這些個體看作一個整體的時候,就會有一些全新的屬性、規律或模式自發地冒出來,這種現象就稱為涌現。 意識就是從無意識的神經元之間的互動當中涌現出來的。不斷發展的神經網絡研究正在揭開自組織的秘密,通過模擬神經網絡的特征映射作用發展起來的人工智能技術帶來了一個非常寶貴的參照系,重點從認識大腦各區域的單一活動,轉向探索它們與事物是如何互相影響且聯網工作的,這個重要的進步導致量子思維將反身性糾纏這些思考和理論推進到心智模式實證研究的方向。 3. 人文性測量與經典物理學不同,量子力學給了心智一個明確的位置——波函數的坍縮。通常所謂的辯證法可以利用量子力學中的測量建立起來,它是“正、反、合”三段式辯證法的源頭活水。其不確定性原理可以構成辯證法的客觀基礎,不僅因為辯證法是在不引入時序向量以及在非連續變化的離散自然狀態下做靜態的概念處理,而且因為辯證法的各項基元和關系都可以從疊加態各項基元和關系中導出。換句話說,前者只是后者的一種特殊類型。正是為了與“辯證法”相區別,我們將這種基于量子力學、對辯證法展開和補充的思維方式作為量子思維的人文性測量。 在《量子思維——探尋生命覺醒之旅》這本書中,作者揭示了形式的必然性底下的自由的內容,即自否定的內容,使邏輯超越數學而獲得了形而上學的生命。所以量子思維又是生命的邏輯,它訴之于人的直接的生命感悟,而不是符號化、數字化的形式所能表達和規范的。量子思維將形式邏輯的自否定推到極端,以詩性智慧說不可說,用形式邏輯無法理解的矛盾命題形式激發人對內容本性的感受力,暗示出自由生命本身的必然要求,以導向行動的意志。從這個意義上講,量子思維就與認識論的體驗和能動的本體論統一起來了。 鐘敏博士 清華大學研究員2022年11月5日于清華園量子級生物信息機制推動著生命的“造物運動”,本書從量子思維的角度,探尋生命和意識的來龍去脈。
量子思維——探尋生命覺醒之旅 內容簡介
《量子思維——探尋生命覺醒之旅》把生命、意識乃至社會進化史當作一個覺醒過程,以東西方結合的特殊視角,采用“從頂向底”、從框架到元素的解題思路,通過集物質、能量和信息三位一體的因應概念,導出生物慣性、自適應等生命原始機制,進而解析出意識具有感覺、注意和比對三個核心組成要素;隨后將記憶、情感等因素從意識的核心組成要素中剝離出去,并將人類智慧活動歸結為“分辨意識”和“工具意識”等。用一些集合級元素的產生機制和集合之間的關系,摸索生命和意識的來龍去脈。 《量子思維——探尋生命覺醒之旅》像是一部關于對生命和智慧溯源的假說,所提出的觀點和問題導向,以及鮮有的解剖方法和令人深刻聯想的亮點,對普及知識、啟迪思維應有意外之驚喜與裨益,可作為廣大讀者了解和探尋生命機制的讀物。
量子思維——探尋生命覺醒之旅 目錄
第1章 道在何方 1
1.1 難在哪里 2
1.1.1 研究對象特殊,原理錯綜復雜 2
1.1.2 涉及學科眾多,線索殘全不一 2
1.1.3 簡繁矛盾突出,信息熵減困難 3
1.2 錯在何處 4
1.2.1 道路上,有“單行線”之虞 4
1.2.2 方法上,“從底向頂”堆砌 5
1.2.3 誤以為人有一個“囫圇”靈魂 6
1.3 應該的路數 11
1.3.1 對于道路問題 11
1.3.2 對于方法問題 14
第2章 生命或如此萌發 16
2.1 基因還不是生命*原始的動因 17
2.2 *稱職的源頭是因應 18
2.2.1 因應是生命首發之端 18
2.2.2 關于因應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問題 19
2.2.3 因應是締造生命之“祖先” 24
2.3 然后是“生物慣性” 26
2.3.1 “生物慣性”及特性 26
2.3.2 生物慣性決定生命總進程 33
2.4 當然少不了“生物阻尼” 34
2.4.1 “生物阻尼”的基本特性 35
2.4.2 生命及周圍事物都是因應、阻尼和慣性的綜合運動 35
第3章 光量子信息將節奏和時間載入生命 37
3.1 生命機器的授時系統——環境光照節奏 38
3.2 先是自然光助推了“生長節奏”的產生 38
3.3 生理時間和生物鐘亦在有規律的光照中發生 39
3.4 心理時間在繼承光照節律中發生 41
3.5 抹掉“地球味”,產生量子級物理時間 42
第4章 量子機制是生命的重要信息機制 46
4.1 邏輯上,只有量子機制方可勝任生命信息的處理 47
4.2 量子有什么特性 48
4.3 量子級生物信息 50
4.4 生命中存在多種形式的量子信息 54
4.5 多種生命活動中蘊含著產生量子信息的潛力 56
4.6 理論界對生命中量子信息的存在性有著深度認可 59
第5章 “活性”反應的形成有量子機制作用 61
5.1 活性是什么 61
5.1.1 “相對活性”與“絕對活性” 62
5.1.2 產生“絕對活性”錯覺的根源 62
5.2 生物慣性是形成“活性”現象的動力 64
5.2.1 生物慣性的連續性涌現出“活性”特征 64
5.2.2 生物慣性的鏈式反應呈現“活性” 65
5.2.3 生物慣性的“造物”過程展示“活性” 66
5.3 包含量子機制的“中值機制”是活性的“靈魂” 67
5.3.1 “中值機制”及作用 67
5.3.2 泛化或擴展了的“中值機制”及作用 76
5.4 生物慣性和量子級“中值機制”助力“活性”升級為自組織和自適應 80
5.4.1 包含量子機制的自組織形成機體 80
5.4.2 包含量子機制的自適應形成功能 83
5.5 “中值”、自適應和自組織形成免疫反應 85
5.5.1 免疫機制在自組織和自適應的鍛造中成熟 85
5.5.2 免疫活性是自組織和自適應等機制的“總成” 86
5.5.3 意識也產自于免疫 87
第6章 三種“覺”的形成依靠量子機制 88
6.1 對于覺的曾經困惑 88
6.2 生物信息機制視野中覺的發展歷程 90
6.3 覺的屬性 90
6.3.1 覺是量子級生物信息的“涌現”過程 90
6.3.2 量子級生物信息的能差和向量運動決定著覺的強度和類型 91
6.3.3 覺是模塊化了的量子級因應機制 93
6.3.4 覺的過程消耗負熵 94
6.4 覺的作用 94
6.4.1 用痛苦指數報警威脅 94
6.4.2 用“反相機制”雙向調節 95
6.4.3 為生命運動提供精確數據 95
6.4.4 促進生命進化 96
6.5 覺的種類 97
6.6 縱向傳遞的覺——潛感覺 98
6.6.1 潛感覺(隱語)的存在性 98
6.6.2 潛感覺特點 99
6.6.3 作用及機制 99
6.7 超越性傳遞的覺——直覺 103
6.7.1 直覺的概念和特性 103
6.7.2 機制分析 104
6.7.3 特性及作用歸集 106
6.8 “橫向”傳遞的覺——顯感覺(感覺) 107
6.8.1 顯感覺是“橫向”傳遞的覺 107
6.8.2 顯感覺形成于量子機制,靠量子機制工作 108
6.8.3 顯感覺的特性和作用歸集 109
6.9 僅有覺是不夠的,還需要選擇和比對 111
第7章 意識的核心班底在量子機制的助力中搭建 112
7.1 對智慧要素的猜測和假定 112
7.1.1 曾經的猜測 112
7.1.2 對“智慧要素”的假定 113
7.2 量子化的注意 114
7.2.1 注意的原始屬性——聚焦 114
7.2.2 注意在哪里“辦公” 115
7.2.3 注意的類型 117
7.2.4 主觀注意的“單通道”特性及其來源 119
7.2.5 注意的作用機制 121
7.3 量子化的比對 123
7.3.1 生命為什么會進化出比對功能 124
7.3.2 比對(對撞)提取信息的原理和過程 124
7.3.3 抽象在迭代比對中產生 127
7.4 對假定的測試和應用 130
第8章 用量子機制協作的意識“三成員” 133
8.1 為什么意識只有三個核心成員 133
8.2 意識的內在運行機制 134
8.2.1 意識是其三個分機制的不同時序上演 134
8.2.2 意識三個分機制之間的關系 135
8.3 高級意識的作用特點 136
第9章 不“夠格”于意識量子機制的“偽意識現象” 138
9.1 意識能量的“劫匪”——情緒 139
9.1.1 情緒的信息形成機制 139
9.1.2 情緒的信息和能量特質 143
9.1.3 情緒具有“盜取”意識能量的作用 144
9.1.4 情緒包含量子級信息活動,但不是意識級的信息活動 145
9.2 意識活動的“親子”——記憶 146
9.2.1 記憶不應是編碼模式,而應是“沉積和泛起”模式 146
9.2.2 “沉積—泛起”記憶模式的條件和可能過程 150
9.2.3 沉積記憶模式無需編碼尋址和“額外智力”,卻更吻合記憶現象本身 152
9.2.4 記憶伴隨意識量子級信息活動而產生,卻不是意識本身 153
9.3 意識交流的“幫辦”——語言 153
9.3.1 語言只是打開“真意倉庫”的“鑰匙” 154
9.3.2 “真意倉庫”的建立 155
9.3.3 “通用鑰匙”——語言的產生 156
9.3.4 語言具有開啟意識量子級信息活動的作用,卻不具有直接的意識性 157
9.4 意識活動的余溫——夢 157
9.4.1 夢故事的編劇過程 157
9.4.2 夢是歷史信息與現實信息的疊加 159
9.4.3 夢的信息和能量運動特點 159
9.4.4 夢雖是量子級信息活動,卻不屬于主觀意識活動 160
第10章 知識增加和智慧增強中有量子機制作用 161
10.1 “分辨意識”積累知識,“工具意識”產生創造性 162
10.1.1 量子級“分辨意識”產生知識 162
10.1.2 量子級“工具意識”產生創造性 163
10.2 眾多高級智慧活動借助了量子級“工具意識”活動 166
10.2.1 數學的邏輯和抽象過程始終使用著“工具意識” 167
10.2.2 其他理論思維和創造性活動也大量使用量子級“工具意識” 169
第11章 量子機制影響和介入了生命的遺傳 171
11.1 從遺傳學的發展軌跡看,將會有量子“版本” 171
11.2 多種量子機制介入了遺傳 172
11.3 量子機制拒絕文化類信息進入生殖遺傳 178
第12章 生命在量子機制助力下獲取秩序 180
12.1 生命靠秩序支撐,秩序與負熵有關系 180
12.2 發散性和收斂性分別對應著熵與負熵的積累 183
12.3 關于引力可能具有降熵作用的猜想 186
12.4 負熵對生命的有益性作用 187
12.5 生命利用負熵的渠道 189
12.5.1 生命的身體進化出了利用負熵的多種機制 189
12.5.2 生命用智慧尋求和利用負熵的渠道 194
第13章 對“生命是什么”的描述 195
13.1 破除“唯可見”方見生命本質 196
13.2 集成生命的機制和方面 197
13.3 對“生命是什么”的回答 199
第14章 量子生物信息機制將引燃智慧二次爆發 201
14.1 Q&T對理論和技術的影響 202
14.1.1 理論上的可能變化 202
14.1.2 技術上的可能變化 203
14.2 Q&T的利弊*終由道德準則所把控 204
14.2.1 利與? 204
14.2.2 存在火候問題,需要科學與道德倫理協同把控 205
量子思維——探尋生命覺醒之旅 作者簡介
王玉星,筆名黑子,山東東營市人,曾任教于某軍事學院。主要從事合成指揮理論和軍事心理學的教學與研究,期間參與弱人工智能課題研究;長期關注和研究心理機制與智力開發、生命和意識活動與量子機制的關系等領域的探索。曾在“銀河機”初創專家之一孫毅君領銜的師團級作戰計算機輔助決策模型建設課題組中擔負任務。 發表和應用于教學的文章主要有《戰術定量分析與自動化指揮系統》《計算機知識問答》《決策過程中的幾個信息整合要點》《戰時博弈應激心理問題初探》《集團行動中兵員意志穩定性問題》;翻譯文章《簡氏防務周刊: 蘇聯機械化空降部隊》(Jane’s Defence Weekly :SovietMechanized airborne troops)等。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推拿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回憶愛瑪儂
- >
唐代進士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