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后亞文化時代中國傳統文化的網絡化生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512112
- 條形碼:9787522512112 ; 978-7-5225-1211-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后亞文化時代中國傳統文化的網絡化生存 內容簡介
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播,是實現中華民族文化自信、提升民族向心力、對外影響力的重要時代命題,在網絡時代,中國傳統文化必須積極謀求適應當今互聯網生態的生存邏輯與路徑,才能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提供保障。在互聯網生態的影響之下,青年亞文化邁入了“后亞文化”時代,可以這樣說,幾乎每一個青年人都是部分或者暫時的亞文化成員,而隨著Z世代青年人群成為互聯網內容消費的主力軍,亞文化也逐漸超越傳統的“主流”文化資本,在內容消費領域中占據穩定而有利的地位,后亞文化也成為互聯網時代的重要傳播語境,因此,本書將以后亞文化為背景,以傳播學為主要理論視角,以后亞文化的發展背景與現實意義、中國文化的網絡化生存現狀為基礎,從傳統文化的內容生產者、消費者、實踐策略等方面進行全面的梳理,*終對此語境下的傳統文化在未來的生存與發展的可能性做出進一步的探討與預判,以描繪出一副動態的、發展著的后亞文化視域下中國傳統文化的網絡化的生存圖景。
后亞文化時代中國傳統文化的網絡化生存 目錄
**章 后亞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背景、概念、特征與發展契機
**節 從亞文化到后亞文化
第二節 后亞文化:概念及特征
第三節 中國傳統文化的定義與現階段生存機遇
第二章 后亞文化時代的“受眾”——文化的創造者與消費者
**節 “受眾”的概念解讀與特征歸納
第二節 活躍的參與者們
第三節 為“受眾”畫像:必要性與手段
第三章 泛社交化時代傳統文化的內容“引爆”
**節 根植于基因的人類社交天性
第二節 關于分享的驅動力
第三節 社交媒體與情感動員
第四章 基于體驗的傳統文化生存路徑
**節 互聯網時代的體驗和體驗者
第二節 傳統文化網絡化生存中的體驗優化策略
第三節 基于內容消費體驗的傳統文化融合創新
第四節 基于非遺體驗的傳統文化活化
第五章 中國文化的輸出與生存
**節 文化全球化新面貌
第二節 中國風——文化輸出還是鏡花水月?
第六章 傳統文化的價值與市場化生存
**節 內容付費:明碼標價的文化價值
第二節 漢服:進入大眾衣櫥的傳統文化與新興品牌
參考文獻
**節 從亞文化到后亞文化
第二節 后亞文化:概念及特征
第三節 中國傳統文化的定義與現階段生存機遇
第二章 后亞文化時代的“受眾”——文化的創造者與消費者
**節 “受眾”的概念解讀與特征歸納
第二節 活躍的參與者們
第三節 為“受眾”畫像:必要性與手段
第三章 泛社交化時代傳統文化的內容“引爆”
**節 根植于基因的人類社交天性
第二節 關于分享的驅動力
第三節 社交媒體與情感動員
第四章 基于體驗的傳統文化生存路徑
**節 互聯網時代的體驗和體驗者
第二節 傳統文化網絡化生存中的體驗優化策略
第三節 基于內容消費體驗的傳統文化融合創新
第四節 基于非遺體驗的傳統文化活化
第五章 中國文化的輸出與生存
**節 文化全球化新面貌
第二節 中國風——文化輸出還是鏡花水月?
第六章 傳統文化的價值與市場化生存
**節 內容付費:明碼標價的文化價值
第二節 漢服:進入大眾衣櫥的傳統文化與新興品牌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后亞文化時代中國傳統文化的網絡化生存 作者簡介
馮兆,1987年生,西華大學講師,畢業于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獲傳媒與公共關系碩士學位主要從事新媒體文化與傳播、新媒體內容生產與營銷等領域研究一在SCI、中文核心、CPCI等發表多篇論文。
書友推薦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煙與鏡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與地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朝聞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自卑與超越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