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性空學探源-印順法師佛學著作系列/釋印順著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078541
- 條形碼:9787101078541 ; 978-7-101-07854-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性空學探源-印順法師佛學著作系列/釋印順著 內容簡介
“空”為佛法的特質所在,印順法師此書直探性空學之源頭,上溯至原始佛教之阿含與部派佛教之毘曇,論述性空的源遠流長,證知性空的緣起中道確為根本佛教之心髓。
性空學探源-印順法師佛學著作系列/釋印順著 目錄
**節 泛論空為佛法之宗極
**項 空為佛法之特質
第二項 空宗
第二節 空有之關涉
**項 依有明空
第二項 知空不即能知有
第三項 沉空滯寂
第三節 空義之研究
第二章 阿含之空
**節 總說
**項 阿含為空義之本源
第二項 真·實·諦·如
第三項 世俗與勝義
第四項 思擇與現觀
第二節 空之抉擇
**項 無常為論端之蘊空
第二項 無我為根本之處空
第三項 涅槃為歸宿之緣起空
第四項 我法空有
第三節 空之行踐
**項 空與禪
第二項 空·無相·無所有
第三項 空義之次第禪定化
第三章 阿毗曇之空
**節 總說
**項 學派之分流與毗曇
第二項 空義之開展
**目 經說之綜集
第二目 理論之要求
第三目 觀行之所得
第三項 二諦之建立
第二節 實相與假名
**項 有如實知有·無如實知無
第二項 假名有
**目 辨假有
第二目 假施設之我
……
性空學探源-印順法師佛學著作系列/釋印順著 節選
如果退一步覺察到肉體諸根的變壞不可靠,尤其是承認生死輪回的人、肉體,明明是隨著某一生命階段的結束而結束,不能說“我”,是限在這一生死的階段上“我所”有的軀殼;真正的“我”,該是屬于精神的受、想、行、識。《雜阿含》云:“心識轉于車。”這正是說只有精神心識,才是輪回生死的主體——我。這樣,我是縮小一圈了。若再退一步,還可以發現受、想、行、識這些精神活動,還是時時刻刻在客觀環境的壓迫下改變,不能自由,不夠常恒,不夠自在,不該就是我。于是又將我縮小,退出了五蘊,在現實的身心世界以外去建立一個形而上的我(離蘊我);而現實身心世界,只是我所活動的舞臺,我所支配、我所享受的對象,是我所而非我。又反轉來,從小看到大:先覺得“我”似乎與精神特別有關,“我”雖不就是一般的意識(意識是不自在的),但我總是屬于能邊的,與精神活動性質*相近。那么,就應該是精神背后的本體,這本體應不會離開精神活動而存在。這樣,我從離蘊走進非色四蘊。再進一步,“我”不應該太空虛了,應是具體的,于是見這身心綜合體(五蘊)就是我的體相;這又進到即蘊我了。再推而至于覺得一切外境無不是我的具體的開顯表現;不說古來泛我、遍我的哲學,就是常人生活間也每每有這種意識的表露,如身外的名位財產被侮辱侵奪時,必控告之日:“他侮辱我”,“他侵奪我”。這樣我又擴大到一切上,幾乎是沒有我所了。但這我我所,不管范圍誰大誰小,總是在自他相待的關系上安立的;擴大了,我可與身心或世界合一,包容了一切法;縮小了,我可以退出身心世界一切萬有而單獨存在。我我所,遍及到一切的一切,這一切也就無往而不加以否定了。這與上面所說的“身與命一”、“身與命異”二見的意義,是完全相合的。這是“我”的兩點根本命題,只要認為有我,都不出這兩種看法,所以契經中說這二見是諸見(六十二見)的根本。印證到宗教上,有的宗教家說:上帝是超越宇宙萬有而存在的。佛法看,上帝是“我”的擴大;那么,這就是“命與身異”,“離蘊計我”。另一類宗教家說:上帝是充滿一切的,現實的宇宙萬有,是上帝具體的表現;這是“命與身一”,“即蘊計我”了。這在哲學上,則叫做超越神論與泛神論。總之,這二見,是以我我所見為根本,演進即成我與世間,我與一切法。這白他、內外、能所的關系,或以為即,或以為離,便成為“身與命一”、“身與命異”的二見,乃至于六十二見、一切邪見。追根結柢說:一切邪見皆出自二見,二見是建立在自他、內外、能所對待關涉的我我所見上,我我所見的根本是執有常恒不變自在者的薩迦耶見。所以一切邪見執著,都是建立在“我”執上的。 在這里,我們應該認識:“我無法有”,確是佛法的根本義,釋尊確不曾開口就談一切法空。一切執著(法執當然也在內),都是建立在我執的根本上的;“無我”,就可以無我所,就可以無一切執;不談法空,而一切法的常恒自在的實有性必然是冰消瓦解,不能存余。那么,這“法有”當然是別有意義了。釋尊的教授重在無我,在這意義下,只要徹底體證無我,則不一定說法空,豈不同樣可以得到解脫生死的效果嗎? 所以,“我無法有”,可說我與法即表示兩種性質:一、因緣有,它存在于因緣和合的關系上,合著因果法則的必然性,所以說“法有”。二、妄執有,本來沒有,純由認識的妄執而存在;這有,就是我。本來無我,由于薩迦耶見的慣習力,在法上現起常恒實有的錯亂相,主觀地認定它是實有。若把薩迦耶見打破,我就根本沒有,所以說“我無”。佛法中不問大小空有,共同都說有這因緣有與妄執有的兩方面。如唯識家的依他起與遍計執,中觀家的緣起有與自性有。這,都出自根本佛教“我無法有”的根本命題。我無法有,在根本佛教的立場看,它是正確地指出一切有是緣起的存在;在這緣有上附增的一切妄執,都是建立在我執上,都可以而且必須由無我而否定它。 ……
性空學探源-印順法師佛學著作系列/釋印順著 作者簡介
印順法師(1906-2005),當代著名高僧、百科全書式的佛學泰斗。1930年出家,追隨太虛法師投身中國近現代佛教復興運動,在當時便以學問精深享譽佛教界。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赴臺灣,創建了多所著名佛學院。 印順法師博通三藏,造詣精深,一生講學不輟,著述宏富,撰寫、編纂作品四十余種,計八百萬言,陸續結集為《妙云集》(24冊)、《華雨集》(5冊)等,其學術水準備受海內外佛教界、學術界推崇。1973年,日本大正大學因印順法師《中國禪宗史》一書的創見而特別授予他文學博士學位。他由于在介紹和弘揚印度佛學方面的杰出成就。
- >
推拿
- >
我與地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史學評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