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498412
- 條形碼:9787540498412 ; 978-7-5404-9841-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本書特色
▲ 知名作家、原《人民日報》社 記者凌志軍暢銷勵志經典!直面李開復、張宏江、張亞勤等30位 科學家及企業精英,親述100多篇富有啟示的成長故事,發現關于成長的八個秘密! ▲ 李開復作序 :成長之路上的堅實階梯。 ▲《成長比成功 重要》自出版以來先后8次再版,48次重印,好評如潮,直到 仍然深受讀者喜愛。本版新增30位主人公成長履歷。 ▲ 改變我們對教育的看法,讓自己像天才一樣成長! “成長”是一個關乎教育、人才乃至整個社會的話題。本書談的正是一批 秀的中國人成長的過程。他們并不擁有一個比我們 聰明的大腦,所經歷的教育和我們的也沒有什么不同。 30個“微軟小子”的成長故事證明一個道理:天才是可以教育出來的!重要的事情不是“打敗別人”,而是“成為 的你自己”。作者把那些能夠走向成功的學生概括為E學生,即ENJOY(快樂地學)、EQ(情商比智商 重要)、EXCELLENCE( )。 ▲ 成長為 的自己,成功不過是一種習慣! 普通的孩子怎么才能成為一個不普通的人?書中這些被稱為天才的人,都不認為自己是天才。 他們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因為擁有健康的性格、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 李開復、許峰雄、張亞勤、沈向洋、張宏江、馬維英……書中每一個真實的故事,每一段生動的點評,每一句誠懇的話語都可以成為成長之路上的堅實階梯,可以讓學生、家長和老師知道自己該怎樣做才能不斷成功。 ▲這本書不是教你成功的,而是教給你怎樣才能快樂; 只有做好了“應該做的”,才能愉快地做“喜歡做的”;有一樣東西 重要,那就是發自內心的渴望和熱愛; ▲你對孩子有很多期望,可是你知道孩子對你的期望是什么嗎? 我 高興的事就是我的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重要的東西不是錢,不是家庭,也不是運氣,而是“不要小看自己”。 ▲凌志軍:這些年很多讀者給我來信。有中學生,也有大學生,還有他們的父母和老師。他們對我訴說自己的成功、失敗、苦惱和無奈,也談從這本書里得到的感悟和鼓舞,當然都是圍繞著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這個話題。讓我覺得這本書沒有白寫。比 重要的,是成為我自己!我希望這兩個夢想都能成為現實。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內容簡介
微軟亞洲研究院聚集著計算機領域許多世界一流的科學家,他們每一個人都被稱為天才,但是他們都不認為自己是天才——確確實實,他們曾經都很普通,有的在學習上甚至都沒有得過**,然而他們的父母、老師與他們自己共同選擇了一條智慧之路……本書為我們講述了這群普通的孩子怎樣一步一步成長為天才和大師的故事。 凌志軍先生在這100多個意味深長的故事中,發現了關于成長的八個秘密,涉及自信、熱情、態度、大腦的訓練、情商的培養以及教育環境的影響。 希望通過這本書,幫助中國學生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廣闊天地。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目錄
增訂版自序 001
2013年版自序 003
李開復序 004
2009年版自序 006
2006年版自序 007
前 言 001
**章 起跑線
E學生/002
如果回到5歲以前/007
自由的天地/011
回憶/015
你上哪個年級都可以/018
“流放地”/022
新“開復定理”/024
我也有一種恐懼感/027
怎樣對付小時候的發育不良/028
天才是教育出來的/031
新發現/034
第二章 相信你自己*聰明
自信是成長之路上的**路標/036
災難發生之后/038
不要小看自己/041
亞勤話題/043
一句話影響一生/046
歷史性的時刻/047
你的潛力遠遠超過你的想象/050
消極的圖像離他遠去,積極的圖像回來了/051
如果有機會重新上學/055
自信的力量/058
自信是什么/060
新發現/062
第三章 我到底要什么
“深藍”是怎樣煉成的/065
開竅/070
做*好的“你自己”/073
在美國讀書很辛苦,但是不痛苦/078
因為不喜歡才煩惱,不是因為煩惱而不喜歡/081
美國孩子按照意愿讀書,中國孩子把讀書當志愿/085
排隊的文化/087
我憑什么進入麻省理工/091
我不在乎總是第二名,但我在乎學什么專業/094
“過坎”的制度/097
中國黑客/099
新發現/106
第四章 爸爸和媽媽
離家時刻/110
父親的遺產/113
兒子的價值/116
慈父嚴母/119
難演的角色/121
期望值/123
應當說的話和不應當說的話/124
嚴格好?寬松好?/125
我的孩子在想什么/128
與一個美國父親的對話/130
做孩子喜歡的事情,不是讓孩子做你喜歡的事/133
信任的力量/135
鴻溝/138
舊式父母和新式父母/142
第五章 大腦的成長
劉策學畫/144
神經樹/148
腦子是可以被塑造成一種形態的/151
兩個大腦/153
悟性/159
驚人的一致/161
課外時間我們喜歡做什么/168
用你的左手/169
讓大腦沖破牢籠/171
新發現/173
第六章 學習是一種態度
智力的折扣/176
大腦集中指數:提高大腦使用率的*直接的因素/178
大腦開放指數:怎樣激發自己的想象力/180
大腦主動指數:主動和被動大不一樣/186
為什么學習越好的孩子主動性越差/189
做一個主動的人/193
浪子回頭/194
沒有什么比“態度”更重要的了/199
有時候凡人的力量也是很強大的/202
姐姐和妹妹/204
把整個人生當作一次長跑/206
出國好還是不出國好/208
中國學生和美國學生的區別/211
第七章 情商時代
情商的重要性是智商的兩倍/214
從D學生到E學生/216
信念在前邊引導著他/221
幸福是相對的/226
“出國夢”/228
為什么大家都不喜歡**名/231
友誼的力量/233
高中同學的來信/234
建立目標的過程/236
少年班/240
情商的力量/243
“電梯演講”/245
你為什么不說話/246
優秀的代價/248
你別看我是個好學生,其實我不快樂/252
新發現/253
第八章 大師在哪里
關于“人品第幾”的辯論/256
給中國副總理寫封信/258
大師風范/261
我看到了真正的大師/264
共性/266
可遇不可求/267
力量的源泉/271
我喜歡數學,因為喜歡那個老師/274
“神奇小子”的苦惱/275
“清華太老了”/277
我為什么不做院長/281
新發現/283
結束語 救救我們的孩子 284
附錄一 主要人物索引
(按出現先后次序排列)/ 288
附錄二 我看到很多中國學生被浪費了,真可惜
——與微軟公司副總裁李開復的對話/ 309
附錄三 改變我們的教育文化
——與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張亞勤、副院長張宏江和沈向洋的對話/ 312
附錄四 聽聽孩子的吶喊
——本書讀者與作者的書信摘錄/ 323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節選
**章 起跑線 通過大量事實,可以發現 E學生的**個秘密:不需要有超越常人的智力。 在我們研究的30個“微軟小子”中,沒有一個人認為自己聰明過人,他們在后來之所以有超越常人的表現,乃是緣于后天的教育,而非天賦。首先,他們在教育的起點上,就擁有一些與眾不同的觀念。 此外,我們還有一些富有啟示性的新發現。 E學生 我敢打賭你們都不知道,在微軟中國研究院,我們擁有許多位世界一流的多媒體研究方面的專家。 ——比爾·蓋茨 大廳里燈火通明,氣氛熱烈。中間位置上,一張長桌橫向展開,有20米長,白布覆蓋。桌上擺滿各種顏色的飲料、水果、葡萄酒、中式和西式的點心。杯影交映,流光溢彩,映照在賓客身上。 北京香格里拉飯店宴會廳的這個晚上,一看就知道是屬于年輕人的。賓客個個服飾多彩,頭發亂七八糟。笑語中,一會兒中文,一會兒英文,一會兒一本正經,一會兒插科打諢。如果你想在他們身上尋找相同之處,那就只有一樣:他們全都有一張年輕的臉。 此刻,所有人都聚集在大廳東側,圍著兩個人。 一人中等身材,線條柔和,目光敏銳,一副標準的華人模樣,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語,雖在盛夏時節,仍是衣衫挺括,系一條印花領帶,一絲不茍。看上去,他的舉止比年齡更老成,言談比地位更隨意,隱隱帶著幾分憔悴,還有幾分志得意滿。 另一人個頭不高,大頭,短發,圓臉,一身西裝,裹著寬肩闊背,不能掩飾從里到外冒出來的那種灑脫無羈。善于觀察的人還會注意到他眼鏡后面的那雙眼睛,既沉穩又靈活,似有無限生機和能量若隱若現,含而不露。 這二人,正是李開復和張亞勤。前者將要離開微軟中國研究院的院長之職,回到美國雷德蒙微軟公司總部,就任副總裁。后者即將接替前者之位,成為研究院的新院長。現在,研究院的同事們把他們團團圍著,只是為了對一個人說“再見”,對另一個人說“歡迎”。 大約兩年前,也即1998年夏天,李開復**次來到北京組建研究院的時候,口袋里揣著微軟公司的雄心勃勃的計劃:6年投資8000萬美元,尋找到100個*杰出的研究人員。那時候他的身邊只有兩個人。他們在北京中關村的希格瑪大廈落了腳,然后,一批又一批年輕人來到這里,包括大學本科畢業生、碩士和博士畢業生。 “我敢打賭你們都不知道,”比爾·蓋茨有一天對微軟公司的那些高級主管說,“在微軟中國研究院,我們擁有許多位世界一流的多媒體研究方面的專家。” 這位世界公認的天才顯然認定,他在中國發現了另外一群天才。根據研究院的記錄,我們可以確定比爾·蓋茨是在1999年10月18日確立這個想法的。那一天,李開復率領屬下6個研究員,飛越太平洋,來到雷德蒙微軟公司總部8號樓,向比爾·蓋茨報告微軟中國研究院成立一年間所取得的進展。匯報結束的時候,比爾·蓋茨喜不自禁,脫口叫道:“太出色了!” ……到了2003年,“微軟小子”成為“優秀”的代名詞,比爾·蓋茨已經習慣于把一些表示強烈贊揚的詞語用在微軟亞洲研究院的這群中國青年身上:“絕妙!”“完美無瑕!”“杰出的人才!”而這些人中的大部分來自中國的大學校園。 李開復一向喜歡和學生在一起。他堅信“未來的希望在今日中國的大學院墻里”。在中國工作的兩年里,他去了幾十所大學,與幾萬個中國學生見了面。他*著名的格言之一是:“沒有什么事情比和學生見面更重要。”……但是,李開復在中國工作的*后那幾個月里,我們在他身上發現了一些新的跡象。此前他著迷于“追尋天才”,張口閉口都是中國的“名牌大學”,而現在他常常想:一個普通的孩子怎么才能成為一個不普通的人?他站在那些大學生面前的時候,總是懷著一種很復雜的情感,有時候“看到這么多雙渴求知識、充滿希望的眼睛”,猶如縷縷陽光照在心里;有時候“看到中國的學生都被浪費了”,又滿腹陰郁,覺得“真是可惜”。 我們國家的教育體系就像一座大廈,里面容納了億萬學生,每一個學生在這大廈里都有自己的位置。這座大廈并非我們通常看到的那種形狀,它是一個金字塔。 金字塔有五級,學生則有五種類型,分別對應金字塔的五個層次: A級,厭學型:不快樂,厭煩,心理上強烈反感和抵觸,恨不得把課本摔到老師臉上去。 B級,被動型:消極、被動、麻木,在父母、老師的督促和環境的壓力下取得進步。 C級,機械型:全身心投入,刻苦用功,頭懸梁,錐刺股,按部就班地朝著一流的方向努力。 D級,進取型:自信、主動、積極,把必須做的事情做到*好,持續性地保持一流的成績。 E級,自主型:擁有D級學生的特征,此外還有:自主、自由、堅忍、快樂。有個性,有激情,有想象力,享受學習而不是完成學習,不以分數衡量成敗,不一定是**名,但一定有獨立的意志,有強烈的興趣,有一個執著追求的目標。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作者簡介
凌志軍:生于上海,祖籍廣東,長在北京。法學碩士。原為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資深記者,也是暢銷書作家。 他是當今中國時政作家的代表性人物,被譽為“中國的威廉·曼徹斯特”、當代中國記者的“標桿”。2003年《南風窗》年度人物。他的每一本書都引起巨大反響,擁有廣泛的讀者。他在過去20多年間陸續出版10部著作,全部成為暢銷書。他的著作還以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2000年出版的《追隨智慧》,被媒體評為“年度十大好書”,入選《中國新文學大系:1976—2000》(紀實文學卷二)。 2003年出版的《變化》,被中國大陸媒體評為“年度圖書”,同時在臺灣獲得“開卷好書獎”。 2005年出版的《聯想風云》,入選當年“z佳風云榜”,并獲得“2005年度北京地區z佳版權輸出圖書獎”。 2007年出版的《中國的新革命》,被境內外媒體和研究機構評為當年“值得記憶的好書”“年度商業書”,作者因此書獲得“中國z佳商業圖書作者獎”。 2007年罹患癌癥,以積極的心態和正確的思路應對治療,逐步康復,并以親身經歷寫下《重生手記》的書稿,于2012年出版,并獲得各種出版獎項。? 2018年出版個人攝影集《追光之旅》,頗受專業人士和讀者好評。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原名《成長》)于2003年出版,先后8次再版,48次重印,直到今天仍然深受讀者喜愛。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史學評論
- >
山海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