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漢朝大歷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208056
- 條形碼:9787550208056 ; 978-7-5502-0805-6
- 裝幀:7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朝大歷史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史學大家呂思勉代表作品。呂思勉畢生致力于歷史研究和歷史教育工作,是錢穆、趙元任的老師,史學研究通貫各時代,周瞻各領域,與陳垣、陳寅恪、錢穆并稱為“現代四大史家”,備受史學界推崇。本書是呂思勉“斷代四史”的代表之作。★學習歷史的百搭之書。歷史愛好者可搭配紙筆,看漢朝風貌躍然紙上,記下更多歷史關鍵點;追劇黨可搭配影視劇,豐富歷史知識,看懂更多劇內細節;學術研究者可搭配古籍,看史學大家的獨到見解,擴寬研究思路;人人可搭配感悟之心,以史為鑒,了解過去,感悟現在,把握未來。★內容精彩,干貨十足。本書結構嚴謹,引文考究,作者引用了《漢書》《后漢書》《史記》《三國志》《漢紀》等大量文獻資料,見解獨到,用詞古雅,是廣大中國歷史愛好者不容錯過的佳作。★詳實注釋,更易理解。本書除了在內文中對文獻資料注釋外,還對文中所涉及到的史事、政體、官制、宗族等知識以腳注的形式加以解釋,使讀者更易理解內文,并可擴展相關知識。
漢朝大歷史 內容簡介
《漢朝大歷史》國恒以弱喪,而漢以強亡《漢朝大歷史》是史學大家呂思勉的史學名作。從秦末楚漢之爭到楚滅漢興,漢朝時的中國,是當時強盛的國家之一,那段歷史時期被稱為強漢。在這里,有草根皇帝劉邦、政治大佬呂后、有“斷袖之癖”的漢哀帝……特色鮮明的人物,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漢朝全史,盡在此書。
漢朝大歷史 目錄
**章 秦亡漢興
**節 劉邦項羽滅秦
第二節 諸侯相王
第三節 楚漢興亡
第二章 漢初事跡
**節 高祖初政
第二節 高祖翦除功臣
第三節 高祖和匈奴
第四節 漢初功臣外戚相誅
第五節 漢初休養生息之治
第六節 封建制度變遷
第三章 漢中葉事跡
**節 漢代社會情形
第二節 儒術之興
第三節 武帝事四夷一
第四節 武帝事四夷二
第五節 武帝事四夷三
第六節 武帝事四夷四
第七節 武帝事四夷五
第八節 論武帝用兵得失
第九節 武帝求神仙
第十節 武帝刻剝之政
第十一節 巫蠱之禍
第十二節 昭宣時政治情形
第十三節 昭宣元成時兵事一
第十四節 昭宣元成時兵事二
第十五節 昭宣元成時兵事三
第十六節 昭宣元成時兵事四
第四章 漢末事跡
**節 元帝寬弛
第二節 成帝荒淫
第三節 哀帝縱恣
第五章 新室始末
**節 新莽得政
第二節 新室政治上
第三節 新室政治下
第四節 新莽事四夷
第五節 新莽敗亡
第六章 后漢之興
**節 更始劉盆子之敗
第二節 光武定河北自立
第三節 光武平關中
第四節 光武平群雄上
第五節 光武平群雄下
第七章 后漢盛世
**節 光武明章之治
第二節 匈奴分裂降附
第三節 后漢定西域
第四節 漢與西南洋交通
第五節 后漢平西羌
第六節 后漢開拓西南
第七節 后漢時東北諸族
第八章 后漢衰亂
**節 后漢外戚宦官之禍上
第二節 后漢外戚宦官之禍下
第三節 后漢羌亂
第四節 黨錮之禍
第五節 靈帝荒淫
第六節 后漢中葉后外患
第七節 后漢中葉后內亂
第九章 后漢亂亡
**節 何進之敗
第二節 董卓之亂
第三節 李催郭汜之亂
第四節 東諸侯相攻
第五節 曹操平定北方上
第六節 曹操平定北方下
第七節 孫氏據江東
第八節 赤壁之戰
第九節 劉備入蜀
第十節 曹操平關隴漢中
第十一節 劉備取漢中
第十二節 孫權取荊州
漢朝大歷史 節選
項籍者,下相人也,今江蘇宿遷縣。字羽。其季父梁,梁父即燕。項氏世世為楚將,封于項,今河南項城縣。故姓項氏。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于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競學。項梁殺人,與籍避仇于吳中,吳中賢士大夫皆出項梁下。每吳中有大徭役及喪,項梁嘗為主辦,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秦二世元年九月,會稽守通秦會稽郡治吳。謂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時也。吾聞先即制人,后即為人所制。吾欲發兵,使公及桓楚將。”是時桓楚亡,在澤中。梁請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日:“諾。”梁召籍入,籍遂拔劍斬守頭。項梁持守頭,佩其印綬。門下大驚,擾亂。籍所擊殺數十百人。一府中皆懾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諭以所為,起大事。遂舉吳中兵。使人收下縣,得精兵八千人。梁為會稽守,籍為裨將,徇下縣。籍時年二十四。 漢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沛,今江蘇沛縣。豐,后為縣,今江蘇豐縣。姓劉氏,字季。《索隱》:“《漢書》名邦,字季,此單云字,亦又可疑。按《漢書》高祖長兄名伯,次名仲,不見別名,則季亦是名也。故項岱云:高祖小字季,即位易名。”案伯仲季乃次第,并不得云字。人不得皆無名字,蓋《史記》文略耳。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正義》:《括地志》云:泗水亭,在沛縣東。廷中吏無所不狎侮。好酒及色。以亭長為縣送酈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高祖亡匿芒、碭山澤巖石之間。芒、碭皆縣名,今江蘇碭山縣地。秦二世元年秋,諸郡縣皆多殺其長吏,以應陳涉。沛令恐,欲以沛應涉,掾主吏蕭何、曹參請召諸亡在外者以劫眾。乃令樊噲召劉季。樊噲,沛人。以屠狗為事。以呂后弟呂媭為婦。與高祖俱隱。劉季之眾,已數十百人矣。于是樊噲從劉季來。沛令后悔,恐其有變,乃閉城城守,欲誅蕭、曹。蕭、曹恐,逾城保劉季。劉季書帛射城上。父老乃率子弟共殺沛令,開城門迎劉季。立季為沛公。時二世元年九月,于是少年豪吏,如蕭、曹、樊噲等,皆為收沛子弟,二三千人,攻胡陵、縣名,今山東魚臺縣。方與,還守豐。 廣陵人召平,廣陵,今江蘇江都縣。為陳王徇廣陵,未能下。聞陳王敗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矯陳王命,拜梁為楚王上柱國,曰:“江東已定,急引兵西擊秦。”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陳嬰者,故東陽令史。東陽,今安徽天長縣。東陽少年殺其令,強立為長,以兵屬項梁。項梁渡淮,黥布、蒲將軍亦以兵屬焉。凡六七萬人。軍下邳。今江蘇邳縣。當是時,秦嘉已立景駒為楚王,軍彭城東,彭城,今江蘇銅山縣。欲距項梁。梁擊嘉,嘉死,軍降,景駒走死梁地。項梁已并秦嘉軍,軍胡陵,引兵入薛。今山東滕縣東南。聞陳王定死,召諸別將會薛計事。時秦二世二年四月,居鄛人范增,居,今安徽巢縣。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計。往說項梁曰:“陳勝敗固當。夫秦滅六國,楚*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起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后也。”項梁然其言。乃求楚懷王孫心民間,為人牧羊。立以為楚懷王,從民所望也。都盱臺。今安徽盱眙縣。項梁自號武信君。時二世二年六月。
漢朝大歷史 作者簡介
呂思勉,字誠之,江蘇省常州市人,中國歷史學家,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終身教授。其畢生致力于歷史研究和歷史教育工作,史學研究通貫各時代,周瞻各領域,與陳垣、陳寅恪、錢穆并稱為“現代四大史家”。代表作品有《唐朝大歷史》《漢朝大歷史》等。
- >
二體千字文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