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今日死海古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561380
- 條形碼:9787567561380 ; 978-7-5675-6138-0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今日死海古卷 本書特色
2022年重版,涵蓋與死海古卷相關的主要研究領域、參考眾多文獻,新增譯者導讀 ★ “死海古卷”的發現,被稱為20世紀偉大、驚人的考古發現。 ★本書作者范德凱從事死海古卷研究二十余年。 ★《今日死海古卷》大范圍地涵蓋了與死海古卷相關的主要研究領域,無論對專業研究者還是普通大眾,都大有裨益。 ★新增譯者導讀,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本書。
今日死海古卷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盡量涵蓋*主要的領域,并且引入近期新的信息。目前而言,**批古卷被發現至今已經有六十多年了。在古卷的內容全部出版之后,我們才能從更寬廣的視野談論當初發生的事,并且概述當今的古卷研究處于什么樣的階段。
本書是對考古發現的古代經典文本做精細研究、考證的力作,有助于此研究領域的當今學者明辨死海古卷研究的種種問題。
今日死海古卷 目錄
第二版前言
**版前言
**章 考古發現
一、簡介
二、在昆蘭的發現
(一)**個洞穴
(二)其他的洞穴
(三)昆蘭遺址
(四)勘定文物年代的方法
第二章 對手抄本的考察
一、《Bible》文本
(一)《Bible》卷子
(二)塔爾袞
(三)小書卷和金句紙
二、外典和偽典
(一)外典
(二)偽典
三、其他文本
(一)《Bible》文獻注釋
(二)經文改述
(三)律法文本
(四)敬拜規程
(五)末世論著作
(六)智慧書文本
(七)銅制卷子(3Q15)
(八)記錄文件
第三章 確認昆蘭群體的身份
一、愛色尼人假說
(一)老普林尼的佐證
(二)昆蘭文本內容和愛色尼人的信仰和實踐
二、“愛色尼人假說”的問題
(一)入會程序
(二)婚姻
(三)“愛色尼人” 這一稱呼
三、其他理論
(一)撒都該人
(二)耶路撒冷起源說
第四章 昆蘭的愛色尼人
一、昆蘭群體歷史簡述
(一)前昆蘭時期
(二)昆蘭時期
二、昆蘭群體思想和實踐簡述
(一)預定論
(二)兩條道路
(三)“新約”群體
(四)《Bible》詮釋
(五)敬拜
(六)終末及彌賽亞們
三、昆蘭的愛色尼人及其在猶太教中的地位
第五章 死海古卷和《舊約》
一、《希伯來Bible》/《舊約》文本
(一)《希伯來Bible》/《舊約》時期
(二)昆蘭之前的文本佐證
(三)昆蘭的獨特貢獻
二、關于某些文本歷史的*新信息
(一)《詩篇》
(二)《但以理書》第4章
三、《Bible》正典
(一)昆蘭之外的證據
(二)在昆蘭發現的證據
第六章 死海古卷和《新約》
一、簡介
二、死海古卷和《新約》的相似之處
(一)語言和文本
(二)人物
(三)實踐
(四)末世論
三、結論
第七章 關于死海古卷的爭議
后記
索引
今日死海古卷 節選
*早發現的七份古卷 約翰·特萊沃(John Trever, 1915-2006)是*初看到死海古卷的學者之一。1948年,有人把古卷的文本帶給他,他隨即拍照,[4]并寫了一部考察詳盡、記錄完整的歷史,來講述*初在昆蘭發現的古卷。他所寫的報告大部分是基于自己的經驗和記錄。根據他的記載,1947年冬天或春天(可能是1946年底,因為貝都因人自己是這樣講的),三個貝都因牧羊人走到了死海的西北邊叫作“昆蘭”的地方。當時這里還在巴勒斯坦的英國托管當局的管轄范圍內。這些牧羊人彼此是親戚,都屬于塔阿米萊(Ta’amireh)部落。當時他們正在放牧羊群。其中一個人名叫朱瑪·穆罕默德·卡里爾(Jum’a Muhammad Khalil),生平*喜歡洞穴探險。他閑來無事,為了消遣,就向昆蘭平原西邊山崖的一個洞穴扔石頭。一塊石頭飛入了洞口,里面傳出打碎東西的聲音。當時他們三個人并沒有進去看看是什么碎裂了。兩天后,其中一個叫穆罕默德·艾德-吉卜(Muhammad ed-Dhib,真名是穆罕默德·阿赫邁德·艾爾-哈邁德Muhammad Ahmed el-Hamed)的牧羊人在同伴醒來之前就早早起床,找到洞穴并費力鉆了進去。他在里面發現了十個罐子,每個大概兩英尺高。讓他很懊惱的是,十個罐子里面有八個是空的,只有兩個罐子里有東西。一個裝滿了泥土,另一個裝了三份卷子。其中兩份卷子纏著麻布。后來這些書卷被確定為《Bible》的《以賽亞書》手抄本、“規訓手冊”(Manual of Dicipline,它為社團定下規章,后來就被稱為“社團規章”)以及對《哈巴谷書》預言的詮釋。后來,這個貝都因人又發現了四份卷子:“詩篇”或曰“圣詩集錄”(被稱為“感恩圣詩”或“圣詩卷子”,希伯來語Hodayot)、另一份不全的《以賽亞書》抄本、“戰爭卷子”或曰“戰爭規章”(這是一份末世論文本,描述“光明之子”與“黑暗之子”的決戰)和《創世記》外典(即《創世記》衍生出來的故事)。 1947年3月,這些卷子被帶給一位名叫堪多(Kando)的古董商人,他的真名是卡里爾·伊斯坎達爾·沙欣(Khalil Iskandar Shahin,約1910-1993)。堪多是敘利亞正教教會的教友。他聯系了另外一位名叫喬治·以賽亞(George Isaiah)的教友。然后,喬治·以賽亞跟耶路撒冷的圣·馬可修道院的都主教(大主教)阿塔那修·耶書亞·撒母耳(Athanasius Yeshua Samuel, 1907-1995)談及此事。我們應當注意,在這個時候,沒有人知道新近發現的這些古卷的內容是什么,也不知道古卷使用的是何種語言,更不知道其身價幾何。有人認為古卷上的文字可能是敘利亞文,所以古卷才被拿到了敘利亞教會的教友那里。他們之間顯然達成了交易,不論堪多和喬治·以賽亞把這些書卷賣了多少錢,都要把其中的三分之二付給那位貝都因牧羊人。1947年的夏天,都主教撒母耳與貝都因人安排了一場會面。這個故事后來流傳甚廣:有一個修道士并不知道這一安排,所以當貝都因人來到圣·馬可修道院敲門的時候,他竟然把這個穿著寒磣的人拒之門外,差一點錯失了獲得珍貴寶藏的機會。誤會*終被消解,而都主教花了24英鎊從堪多那里買了四份古卷,那時24英鎊相當于大約100美元。都主教買下的古卷是大《以賽亞書》卷子、“規訓手冊”(“社團規章”)、《哈巴谷書》注釋和《創世記》外典。 都主教詢問了不同的專家,以獲得新近買下的這些古卷的信息。其中一位專家是以利亞撒·蘇克尼克教授(Eleazar Sukenik, 1889-1953),他是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的考古學家。當時巴勒斯坦并不安全,英國托管當局的統治搖搖欲墜,暴力事件層出不窮,而聯合國正在激烈討論以巴分治。在這種情況下,長途旅行非常艱難,并且充滿危險。盡管如此,當蘇克尼克得知在伯利恒有一位古董商人正在賣古代的卷子,他還是冒險于1947年11月29日秘密來到伯利恒。就在當天,聯合國通過了以巴分治的決議,使以色列得以建國。蘇克尼克很清楚這一機遇意味著什么。他見到了都主教沒有買下的那三份卷子。當他確定這些卷子確實年代久遠之后,就將其買了下來。11月29日他買了兩份,是“圣詩卷子”和“戰爭卷子”。12月他買了第三份,是第二張《以賽亞書》卷子。到了1月份,有一個名叫安東·基拉茲(Anton Kiraz)的熟人給他看了屬于都主教的那四份古卷,還允許他暫且保管。他并不知道,這些卷子和他剛剛買到的卷子是出自同一個地方。他自然想全部買下來。但是,都主教撒母耳決定暫時先不賣。因此,在洞穴1發現的七份卷子就流落到兩個地方,而卷子的內容也會由不同的人出版。 [8]在這個時候,已經有好幾撥人認出了都主教撒母耳手里的大《以賽亞書》卷子。但是,蘇克尼克似乎是**個認定羊皮紙確實年代久遠的人。不僅如此,他認為這些卷子很可能與古代文獻中提到的愛色尼人有關。蘇克尼克給出的理由是:羅馬地理學家普林尼(Pliny 公元23-79年)曾經記載過一群愛色尼人,他們居住在死海岸邊,與隱-基底(En-gedi)不遠。而發現古卷的洞穴應該就在這一地區。我會在第三章分析普林尼著作的相關段落。 這時距離穆罕默德·艾德-吉卜發現古卷已經過了一年。很少有人知道古卷的存在,而即使是那些知道古卷的人,也不清楚它們究竟是什么。而且,只有那些與貝都因人單線聯系的人,才知道發現古卷的洞穴具體在哪里。1948年2月,與蘇克尼克打過交道之后,都主教主動聯系了耶路撒冷的美國學院(American School in Jerusalem)。當時,威廉·布朗利(William Brownlee,1917-1983)和約翰·特萊沃正在那里值班。他們剛剛獲得博士學位,還從美國東方研究學院總聯(American Schools of Oriental Research)拿到了年度資助。特萊沃不僅是學者,也是攝影師。他做了一番安排,把這些卷子拿到美國學院拍照。當時條件很糟糕,例如膠卷質量較差,供電常常中斷,等等。但是,他還是成功拍攝了都主教拿來的文獻。這是*早的文獻照片,其中包括大《以賽亞書》卷子、“規訓手冊”(“社團規章”)和《哈巴谷書》注釋。照片的效果好得出人意料,直到今日還是一個無價的珍貴記錄,讓我們能夠看到古卷1948年2月的樣子。很遺憾,現在這些羊皮紙已經變質了。當時美國學院的院長是耶魯大學的米拉爾·巴羅斯教授(Millar Burrows, 1889-1980),當古卷**次被拿到學院的時候,他還在巴格達。學院的學者和巴羅斯院長花了很長時間研究特萊沃拍攝的文本。其中有一份讓巴羅斯想起了循道宗的一種“規訓”,于是這一文本**次得了一個現代的名字:“規訓手冊”。2月份的時候,特萊沃寫了一封信給威廉·福克斯威爾·奧爾布萊特教授(William Foxwell Albright, 1891-1971)。奧爾布萊特教授任教于巴爾的摩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是*權威的猶太古文字專家。他在看到寄來的樣品之后,馬上認定這些卷子確實年代久遠,并且回復說:“衷心祝賀你們,這是當代*了不起的手抄本發現!” ……
今日死海古卷 作者簡介
作者 范德凱(James Claire VanderKam),于哈佛大學近東語言與文明系獲得博士學位,現任教于圣母大學,學術領域為早期猶太教和希伯來Bible,從事死海古卷研究二十余年。 譯者 柳博赟,畢業于北京大學英語系,獲博士學位(與耶魯大學聯合培養),貝勒大學宗教系訪問學者,現為北京語言大學高級翻譯學院副教授,資深同聲傳譯譯員。
- >
二體千字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史學評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