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古代波斯 阿契美尼德帝國簡史(公元前550-前330年)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11536
- 條形碼:9787100211536 ; 978-7-100-21153-6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古代波斯 阿契美尼德帝國簡史(公元前550-前330年)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專業學者,以及對東方1. 《古代波斯》全面介紹了阿契美尼德帝國興衰史,從早期帝國的建立直到*終崩塌,本書內容詳盡,不僅包括擴張與征服的歷史,也涵蓋波斯治下多元的種族和豐富的文化,政治體系,以及帝國殘留的遺跡與文獻。 2. 豐富的史料結合細致的分析與推導,解讀波斯帝國史中的種種疑團,既是波斯史的入門杰作,也可以令熟悉波斯史的讀者耳目一新。 3. 各章配有詳盡插圖與地圖,附有時間線梳理,囊括了*新考古發現與銘文解讀。展現了古波斯史的前沿研究成果。
古代波斯 阿契美尼德帝國簡史(公元前550-前330年) 內容簡介
阿契美尼德波斯帝國在大流士一世統治時期達到了其疆域的巔峰,統治著從印度河流域到歐洲東南部和從喜馬拉雅山脈的西端一直到非洲東北部的領土。古代史教授馬特·沃特斯細致考察了阿契美尼德王朝歷史,對歷史學家在重塑和理解阿契美尼德歷史時面臨的多種解讀問題進行了思考。沃特斯講述了從公元前五、六世紀帝國的先人所生活的年代一直到馬其頓征戰后的阿契美尼德波斯人的故事。他用生動的敘述手法為我們講述了帝國如何在兩百多年的時間里保持著自己的活力并在中東、希臘和歐洲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記。
古代波斯 阿契美尼德帝國簡史(公元前550-前330年) 目錄
阿契美尼德王室銘文與古典史料
鳴??謝
**章 序言:追蹤帝國
自然環境
為什么是“阿契美尼德”?
史料來源
書寫阿契美尼德歷史:對使用希臘史料進行波斯歷史研究的補充說明
第二章 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前身:公元前1000—前500年
伊朗人進入伊朗
埃蘭
亞述
巴比倫尼亞
安納托利亞王國
第三章 波斯的崛起:一個新的帝國
埃蘭—波斯背景下的居魯士一世
亞述的隕落和其余波
居魯士征服米堤亞
居魯士攻取呂底亞和愛奧尼亞
居魯士在伊朗東部和中亞地區的行動
居魯士征戰巴比倫尼亞
居魯士的形象
希臘故事中的居魯士
回到安善
第四章 從居魯士到大流士一世:帝國的過渡期
居魯士之死
岡比西斯王
岡比西斯進攻埃及
岡比西斯之死與公元前 522 年的危機
大流士一世的比索通銘文
希羅多德筆下的大流士繼位故事
史料對比
分裂還是融合?
附錄:大流士繼位時進行的戰爭
第五章 大流士大帝
大流士的勝利——重返比索通
鞏固和擴張
賽西亞—多瑙河遠征
大流士與愛琴大區
愛奧尼亞叛亂
大流士第二次征戰愛琴和馬拉松之戰
第六章 帝國的組成結構
國王、王后和宮廷
帝國的行政體系
對國王的進貢和錢幣鑄造
轄地總督和省級公務人員
波斯波利斯碑文:波斯政府、經濟和階層
波斯軍隊
交通網絡——波斯御道
第七章 薛西斯,帝國的擴張者
大流士之死與薛西斯繼位
薛西斯的王室銘文
薛西斯對希臘的侵略——史料和存在問題
米堤亞化
土和水
入侵希臘
愛琴前線和雅典問題
第八章 剖析帝國
王家都城
阿契美尼德王室意識形態
阿契美尼德宗教
第九章 不受控制的帝國:從薛西斯之死到大流士二世
宮廷陰謀與暗殺薛西斯
亞達薛西一世的統治
以斯拉和尼希米:黎凡特人的不滿
重返西北前線:波斯與希臘的往來
從亞達薛西一世到大流士二世
穆拉屬檔案——阿契美尼德王朝統治下的巴比倫尼亞土地管理
附記:阿契美尼德王朝國王的尊號
大流士二世和王朝的延續
西北前線的機遇
第十章 帝國的維系:亞達薛西二世和亞達薛西三世
大流士二世之死與亞達薛西二世繼位
兄弟之戰
叛亂余波
亞達薛西二世的王室銘文
波斯的勝利:西北前線
塞浦路斯和埃及問題
叛亂中的埃及和阿沙馬檔案
安納托利亞的叛亂
從亞達薛西二世到亞達薛西三世:另一場繼位危機
亞達薛西三世的統治與銘文
第十一章 阿契美尼德王朝的黃昏
亞達薛西三世之死、亞達薛西四世的統治與大流士三世繼位
馬其頓的崛起
資料來源和存在問題
侵略的開始:格拉尼卡斯之戰(公元前334年5月)、伊蘇斯之戰(公
元前333年11月)和亞歷山大在小亞細亞的征戰
埃及失守,高加米拉之戰與巴比倫和蘇薩投降
(公元前332—前331年)
帕薩的抵抗
第十二章 尾聲
附錄 A:大事年表
附錄 B:阿契美尼德波斯國王年表
附錄 C:阿契美尼德王室家系
附錄 D:推薦閱讀
注釋
索引
古代波斯 阿契美尼德帝國簡史(公元前550-前330年) 節選
岡比西斯的埃及征戰時長未知,但不同的史料均顯示岡比西斯于公元前522年回到了波斯,而這也正是他去世的那一年。他離開波斯至少有三年的時間。巴比倫尼亞的經濟文件顯示,岡比西斯死于4月,而他的繼任者是其弟弟巴爾迪亞。巴爾迪亞在位六個月便被大流士取代。大流士卻反過來聲稱,岡比西斯在此之前就已經殺死了巴爾迪亞,而一個名叫高墨達(Gaumata)的與巴爾迪亞長得一模一樣的替身在公元前522年3月對岡比西斯發起了叛亂。公元前522年的危機在歷史上占據了非常大的篇幅,而這個新生帝國的穩定在此時面臨著重大的挑戰。各種不同的歷史資料都記載了如下內容:兄弟之間的互相殘殺;精心策劃的陰謀掩蓋;一個替身與一名冒名頂替的國王;以及一小群發現了真相的英雄。這些英雄們殺死了這個假國王,并讓波斯再次走上了正軌。拋開史料所固有的理解問題不談,公元前522年波斯確實面臨著關鍵的決定性時刻。大流士一世*終的勝利來得并不輕松,而勝利不僅對他本人意義重大,對帝國此后的延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來自這段動蕩不安時期的證據也有著很多的未知因素和互相矛盾之處。在對所有信息進行協調之前,我們可以先看看兩份主要證據的概覽——大流士的比索通銘文(Bisitun inscription)和希羅多德的記載。(第四章,第四節) 大流士的父親希斯塔斯普以及總督維瓦那(Vivana)和達*西(D**arshi)也被大流士特別列出。顯然他們在大流士成為國王之前都有各自的職位,這也就意味著他們是由居魯士或岡比西斯任命的。希斯塔斯普是一名軍事統帥,也可能是一名總督,雖然大流士并未使用這個詞來稱呼他,也就是波斯語中xsacapava。維瓦那是阿拉霍西亞(Arachosia)的總督,并在此地與瓦希亞茲達塔(Vahyazdata)叛軍作戰(DB§45)。達達西是巴克特里亞的總督,并曾在馬爾吉亞納與弗拉達(Frada)叛軍作戰(DB§38)。三人都被認為是波斯人。因此,除了六個共同謀劃的人之外,大流士還有其他位于北方(帕提亞)、東方(阿拉霍西亞)以及東北(巴克特里亞)的——方向是基于法爾斯來判斷的——身居重要職位之人的支持。我們很難判斷這些人的政治和軍事實力,甚至無法得知他們的實力是否比叛軍的實力要強,因為我們缺乏足夠的人口學信息。大流士依靠這些人打敗了伊朗高原和伊朗東部的敵人,而他本人和其他的統帥則專注于解決存在于帝國核心的威脅:帕薩(法爾斯)本身、埃蘭、米堤亞和巴比倫尼亞。這些區域是居魯士家族力量的中流砥柱所在之處,因此它們對大流士造成的困擾也絕非巧合。 圖4.1為我們展示了大流士所遇到阻礙的地理范圍,這也是他自己在比索通銘文中所記載的。大流士在很多時候提供了非常具體的細節(如大多數的戰爭都有日期),而在某些時候則完全相反(如假冒國王被殺死時的背景和環境)。地圖上顯示的位置僅僅是大約的區域位置,而銘文的時間順序也只是大概;還有許多的不確定性,時間上也有重疊的部分。在好幾個例子中,許多事件同時發生。如果在一個固定地點顯示了多個日期,那么在這些日期之間,軍事行動是持續進行還是不定時發生呢?(第四章,第八節) 接下來讓我們回到這個故事里比較神奇的元素。這個假冒國王并不僅僅在比索通銘文中(高墨達)和希羅多德書中(麻葛司美爾迪斯)出現,同時也在克特西亞的作品中(在這里他名叫斯芬達達特斯[Sphendadates];段落13§11—16)和此后的故事中出現。許多學者甚至認為這整個故事的框架都是不現實的:岡比西斯悄悄殺死自己的親弟弟(巴爾迪亞),而之后一個麻葛假裝成巴爾迪亞卻幾乎沒什么人懷疑。但這樣的冒名頂替事件確實曾有先例。在此前的近東歷史上,人們會通過所謂的替身國王儀式(substitute-king ritual)來對抗威脅到國王安全的不祥之兆。一個替身會被選中(往往是一個心智不健全的人)來坐上國王的位子。這個替身穿國王的衣服并佩戴王家的飾品,他坐在王座上,吃國王的飯食,甚至睡在國王的床上;而與此同時真正的國王則躲在暗中。這樣的話,注定要發生在國王身上的災難性命運便會發生在這個替身身上。而這個替身也不可能幸運逃脫:在結束使命后替身國王會被殺死(在亞述時代一般是一百天后),這便可確保真正的國王身上不會發生危險——至少人們是這樣相信的。替身國王儀式甚至到了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統治時仍在進行,這是當時亞歷山大為了阻止自己的死亡做出的徒勞努力。有的學者認為這樣的習俗便是大流士所講述故事的背景。雖然這是一個很聰明的想法,但我們卻無法確定其真實性。不管怎樣,即使真有替身也不會是大流士的替身。如果大流士確實殺死了一個替身的話——我們先假設這個替身是巴爾迪亞的替身——那么我們仍然不知道真正的巴爾迪亞身上發生了什么。大流士的“官方版本”宣稱岡比西斯殺死了自己的弟弟,這亦有許多值得懷疑的地方。(第五章,**節)
古代波斯 阿契美尼德帝國簡史(公元前550-前330年) 作者簡介
馬特??沃特斯(Matt Watters),威斯康星大學歐克萊爾分校古典學與古代歷史專業教授。著有《新埃蘭王國歷史縱覽》(A Survey of Neo-Elamite History)。其作品曾發表于各大學術期刊,其中包括《伊朗》(Iran)、《亞述學雜志》(Revue d’Assyriologie)和《美國東方學會雜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等。沃特斯曾獲得美國學術界理事會、哈佛大學希臘研究中心、洛布古典叢書基金會和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人文科學研究所頒發的基金。 譯者簡介: 吳玥,自由中英同傳,2013年獲上海交通大學學士學位,2015年獲英國紐卡斯爾大學中英同傳碩士學位,人社部CATTI一級口譯、上海外事翻譯工作者協會成員,曾為中國文化和旅游部、民政部、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上海社會科學院、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提供交替傳譯、同聲傳譯服務,并為中國知網提供學術論文翻譯服務。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虎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煙與鏡
- >
史學評論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