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新時代小區治理創新的湖里模式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587324
- 條形碼:9787561587324 ; 978-7-5615-8732-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時代小區治理創新的湖里模式 本書特色
近年來,廈門市湖里區有關部門以小區黨建為切入點,因地制宜改革工作模式、創新工作舉措,率先開啟了把黨支部建在小區、以黨建引領小區治理創新的實踐探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小區治理湖里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全國范圍內引起一定反響。本書稿在長期社會調查和學術研究的基礎上,對湖里區這種創新模式的一個經驗總結。通過這一總結,可以使湖里小區治理的模式及其蘊涵的創新精神、舉措和經驗能夠進一步落地生根,并在全國推廣。
新時代小區治理創新的湖里模式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八章,主要內容包括:從社區到小區:基層治理場域的轉換、支部建在小區:治理核心的重塑、自治激活小區:業委會舊貌新顏、服務送到小區:治理資源的下沉、建設智慧小區:自理技術的革新等。
新時代小區治理創新的湖里模式 目錄
**章 從社區到小區:基層治理場域的轉換
一、小區治理場域轉換的緣起
二、小區治理場域轉換的軌跡
三、小區治理場域轉換的意義
第二章 支部建在小區:治理核心的重塑
一、全面建強小區黨支部
二、著力建好小區黨員隊伍
三、深度嵌入小區治理過程
第三章 自治激活小區:業委會舊貌新顏
一、參與小區治理的邏輯基礎
二、參與小區治理的實踐探索
三、參與小區治理的突出成效
四、參與小區治理的創新經驗
第四章 服務送到小區:治理資源的下沉
一、短缺失衡的小區公共服務
二、“家門口”服務體系構建進路
三、“家門口”服務體系建設措施
四、小區服務體系建設的創新意蘊
第五章 建設智慧小區:治理技術的革新
一、頂層設計奠定智治基礎
二、智慧黨建激發組織活力
三、數字賦能建設智慧小區
四、營造溫馨便民居住環境
第六章 規則治理小區:治理制度的創新
一、小區治理制度總體架構
二、小區治理制度的體系化
三、小區治理制度的科學性
四、小區治理制度的創新性
第七章 治理成效的檢驗:防疫戰下的實踐
一、筑牢小區疫情防控基線
二、凝聚小區核心領導力量
三、激活小區防疫抗疫資源
四、鞏固小區防疫抗疫效能
第八章 彌足珍貴的經驗:湖里模式的價值
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二、強化黨建引領作用
三、打造多元共治格局
四、多維構建治理共同體
參考文獻
附錄
公共性再造:現代城市小區的治理之道
組織、制度與工具:城市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三重路徑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2021年4月28日)
后記
新時代小區治理創新的湖里模式 節選
與傳統的基層社會治理將社區作為*微觀的治理場域不同,湖里模式聚焦小區這個社會的基本組成單元,將小區治理作為新時期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和主要抓手,深耕小區治理,致力于夯實國家治理的微觀基礎,激活社會治理的活力源泉,服務廣大小區居民,是基層社會治理模式的創新探索,別具意義。 (一)開拓了基層社會治理的疆域 近幾年,探討城市基層治理模式的文章層出不窮,各地也不斷創新基層治理模式和路徑。綜觀當前國內各類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基層治理實踐,可以將其概括為政府主導、市場主導、社會自治、專家參與和黨建引領等五種模式。其中,北京“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的社區治理創新,是典型的政府主導模式;深圳的桃源居社區等地的社區治理中,市場力量和市場機制發揮了關鍵作用;在無錫的太湖國際社區等,社區居民自發組織起來參與社區治理,社區自組織的特征十分突出;上海浦東塘橋街道等社區治理中,許多專家學者的參與起到了引領社區發展、推動社區治理創新的重要作用;湖南省長沙縣的“三五新模式”、江蘇蘇州平江新城的“五位一體”模式、上海的“徐匯范式”,則以基層黨組織為領導核心,充分發揮黨組織統籌全局、協調各方的治理核心作用,形成多元共治格局。這些模式各具特色,在實踐中成效頗為顯著,在促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作用明顯。 統而觀之不難發現,不論是學理層面的探討,還是實踐層面的操作,城市基層治理都基本以國家、社會、公民等治理參與者的互動合作為主要路徑來探求社區治理的良性發展道路,形成了社區治理的“政府-市場社會”三元“合作一共治”模式。該模式以社區為覆蓋面,以為社區居民提供公共服務為主要內容,是一種“大社區”治理模式。然而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城市住房制度的改革,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正在實現從“單位人”到“社會人”即業主這一嶄新的角色轉型。與此同時,我國城市規劃和人口居住方式也在發生著改變,超大城市和超大社區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城市中,“一個社區居委會對應服務多個小區”的社區治理情境司空見慣,由于各個小區的人員組成、建成時間、地理位置、設施配備等基本情況不同,社區居委會、社區服務站需要針對不同小區提供不同性質與類型的服務,這無疑增加了基層治理的困難。①如何因地制宜、靈活多樣做實做細做好基層治理,無疑是一個新的課題、新的挑戰。有鑒于此,湖里區將治理陣地前移至小區,把小區作為城市基層治理的真正微觀單元和培育社區自組織力量的基本場域,②開創了與國內其他地區“大社區”治理模式不同的城市基層治理道路,成為新時期基層社會治理的一個亮點。 實踐中,湖里區將小區作為一個微治理單元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試驗場,突破以往“大社區”的治理模式,在各級政府部門與社區的指導下,以小區黨支部為治理核心,推動小區建立業主委員會、共建理事會、老人協會等社區自組織,引入物業作為第三方市場主體進行產權監管,帶領小區居民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實現有效的小區治理。湖里區的小區治理,拓寬了一般意義上的社區治理范圍,將小區作為基層治理的*前沿陣地,通過構建制度化的小區治理機制,推動治理資源下沉,鼓勵和支持市場主體、社會主體參與,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真正實現了公共利益的*大化,切實做到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共同發展。 (二)夯實了國家治理的基石 對國家而言,小區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加強基層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而小區則是基層社會*基礎的公共場域,是基層社會治理的起點。小區既是人們的生產生活空間,人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文化娛樂等大都發生在這里;也是社會治理的基礎單元,城鄉不同的群體、利益多元的各個階層、多樣化的公共服務需求交織在這里。小區已然成為人們居家生活、公共服務的*基礎平臺,成為社會交往、利益關聯的*前沿陣地,成為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預防化解的*源頭防線。這也導致了小區治理具有直接面對群眾、事務瑣碎復雜甚至艱巨繁重等特點。傳統的以大社區為基礎的社會治理模式很難適應當前小區公共事務的復雜性特征,只有將小區納入基層治理的視野和重要組成部分,才能有效化解小區治理的難題。而加強小區治理能夠為人民群眾生存和發展創造出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礎運作條件和生活環境,能夠拉近黨群干群關系,把人民群眾和黨、國家團結在一起。小區治理的質量和效率越高,居民的幸福感就越強,人民對于黨和政府各方面的工作滿意度就越高,國家治理的根基就越穩定。
新時代小區治理創新的湖里模式 作者簡介
朱仁顯,法學博士,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院長,廈門大學南強重點崗位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政治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政治學理論、當代中國政治、政府改革與治理創新、教科文衛政策與管理的教研工作。先后主持國家和數育部社科基金重大項目3項、國家社科基金重點和一般項目4項,正式出版個人專著、合著、教材22部,發表論文100多篇。先后獲得教育部、福建省和廈門市各類教學科研優秀成果獎15項,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福建省“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計劃”。
- >
莉莉和章魚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回憶愛瑪儂
- >
推拿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