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新疆考古論稿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10492
- 條形碼:9787100210492 ; 978-7-100-21049-2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疆考古論稿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考古學、史學研究人員《新疆考古論稿/中山大學人類學文庫》收錄的十八篇文章,按主題分為四個部分:絲綢之路與古代文化交流、古代游牧文化、圖像考古和尼雅遺址研究。 新疆考古是中國考古和中亞考古的交叉領域。在考古學界,這是一個頗具挑戰性因而多少有點讓人敬而遠之的領域。
新疆考古論稿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博士生導師劉文鎖教授的一部高水平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著作。劉文鎖教授從事新疆考古工作三十多年,足跡遍及天山南北,參與、主持了眾多重要遺址的調查、發掘和考古報告的編纂,對新疆考古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本書分為絲綢之路與古代文化交流、古代游牧文化、圖像考古和尼雅遺址研究四個部分,收錄作者2002年至2018年發表的18篇相關論文。新疆位于亞歐大陸腹地,“絲綢之路”在此將古代中國與世界聯系起來,使其成為多種文明的薈萃之地。本書“甲編:絲綢之路與古代文化交流”中,作者集中討論了三個主題:出土遺物(麻黃、和絲綢)、古代文字(錢幣和文書)、蔥嶺古道。乙編“古代游牧文化”。作者主要考察新疆和亞洲腹地其他地區鹿石、鹿雕像、祭祀遺跡、敖包等與古代祭祀有關的遺物、遺跡。丙編“圖像考古”,則專門研究考古發現的各類圖像材料,從這些圖像的考古發現狀態、內容、繪制技法等角度,研究繪畫中反映的古代社會生活及其精神世界,反映的西域與中原地區的文化聯系等一系列問題。丁編“尼雅遺址研究”則集中研究作者發掘的一個重要遺址——位于塔里木盆地南部邊緣的尼雅。由于尼雅位于西域“南道”中間位置,政治、經濟、文化地位十分重要,深入、細致地解剖、分析其文化內涵,對于研究歷史上中國與歐亞大陸的文化交流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新疆考古論稿 目錄
甲編 絲綢之路與古代文化交流
新疆發現的麻黃與大麻及有關問題
論絲綢技術的傳播
雙語錢幣
怯盧文565號文書考釋——兼說十二生肖的起源與傳播途徑
蔥嶺古道考
乙編 古代游牧文化
新疆發現的鹿石
歐亞草原的古代鹿雕像
東阿爾泰山地區的祭祀遺跡
敖包的祭祀
論東黑溝遺址的年代與性質
匈奴與突厥時期新疆的冶鐵及有關問題
丙編 圖像考古
阿爾泰山的洞穴繪畫
吐魯番晉一唐時期墓葬壁畫的考察
唐代西州的墓室屏風與屏風式壁畫
伏羲女媧圖考
丁編 尼雅遺址研究
尼雅遺址歷史地理考略
論尼雅遺址的時代
尼雅浴佛會及浴佛齋禱文
后記
新疆考古論稿 作者簡介
劉文鎖,1965年生于新疆精河縣。1988年畢業于北京大學考古系,獲史學學士學位;1988-1997年任職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2000年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學系,獲史學博士學位;2000-2002年,人中山大學歷史系從事博士后研究。2002年起任職中山大學人類學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出版《中國新疆古代藝術》(合著)、《西域考古圖記》(合譯)、《沙海古卷釋稿》、《絲綢之路——內陸歐亞考古與歷史》、《騎馬生活的歷史圖景》等專著,發表論文若干。
- >
煙與鏡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山海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