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孟德斯鳩文集(第四卷):論中國 隨想錄(選編)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09243
- 條形碼:9787100209243 ; 978-7-100-20924-3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孟德斯鳩文集(第四卷):論中國 隨想錄(選編) 本書特色
孟德斯鳩和18世紀中國熱見寶物于曠野,遇美色于密室,聞敵人于垂斃,好一塊試金石。
孟德斯鳩文集(第四卷):論中國 隨想錄(選編) 內容簡介
《孟德斯鳩文集》第四卷收錄《孟德斯鳩論中國》和《隨想錄(選編)》。孟德斯鳩對中國很有興趣,他通過與幾位傳教士的交往,從他們那里獲得了很多有關中國的信息,因此在孟氏的著作中,多處可見對于中國的論述。《孟德斯鳩論中國》,收錄了散見于《論法的精神》《歐洲游記》《隨想錄》《地理》《隨筆》等著作中有關中國的論述,通過這些論述,今天的讀者可以了解到18世紀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對于中國的觀感。《隨想錄》是孟德斯鳩的隨筆記錄,內容較為零散,涉及戲劇、書信等諸多內容,數量龐大,文集收錄了《隨想錄》選摘。
孟德斯鳩文集(第四卷):論中國 隨想錄(選編) 目錄
說明
一、《筆記》
二、《真誠贊》
三、《波斯人信札》
四、《論歐洲大一統王國》
五、《歐洲游記》
六、《地理》
七、《隨筆》
八、《羅馬盛衰原因論》
九、《論影響人的精神和性格的原因》
十、《論法的精神》
十一、《隨想錄》
隨想錄(選編)
說明
一、談論自己和家庭
二、有關《羅馬盛衰原因論》的資料
三、有關《論影響人的精神和性格的原因》的資料
四、有關《論法的精神》的資料
五、有關《利西馬克》的資料
六、有關《論情趣》的資料
七、有關《論義務》的資料
八、《阿薩斯與伊斯梅尼婭》的片段
九、有關《波斯人信札》的資料
十、談論伏爾泰
十一、有關法國史的資料
十二、對于歷史的零星思考
十三、信手隨筆
孟德斯鳩文集(第四卷):論中國 隨想錄(選編) 節選
《孟德斯鳩文集(第四卷):論中國隨想錄(選編)》: 貪污犯的妻子以及所有直系親屬,不管是上代還是下代,統統問斬,兄弟姊妹也不能幸免。 需要分清受害者是誰,倘若是君主的財產被侵吞,刑罰如上所述;如果百姓的財產被侵吞,只有罪犯本人受懲處。 一個人若犯了殺人罪,他的親屬就得趕緊逃走。受害人的親屬可以占有罪犯的親屬的所有不動產,并且對他們拳腳相加,用各種方法傷害他們。我不否認,這種律法能產生某些效果,引起互相負有責任的家長們的重視,讓自己的孩子接受盡可能好的教育。然而,這種刑罰多么不公啊! 這個民族雖然彬彬有禮,卻也免不了有一些野蠻的東西。下面舉一個例子。先帝駕崩后,當朝皇帝就蓋一座新官,宦官和宮女通通換掉,代之以新人。全國范圍內某個年齡段的男孩子全都被征召,對他們進行手術后便送進后官。各省的少女全部集中起來,挑出其中*有姿色的,送往后宮。先帝的宮女們讓出位置之后,被裝上車子,除非已有孩子,否則一律送到市場作為奴隸出售。買主不知道自己的運氣將會如何,買到的宮女是不是漂亮,因為,完成交易之前,買主是見不到宮女的,而且不管是花季少女還是半老徐娘、漂亮或丑陋,她們的售價都一樣。在這一點上,韃靼人不像漢人這樣野蠻,他們把這種不光彩的習俗廢除了。 順便我還要說一句,中國人的卑劣如今到了什么地步。韃靼人人主中國時,有八個被稱作八旗的望族,可以說,今天統治中國的就是這八個家族。權力父子相傳,就像法國和英國的公爵、伯爵一樣,因為他們權勢代代相傳。他們的出身為他們帶來了巨大的特權。六部大臣都由八旗首領擔任,閣揆永遠是來自他們之中的某一位。這些老爺的權勢有多大,從下面這個事例不難看出:他們心血來潮時從家奴中挑選一人,派遣到外省當總督。主子一聲召喚,家奴不得不立即回去。此時才驚奇地發現,被派去代表皇帝行使權力的人,原來只聽他主子的吩咐,回來以后他又跟從前一樣,什么也不是。 皇帝不時派人到各地訪賢,把那些有才干而不愿張揚的人找出來。每個村莊都把他們認為*好的人推舉出來,上面就請他們出山當官。史書記述了東漢光武年間一家三兄弟的故事。兄弟三人離群索居,斷絕七情六欲,以品德相互勉勵,他們過的確實是哲學家的生活,共同生活,不分財產,深得鄰居們嘉許。自然法雖然賦予老大以優先地位,但他卻僅僅用來展示自己對弟弟們的寬厚。皇帝派遣的官員到來時,老大立即作為合適人選被百姓推薦,并被授予官職。老大*初的表現證實了這句成語:“位尊就變臉”。人們驚奇地發現,當初十分謙和的這位老大,竟然憑借手中的權力剝奪了弟弟們的財產。百姓們怒不可遏,為他們當初的選擇感到羞恥,于是向皇帝報告說,他們推薦的是一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隱藏在假面具下面的是巨大的野心,他剝奪了弟弟們的所有財產,由此可以想見,他對別人將會如何。皇帝獲悉后傳下敕令,削去老大的官職。老大向皇帝上奏,說他奪弟弟們的財產只是一種策略,因為他自己飛黃騰達,而道德比他更加高尚的弟弟們依然蟄居鄉間,對此他深感不安,因而設法讓弟弟們的高尚品德聞達于皇帝;他寧可自己獲罪,也要彰顯弟弟們的美德,不惜為光耀門庭而犧牲自己。皇帝撤銷上諭,兄弟三人均被授予官職。 中國人雖然重視文化,卻并不熱愛所有學科;被他們看重的僅僅是神學、公法和私法、數學和各種工藝。物理、地理以及類似學科,都不被重視。數學中的某些旁支也不受重視,他們只對其中的天文學,確切地說是星象學感興趣。他們的音樂與我們的音樂完全不一樣。閔明我神甫向皇帝引薦了幾位歐洲樂師,皇帝顯得很高興,但是,他之所以招引歐洲樂師來中國,為的是要讓閔明我知道,中國音樂優于歐洲音樂。中國人唱完之后,閔明我問皇帝,是否可以讓歐洲樂師也唱同一首歌。原來,中國人唱的時候,歐洲人把樂譜記下來了。皇帝看到樂師們讀樂譜就像他讀書一樣方便,覺得不可思議。 我們發現,孔子與基督有不少相似之處,他也有十二弟子,七十二賢人,三四千門客。 中國人的禮節似乎是用來逗引外國人發笑的。他們去拜訪客人時,沒完沒了地問各種各樣的問題,在我們看來是極端無禮的行為,在他們看來卻是起碼的禮節。他們問的**個問題是:“您貴姓?”接著問:“請問大名?請問貴庚?”對方若是文人,還得問:“請問功名?”*后再問:“來此貴干?”接著,雙方互問身體健康。然后上茶,來客如果不走,接著還要上果品。所有這些都伴以種種禮節,猶如我們在教堂里所做的那樣。中國人談及自己的東西時,總是使用謙辭:“寒舍、敝縣、敝鄉、賤姓”;談及對方的東西時,總要冠以表示尊敬的詞。中國人談到自己的妻子時說“老伴”,哪怕她只有十五歲。談及兒子時說“犬子”。需要指出的是,這些詞語都是引申義,不過,這些引申義所表示的形象,正如東方人的形象一樣,毫無自然可言。典籍中多得難以勝數的比喻晦澀難懂,我們的商人簡直就讀不懂,就像修女讀不懂大衛的詩篇一樣。小說比較自然。 ……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二體千字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煙與鏡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