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國政治思想的反思者——劉澤華先生紀念文集(追憶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310062737
- 條形碼:9787310062737 ; 978-7-310-06273-7
- 裝幀:精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政治思想的反思者——劉澤華先生紀念文集(追憶卷) 本書特色
《中國政治思想的反思者:劉澤華先生紀念文集》分為“學術卷”和“追憶卷”兩卷。
學術卷包含了對劉澤華先生學術等各方面的分析文章,并附有學術年譜,全面立體地展現老一輩學人的學術風貌;追憶卷則匯集了劉澤華先生的故交、學生、家人等回憶文章,從劉澤華先生的生活、交游、學術、人格等各個方面,較全面地追憶了劉澤華的生平往事,充滿溫情與敬意地為讀者展現一個有血有肉、可敬可愛的史學大家。
中國政治思想的反思者——劉澤華先生紀念文集(追憶卷) 內容簡介
本書匯集了劉澤華先生的故交、學生等近百篇回憶文章,從劉澤華先生的生活、交游、學術、人格等各個方面,較全面地追憶了劉澤華的生平往事,并附有學術年譜,全面立體地展現老一輩學人的風采風貌。兩冊書內容各有特色,角度各有不同,能夠充滿溫情與敬意地為讀者展現一個有血有肉、可敬可愛的史學大家。劉澤華(1935—2018),1958年起在南開大學歷史系從教,曾任南開大學歷史系主任,兼任先秦史研究會等10余個研究會理事,多年來著力于中國政治思想史和政治文化、知識分子史、政治史的研究,著作等身,桃李滿天下,在學界有著巨大影響。本書由劉澤華先生后人編選,視角獨特,將首次較全面地收錄紀念劉澤華先生的回憶文章及照片,是一次全景呈現,兼具可讀性和收藏性。本書匯集了劉澤華先生的故交、學生、家人等回憶文章,從劉澤華先生的生活、交游、學術、人格等各個方面,較全面地追憶了劉澤華的生平往事,全面立體地展現老一輩學人的風采風貌,能夠充滿溫情與敬意地為讀者展現一個有血有肉、可敬可愛的史學大家。劉澤華(1935—2018),1958年起在南開大學歷史系從教,曾任南開大學歷史系主任,兼任先秦史研究會等10余個研究會理事,多年來著力于中國政治思想史和政治文化、知識分子史、政治史的研究,著作等身,桃李滿天下,在學界有著巨大影響。
中國政治思想的反思者——劉澤華先生紀念文集(追憶卷)中國政治思想的反思者——劉澤華先生紀念文集(追憶卷) 前言
我常想,我這個人為什么難成大器?從年輕時到了當下已處于暮年的我,始終是一個心里擱不住事兒的人。這是不是性格使然?我自己也給不出準確的答案。對于澤華的紀念文集出版一事,我一直等待等待再等待,直到澤華仙逝三年了,我才聽到了準確的消息。經劉琰、劉珞和他諸多弟子的努力,今年這部有重量的紀念文集可望出版了。
然而,隨之而來的是閻老師和琰、珞兩位閨女的提醒,該是我這個與澤華堪稱莫逆之交的老哥寫上幾句話的時候了。于是,我這個心里擱不住事的人,又有了一番新的壓力。幾次提筆總是思緒萬千,百感交集,幾起幾落都難以成文;直到今天,我再也不能拖后腿時,才決定截取我和澤華多年前在南開大中路上、馬蹄湖邊的故事,因為所有的過去都不會離去。當時我們的交談,他的話語,至今都沉淀在我心靈深處,難以忘懷,而且影響著我后半生的人生走向。
其實,一提起澤華的史學思想和他的人生哲思,不知為什么,黑格爾的幾句爛熟我心的名言就會跳了出來:“人是靠思想站立起來的!”“一個民族,要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于是我就很自然地把這些話語和澤華聯系起來。
是的,作為知識分子,一名教師無疑*應該是仰望星空的人。他們必定是社會不合理現象的發現者和批判者。他們給予人民以勇氣和決心。因為,他們的天職、他們的文化使命就是求真。而這一切正是澤華具備的學術良知,這也是他受到學界的尊重、信任乃至被視之為社會良心的原因。正是這一點竟讓我領會到一位哲人的名言:榮譽,只是外在的良心,而真正的良知,才是內在的榮譽。澤華大半生獲得的榮譽正與此緊緊地吻合。因為真正稱得上學人、知識人和教師的人,必須是凈化了心靈的人,這當然不是外在的一切形式,而是內在的、心靈的、精神思想的。正是在這一點,馬蹄湖邊的我倆達成了這樣的共識:人文學科的教育與研究,*終必體現在對人的終極關懷上。
我們稱道澤華是一位思想家,這絕非一頂空泛的桂冠之稱。南開北村、大中路上、馬蹄湖邊也見證著澤華的做人與為學。作為思想者的澤華身心*富質感的就是他一以貫之的批判性思維,也可以說,他的批判性思維對我心靈滲透得是*深*深的。因為我深知批判性思維的視界是他思維中*核心也是*高級的能力,他的批判性思維在史學領域完全是建立在豐富的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展開的。批判性思維在英語中就是Critical Thinking,它善于對廣泛接受的結論提出疑問和挑戰,而不是無條件地接受專家和權威的意見。同時,批判性思維又不是對一切命題的簡單否定,而是用思辨性、創造性、建設性的方式對疑問和挑戰提出新解釋,做出新判斷。雖然我和澤華分別治史與治文,但面對的都是傳統文化;他肯定了我對傳統文化的“精神流動體”的認知,卻多次提醒我學人中不少具有扎實功底者缺失的正是批判性的思維模式。我們曾交流過陳寅恪先生對史學研究中“發現”意識的重要性。澤華認為,好奇之心是一個人思維的驅動力,推動我們去探尋。史家并非不依靠想象力,拓展思維空間進而探尋,才能超越現實的局限性。批判性思維能讓我們挑戰已有的知識,永遠去探尋新的更好的答案。
我們一次一次的短時間的交流,讓我一步一步發現和觸摸到了澤華的學術智慧。我深知,學問確實是不能離開智慧的。沒有智慧的學問,是毫無生氣的枯死的學問。從我們文史兩家來觀照,有不少人從事研究,搜集了大量的資料,但往往窮年找不到問題的核心,得不到任何結果。縱然有了些結果,亦復無關宏旨,這就是沒有學術智慧。而有智慧的學人,他縱然研究一個小問題,也可能探驪得珠,找到核心之所在。是的,我看到了,更體會到了澤華的學術智慧既表現在學術上也表現在對人生的認知深度上。他的智慧往往是一種透視,一種反觀,更是一種遠瞻。因此這種智慧就含蘊了一種“放射性”。他能從學術與人生的結合點上,映射出更大的空間,于是他的學術格局才使我們感到了一種靈動的超越性,而不是缺乏生命力,僅凝固在一個點上。
中國政治思想的反思者——劉澤華先生紀念文集(追憶卷) 目錄
我的生命里有你(代序)/寧宗
始終走在思考的路上——深深地想念劉澤華教授/寧宗
深情懷念故友澤華/馮爾康
懷念老友澤華兄/方克立
畢生的回憶——我與澤華兄/曹月堂
深切懷念鞏紹英、劉澤華兩位先師/張榮芳
沉痛哀悼史學界大師劉澤華先生/常耀信 王蘊茹
“一身土氣,坐井觀天”——劉澤華師側影/高世瑜
追念劉澤華先生/朱鳳瀚
先生解惑——紀念劉澤華先生/陳志強
我與劉澤華先生的*后兩次見面及其他/侯建新
玉壺存冰心,著筆銘師魂——回憶與劉澤華先生的合作/李瑞蘭
懷思劉澤華先生的大師風范/喬治忠
劉澤華先生與我關聯的若干往事/喬治忠
用史學的方法回應現實——懷念劉澤華先生/孟憲實
永遠不能忘記的劉澤華先生/李連江
土埋玉樹情何已!——痛悼劉澤華先生/寧稼雨
思想者的剛與柔——緬懷劉澤華先生/鄧麗蘭
在夢的悲哀里心碎——懷念劉澤華先生/陳益民
劉澤華先生別傳(文言版)/陳益民
幾度風雨冰心猶在——追憶劉澤華先生/潘宇
憶劉澤華先生二三事/王曉欣
幸有斯人慰寂寥——悼恩師劉澤華/熊培云
一位普通學生眼里的劉澤華先生/印永清
一生不受古人欺——懷念劉澤華先生/張垚
與劉澤華先生的“學術結緣”/張宏敏
哲人其萎山高水長——懷念劉澤華先生/張國驥
永遠的懷念/侯林莉
可敬可愛的思想者/陳鑫
永懷您,“老頭劉”——寫在《劉澤華全集》出版之際/陳杰
回憶劉澤華先生二三事/孫衛國
享受歷史:1984到2021碎片/黃耀柏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劉武
給劉澤華先生做學生當編輯/韓玉霞
走在思考的路上/王洪波
懷念劉澤華先生/李少龍
美史如鹽,其味方醇/尚永琪
君子不器——劉澤華先生的收藏情懷/劉陽
可敬可愛的“老頭劉”——懷念劉澤華先生/梁金鵬
其生也榮,其死也哀——紀念劉澤華先生/李春生
……
后記
中國政治思想的反思者——劉澤華先生紀念文集(追憶卷) 節選
《中國政治思想的反思者:劉澤華先生紀念文集(追憶卷)》:
畢業留校任教后,在世界古代史教研室于可主任的大力勸說下,我準備按照國家教委(即現在的教育部)和學校的安排去希臘亞里士多德大學進修學習。當時我心中忐忑不安,因為1983年我國對外開放的大門剛剛打開,這種做夢都想不到的機會竟然落到了我這個剛剛畢業留校的青年教師頭上,我如何才能利用好這次機會,如何才能完成好學習任務,心里沒底。我知道前一年出國前往希臘進修學習的王敦書老師學養深厚、英文精道,進修學習自是錦上添花,我這剛剛畢業尚未入學術殿堂大門的后生如何應對,不辜負老師和組織上的信任,確實需要心中有數。除了請教其他老師外,我特別登門請教了已經擔任歷史系系主任的劉澤華先生。師母閻老師恰好在家,聽說我要出國進修,顯得比劉先生更高興,連連說:“你得去,機會難得。”并提醒我注意辦理出國手續的許多細節。劉先生則像在課堂上講課時不時陷入沉思一樣,思考片刻說,你要注意外語的學習,利用這次難得的機會把外語搞上去。我們這一代人外語的虧吃大了,你們年輕人,特別是從事外國史研究的更應該在外語上有個突破,你年齡雖然大了點,但是還來得及,要不畏艱難,充分利用這段有限的時間和良好的外語環境,爭取外語過關。至于專業嘛,多收集些圖書資料自學也可以。聯想到劉先生多次在全系老師大會上,一再號召大家加強外語學習,我更明確了此次出國進修學習的目標。后來我在國外多次學習的經歷,證明了劉先生的“先見之明”,包括希臘語在內外語能力的提高不僅掃清了我與外國學者交流的障礙,而且增強了我教學科研的能力。劉先生的第二次解惑使我受益終生。
1994年底,我學成回國,重新加入歷史系的教學科研大潮中。當時我已過“不惑”之年,但是作為南開大學文科院系回校任教的**個“洋博士”,我深知如何盡快投身國內的學術海洋、融入國內的學術環境、發揮自身優勢、彌補不足、為學科發展做出貢獻,是亟待想清楚的問題。為此我又向劉先生請教,好在我們兩家當時都住在北村同一樓房,來往非常方便,可以隨時登門拜訪。劉先生的外孫女“一一”對我不認生還特別有親和感,師母都感到奇怪。但我顧不上和她玩耍,仔細地向先生匯報了自己的想法,請教在學術上還沒有想清楚的問題。關于學術方向定位的問題,劉先生認為雖然可以涉及的領域很多,但是要考慮自身的長處和短處,結合自身的“國情”慎重做出*后決定。基督教研究固然很新,但是比較拜占廷研究,我的長處更多,不僅工作語言和資料占有具備了優勢,而且對國外學術發展狀況比較清楚,教學研究有連續性。特別是國家派出學習拜占廷史,說明國家發展有所需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個人價值更能得到體現。先生一席話說到我的心坎上,更堅定了我從事拜占廷研究的決心。如今年近七旬的我目睹歷史學百花園中盛開的拜占廷學新卉,眼見我國拜占廷研究翻天覆地的變化和新人輩出的喜人景象,不由得對在天之靈的劉先生會心一笑。我心中更大的難點在學術上,即對拜占廷“軍區制改革”的思考。我當時確定的**大科研主題是拜占廷軍區制研究,認為此項改革意義重大,是拜占廷帝國軍事化的關鍵步驟,由于軍區制改革的成功和在帝國全境的推行,拜占廷史進入長達數百年的上升期。因此應該將軍區制在整個帝國的逐步推行看做是解開拜占廷帝國歷史曲折發展的一把鑰匙,即軍區制搞得好帝國就強盛,反之就陷入衰落。我拿不準的是,這樣的看法與國外學者的意見不同,特別是與相關權威學者的看法有別,是否會被指責過高估計了軍區制的歷史作用。劉先生聽罷微微一笑說,聽起來還蠻合乎邏輯的,如果你自信有理就不要在乎別人怎么看,即便是權威學者在學術上也與你地位平等,我支持你就此深入研究,拿出系列成果。先生的鼓勵極大地增強了我的信心,嗣后幾年集中研究這一問題,并在《歷史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表了系列成果,還以此作為拜占廷帝國通史學術專著和教材的核心觀點。出乎意外的是,國際同行也認可我的觀點,為表彰我在拜占廷史研究中的貢獻,希臘共和國特別向我頒發了金質勛章。劉先生為我第三次解惑幫助我在學術發展上首開勝績。
……
中國政治思想的反思者——劉澤華先生紀念文集(追憶卷) 作者簡介
劉澤華(1935—2018),1958年起在南開大學歷史系從教,曾任南開大學歷史系主任,兼任先秦史研究會等10余個研究會理事,多年來著力于中國政治思想史和政治文化、知識分子史、政治史的研究,著作等身,桃李滿天下,在學界有著巨大影響。《中國政治思想的反思者——劉澤華先生紀念集》由劉澤華先生后人編選,視角獨特,將首次較全面地收錄紀念劉澤華先生的回憶文章及照片,是一次全景呈現,兼具可讀性和收藏性。 劉琰,籍貫河北石家莊,1964年出生于天津。1987年畢業于天津中醫學院(現天津中醫藥大學),后任職南開大學校醫院;1989年赴美,2001年就讀美國南卡萊羅那州Clemson大學營養學專業,獲得營養學碩士;其后曾在美國及挪威食品公司任職;2011年組建自己的公司并經營至今。 劉珞,籍貫河北石家莊市,1968年3月7日出生于天津。1990年畢業于南開大學外文系英語專業。1994年赴美,后于芝加哥藝術學院攻讀視覺傳播專業,并獲藝術碩士學位。曾任美大型廣告公司的藝術指導,并設計南開大學八十念校慶紀念雕塑,先為獨立設計師。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史學評論
- >
煙與鏡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