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非遺傳承研究2022(2)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519547
- 條形碼:9787547519547 ; 978-7-5475-1954-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非遺傳承研究2022(2)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注重傳承、聯接基層、面向知音;影響生活、促成興趣、變為實用
非遺傳承研究2022(2) 內容簡介
非物質文化遺產,屬于文化人類學的范疇。而在技術人類學形成之前,技術概念同樣也歸屬于文化人類學范疇,即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實與元宇宙本來就沾親帶故。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的文化基因,是族群的傳承密碼,是證明“我們是誰?”追蹤“我們從哪里來?”預測“我們將向哪里去?”這三大問題的重要依據,也是體現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關于“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的一項基本特征”這一論斷的重要證明。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五大類別:民間(口頭)文學、傳統表演藝術、傳統手工藝、民間生產與生活知識和技能、民間儀式與節慶,以及其物質載體和空間,既是現實世界里的寶貴遺產,也應該成為元宇宙中人類的永恒財富。沒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元宇宙,將是殘缺不全的、無根無源的、僵化停滯的、單調乏味的。 元宇宙需要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應積極融入元宇宙。元宇宙所依托的當代科技手段,極大地有利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研究、傳播、傳承、創新,能夠為當代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的諸多問題提供全新的解決思路和具體路徑。數字化、資源共享、應用場景創造,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融人元宇宙的幾個關鍵詞,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元宇宙化”的三個步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研究者、管理者、愛好者都應該責無旁貸地參與到構建元宇宙中去。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必將在融人元宇宙中更好地實現自身的永恒價值。
非遺傳承研究2022(2) 目錄
非遺傳承研究2022(2) 作者簡介
陸建非,上海師范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的學術研究方向為現代英語語法、跨文化交際學。出版著作或作為主編的著述、辭書、教材9本,代表作有《跨文化交際隨筆》、《新編英語語法詞典》、《當代大學英語實用語法》、《當代研究生英語教程》等。參與編寫并出版其他辭書和教材等9本。發表論文50余篇,隨筆、散文等100余篇。
- >
姑媽的寶刀
- >
自卑與超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史學評論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山海經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