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zhàn)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桃源心境——中國傳統(tǒng)院落文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9168698
- 條形碼:9787229168698 ; 978-7-229-16869-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桃源心境——中國傳統(tǒng)院落文化 本書特色
設計雅觀、雕琢精美的園林是自然與人文的完美結合。它們不僅是中華民族文化與智慧的傳承,更是人們對美好生活亙古不變的追求。本書將帶我們探尋歷史,重溫文人佳士們的內心世界;遍覽名園,再賞園師筑匠們的巧奪天工。
桃源心境——中國傳統(tǒng)院落文化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風”“雅”“頌”“傳”共四個篇章。以講述歷代名士文人對“桃源”和傳統(tǒng)院落的追求為開篇,從多個維度探討真正的“桃園精神”,作者引經(jīng)據(jù)典,通過大量詩句的引用與分析,揭示何為真正的“世外桃源”。
桃源心境——中國傳統(tǒng)院落文化 目錄
風
**節(jié) 一記桃源千古傳
陶淵明和他的世外桃源
中國園林中的詩情、畫意、哲思
中國古典園林與中國古典文學
第二節(jié) 半生功業(yè)隱山川
隱者的蹤跡
輞川圖上看春暮
第三節(jié) 是真名士風雅在
魏晉名士的鄉(xiāng)愁
唐宋名家的雅致
明清文人的園林情結
第四節(jié) 自古富貴長思閑
秦皇的“一池三山”與漢武的“上林苑”
《紅樓夢》中的園林夢
雅
**節(jié) 修園一似謀佳篇
選址有講究
門的門道
天井里的世界
庭院深深深幾許
晚秋雨稠暮檐輕
第二節(jié) 一磚一瓦總相關
一磚一瓦一匠心
千年“香山幫”
樓榭亭臺各不同
一石一椅皆有意
第三節(jié) 四方風物一園足
空庭幻出小嶙峋
只恐夜深花睡去
梧桐葉上三更雨
竹外一枝斜更好
天意憐幽草
小橋流水人家
第四節(jié) 要得人心似自然
“借”得山川秀
匾情楹趣
頌
**節(jié) 千金買得半日閑
丹青妙筆殊可玩
愛此一拳石
蟲魚有真趣
飛鳥相與還
第二節(jié) 吾廬容膝且易安
一桌一凳也風流
中國傳統(tǒng)家具的發(fā)展
優(yōu)雅的明清家具
第三節(jié) 茗香酒醇足留客
且將新火試新茶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第四節(jié) 小樓書閣有坤乾
碧流深處讀書房
文房四寶的故事
傳
**節(jié) 天下名園看江南
蘇州園林漫談
拙政園美景
網(wǎng)師園往事
第二節(jié) 千秋功業(yè)碧波間
風雨恭王府
紀曉嵐故居
李鴻章故居
第三節(jié) 前朝古院堪風雨
獅子林里的“獅子”
千年文脈滄浪亭
在豫園看假山奇石
“借”來的頤和園
第四節(jié) 何妨今苑煥新顏
淺談“別墅”
中國“別墅”簡史
別墅的設計和布置
院落與家風傳承
后記
桃源心境——中國傳統(tǒng)院落文化 節(jié)選
**節(jié) 一記桃源千古傳 中國的文人名士,素來都是喜歡山水田園的。春秋時候的莊子,在小小的漆園中,在靜靜的濮水畔,已經(jīng)為他的后輩們樹立了精神豐碑。陶淵明又用他細致入微的筆觸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勾勒出了“桃花源”這樣一個如詩如幻、幸福安樂的理想國,成為千百年來中國文人的夢境。陶淵明和他的世外桃源 陶淵明的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軍功卓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曾以主帥身份平定蘇峻之亂。晉成帝司馬衍稱其“經(jīng)德蘊哲,謀猷弘遠。作簿于外,八州肅清;勤王于內,皇家以寧”,大大肯定了陶侃救皇室于危難的功績。陶淵明的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做過太守,但到了陶淵明時,家道中落,陶淵明的生活變得潦倒貧困,《晉書·陶潛傳》中稱其: 少懷高尚,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為鄉(xiāng)鄰之所責。 可見少年陶淵明就心懷高遠,博學善文,但也有一些灑脫不羈。少年時,他仍然想著英雄報國,建功立業(yè),少年雄心在這首詩里可見一端: 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騫翮恩遠翥。 意思是說,想起我少年的時候,即使遇不到快樂的事情,我的內心也會欣然、放松。我曾有凌厲的志向,夢想自己能像大鵬一樣,飛越四海,展翅遠翔。 后來,他為了養(yǎng)家糊口,來到彭澤縣當縣令。這年冬天,潯陽郡派遣督郵來巡查,大家都知道這個督郵非常兇狠貪婪,遠近聞名,經(jīng)常以巡視為名索要賄賂,誰不給就陷害誰。他一到彭澤旅舍,就差縣吏去叫縣令。陶淵明迫不得已,只好立刻出發(fā),本就滿心憤懣,不料縣吏卻還對他說:“參見督郵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帶,不然督郵可能要乘機大做文章……”陶淵明忍無可忍,說出了那句流傳千古的話: 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 于是他不久就解印而去,向著他心愛的田園出發(fā)了。他在《歸去來兮辭》中這樣描述此刻的心情: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一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恬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賓迷途其末遠,覺今是而日乍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我家的田園就要荒蕪了,我為什么還不回去呢?我的心神被形體所役使,為了養(yǎng)家糊口,違背本意出來做了這么久的官。以前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吧,所幸我迷途未遠,未來的日子還可以挽回……在歸家的思緒面前,小舟輕陜無比,習習秋風,也讓人沉醉。 我們來看看我們這位可愛又偉大的大詩人,在歸園田居后過的怎樣的生活呢? 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 院子里的小徑快要荒蕪,松菊還在。帶著幼兒們進到屋里,滿上一樽酒。端起酒自斟自飲,看著院里的樹木就會覺得愉快;倚著南窗,心中的傲氣得到滿足…… 他繼續(xù)寫道: 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這種與云、鳥、樹、泉的近距離接觸,融入到大自然的生活,著宴讓人心馳神往。 當然,或許因為土地貧瘠,或許因為貪戀自然的美景而忽視了莊稼,他時常遭受貧困饑寒,但他似乎并不以為意: 貧罟依稼穡,戮力東林隈。不言春作苦,常恐負所懷。 司田眷有秋,寄聲與我諧。饑者歡初飽,束帶候鳴雞。 “雖然長期挨餓,但是吃一頓飽食,就能讓我欣然”,陶淵明的豁達可窺一斑。這種安貧樂道的性格,在他的《五柳先生傳》中也有流露: 閑靜少言,不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j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五柳先生喜愛安靜,不愛說話,不羨慕榮華。喜歡讀書,卻不求甚解。每當有所領會,就欣然忘了吃飯。喜歡飲酒,卻因為家里貧窮常常買不到,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情況,經(jīng)常擺好酒菜請他去吃。世人都知道他的“五柳先生”其實就是他自己。 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目j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居室里空蕩簡陋,遮擋不住寒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滿補丁,飯筐子、飲水瓢經(jīng)常是空空如也,可是他還是安然自得。 而,這一切,都還不是他終極的理想。 陶淵明理想的田園生活是安然和樂、平等自由的,他把這種田園生活的*高境界寄托在他的名篇《桃花源記》中,其中前半部分把桃源的美都展現(xiàn)了出來,美得令人窒息,讓人陶醉,就像一個夢境。請允許我把這段話摘錄出來: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逄桃花林,央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敬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白樂。 說是,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靠捕魚為生,一天,他順著
桃源心境——中國傳統(tǒng)院落文化 作者簡介
徐鵬(筆名:易水寒),青年作家、勵志講師、職業(yè)賽車手。先后出版長篇作品八部。2002年獲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二等獎。2003年獲高考作文滿分。2008年作為第一批進入汶川地震現(xiàn)場的新聞記者采寫了大篇一線報道。先后應邀在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西南大學、中山大學等知名高校舉行過百場勵志講座。2011年赴洛杉磯進修,通過職業(yè)賽車考核并代表倍耐力車隊參加全美法拉利職業(yè)挑戰(zhàn)賽,被美國《僑報》評為中國80后自強奮斗的典型代表。2015年回國創(chuàng)業(yè),現(xiàn)為山東省海外聯(lián)誼會理事、重慶市青年商會理事、維希(VCING)文化董事長。
- >
唐代進士錄
- >
二體千字文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經(jīng)典常談
- >
我與地壇
- >
史學評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李白與唐代文化